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_第1頁
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_第2頁
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_第3頁
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_第4頁
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成武縣人民醫院

馬玉琴2012.03.12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成武縣人民醫院1主要內容概述

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管理

消毒管理法律責任

主要內容概述2概述

在總結建國以來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國七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于1989年2月2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開始施行。1991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衛生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使我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又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概述在總結建國以來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國七屆人3法定傳染病分類管理的法律規定

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采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7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傳染病,并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法定傳染病分類管理的法律規定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采4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5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

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6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一、傳染病的預防(一)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動員全體公民自覺與傳染病作斗爭(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除各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三)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保護本源,防止污染(四)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

(五)嚴格執行各項衛生制度

(六)控制傳染源,預防傳染病擴散

(七)加強對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預防管理和自然疫源地的建設項目審批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一、傳染病的預防7

疫情的報告和公布

(一)疫情報告人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都有義務及時向附近的醫療或衛生防疫機構報告。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及個體開業醫生為責任報告人,在發現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城鄉居民、機關團體、車站、碼頭、機場、飯店職工及其他人員為義務報告人。

疫情的報告和公布

(一)疫情報告人8(二)疫情報告時限及方式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疫情報告卡。責任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應于12小時內,農村于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責任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

(二)疫情報告時限及方式9

傳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傳染源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控制措施:①對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乙類傳染病中的非典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拒絕或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部門協助治療單位采取強制措施。淋病、梅毒病人應當在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接受治療。尚未治愈前,不得進入公共浴池、游泳池;②對除非典病人、肺炭疽病人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以外的乙類、丙類傳染病病人,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傳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傳染源10③對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在指定的場所進行醫學觀察;④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和密切接觸的人員,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⑤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必須按照有關規定接受檢疫、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及病原攜帶者,應當接受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

③對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在指定的場所進行醫學觀11(二)切斷傳播途徑為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必要時當地政府可報經上一圾地方政府批準,采取下列緊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2。停工、停業、停課;3。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4。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5。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緊急措施的撤銷和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并宣布。(二)切斷傳播途徑12

對尸體的處理對于患鼠疫、霍亂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單位負責消毒處理后立即火化。患病毒性肝炎、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白喉、炭疽、脊髓灰質炎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消毒處理后火化。

不具備火化條件的農村、邊遠地區,由治療病人的醫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負責消毒后,可選遠離居民點500米以外、遠離飲用水源的地方,將尸體在距地面2米以下深埋。

對尸體的處理13醫療廢物管理一、醫療廢物管理的范圍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它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包括大量的一般性廢物和少量的危險性廢物。危險性廢物具有以下一個或幾個特點:①含有感染性物質,②具有遺傳毒性,③含有毒性和危險性的化學品或藥品:④放射性,⑤含有鋒利物。醫療廢物可引起接觸個體的疾病或造成潛在的威脅。國際協議中有大量關于公共衛生和醫療廢物安全管理的規定,如《巴塞爾會議協議》。

醫療廢物管理一、醫療廢物管理的范圍14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2003年6月16日,國務院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成為我國監督醫療廢物的主要法律依據。為了貫徹實施該條例,衛生部發布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衛生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15二、醫療廢物管理的內容(一)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主要包括:①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②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主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③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器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④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和登記管理利度,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二、醫療廢物管理的內容16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郵寄醫療廢物,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17(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主要包括:①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并按照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②應當在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并設明顯的警示標識:③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④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18(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貯存、處置設施,應當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的專用車輛。(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19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的范圍為加強消毒工作及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的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衛生部于1992年發布了《消毒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規定,醫療、衛生、消毒服務和未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現行版的所有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生產、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場所都屬管理范圍。

國家對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品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消毒管理消毒管理的范圍20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的疫源地,要在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和個人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進行終末消毒。

乙類傳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與副傷寒、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必須按照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由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消毒處理,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組織消毒。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21

醫療衛生用品的消毒管理衛生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方可出廠、銷售。生產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須清潔、對人體無毒無害。凡經消毒滅菌后的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產品,要嚴格防止再污染。包裝上應當注明批準文號、廠名、批號、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經營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部門,應當按照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說明書和規定保存、運輸。不得銷售無廠名、廠址、批號、消毒標簽及無有效期限或過期產品。

醫療衛生用品的消毒管理22法律責任一、行政責任

(一)行政處罰

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規定,單位或個人有以下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視違法情節給予警告、限期改進、責令賠償損失、或處以罰款;有造成傳染病流行危險的,由衛生行政部門報請同級政府采取強制措施。

(二)行政處分

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規定,有犯有相關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者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法律責任一、行政責任23二、刑事責任刑法第330條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①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的;②拒絕按照衛生行政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對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進行消毒處理的;③準許或者縱容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從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的;④拒絕執行衛生監督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井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二、刑事責任24

刑法第331條規定,從事實驗、保藏、攜帶、運輸傳染病菌種、毒種的人員,違反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造成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后果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60條規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嚴重性病仍賣淫、嫖娼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刑法第331條規定,從事實驗、保藏、攜帶、運輸傳染病25謝謝聆聽謝謝聆聽26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27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28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29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0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1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2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3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4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5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6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7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課件38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成武縣人民醫院

馬玉琴2012.03.12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培訓成武縣人民醫院39主要內容概述

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管理

消毒管理法律責任

主要內容概述40概述

在總結建國以來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國七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于1989年2月2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開始施行。1991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衛生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使我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又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概述在總結建國以來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國七屆人41法定傳染病分類管理的法律規定

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采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7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傳染病,并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法定傳染病分類管理的法律規定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采42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43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

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44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一、傳染病的預防(一)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動員全體公民自覺與傳染病作斗爭(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除各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三)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保護本源,防止污染(四)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

(五)嚴格執行各項衛生制度

(六)控制傳染源,預防傳染病擴散

(七)加強對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預防管理和自然疫源地的建設項目審批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一、傳染病的預防45

疫情的報告和公布

(一)疫情報告人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都有義務及時向附近的醫療或衛生防疫機構報告。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及個體開業醫生為責任報告人,在發現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城鄉居民、機關團體、車站、碼頭、機場、飯店職工及其他人員為義務報告人。

疫情的報告和公布

(一)疫情報告人46(二)疫情報告時限及方式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疫情報告卡。責任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應于12小時內,農村于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責任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

(二)疫情報告時限及方式47

傳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傳染源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控制措施:①對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乙類傳染病中的非典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拒絕或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部門協助治療單位采取強制措施。淋病、梅毒病人應當在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接受治療。尚未治愈前,不得進入公共浴池、游泳池;②對除非典病人、肺炭疽病人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以外的乙類、丙類傳染病病人,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傳染病的控制

(一)控制傳染源48③對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在指定的場所進行醫學觀察;④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和密切接觸的人員,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⑤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必須按照有關規定接受檢疫、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及病原攜帶者,應當接受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

③對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在指定的場所進行醫學觀49(二)切斷傳播途徑為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必要時當地政府可報經上一圾地方政府批準,采取下列緊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2。停工、停業、停課;3。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4。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5。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緊急措施的撤銷和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并宣布。(二)切斷傳播途徑50

對尸體的處理對于患鼠疫、霍亂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單位負責消毒處理后立即火化。患病毒性肝炎、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白喉、炭疽、脊髓灰質炎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消毒處理后火化。

不具備火化條件的農村、邊遠地區,由治療病人的醫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負責消毒后,可選遠離居民點500米以外、遠離飲用水源的地方,將尸體在距地面2米以下深埋。

對尸體的處理51醫療廢物管理一、醫療廢物管理的范圍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它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包括大量的一般性廢物和少量的危險性廢物。危險性廢物具有以下一個或幾個特點:①含有感染性物質,②具有遺傳毒性,③含有毒性和危險性的化學品或藥品:④放射性,⑤含有鋒利物。醫療廢物可引起接觸個體的疾病或造成潛在的威脅。國際協議中有大量關于公共衛生和醫療廢物安全管理的規定,如《巴塞爾會議協議》。

醫療廢物管理一、醫療廢物管理的范圍52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2003年6月16日,國務院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成為我國監督醫療廢物的主要法律依據。為了貫徹實施該條例,衛生部發布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衛生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53二、醫療廢物管理的內容(一)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主要包括:①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②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主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③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器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④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和登記管理利度,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二、醫療廢物管理的內容54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郵寄醫療廢物,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55(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主要包括:①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并按照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②應當在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并設明顯的警示標識:③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④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56(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貯存、處置設施,應當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的專用車輛。(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57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的范圍為加強消毒工作及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的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衛生部于1992年發布了《消毒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規定,醫療、衛生、消毒服務和未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現行版的所有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生產、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場所都屬管理范圍。

國家對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品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消毒管理消毒管理的范圍58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的疫源地,要在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和個人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進行終末消毒。

乙類傳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與副傷寒、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必須按照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由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消毒處理,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組織消毒。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59

醫療衛生用品的消毒管理衛生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方可出廠、銷售。生產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須清潔、對人體無毒無害。凡經消毒滅菌后的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