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形象_第1頁
鑒賞詩歌形象_第2頁
鑒賞詩歌形象_第3頁
鑒賞詩歌形象_第4頁
鑒賞詩歌形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中的形象

1、明了詩歌的形象的內涵

2、歸納詩歌形象的規律

3、體察詩歌形象的方法

重點:

形象的歸納和方法的解讀

難點:

解題的思路與準確的表述。

鑒賞古典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點解讀:

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意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形象又稱藝術形象,在詩歌中也稱意象,就是指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個人物是一個形象,每一個場面是一個形象,每一個自然風景或具體生活環境的描寫是一個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體生活環境的描寫是一個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環境相互聯系所構成的完整畫面也是一個形象。而對于古典詩歌而言,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和物。

意象是詩歌中表現詩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對象,是構織詩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詩人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完美融合的產物。前者的關鍵在于把握“象”,后者的關鍵在于把握蘊涵其中的“意”。捕補捉“意”“象”的能力是詩歌鑒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藝術感受能力。

二.詩歌鑒賞中常見的“形象”分類:

1.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或稱為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前者如《春夜洛城聞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李凝的隱者形象。從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設題時為人物形象的見聞、言行、心情、品質、追求等,后者會再加上人物的身份類別判斷;和其他考點交叉,會設題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語言特點以及對該形象的評價等。

①豪放灑脫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了他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②憂國憂民、青衫淚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著一“泣”字與“濕”字,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

③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形象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

④愛惜人才的形象

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攔地表現在字里行間。

⑤兒女情長的形象

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歌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

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寒士形象

如陳子昂?!兜怯闹菖_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⑦征人思婦形象

⑧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

⑨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⑩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蘊涵某種品質或思想的物象:手法托物言志

三.鑒賞示例

例1:

題李凝幽居(賈

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填空:本詩通過對李凝居處的環境的描寫,暗示出李凝的

身份。

從環境上來看,李凝的居處“少鄰”(鄰居不多),少人來(“草徑”“荒園”),清幽(“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即云根動像是石也在移動)),從作者的心理活動來看,“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表現了他對李凝的隱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說,李凝是—位隱者。

例2: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見,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四.真題訓練:

1.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戊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技巧點撥】分析詩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深入理解詩歌,挖掘內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義。

(1)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此詞是詩人晚年閑居滄州時所寫。詩人是否獨享這一份清閑?胡賊未滅,功業未成,滿懷報國熱情的陸游卻是請纓無路,有志難伸,怎不感慨萬千,怎不唏噓長嘆?領會了注釋的深意,我們對詞意就不難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難把握了。抓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河夢斷”、“身老滄州”,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等詞句理解全詞。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斗生活,匹馬征萬里,其颯爽英姿、卓犖不凡之氣可見;“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靶脑谔焐剑砝蠝嬷蕖北磉_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2.分析詩中“蓑笠翁”形象。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寫雪景,大雪之中,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獨釣寒江之上。描寫了在寒冷的環境中,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大雪飄飛,忘掉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孤獨,性格卻顯得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3.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方法總結:

1.具體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怎樣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詩人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詩歌內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更多的時候,出題者會在詩詞后附注釋給我們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畫,詩歌也不例外。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等等。通過精當的描寫,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構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文段開頭(也可是文末)要注意“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征,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圍繞這個論點具體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義。注意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去重點,分散筆墨,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4.評分標準:

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然后再結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說解,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缺第一方面,扣2分;沒有分析,而寫出形象和詩中的一部分內容,扣3分;不能圍繞中心寫,扣3分。

鑒賞古典詩歌中的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形象。

一.考點解讀:

蘊涵某種品質或思想的物象:即具體事物鮮明的形象或景象,通常是以物喻人。如虞世南《蟬》中的“蟬”的形象,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出題的方面為:物象的特點、蘊涵的品質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塑造的方法、語言特點等。諸如松、竹、梅、菊花一類事物被人賦予特定象征意義,象征人高潔的品格,詩人常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饞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說到“明月”,就與思鄉、思人相聯系,說到“清秋”,就與感傷、悲愁相聯系,那么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這種含有特定意味的藝術形象,就是詩歌中的意象。其他常見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

二.常見意象:

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由于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感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情。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托,但不管有沒有寄托,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2、望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4、以蟬喻品行高潔。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5、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6、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一。

8、松——堅貞高潔

9、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污的節操。

10、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相類似還有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11、杜鵑鳥(子規)——凄涼哀傷的象征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13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水:因為水的綿軟,剪不斷的特點與人的惆悵情緒有相似性,詩人往往以水喻愁。

猿啼:常象征悲哀、悲傷的感情。

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

長亭:陸上的送別之所。

鴻鵠: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另外,還有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三.課堂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6分)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1)三、四兩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2)頸聯中哪兩個詞用得極妙,找出來并簡析。

(3)從整首詩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樣的感情?

答:(1)江水的流長邈遠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的特點。(2)“浮”和“動”?!案 北砻嫔蠈懗枪谒嫔巷h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意思對即可)(3)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2)題。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及未休兵。

(1)簡述這首詩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環境。(2)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1)答案要點:戰爭頻仍,時尚動蕩,民不聊生。(“斷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出長不達”)

答案要點:①懷念家鄉,思念親人,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②憂國憂民,不滿現狀,渴望社會安定。(本題不能作簡單化的回答,要顧及全詩)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詩歌也可通,你覺得哪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

答案:(1)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用“天地”好?!疤斓亍敝塾诳臻g,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浩然之態?!扒锖蟆迸c“清霜”重復。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畫眉鳥(王安石)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本詩表現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從詩中能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詠懷。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手法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一、二兩句寫景,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壺”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你認為寫得好嗎?請說出理由。

答:(1)這兩句寫景,增添蒼茫蕭瑟之意,渲染離別時悲涼、暗淡的氣氛,凸顯自己的孤獨。

(2)寫得好。“冰心”“玉壺”都是純凈無暇,用它們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冰清玉潔的操守和志節。詩人以此告慰親友,更表達了他對親友的深情。

7、問題: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和對比。襯托,以冰雪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課堂總結:

鑒賞詩歌中的物象的主要方法

1.抓物象的特點。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懸:端端正正地高掛。

【析】抓住物象組合所體現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關注詩歌的有效信息——詩歌的題目、點題句、作者、注釋、表達感情的最重要的語句,找到理解的切入點。“次”:駐扎,停泊。“客”為詩人。第一句點題,聯系注釋,可推知洛陽是故鄉。“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鄉書”“歸雁”這些意象表達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陽故里,表現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

2.抓物與志的“契合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釋: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

【分析】該詩是典型詠物言志詩,先要欣賞作者對所詠之物特點的抒情和刻畫,找到與“志”的契合點,從而掌握主題。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個煉字“刺”,不僅準確勾勒出外形特點,而且把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斗精神勾畫了出來。

杜荀鶴雖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無相識”,以至屢試不中,后因設法得到朱溫賞識才居要職。該詩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諷喻時俗。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之木,聯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輕微也能成就大業”的觀點;另一方面諷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的本質。

3.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分析古代詩歌可以從這些事物的特有內涵入手。

《詩歌鑒賞之語言》

【教學目標】

了解詩歌語言形象性、抒情性、凝煉精確的特點,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義、比喻義、隱含義、暗示義及其在描繪形象、表情達意、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掌握賞析詩歌語言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煉字類煉句類賞析詩歌語言題的答題模式。

【知識鏈接】

常見的語言風格有:含蓄|明快、簡潔|細膩、冷峻|熱情、婉約|豪放、樸實|華美、莊重|幽默、冷靜|激昂等。

【教學過程】

一、真題回眸

1、(2006江蘇)閱讀下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共煮茶。

問:①“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②有人認為“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共煮茶”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二、命題特點歸納:

語言鑒賞題就是對語言在寫景狀物、表情達意、謀篇布局方面特點和作用的分析。

三、精講精練: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汴河亭【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泒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注:①隋煬帝為東游廣陵(揚州),不惜民力開鑿一條運河,其東段叫汴河,汴河之濱筑有行宮,即“汴河亭”②迷樓:隋煬帝筑。景陽樓,朝陳后主筑。

問:頸聯哪兩個字用得最為精妙?請指出來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并州路

【李宣遠】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孤城吹角寒,數騎射雕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征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