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村經濟》—費孝通
《江村經濟》—費孝通1《江村經濟》簡介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專著,是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區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因此,這本書將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江村經濟》簡介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2作者簡介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4歲起在母親創辦的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就讀于東吳大學醫預科、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清華大學研究院,后留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里程碑。論著甚豐,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1939)、《祿村農田》(1943)、《生育制度》(1947)、《鄉土中國》(1948)、《鄉土重建》(1948)、《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1992)、《費孝通文集》(1999)等,論文多篇。1981年11月,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向他頒發了該年度赫胥黎獎章。作者簡介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3本書背景和由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時候中共已經慢慢崛起,民國仍然在混亂中探索著三民主義,而日本人已占領東三省,并且覬覦著關內。1935年秋天剛畢業的他拿到了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的入學通知書,走之前,他忽然覺得作為人類學家,在出國前進行現場勘察是必要的。于是那一整年他決定和她妻子一起去廣西大瑤山考察。1935年冬天的雪下的特別大,意外發生了,108天的新婚妻子死了,而他也重傷。但毫無疑問,沒有什么能阻擋他對學術的執著,畢竟,這是祭奠亡妻的最好方式。于是多年以后,每當我們翻開他的著作時,第一頁上總會寫著”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感情生活,在25歲時就結束了。1936年的夏天,他收拾好行裝,在出國前的兩個月考察了開弦村,也就是江村。上海到威尼斯的航程讓人煩悶,他在船上無所事事之際,寫下了他在江村的所見所聞。本書背景和由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時候中共已經慢慢崛起,民國4江村經濟的總體框架第一章前言第九章勞作日程第二章調查區域第十章農業第三章家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第四章財產與繼承第十二章蠶絲業第五章親屬關系的擴展第十三章養羊與販賣第六章戶與村第十四章貿易第七章生活第十五章資金第八章職業分化第十六章中國的土地問題江村經濟的總體框架第一章前言5雖然說是江村經濟,但是這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已經包括了江村社會、文化、信仰、教育、娛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如此生動詳實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了當時最真實的情景和村民的生活狀態,以及那個時代最需要的東西的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說是江村經濟,但是這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已經包6關于家庭財產的繼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在中國財產繼承是由兒子平分的,這樣就會造成農村土地的細碎化,不利于土地集中、城市化的過程和工業的發展,當然這也有中國人對土地依戀的部分。而歐洲以前則是長子繼承制,這不得不使得很多人從事各種行業,為工業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今天的中國城市化進程很慢,人們很難在城市里找到歸屬感,改用費老的一句話“它把絕大部分收入都耗費于反貪污運動,所以它不可能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和措施來進行改革。”農村人口問題得不到解決,三農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關于家庭財產的繼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7關于教育“學校里注冊的學生有100多人,但有些學生告訴我,實際上聽課的人數很少,除了督學前來視察的時間外,平時上學的人很少超過20人。學校的假期很長。我這次在村中停留的時間比學校正式的放假時間長,但我仍沒有機會看到村中的學校上課。學生的文化知識,就作文的測驗看,是驚人的低下。"由于農忙時間學校上課,但是農閑時間學校卻放假,因此好多學生沒有跟得上學習的進度從而導致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除了文化教育,孩子們還要接受其父親的農活教育,學習如何勞動。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關于教育“學校里注冊的學生有100多人,但有8我們都希望每個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打好基礎,而不是進行一些愚民教育,便于管理。雖然說改變命運的不只有知識,但是沒有文化不是可憐就是可怕。現在雖然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但是農村的教育資源還是很有限的。尤其是現在的留守兒童很多,家里面沒有大人的溫暖和守護,孩子的性格會不健全。逢年過節回家父母總是愛得不行,買了好多東西。殊不知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父母的教育,需要懲罰,需要鼓勵,這才是重點。我們都希望每個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打好基礎,而9關于政府費老在論文中說:“國民黨政府在紙上寫下了種種諾言和政策,但事實上,它把絕大部分收入都耗費于反共運動,所以它不可能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和措施來進行改革,而共產黨運動的實質,正如我所指出的,是由于農民對土地制不滿而引起的一種反抗,盡管各方提出各種理由,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農民的境況是越來越糟糕了。自從政府重占紅色區域以來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完成了永久性的土地改革。”其實政府不是萬能的,現在很多的報告都在說政府應該怎么怎么樣,要加強什么什么的。這簡直就是在對牛彈琴,我們不能依靠政府,除非萬不得已他們才會改變。而我們所需要的是改變自己。關于政府費老在論文中說:“國民黨政府在紙上寫下10那個時期問題從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兩個最大擔憂:1、土地賦稅過重,人們無法負擔。2、手工絲綢業被工廠沖擊,絲綢價格過低,人們根本沒有什么收入。這樣“當饑餓超過槍殺的恐懼時,農民起義便發生了。”我覺得中國人的最大信仰是活著,如果你不讓他們活不下去,那么他們也不會讓你活著。所以共產黨將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這便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打下了江山。那個時期問題從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兩個最大擔憂:11事實上,就今天而言,就算是土地不用交租了,而且還有補助,人們的生活還是很拮據的,人們放棄了手工絲綢業,到沿海城市打工,雖然能夠生活,但是人們的差距越來越大。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已經不適合大市場了,物價的上漲正在吞沒人們的收入,幸福就是我明早還會醒來,我沒有生病,我的兒子將來會有出息的。由此可見很多農民的收入途徑是這樣的,守著兩三畝地還是出去打工,到了年老的時候問題更加嚴重,那個時候的保障問題怎么解決?事實上,就今天而言,就算是土地不用交租了,而且12人類學研究方法“微型社會學”“類型比較方法論”“層次遞進方法論”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人類學研究方法“微型社會學”13(1)、“微型社會學”的概念
首先是費孝通先生親身參與調查,深入江村地區。我一開始并不知道這種方法的名稱,直到查一些資料時才懂得,它所用的這種方法叫做“微型社會學”。“微型社會學”的概念是由Firth教授在馬來西亞研究了一個海濱的漁村的實踐中最早提出的。微型社會學是以一個人數較小的社區或一個較大的社區的一部分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親自參與當地的社會活動,進行親密的觀察,去了解其中的各種社會關系怎樣親密地在小范圍中活動。正如Firth教授(1951年)所說地“微型社會學”是"themicrocosmtoilluminethemacrocosm,theparticulartoillustratethegeneral",“以微明宏,以個別例證一般”。(1)、“微型社會學”的概念
首先是費孝通先生親身參與調查,14毫無疑問,費先生以開弦弓村為調查研究對象,并且深入其中生活。在他生活的兩個月里,他仔細觀察這個村子一切地理環境以及人文環境和人們所進行的活動。在時間上不免有些短暫,但在他的細致的觀察記錄之下,一個活的開弦弓村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首先了解的是地理,即開弦弓村的自然環境,這也往往是一個田野工作者必須首先要去做的。所以書中在第一章寫有內容,以后不斷得到完善,這就是一種“微型社會學”理論。毫無疑問,費先生以開弦弓村為調查研究對象,并且深入其中生活。15(2)“類型比較方法論”
依據前述,《江村經濟》是費孝通先生對一個農村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其運作的素描,勾畫出一個由各相關要素有系統地配合起來的整體。費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序中說到:“江村只是我認識中國社會的一個起點,但是從這個起點又怎樣才能去全面了解中國農村,又怎樣從中國農村去全面了解中國社會?這就是怎樣從點到面、從個別到一般的問題。我并不想從哲理上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只想從實際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個從個別逐步進入一般的具體方法。我明白中國有千千萬萬的農村,而且都在變革中。我沒有千手萬眼去全面加以觀察,要全面調查我是做不到的。同時我也看到這千千萬萬個農村,固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也不是千變萬化,各具一格。(2)“類型比較方法論”
依據前述,《江村經濟》是費孝通先生16于是我產生了是否可以分門別類地抓住若干種“類型”或“模式”來的想法。我又看到農村的社會結構并不是個萬花筒,能隨即變化出多種模樣的,而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會發生相同的結構,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不同的結構。條件是可以比較的,因而結構也是可以比較的。如果我們能對一個具體的社區,解剖清楚它的社會結構各方面的內部聯系,再查清楚產生這個結構的條件,可以說有如了解了一只“麻雀”的五臟六腑和生理循環運作,有了一個具體的標本。于是我產生了是否可以分門別類地抓住若干種“類型”或“模式”來17然后再去觀察條件相同的和條件不同的其他社區,和已有的這個標本作比較,把相同和相近的歸在一起,把它們和不同的和相遠的區別開來。”“二者不同之處是作為參考體系的只引導在比較中注意新事物的特點,由相同引路,著重注意其相異,就是作為認知的依傍,而不作為范本。如果遇到逸出于已有經驗范圍的完全新鮮的事物,作為參考體系的已有經驗正可肯定其為新事物,而作為完全新的經驗來接受,擴大已有知識的范圍。”“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或模式了。這也可以稱之為類型比較法。”然后再去觀察條件相同的和條件不同的其他社區,和已有的這個標本18“應用類型比較法,我們可以逐步地擴大實地觀察的范圍,按著已有類型去尋找條件不同的具體社區,進行比較分析,逐步識別出中國農村的各種類型。也就由一點到多點,由多點到更大的面,由局部接近全體。類型本身也可以有粗到細,有綱有目,分出層次。這樣積以時日,即使我們不可能一下認識清楚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村,但是可以逐步增加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農村的知識,步步綜合,接近認識中國農村的基本面貌。這種研究方法看來有點迂腐,但比較實際。做一點,多一點,深一點。我不敢說這是科學研究社會的最好的辦法,只能說是我在半個世紀里通過實踐找出來的一個可行的方法。”“江村、祿村、易村、玉村等名稱就表示了我的研究方法。我認為可以從發現各種類型的方法逐步接近認識中國全部國情的目的,也就是通過微型社會學累積各種類型,綜合出馬老師所要求我做的那部有關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巨著”。“應用類型比較法,我們可以逐步地擴大實地觀察的范圍,19(3)、“層次遞進方法論”費孝通先生在他的“重讀《江村經濟》序言”中指出“我們不能不承認微型社會學的限度,承認限度并不是否定在限度內的成就和它的價值。以微型研究為‘第一步’可以得到比較結實的基礎。我們應當從這基礎上走出去,更上一層樓。怎樣走?怎樣上?首先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微型的限制在哪里?……我在總結過去的實踐中,清醒地看到了我過去那種限于農村的微型研究的限度。我在60年代前提出的‘類型’概念固然可以幫助我解決怎樣去認識中國這樣的大國對為數眾多、結構不同的農村的問題。但是后來我明白不論我研究了多少類型,甚至把所有多種多樣的類型都研究遍了,如果把所有這些類型都加在一起,還不能得出‘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全貌,因為像我所研究的江村、祿村、易村、玉村等等的成果,始終沒有走出‘農村社區’這個層次的社區。整個‘中國文化和社會’卻不等于這許多農村所加在一起的總數。(3)、“層次遞進方法論”20農村不過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中國基層社區。基層社區固然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本方面,但是除了這基礎知識以外還必須進入從這基層社區所發展出來的多層次的社區,進行實證的調查研究,才能把包括基層在內的多層次相互聯系的各種社區綜合起來,才能概括地認識‘中國文化和社會’這個龐大的社會文化實體。用普通所熟悉的現成概念來說就是中國文化和社會這個實體必須包括整個城鄉各層次的社區體系。……勢必走出農村社區這個范圍而從農村里發展出來,為農村服務的市鎮社區拓展我的研究領域了。”這就是層次遞進方法論,不斷的加深研究的深入程度,以達到更好的研究效果。農村不過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中國基層社區。基層21(3)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
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是“對一個農村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其運作的素描,勾畫出一個由各相關要素有系統地配合起來的整體,表達了人類社會結構內部的系統性和它本身的完整性,這本書為功能分析,或是系統結構分析做出了一個標本。”第十二章“蠶絲業”是最佳典范。蠶絲業的技術變革引發了社會組織和社會原則的變革,進而影響到社會結構的其他部分,如親屬關系。“改革者的主要目的是從技術上改進農村企業,但是對文化的某一方面進行變革,自然會引起其他諸方面的變化。這樣的過程一旦開始,便會繼續下去,直到整個系統完全重新改組為止。”(3)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
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22“一個在村中工廠工作的女工因為下雨時丈夫忘記給他送傘,竟會公開責罵她的丈夫。這是很有意思的,因為這件小事指出了夫妻之間關系的變化。根據傳統的觀念丈夫是不侍候妻子的,至少在大庭廣眾之下她不能這樣做。……掙錢的人從一家的成員中分離出來,對親屬關系也產生了實質的變化,兒媳從婆母出分離出來可以減少日常的爭吵。但妻子從丈夫處分離出來會使婚姻關系松散。……以上事實說明了親屬關系一新的形式進行著新的組合,并將隨著工業的變遷得到調整。”“一個在村中工廠工作的女工因為下雨時丈夫忘記給他送傘,竟會公23三、人類學實地調查方法(1)個別訪談(2)參與觀察法(3)定性與定量(4)追蹤研究三、人類學實地調查方法(1)個別訪談24(1)個別訪談
在這本書中,作者運用最多的要數是訪談這種手段來獲得第一手的民族學資料。其中有多處作者寫到,據知道情況的人告訴他,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個別訪談方式,也是本書中作者所采用的較多的一種方法,在此不具體舉例子了。(1)個別訪談
在這本書中,作者運用最多的要數是訪談這種手段25(2)參與觀察法作者不過多言語,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一旁進行觀察,并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會驚擾那些被訪者,往往能夠比較容易得到較為真實的情況。這種方法在本書中也用的較為普遍。(2)參與觀察法26(3)定性與定量
書中的數據分類與統計較多,作者從質性和統計量兩方面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得到比較科學的答案,能夠更加的使人信服。分析的科學性和邏輯性以及考慮問題時的嚴謹性,在從書中各種各樣的表格統計中可以體現。(3)定性與定量
書中的數據分類與統計較多,作者從質性和統計27(4)追蹤研究
《江村經濟》出版后在西方人類學產生重要影響,澳大利亞學者威廉·葛迪斯慕名前來,后出版《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民生活》一刊并提出了追蹤研究的必要性,比如費先生曾經九訪江村。每一個具體地區資料只能描述某一個時期情況,如果該研究孤立,那么對社會過程的了解無論從實際知識角度或從科學分析角度來說,作用有限。如果,同一作者或其他作者在此基礎上繼續以同樣的精確性對同一社會進行描述,情況就會大不相同,通過不同階段的比較價值肯定會超過各個孤立的研究。(4)追蹤研究
《江村經濟》出版后在西方人類學產生重要影響,28費先生是一個聰睿的人類學者,在他做實地調查和分析寫作時可能還有許許多多的方法,而我只能從中得到以上這些理論和實地調查方法,在我看來是少之又少的。費先生是一個聰睿的人類學者,在他做實地調查和分析寫作時可能還29思考費先生提出,要提高農民收入,只有依靠中國鄉村工業在未來的發展、技術改革與組織合作(而非其他),才能更堅強地應對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使中國農民實現富裕并保持富裕的成果。這就是“志在富民”。在我看來描述農村生活的小說很多,比如《白鹿原》、《活著》和《阿Q正傳》等等,這些作品也為我們展現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和一些令人深思的東西。但是《江村經濟》僅僅花了兩個月時間,就能寫出如此多的內容,這是值得我們所去思考和效仿的東西。我在想為什么現在沒有這么好的作品出現呢?思考費先生提出,要提高農民收入,只有依靠中國鄉村工業在未來的30
總結有人說,該書的經典之處,在于首次以現代人類學的“民族志”方法,按照家庭、財產繼承、親屬關系、戶與村、生活、勞作、農業以及土地占有,甚至包括蠶絲業、土地問題等方面,對20世紀前半段中國農村作了詳細描述。也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是中國人調查本土社會的首創,打破了人類學必須調查異文化社區的窠臼。總結有人說,該書31《江村經濟》—費孝通
《江村經濟》—費孝通32《江村經濟》簡介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專著,是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區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因此,這本書將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江村經濟》簡介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33作者簡介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4歲起在母親創辦的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就讀于東吳大學醫預科、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清華大學研究院,后留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里程碑。論著甚豐,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1939)、《祿村農田》(1943)、《生育制度》(1947)、《鄉土中國》(1948)、《鄉土重建》(1948)、《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1992)、《費孝通文集》(1999)等,論文多篇。1981年11月,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向他頒發了該年度赫胥黎獎章。作者簡介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34本書背景和由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時候中共已經慢慢崛起,民國仍然在混亂中探索著三民主義,而日本人已占領東三省,并且覬覦著關內。1935年秋天剛畢業的他拿到了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的入學通知書,走之前,他忽然覺得作為人類學家,在出國前進行現場勘察是必要的。于是那一整年他決定和她妻子一起去廣西大瑤山考察。1935年冬天的雪下的特別大,意外發生了,108天的新婚妻子死了,而他也重傷。但毫無疑問,沒有什么能阻擋他對學術的執著,畢竟,這是祭奠亡妻的最好方式。于是多年以后,每當我們翻開他的著作時,第一頁上總會寫著”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感情生活,在25歲時就結束了。1936年的夏天,他收拾好行裝,在出國前的兩個月考察了開弦村,也就是江村。上海到威尼斯的航程讓人煩悶,他在船上無所事事之際,寫下了他在江村的所見所聞。本書背景和由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時候中共已經慢慢崛起,民國35江村經濟的總體框架第一章前言第九章勞作日程第二章調查區域第十章農業第三章家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第四章財產與繼承第十二章蠶絲業第五章親屬關系的擴展第十三章養羊與販賣第六章戶與村第十四章貿易第七章生活第十五章資金第八章職業分化第十六章中國的土地問題江村經濟的總體框架第一章前言36雖然說是江村經濟,但是這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已經包括了江村社會、文化、信仰、教育、娛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如此生動詳實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了當時最真實的情景和村民的生活狀態,以及那個時代最需要的東西的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說是江村經濟,但是這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已經包37關于家庭財產的繼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在中國財產繼承是由兒子平分的,這樣就會造成農村土地的細碎化,不利于土地集中、城市化的過程和工業的發展,當然這也有中國人對土地依戀的部分。而歐洲以前則是長子繼承制,這不得不使得很多人從事各種行業,為工業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今天的中國城市化進程很慢,人們很難在城市里找到歸屬感,改用費老的一句話“它把絕大部分收入都耗費于反貪污運動,所以它不可能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和措施來進行改革。”農村人口問題得不到解決,三農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關于家庭財產的繼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38關于教育“學校里注冊的學生有100多人,但有些學生告訴我,實際上聽課的人數很少,除了督學前來視察的時間外,平時上學的人很少超過20人。學校的假期很長。我這次在村中停留的時間比學校正式的放假時間長,但我仍沒有機會看到村中的學校上課。學生的文化知識,就作文的測驗看,是驚人的低下。"由于農忙時間學校上課,但是農閑時間學校卻放假,因此好多學生沒有跟得上學習的進度從而導致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除了文化教育,孩子們還要接受其父親的農活教育,學習如何勞動。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關于教育“學校里注冊的學生有100多人,但有39我們都希望每個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打好基礎,而不是進行一些愚民教育,便于管理。雖然說改變命運的不只有知識,但是沒有文化不是可憐就是可怕。現在雖然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但是農村的教育資源還是很有限的。尤其是現在的留守兒童很多,家里面沒有大人的溫暖和守護,孩子的性格會不健全。逢年過節回家父母總是愛得不行,買了好多東西。殊不知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父母的教育,需要懲罰,需要鼓勵,這才是重點。我們都希望每個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打好基礎,而40關于政府費老在論文中說:“國民黨政府在紙上寫下了種種諾言和政策,但事實上,它把絕大部分收入都耗費于反共運動,所以它不可能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和措施來進行改革,而共產黨運動的實質,正如我所指出的,是由于農民對土地制不滿而引起的一種反抗,盡管各方提出各種理由,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農民的境況是越來越糟糕了。自從政府重占紅色區域以來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完成了永久性的土地改革。”其實政府不是萬能的,現在很多的報告都在說政府應該怎么怎么樣,要加強什么什么的。這簡直就是在對牛彈琴,我們不能依靠政府,除非萬不得已他們才會改變。而我們所需要的是改變自己。關于政府費老在論文中說:“國民黨政府在紙上寫下41那個時期問題從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兩個最大擔憂:1、土地賦稅過重,人們無法負擔。2、手工絲綢業被工廠沖擊,絲綢價格過低,人們根本沒有什么收入。這樣“當饑餓超過槍殺的恐懼時,農民起義便發生了。”我覺得中國人的最大信仰是活著,如果你不讓他們活不下去,那么他們也不會讓你活著。所以共產黨將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這便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打下了江山。那個時期問題從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兩個最大擔憂:42事實上,就今天而言,就算是土地不用交租了,而且還有補助,人們的生活還是很拮據的,人們放棄了手工絲綢業,到沿海城市打工,雖然能夠生活,但是人們的差距越來越大。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已經不適合大市場了,物價的上漲正在吞沒人們的收入,幸福就是我明早還會醒來,我沒有生病,我的兒子將來會有出息的。由此可見很多農民的收入途徑是這樣的,守著兩三畝地還是出去打工,到了年老的時候問題更加嚴重,那個時候的保障問題怎么解決?事實上,就今天而言,就算是土地不用交租了,而且43人類學研究方法“微型社會學”“類型比較方法論”“層次遞進方法論”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人類學研究方法“微型社會學”44(1)、“微型社會學”的概念
首先是費孝通先生親身參與調查,深入江村地區。我一開始并不知道這種方法的名稱,直到查一些資料時才懂得,它所用的這種方法叫做“微型社會學”。“微型社會學”的概念是由Firth教授在馬來西亞研究了一個海濱的漁村的實踐中最早提出的。微型社會學是以一個人數較小的社區或一個較大的社區的一部分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親自參與當地的社會活動,進行親密的觀察,去了解其中的各種社會關系怎樣親密地在小范圍中活動。正如Firth教授(1951年)所說地“微型社會學”是"themicrocosmtoilluminethemacrocosm,theparticulartoillustratethegeneral",“以微明宏,以個別例證一般”。(1)、“微型社會學”的概念
首先是費孝通先生親身參與調查,45毫無疑問,費先生以開弦弓村為調查研究對象,并且深入其中生活。在他生活的兩個月里,他仔細觀察這個村子一切地理環境以及人文環境和人們所進行的活動。在時間上不免有些短暫,但在他的細致的觀察記錄之下,一個活的開弦弓村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首先了解的是地理,即開弦弓村的自然環境,這也往往是一個田野工作者必須首先要去做的。所以書中在第一章寫有內容,以后不斷得到完善,這就是一種“微型社會學”理論。毫無疑問,費先生以開弦弓村為調查研究對象,并且深入其中生活。46(2)“類型比較方法論”
依據前述,《江村經濟》是費孝通先生對一個農村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其運作的素描,勾畫出一個由各相關要素有系統地配合起來的整體。費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序中說到:“江村只是我認識中國社會的一個起點,但是從這個起點又怎樣才能去全面了解中國農村,又怎樣從中國農村去全面了解中國社會?這就是怎樣從點到面、從個別到一般的問題。我并不想從哲理上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只想從實際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個從個別逐步進入一般的具體方法。我明白中國有千千萬萬的農村,而且都在變革中。我沒有千手萬眼去全面加以觀察,要全面調查我是做不到的。同時我也看到這千千萬萬個農村,固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也不是千變萬化,各具一格。(2)“類型比較方法論”
依據前述,《江村經濟》是費孝通先生47于是我產生了是否可以分門別類地抓住若干種“類型”或“模式”來的想法。我又看到農村的社會結構并不是個萬花筒,能隨即變化出多種模樣的,而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會發生相同的結構,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不同的結構。條件是可以比較的,因而結構也是可以比較的。如果我們能對一個具體的社區,解剖清楚它的社會結構各方面的內部聯系,再查清楚產生這個結構的條件,可以說有如了解了一只“麻雀”的五臟六腑和生理循環運作,有了一個具體的標本。于是我產生了是否可以分門別類地抓住若干種“類型”或“模式”來48然后再去觀察條件相同的和條件不同的其他社區,和已有的這個標本作比較,把相同和相近的歸在一起,把它們和不同的和相遠的區別開來。”“二者不同之處是作為參考體系的只引導在比較中注意新事物的特點,由相同引路,著重注意其相異,就是作為認知的依傍,而不作為范本。如果遇到逸出于已有經驗范圍的完全新鮮的事物,作為參考體系的已有經驗正可肯定其為新事物,而作為完全新的經驗來接受,擴大已有知識的范圍。”“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或模式了。這也可以稱之為類型比較法。”然后再去觀察條件相同的和條件不同的其他社區,和已有的這個標本49“應用類型比較法,我們可以逐步地擴大實地觀察的范圍,按著已有類型去尋找條件不同的具體社區,進行比較分析,逐步識別出中國農村的各種類型。也就由一點到多點,由多點到更大的面,由局部接近全體。類型本身也可以有粗到細,有綱有目,分出層次。這樣積以時日,即使我們不可能一下認識清楚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村,但是可以逐步增加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農村的知識,步步綜合,接近認識中國農村的基本面貌。這種研究方法看來有點迂腐,但比較實際。做一點,多一點,深一點。我不敢說這是科學研究社會的最好的辦法,只能說是我在半個世紀里通過實踐找出來的一個可行的方法。”“江村、祿村、易村、玉村等名稱就表示了我的研究方法。我認為可以從發現各種類型的方法逐步接近認識中國全部國情的目的,也就是通過微型社會學累積各種類型,綜合出馬老師所要求我做的那部有關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巨著”。“應用類型比較法,我們可以逐步地擴大實地觀察的范圍,50(3)、“層次遞進方法論”費孝通先生在他的“重讀《江村經濟》序言”中指出“我們不能不承認微型社會學的限度,承認限度并不是否定在限度內的成就和它的價值。以微型研究為‘第一步’可以得到比較結實的基礎。我們應當從這基礎上走出去,更上一層樓。怎樣走?怎樣上?首先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微型的限制在哪里?……我在總結過去的實踐中,清醒地看到了我過去那種限于農村的微型研究的限度。我在60年代前提出的‘類型’概念固然可以幫助我解決怎樣去認識中國這樣的大國對為數眾多、結構不同的農村的問題。但是后來我明白不論我研究了多少類型,甚至把所有多種多樣的類型都研究遍了,如果把所有這些類型都加在一起,還不能得出‘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全貌,因為像我所研究的江村、祿村、易村、玉村等等的成果,始終沒有走出‘農村社區’這個層次的社區。整個‘中國文化和社會’卻不等于這許多農村所加在一起的總數。(3)、“層次遞進方法論”51農村不過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中國基層社區。基層社區固然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本方面,但是除了這基礎知識以外還必須進入從這基層社區所發展出來的多層次的社區,進行實證的調查研究,才能把包括基層在內的多層次相互聯系的各種社區綜合起來,才能概括地認識‘中國文化和社會’這個龐大的社會文化實體。用普通所熟悉的現成概念來說就是中國文化和社會這個實體必須包括整個城鄉各層次的社區體系。……勢必走出農村社區這個范圍而從農村里發展出來,為農村服務的市鎮社區拓展我的研究領域了。”這就是層次遞進方法論,不斷的加深研究的深入程度,以達到更好的研究效果。農村不過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中國基層社區。基層52(3)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
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是“對一個農村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其運作的素描,勾畫出一個由各相關要素有系統地配合起來的整體,表達了人類社會結構內部的系統性和它本身的完整性,這本書為功能分析,或是系統結構分析做出了一個標本。”第十二章“蠶絲業”是最佳典范。蠶絲業的技術變革引發了社會組織和社會原則的變革,進而影響到社會結構的其他部分,如親屬關系。“改革者的主要目的是從技術上改進農村企業,但是對文化的某一方面進行變革,自然會引起其他諸方面的變化。這樣的過程一旦開始,便會繼續下去,直到整個系統完全重新改組為止。”(3)功能主義在《江村經濟》中的運用
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53“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平頂山市舞鋼市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基礎新聞采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學院《MATLAB基礎與工程數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眉山市百坡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檢測試題考試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電子組裝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設備耐候性與可靠性測試考核試卷
- 新能源汽車制造過程中的能源優化考核試卷
- 皮革護理中常見問題診斷與解決技巧考核試卷
- 家居裝飾簾幕安裝與選材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工程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考核試卷
- 5G無線接入網實訓指導書2022年
- 2021年北京回龍觀醫院醫護人員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對數的概念說課稿課件
- 地理生物會考動員主題班會課件
- 農產品食品檢驗員理論知識競賽題庫
-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升本)學士學位考試復習題
- 農夫山泉產品陳列手冊(共45頁).ppt
- 【原創】《“備-教-學-評”目標一致性的實施策略》講座PPT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總復習《數的認識》(1)
-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范文
- 機房專用精密空調巡檢維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