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學大綱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適用專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師范類)。先修課程: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后續課程: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教育實習。總學分:2學分。總學時:36學時。課程目標:本課程以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中學語文教師為目標,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的歷史和現狀、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內容,語文教材的編制與使用,掌握中學語文教材分析的原則和方法,提高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能力。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研討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序號課程模塊名稱章(教學單元)名稱節(教學資源)名稱學時分配1課程概要第一章緒論12語文課程與語文課程標準第二章語文課程第一節語文與語文課程13第二節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特點14第三節語文課程的任務與價值15第三章語文課程標準第一節語文課程文件的歷史沿革16第二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17第四章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第一節語文課程目標的百年嬗變18第二節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與構成要素19第三節語文課程內容110第四節初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111第五節高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112第六節語文課程的實施原則113語文教材與語文課程資源第五章語文教材的編制理論第一節語文教材及其功能114第二節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115第三節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與結構類型116第六章語文教材評介第一節語文教材的歷史演變117第二節現行初中語文教材評介118第三節現行高中語文教材評介119第七章語文教材分析的內容與方法第一節語文教材分析的內容120第二節語文教材分析的方法121第八章初中語文教材分析第一節初中記敘文教材分析122第二節初中說明文教材分析123第三節初中議論文教材分析124第四節初中文言詩文教材分析125第五節初中寫作教學與教材分析126第六節初中口語交際教學與教材分析127第九章高中語文教材分析第一節高中閱讀與鑒賞教材分析128第二節高中表達與交流教材分析129第三節高中詩歌與散文教材分析130第四節高中小說與戲劇教材分析131第五節高中新聞與傳記教材分析132第六節高中語言文字應用教材分析133第七節高中文化論著研讀教材分析134第十章語文課程資源第一節課程資源與語文課程資源135第二節語文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136第三節語文課程數字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第一章緒論(1學時)教學要求:了解本課程的性質與形成發展過程,了解本課程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了解本課程的內容結構與學習方法。教學重點: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的對象。教學難點:課程與教學,課程論與教學論,學科教育學。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語文課程與標準語文教材研究的資料。課后圍繞語文課程與標準語文教材研究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課程,教學,課程論,教學論,語文教育學,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的對象,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的任務。技能點:理解課程、教材、教學的含義,理解課程論、教學論、學科教育學的含義,分析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的對象和任務。一、本課程的性質與形成發展過程二、本課程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三、本課程的內容結構與學習方法閱讀書目: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2.王策三著:《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裴娣娜主編:《現代教學論》(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黃甫全主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5.鐘啟泉主編:《課程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6.張中原、徐林祥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徐林祥主編:《語文教育研究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章語文課程(3學時)教學要求:了解語文與語文課程的含義,認識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理解語文課程的任務與價值。教學重點: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的特點。教學難點:母語教學,語言與言語,工具性與人文性。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語文課程性質論爭的資料。課后圍繞語文課程性質論爭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語文,語文課程,語文教學,語文課程性質,語文課程特點,語文課程任務,語文課程價值,工具性,人文性,母語,語言,言語,文字,文章,漢語,文學,文化,中國文字,中國文學,國文,國語。技能點:分析語文的含義,分析語文課程的含義,分析語文課程的性質,分析語文課程的特點,理解語文課程的任務,理解語文課程的價值。第一節語文與語文課程一、“語文”的含義二、“語文課程”的含義第二節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特點一、語文課程的性質二、語文課程的特點第三節語文課程的任務與價值一、語文課程的任務二、語文課程的價值閱讀書目:1.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2.呂叔湘著:《呂叔湘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張志公著:《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張中原、徐林祥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章語文課程標準(2學時)教學要求:了解語文課程文件的歷史沿革,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教學難點:語文課程文件的歷史沿革。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語文課程標準論爭的資料。課后圍繞語文課程標準論爭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學堂章程,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結構,語文素養。技能點:分析語文課程文件的歷史沿革,分析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分析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結構。第一節語文課程文件的歷史沿革一、學堂章程時期的課程文件二、國文國語課程標準時期的課程文件三、語文教學大綱時期的課程文件四、語文課程標準時期的課程文件第二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內容結構三、語文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閱讀書目:1.課程教材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6.巢宗祺、雷實、陸志平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巢宗祺、雷實、陸志平主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8.楊再隋等編著:《語文課程的目標·理念·策略》,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9.顧黃初主編:《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章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6學時)教學要求: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百年嬗變,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與構成要素,理解語文課程內容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掌握初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掌握高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理解語文課程的實施原則。教學重點: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目標。教學難點:三維目標。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語文課程目標論爭的資料。課后圍繞語文課程目標論爭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語文課程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課程內容,習得,學得。技能點:分析語文課程目標的歷史演變,分析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與構成要素,理解語文課程的內容,分析初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分析高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第一節語文課程目標的百年嬗變一、學堂章程時期的課程目標二、國文國語課程標準時期的課程目標三、語文教學大綱時期的課程目標四、語文課程標準時期的課程目標第二節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與構成要素一、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二、語文課程目標的構成要素第三節語文課程內容一、語文課程內容的概念二、語文課程內容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三、語文課程內容的預設與生成第四節初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一、初中語文課程總目標與內容二、初中語文課程階段目標與內容第五節高中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一、高中語文課程總目標二、必修課程目標三、選修課程目標第六節語文課程的實施原則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二、習得與學得相輔相成三、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輔相成四、聽說讀寫協調發展五、積累與運用相結合閱讀書目:1.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2.呂叔湘著:《呂叔湘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張志公著:《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課程教材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8.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編:《國文國語教育論典》(上、下冊),語文出版社2014年版。9.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章語文教材的編制理論(3學時)教學要求:了解語文教材的內涵與外延、特點和功能,了解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熟悉語文教材構成要素與結構類型。教學重點: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教學難點: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語文教材論爭的資料。課后圍繞語文教材論爭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語文教材,語文教材的功能,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語文教材的結構類型。技能點:分析語文教材的內涵與外延,分析語文教材的功能,分析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分析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分析語文教材的結構類型。第一節語文教材及其功能一、課程與教材二、新課程視域下的語文教材三、新課程視野下語文教材的功能第二節語文教材編制的理論基礎一、語文教材編制的心理學基礎二、語文教材編制的學科基礎三、語文教材編制的課程論基礎第三節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與結構類型一、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二、語文教材的結構類型閱讀書目:1.江山野主編譯:《簡明國家教育百科全書·課程》,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2.施良方著:《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3.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朱紹禹主編:《中學語文教材概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顧黃初、顧振彪著:《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6.王榮生著:《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劉占泉著:《漢語文教材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8.倪文錦、謝錫金主編:《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6年版。9.王榮生等著:《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0.施平著:《中國語文教材經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11.王文彥、蔡明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12.王林發主編:《新課程語文教材教法》,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13.韓雪屏著:《語文課程知識初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14.劉永康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15.索振羽編著:《語用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16.姚本先主編:《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六章語文教材評介(3學時)教學要求:了解我國語文教材的歷史演變,熟悉現行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熟悉現行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教學重點:我國現行中學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教學難點:我國現行中學語文教科書的價值取向。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有關新課程語文教科書論爭的資料。課后圍繞新課程語文教科書論爭做文獻摘要,并作相應評析。知識點:現行初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現行高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技能點:分析語文教材的歷史演變,評價現行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評價現行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第一節語文教材的歷史演變一、古代語文教材二、現代語文教材第二節現行初中語文教材評介一、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二、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三、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第三節現行高中語文教材評介一、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二、語文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三、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四、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五、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想、體例和特色閱讀書目:1.張志公著:《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朱紹禹、莊文中主編:《國際中小學課程教材比較研究叢書·本國語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洪宗禮、柳士鎮、倪文錦主編:《母語教材研究》(十卷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徐林祥主編:《歷史追問:語文教育發展篇》,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倪文錦主編:《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倪文錦主編:《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張中原、徐林祥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人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9.語文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10.蘇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11.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12.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七章語文教材分析的內容與方法(2學時)教學要求:了解語文教材內容屬性與使用屬性的基本要素,了解靜態的語文教材分析方法并應用于分析教材,了解動態的語文教材分析方法并應用于分析教材。教學重點:語文教材分析的兩個方面。教學難點:語文教材分析的方法。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課后嘗試分析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小組同課異構并討論交流。知識點:教材的內容屬性分析,教材的使用屬性分析,靜態的教材分析方法,動態的教材分析方法。技能點:理解教材的內容屬性分析,理解教材的使用屬性分析,掌握靜態的教材分析方法,掌握動態的教材分析方法,分析單篇教材,分析單元教材。第一節語文教材分析的內容一、語文教材內容屬性分析二、語文教材使用屬性分析第二節語文教材分析的方法一、靜態的教材分析方法二、動態的教材分析方法閱讀書目:1.范印哲著:《教材設計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劉占泉著:《漢語文教材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3.王榮生等著:《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余虹著:《文學作品解讀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張中原、徐林祥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6.徐林祥、張中原主編:《語文教學技能全程訓練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7.人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8.語文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9.蘇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10.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11.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第八章初中語文教材分析(6學時)教學要求:明確教材分析的實質,明確文本解讀的目的,了解初中文本解讀的思路,能夠應用本章所學知識分析初中語文教材。教學重點:初中語文教學的要點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學難點:初中語文教學的要點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初中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課后嘗試分析初中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小組同課異構并討論交流。知識點:記敘文教材,說明文教材,議論文教材,文言詩文教材,寫作教材,口語交際教材。技能點:文本解讀,分析記敘文教材,分析說明文教材,分析議論文教材,分析文言詩文教材,分析寫作教材,分析口語交際教材。第一節初中記敘文教材分析一、記敘文教學的要點二、記敘文分析的思路三、記敘文分析例示第二節初中說明文教材分析一、說明文教學的要點二、說明文分析的思路三、說明文分析例示第三節初中議論文教材分析一、議論文教學的要點二、議論文分析的思路三、議論文分析例示第四節初中文言詩文教材分析一、文言詩文教學的要點二、文言詩文分析的思路三、文言詩文分析例示第五節初中寫作教學與教材分析一、初中寫作教學的要點二、初中寫作教學的思路三、初中寫作教材分析第六節初中口語交際教學與教材分析一、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的要點二、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路三、初中口語交際教材分析閱讀書目: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2.劉熙載著:《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3.周振甫著:《文章例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4.周振甫著:《詩詞例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5.吳格明著:《邏輯思維與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王相文、韓雪屏、王松泉主編:《語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7.張中原、徐林祥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徐林祥、張中原主編:《語文教學技能全程訓練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9.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10.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11.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九章高中語文教材分析(7學時)教學要求:了解高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教學與評價建議,了解高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教材分析的思路,能夠應用本章所學知識分析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教材。教學重點:高中語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學難點:高中語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課前課后學習要求:課前收集并閱讀高中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課后嘗試分析高中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分小組同課異構并討論交流。知識點:閱讀與鑒賞教材,表達與交流教材,詩歌與散文教材,小說與戲劇教材,新聞與傳記教材,語言文字應用教材,文化論著研讀教材。技能點:分析閱讀與鑒賞教材,分析表達與交流教材,分析詩歌與散文教材,分析小說與戲劇教材,分析新聞與傳記教材,分析語言文字應用教材,分析文化論著研讀教材。第一節高中閱讀與鑒賞教材分析一、高中閱讀與鑒賞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閱讀與鑒賞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二節高中表達與交流教材分析一、高中表達與交流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表達與交流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三節高中詩歌與散文教材分析一、高中詩歌與散文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詩歌與散文教材分析的思路第四節高中小說與戲劇教材分析一、高中小說與戲劇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小說與戲劇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五節高中新聞與傳記教材分析一、高中新聞與傳記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新聞與傳記教材分析的思路第六節高中語言文字應用教材分析一、高中語言文字應用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語言文字應用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七節高中文化論著研讀教材分析一、高中文化論著研讀教學與評價建議二、高中文化論著研讀教材分析的思路閱讀書目: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王相文、韓雪屏、王松泉主編:《語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倪文錦主編:《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