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參考】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參考】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參考】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參考】_第4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下載閱讀本文檔,本文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我們將竭誠為你提供優質文檔歡迎下載閱讀本文檔,本文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我們將竭誠為你提供優質文檔《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下載閱讀本文檔,本文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我們將竭誠為你提供優質文檔《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學目標與要求1、知識目標:研讀文本,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力目標:合作探究,涵泳體味,賞析孟子邏輯嚴謹、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3、德育目標:認識孟子思想的現代意義。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孟子對治國得失的思辨,站在現代理想與智慧經典的契合點上理解孟子思想。

感知文本語言魅力,豐富學生語文素養。三、教學對象分析高一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兩本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單元閱讀,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但缺乏對文言文本的深入理解與分析的能力,也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解決疑惑與未知的訓練。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加強對學生該方面的指導。四、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采用品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學。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思路1.

導入新課。在人教版的五冊必修教材中,《寡人之于國也》可謂孤篇——唯一的一篇儒學著作,遍觀五冊書,諸子作品也僅僅收錄了該篇與莊子的《逍遙游》,可見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的文學性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性都是極強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解析《寡人之于國也》,領會孟子的政治思想,反思儒學的意義和影響,學習孟子的雄辯藝術。

2、(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及思考題)(1)梁惠王眼中的自己與孟子眼中的梁惠王有何不同?(2)孟子為他提出什么建議?其核心是什么?明確:(1)梁惠王眼中的自己——盡心愛民

孟子眼中的梁惠王——好戰、治國無道、不愛惜百姓、不負責任由此可見,梁惠王缺乏自知之明,有野心,卻無治國之能。(2)孟子建議:王道之始——民之資不勝食用,能養生喪死稱王——民不饑不寒、知孝悌養民、教民,此為禮之核心,仁政之核心,所謂“仁者無敵”。孟子的思想——施仁政,行王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3.課件顯示孟子與戰國的局勢,思考孟子思想在當時的作用與局限。學生分組展示探究成果,教師相機追問,進行縱深拓展,并予以總結、評價。明確:孟子與戰國時代,諸侯與諸子(儒、法、兵、墨)思想傳播利用。禮崩樂壞、諸侯互相爭斗的時代,以“孝悌”為根本‘以“禮樂”為手段,以“仁”為核心的孔孟之道,顯得不合時宜。反觀主張以法治國、強化中央集權、反禮制的法家、講權術、捭闔的縱橫家、講兵伐、謀略的兵家等大行其道。4.縱深探究,儒學的歷史作用與局限。明確:回顧中國古代史,儒學地位起起跌跌,卻在中國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上起到巨大的的作用,并深刻地影響到漢字文化圈內各國的文化形成。那么“五四”運動時期為什么反儒,反封建禮教?明確:歷史局限,思想局限。儒學從孔孟的原始儒學,到董仲舒的儒學合流,已經成為服務于皇家統治的政治目的,滲透著法家精神的功利的政治學說。而至宋明時期,理學將倫理提高為本體,以重建人的哲學。等級謹嚴,禁欲主義等封建等級規范對人進行全面的壓制和禁錮。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頂“名教罪人”的帽子壓死多少有志于進步改革的男子漢!而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了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乃至思想啟蒙運動,保守之于開放、落后之于進步,相差何止一二。5.分析鑒賞孟子邏輯嚴謹、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思考:孟子善雄辯,請鑒賞其語言藝術特色,體會其強大的邏輯力量。明確:(1)善比喻論證(2)善對比論證(3)善排比設問行文酣暢,邏輯嚴密,氣勢充沛。6.作業:思考在“新戰國時代”中,儒學還有積極的意義嗎?體現在哪里?明確:胡錦濤改革開放30年講話中“人民”出現124次,強調“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解讀十七大報告,關鍵詞有“民生”“生態文明”“科學發展觀”,基本指導思想“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但在新的世界秩序面前只有“仁政”是不夠的,“法”“兵”“縱橫”都需具體分析后適時適當地借鑒。胡錦濤總書記在耶魯大學的演講中將儒墨道法等傳統思想與當下中國及世界的發展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中國人民發展自己的愿望、以及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責任感。

迅速切入話題中心,把握矛盾的關鍵,符合文本的對話情境,便于學生緊扣治國問題與文本進行對話,并進行信息篩選整合,更能體會孟子議論嚴謹、環環相扣的邏輯特色;便于深文淺教,直入正題,使全文結構自然呈現

知人必先論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強秦東敗于齊,“國以空虛”,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為何焦慮“民不加多”,也更容易理解儒家思想在當時的施政局限。

教是為了不教。由此一篇打造出探究閃光點,激活思維,提供探究范例。源于課本,超越課本,讓學生學會綜合信息,主動思考。學為所用,不死讀書。

學生討論交流、辯論,可以集思廣益,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以文中例子引導學生。

儒學經典與時代最強音的交響。始終以文本為依托,力避架空分析或者死學課本。

學生要懂得關心國事,但要通過學習,才能有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六、板書設計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孟子建議王道之始——民之資不勝食用,能養生喪死稱王——民不饑不寒、知孝悌

“仁者無敵”。

孟子的思想施仁政,行王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語言藝術(1)善比喻論證(2)善對比論證(3)善排比設問行文酣暢,邏輯嚴密,氣勢充沛。

七、課后反思在人教版的五冊必修教材中,《寡人之于國也》可謂孤篇——唯一的一篇儒學著作,遍觀五冊書,諸子作品也僅僅收錄了該篇與莊子的《逍遙游》,可見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的文學性、與對后世的影響性都是極強的。而高一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兩本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單元閱讀,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但缺乏對文言文本的深入理解與分析的能力,也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解決疑惑與未知的訓練。通過本課的學習以加強了對學生該方面的指導。力求:1.立足文本,讀出基本思想。閱讀能迅速抓住問題核心,理清線索,總結觀點,培養基本閱讀的素質與能力。2、開拓眼界,豐富閱讀,學會聯想式、比較式的思考,源于書本,但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習要有好奇心,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解密。3.突出主體性,保證主導性。學習是一種能力,需要自我培養,自我訓練;教學是一種責任,一種藝術,既要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更要有適時點撥引導的意識與能力,切不可越俎代庖。4.審美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雙培養。走進經典,認識自己;親近國學,點亮心燈。發展地、辯證地、全面地看待歷史,看待傳統文化。5.《寡人之于國也》集中體現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為儒家思想千年亞圣的孟子,其言辭更多體現了“經世濟民”的社會立場,閃爍著圣哲思想的光輝與博大的仁愛。教學這類文章要讓學生感受并體會到古圣人那顆熾熱的心與照耀夜空的靈魂。也就是說,文言文教學應該把教學“文言”作為基礎手段,把文化滲透作為終極關懷。“文言”與“文化”不可背道而馳,顧此失彼,斷不可把“文言”與“文化”剝離為兩張皮,二者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對于文言文的講解是字詞的講解,要時刻理解字詞的意思,才能在文言文的聯系中保證質量。

小數除法教材簡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3、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體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教學建議: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小數除法的學習架設認知橋梁。

2.聯系數的含義進行算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課時安排:本單元可安排11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小數除以整數(一)

——商大于1

教學內容:P16例1、做一做,P19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的:

1、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除法。

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導入新課:

情景圖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請你根據圖上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追問: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對著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問:和前面準備題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課堂作業:練習三的第1、2題

課后反思:

學生們在前一天的預習后共提出四個問題:

1,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熊佳豪)

2,為什么在計算時先要擴大,

最后又要將結果縮小?(鄭揚)

3,小數除以整數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梅家順)

4,為什么小數點要打在被除數小數點的上面?

特別是第4個問題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價值.

在這四個問題的帶動下,學生們一直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效果相當好.第二課時

小數除以整數(二)

——商小于1

教學內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練習三第3—11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被除數比除數小時,不夠商1,要先在商的個位上寫0占位;理解被除數末位有余數時,可以在余數后面添0繼續除。

3、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小數除以整數商小于1時,計算中比較特殊的兩種情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

(1)22.4÷4

(2)21.45÷15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新課

1、教學例2:

上節課我們知道王鵬平均每周跑5.6千米,

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這道題該如何列式?

問:你為什么要除以7,

題目里并沒有出現"7"?

原來"7"這個條件隱藏在題目中,我們要仔細讀題才能發現.

嘗試用例1的方法進行計算,

在計算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

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不夠商1,那商幾呢?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強調:點上小數點后接著算.

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2.4/3

7.2/9

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學例3: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12除6時,教師提問:接下來怎么除?請同學們想一想。

引導學生說出:12除6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0以后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個十分之一再除。

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試。

在計算中遇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時該怎么辦?

在余數后面添0繼續除的依據是什么?

3、做教科書第17頁的做一做。

4、教學例4:想一想,前面幾例小數除以整數是怎樣計算的?在計算過程中應注意什么?整數部分不夠商1怎么辦?如果有余數怎么辦?

引導學生總結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1)小數除以整數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3)整數部分不夠除,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