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電大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小抄參考_第1頁
2022年電大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小抄參考_第2頁
2022年電大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小抄參考_第3頁
2022年電大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小抄參考_第4頁
2022年電大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小抄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教育簡史》期末復習題答案

第一章先秦時期的教育

一、填空

1、中國教育的起源是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

2、西周官學在設置上可分為國學和鄉學兩類,層次上可分為大學和小學兩級。西周時諸侯所設的大學被稱為官學。

3、先秦諸子百家中,被韓非稱為“顯學”的是儒家和墨家。

4、孔子招收學生的原則是有教無類。

5、“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朱熹〈四書集注法〉》。

6、中國古代第一個論述教育與經濟之間關系的教育家是孔子。

7、“教育”、“學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孟子》一書。“啟發”一詞最早出于《論語·述而》一書。

8、孟子將教育對人類的發展的作用概括為性善論,意思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發揚天賦的善心。

9、《中庸》關于學習的五步驟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0、法家關于教育實施的主張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二、簡答題

1、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點?(p91-96)

答: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點,孔子主張學思并重,他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者不宜偏廢。已初步揭示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孟子把認識看作是一種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學與思的關系上,他強調“思”的作用,“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荀子認為教育是“化性起偽”的過程,是不斷地積累知識、道德的過程,因此更側重于“學”,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

2、簡述孔子對教育所做的主要貢獻。(P91-92)

答:孔子對教育所做的主要貢獻有:第一、首創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第三、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第四、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后世儒家經籍教育體系的基礎;第五、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

三、論述題

1、試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張。

要點:1、論教育的作用

孔子認為,要治理好一個國家,有了眾多的人口,就要努力發展經濟,使它富足起來,還要加強教育,這就是“庶、富、教”思想。孔子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孔子是第一個從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上論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原是接近的,后來之所以有較大的差別,是環境影響特別是學習的結果。當然,孔子并未完全擺脫先天決定論的束縛,仍然承認有少數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學而不能的下民。

2、論“有教無類”

孔子創辦私學后,在招生對象上改變了西周時只教貴族官員子弟的傳統,實行“有教無類”。在孔子看來,既然人性相近,則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對所有的人都應該一視同仁,施以教育。為實現這一原則,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有教無類”的招生原則,打破了貴族壟斷、學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動擴展到了民間。但我們也應看到,這個“平民”只是相對于貴族而言,下層勞動人民仍不大可能接受教育。事實上,在孔子時代,遠不可能達到“普及教育”的程度。

3、論教育目標

孔子一生致力于通過教育來培養“士”、君子,以完善人格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孔子心目中的“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賢能之土。君子的品格可歸為兩方面,既要能做到修養自己,養成恭敬謙遜的態度,還要做到使別人安樂,以至能治理天下百姓。前者是德,后者是才,即治國安民之才。這一理想實則“內圣外王”之道。孔子認為德才都需要學習,學習是做官從政的準備,要做官就必須經過學習。

4、論教育內容

孔子繼承了西周以來“六藝”教育的傳統,吸收選擇了有用學科,又根據現實需要創設了一些新學科,充實了教育的內容。

在孔子的教育內容體系中,包含兩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而以前者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孔子的教育內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識的學習必須為德育服務。

5、論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

孔子強調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養人的首位,他認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成為君子的首要條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孔子總結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主要有:(1)立志有恒;(2)自省自克;(3)改過遷善。

6、論教學原則與方法:(1)啟發誘導;(2)因材施教;(3)學思并重;(4)誠實謙虛等。

2、試比較孟子、荀子關于教育作用及學習方式上的主要異同。

答:教育作用:孟子是以其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為基礎的,一方面強調教育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強調教育的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主張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偽”。學習方式:孟子主張“深造自得、盈科二進、專心有恒”。荀子主張“注重‘積’、‘漸’,聞、見、知、行的教學過程,虛壹而靜、專心有恒,解弊救偏、兼陳中衡”。

第二章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教育

一、填空

1、漢代太學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師稱為博士,學生稱為弟子。

2、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藝專門學校是鴻都門學。

3、漢代的私學就其程度而言,有初級程度的蒙學和高級程度的專經研習兩種類型。

4、現存的漢代最著名的蒙學識字課本是《孝經》《論語》。

5、董仲舒關于義利之辯的觀點是道義重于功利。

6、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論衡》,他理想的培養目標是鴻儒。

7、西晉武帝咸寧二年在太學之外另立,以體現的原則。

8、郡國學校制度的建立是在北魏時期。古代醫學專科教育始于宋文帝時期。古代法律分科設學始于三國時期。

9、《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期周興嗣所撰。

10、魏晉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寫的《顏氏家訓》,是一部比較系統的家庭教育著作。

11、唐太宗詔令孔穎達會同諸儒撰寫《五經正義》,頒行天下,并確定為全國官學的統一教材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12、一般認為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進士科的設置,標志著科舉制的創立。

13、唐代科舉考試的方法,不外是貼經、墨義、策問、詩賦四種。

14、隋文帝時設立的國子寺,是古代建立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的開端。長官稱為祭酒。

15、韓愈論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

二、簡答題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答:(1)書同文。秦朝建立以后,采取“書同文”政策,以小篆為文字形體的標準。這不僅便于秦朝統一政令的推行,促進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和加強,而且簡化了文字,對于文化的傳播、教育的推廣,都具有重要意義。(2)行同倫。就是匡正異風異俗,使原六國舊的風尚習俗均合乎秦朝的法度。這是秦鞏固中央集權制度的政治需要,是為統一思想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政策,同時,它也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3)設三老以掌教化。即鄉官負責向鄉民宣教統治階級的思想、法度、綱紀、倫理道德行為規范。這是秦統治者為了把“行同倫”的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所采取的一項勸導、教化措施,顯然是有積極意義的。(4)禁止私學,焚書坑儒。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并禁止私學。后來又發生了坑殺460多儒生的事件。不僅破壞了文化典籍,而且,大大地激化了矛盾。(5)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秦在禁止《詩》、書百家語后,唯一允許學習的就是法令,法教的任務由執法的官吏來擔任。

三、論述題

1、論科舉制在選士制度發展史上的意義及對封建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響。

2、論述韓愈和柳宗元關于師道觀的異同。

答:韓愈的師道觀:傳道、授業、解惑,“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韓愈認為求師就是為了師“道”,因此對教師在年齡、地位撒謊能夠的要求都是不必要的,而且從總體上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也不必賢于弟子,只要有某一方面之長,先學者就可以教后學者。韓愈的論述,可以說是抓住了為師標準的關鍵,既鼓勵學生免去求師的種種不必要的顧慮,又激勵教師要努力傳道授業,說服力強。柳宗元也認為師以明道,和韓愈一樣肯定教師在傳道中的作用,但也不贊成韓愈毅然以師自居,還號召人們要勇于求師、拜師的說法。他主張去拜師之名,存為師之實。有人前來請教,就提供自己的見解心得供他參考,與他切磋。沒有必要一定要確定個師生名分,這就叫“交以為師”。他主張的是師為友、師為輔。,而韓愈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可以說是反映了師生關系中的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三章宋遼金元時期的教育

一、填空

1、宋代與1008年加封孔子的爵號為玄圣文宣王,元代1308年加封孔子的爵號為大成至圣文宣王。

2、北宋的三次興學運動依次為慶歷興學、熙寧興學、崇寧興學。

3、北宋崇寧三年(1103年)設立的中國古代最早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叫各路提舉學事司。

4、王安石興學期間設立經義局,修纂的經學教材叫《三經講義》。

5、宋代科舉考試的頭三名進士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6、《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它是由朱熹編定的。

7、北宋初期六所最著名的書院是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

8、宋代專為考官親屬子弟設立的科舉考試叫別頭試。

9、元代將國子學和科舉考試的生員分為兩榜,一榜為漢人蒙古和色目人蒙古;另一榜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10、元代除普通國子學外,還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

二、簡答題

1、王安石關于造就人才的綱領有哪些內容?

答:要點:即“教、養、取、任”。“教”是培養人才;“養”是指發揮培養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取”是選拔人才;“任”是使用人才。

2、朱子讀書法是何人歸納的?它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要點:是明代程端禮歸納的。其主要內容是:(1)循序漸進;(2)熟讀精思;(3)虛心涵養;(4)切己體察;(5)著緊用力;(6)居敬持志。

三、論述題

1、北宋的三次興學有哪些共同的特點?三次興學的意義如何?

2、宋代對于科舉制度進行了那些重要的調整,調整的內容和意義如何?

答:要點:調整:(1)廢止門生稱謂及公薦制。(2)實行殿試制度。(3)實行權知、同知貢舉制度。(4)實行別頭式。(5)實行鎖院和糊名制度。意義:(1)限制了勢家子弟徇私舞弊、勢家權臣把持科場的特權,使得科舉考試的競爭在形式上獲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過平等的考試,進入仕途。(2)進一步加強了皇帝對于科舉考試的絕對控制和國家權力部門整體監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個人專擅獨斷的權力。(3)科舉制度改革以后,庶族和平民子弟通過科舉跨入仕途的數量日益增多,在統治階層中逐步形成了一個庶族官僚集團,從而為宋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運行注入了強大的生機。(4)錄取人數的不斷增加,擴大了科舉考試的影響和覆蓋面,刺激了教育的發展,成為宋代走向文治社會的最直接的表現。

第四章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教育

一、填空

1、明清科舉常科只有進士一科,考試為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

2、明代國子監學生通稱監生,依其源分為四類:蔭監生、貢監生、舉監生、例監生。

3、明清時期,在民間比較經常和普通設置的蒙學主要是私塾,蒙學的教師一般稱蒙師。

4、明清私塾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背誦和反復練習,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識字、寫字、讀書和作文等幾個方面。

5、顏元在教育內容上強調實學,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習行。

二、簡答題

1、什么是八股文取士?它對教育有什么影響?

答:要點:八股文統稱制藝,或時文、八比文、四書文,是一種嚴格注重內容和形式的文體。明清科舉考試時,作文題目只能出自《四書》、《五經》。作者必須“依經按傳”,用“古人語氣”。代圣賢立言,不能作任何發揮。明清八股文取士,對教育產生了直接的影響。(1)學校完全變成了八股文的訓練基地。(2)嚴重敗壞了學風。(3)嚴重妨礙了學術的進步。

2、王守仁在兒童教育上有哪些主要見解和主張?

答:要點:見解:(1)兒童教育中存在著嚴重的弊病。(2)兒童教育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特點,要正確引導。主張:(1)教育方法上,采取“誘”、“導”、“諷”的栽培涵養之方。(2)教學內容上,發揮詩、書、禮等各門課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3)教學活動要注意多種形式搭配進行。

3、顏元重“實學”和“習行”教育思想的意義何在?

答:要點:顏元在教育內容上強調“實學”,即主要提倡以“六藝”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習行”,要學生親自觀察,親身去實踐,去“實做其事”,以獲得真知。這是顏元教育思想不同于傳統教育的一大特色。顏元重“實學”和“習行”的教育思想,對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讀書窮理”教育,以及陸王“格心”的教育是大膽的挑戰,其理論和實踐沖破了千百年來教育為經學所壟斷的局面,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重要啟蒙和推動作用。

三、論述題: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價值的教育觀點?

答:要點:王夫之主張“習成而性與成”,反對“生而知之”、生來就善或惡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認為人的知識、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學習的結果,從而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主張“學而知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思結合,不應該將二者對立起來,;王夫之堅決反對理學家們“存天理,滅人性”的道德教育觀,,他認為“理”與“欲”是統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滿足人們正當、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贊成縱欲,主張對人欲要進行適當的節制和引導,這種理欲統一,反對禁欲又主張節欲的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和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是有歷史進步意義的;王夫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著重力行實踐,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識,雖不能完全付諸行,但是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努力實行,學以致用,才達到了教學的目的:王夫之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聲學的雙邊活動過程,而且闡明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即教師只起指導的作用,進德修業的工夫,則靠學生“自悟”。因此,它要求學生要勤奮自勉,他也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否則,不可為師。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貴的。

第五章鴉片戰爭后的清代教育

一、填空

1、西方傳教士在華興辦的第一所學校是1839年建立的馬禮學遜堂。

2、魏源提出學習西方的觀點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3、中國人辦的第一所近代技術學校是1866年建立的福建船政學堂。

4、教會學校的聯合組織是1877年成立的學校教科書委員會。

5、教會會學校的課程課分為宗教課、傳統的中國經學、近代科學文化課三類。

6、容閎是中國最早的留學生之一。中國官方組織的留學活動開始于1872年,派往國是美國。

7、《勸學篇》是張之洞所著,其中內篇宗旨是正人心,外篇宗旨是開風氣。

8、梁啟超論自強救國的基本途徑是興辦教育。

9、嚴復所譯《天演論》表達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進化論)的思想。

10、清末教育宗旨頒布于1906年3月,其內容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

二、簡答題

1、洋務派辦的新式學校有什么主要特點?(p137)

(1)這類學校都是個案辦學,還構不成自身體系,只能算作是封建傳統教育的補充;(2)都是專業技術學校,專業范圍集中在外語和軍事兩個方面,體現的是狹窄的實用性;(3)從教學到管理,大權多被外國人把持;(4)仍保留著封建教育的主要陣地,有中國教習負責傳統儒家經學的教學和考核,保持舊官學的管理傳統。

盡管有這些局限性,這類學校畢竟是中國人辦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學校,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知識技術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2、“百日維新”期間的教育改革有哪些重要舉措?(p138)

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學堂,學堂中增加了近代學科內容;(2)創辦了京師大學堂,作為全國學堂的表率,這是變法失敗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變法成果;(3)下令各地設立農務學堂、蠶桑學堂、茶務學堂,決定興辦礦務、鐵路、醫學等專業學堂。(4)改革科舉,改試策論,并增設近代科學類。

3、梁啟超關于培養“特色之國民”的觀點是什么?(p140)

答:梁啟超認為開民智是自強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由專制走向民主的必備條件。而開民智的基本途徑則是興辦教育,基于這一思路,梁啟超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于養成一種“特色國民”,這種新式國民,應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權利義務并重的思想,有知識、道德和才干,即能自主、自立,又有團體協作精神。梁啟超的這一思想顯然具有反封建色彩。

三、論述題:闡述“癸卯學制”基本構架,并分析它的性質。(P142)

答:癸卯學制包括各級種類學堂章程,還附有學校管理法,教授法等,整個學制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3段,3段又分為7級:初等教育有蒙養院(4年),初等小學堂(5年),高等小學堂(4年),中等教育有中學堂(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學常(3年),分科大學堂(3~4年),通儒院(5年,與中間3級并列的還有同級實業學堂和師范學堂。(1)蒙養院,章程規定“蒙養與家教合一”的宗旨,即“以蒙養院輔助家庭教育”。(2)初等小學堂,章程規定凡7歲以上兒童入學,“以啟其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并調護兒童身體為宗旨,以識字之民曰多為成效。(3)高等小堂,招收初等小學堂畢業生,以“培養國民之善性,擴充國民之知識,強壯國民之氣質為宗旨”(4)中學堂招收高等小學堂畢業生,以“施較梁之普通教育,俾畢業后不仕者從事于各項實業,進取者升入高等專門學堂均有要有根柢為宗旨”。(5)高等學堂,招收普通中學堂畢業生,相當于大學預科(6)分科大學堂,掃收高等學堂或大學堂預科畢業生,“以各項學術藝能之人才足供任用為成效”。(7)通儒院,設在京師大學堂內,由分科大學堂內,由分科大學堂畢業生升入,無規定科目。(8)師范學堂,分為兩級:初級師范學堂每縣設立一所,招收高小畢業生,培養,培養初小,高小教員,學習普通學和教授,管理學,完全科學制5年,另有一種學習一年的簡易師范科。(9)實業學堂,分為三級:初等實業學堂相當于高小程度,中等實業學堂相當于中學程度,高等實業學堂相當于高等學堂程度。

第六章、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教育

一、練習題

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其首任教育總長是蔡元培。

2、袁世凱政府炮制的教育宗旨是“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

3、辛亥革命和北洋軍閥時期頒布的學制有壬子·癸丑學制和壬戌學制。

4、蔡元培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舉”的方針。

5、蔡元培的教育獨立論強調教育不應受政黨和教會的影響。

6、1920年,北京大學首先招收女生。

7、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于1917年,它的三項任務是(1)推行職業教育;(2)改良職業教育;(3)改良普通教育,使之能為生活作準備。

8、受美國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中國引進了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兩種影響較大的教學方法。

9、中國最早的工人教育機構是1920年舉辦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

10、1926年,廣東召開第二農民代表大會,通過了《農村教育決議案》,實際上成了大革命時期全國農民教育的具體綱領。

二、簡答題

1、簡述新文化運動對教育改革的影響。

答:1915年,在文化教育領域興起一場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運動。以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繼承辛亥革命未競的事業,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封建復古思潮展開了論爭。他們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鏟除封建禮教。新文化的先驅們將批判的矛頭首先指向了封建禮教。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推動了文學革命和普及教育。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抨擊了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狀況。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屬的有關教改組織如教育調查會外,還出現了很多民間性質的教育社團,影響較大的是全國教育會聯合會、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華教育改進社、中國科學社等。

2、簡述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對中國近代教育的影響。

答:20世紀初,大批赴美留學生回國,使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劇增。以反傳統教育自居,并在世界范圍的進步教育運動中有重大影響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恰好為中國新文化運動批判封建傳統教育提供了理論武器。如“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等,幾乎成為教育界的口頭禪。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通過日本傳到中國,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等也在中國加以推廣。此外,智力測驗和教育測驗的做法也被引進中國。所有這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有著獨特的長處和優點,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當時教育界反對傳統教學法的需要,克服了傳統學科教學相互割裂、不能滿足兒童個體生活需要及忽視兒童的個性發展的弊端。但同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論述題: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實踐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有哪些貢獻?對當今教育有何啟迪?

答: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實踐對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主要貢獻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1)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整頓校風,整頓教師隊伍,廣招人才,改革管理體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學體制。(3)論學與術:(4)論教育獨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實踐,要旨在于以資產階級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與民主、科學思想,在近代反對帝國主義文化教育侵略、反對封建專制主義教育的斗爭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說,康有為、梁啟超是19世紀末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教育的倡導者,那么,蔡元培就是20世紀中國資本主義教育體制的締造者。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從教育方針、學校教育制度到教學體制和措施,特別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許多積極和合理的因素。從他開始,并通過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國教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第七章、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教育

一、練習題

1、國名黨政府推崇的“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義、愛、信、和、平。

2、1932年國民黨政府廢除綜合中學制,中學教育分為普通中學、師范學校和職業學校三類學校。

3、陶行知創作的教育小說名為《古廟敲鐘錄》。

4、1925年8月黃炎培提出的《山西劃區試辦鄉村職業教育計劃》是第一部開展農村改革實驗的方案。

5、陶行知開展鄉村教育實驗過程中創辦的兩所著名的學校是曉莊學校和山海工學團。

6、1926年10月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選擇河北定縣翟城村為試驗區,1929年梁漱溟選擇河南輝縣為試驗區。

7、楊賢江的兩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綱》。

8、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課程的兩條原則是按照國家教育部統一頒布的課程標準和根據當地兒童與環境實際需情況而靈活安排。

9、黃炎培談職業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能力之預備”。

10、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政府將部分大學遷往內地,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遷往云南的昆明,稱為西南聯合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河北省立女師遷往陜西的固城,稱為西北聯合大學。

11、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制度,規定國民教育分為和兩部分。

二、簡答題

1、陶行知提出的改造鄉村的理想是什么?為實現這一理想提出的“六大訓練”包括哪些內容?

要點:理想是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六大訓練:普遍的軍事訓練、生產訓練、科學訓練、識字訓練、民權訓練、生活訓練。

2、陶行知的“教學法”取代“教授法”,其意義何在?

要點:陶行知反對傳統的“教授法”,提出“教學法”,認為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兩個不可偏廢的因素,后來又提出“教學做合一”,認為“做”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強調“做”的突出地位,是陶行知反對舊教育以書本為中心,“死讀書、讀死書”的立場的反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論述題

1、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內容?分析其歷史及現實的意義。

內容:①在推廣職業學校的同時,在高等小學中學分設職業科。

②主張“專科一貫主義”,職業教育及早進行,從小學開始分專業學習。

③職業學校的靈魂是社會性,即社會化。辦學要適應社會需要。

意義: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思想主張實施平民職業教育,適應勞動人民的利益、需要的可能,使職業教育向人民接近,為失學失業青年和普通員工提高文化和業務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黃炎培和他所創辦的職業社開創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他希望通過發展職業教育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使祖國繁榮富強。雖然這種理想在國民黨統治下根本不可能實現,但仍為中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2、分析和評價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

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認為教育目的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活教育”課程有兩條原則:一是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二是根據當地兒童與環境實際需要而靈活安排。有五類課程: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自然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活教育”思想強調“做中教、做中學、學中做”,強調學生要通過活動和體驗來獲得知識,因此,它重視室外活動,生活體驗,以實物為研究對象,以書籍為輔佐的參考,根據兒童生活的需要和兒童的學習興趣,組織兒童活動場所,鼓勵兒童去發現他們自己的世界。

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切中傳統教育的弊病,反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書本至上,主張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的能力,具有積極意義。但由于受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忽視了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學習,過分強調了直接經驗,對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估計太低。

第八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教育

一、填空

1、蘇區臨時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機構稱為教育人民委員會,行政首長是徐特立。

2、蘇區最高學府是蘇維埃大學。建立于1933年。

3、蘇維埃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是厲行全部的義務教育,是發展廣泛的社會教育,使努力掃除文盲,是創造大批領導斗爭的高級干部。

4、抗大全稱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它的前身是抗日紅軍大學。

5、抗大的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6、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教育,也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7、革命根據地掃盲的組織形式有識字班,教學的特有方式是夜校。

8、1948年《中共中央關于九月會議的通知》要求迅速有計劃地訓練大批的干部。

二、簡答題:解放戰爭期間在新解放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有哪些?(p168)

答:教育政策:(1)要求各部隊在戰爭進行中要保護各類學校和教育機關,必要時要派出軍隊進行保護;(2)對所接管的各級學校建立新的領導體制,取締反動黨團組織,取消訓導制度,廢除“黨義”、“公民”、“軍訓”、“童子訓練”等課程及有法西斯毒素和封建迷信的教材;(3)對原有教職員,除少數反動分子和破壞分子外,一律采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4)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政治教育,使廣大師生通過學習革命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認清中國革命的任務和前途,明確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個人努力的方向。措施:(1)在新解放區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進行政治思想教育;(2)進行教育改革,迎接全國解放。

But,Liaddedthateffortsarestillneededtodevelopmoretourismproducts,improveEnglishservicesandprovideaccuratetranslationoftrafficsignsandscenicbillboards.ZhaoYun,chairwomanofBritishChamberofCommerceSouthwestChina,toldChinaDailythathiscolleaguesfoundthepolicyveryconvenient."ABritishclientonceflewhereandstayedforjustonedaytocheckherorderedgoods,"shesaid.ZhaowasborninShanxiprovince,butshehaslivedinChengduformorethan10years."Mylifewaslikearunningracemovingfromplacetoplace.IalsolivedinBeijingandShanghaibefore,"shesaid."ButChengduisaplacethatyouneverwanttoleaveoncesettlingdown.Itisnowmysecondhometown,"shesaid.Iftheenvironmentisfurtherimproved,thecitywillattractmorepeopletovisitandlive,withthe72-hourvisa-freepolicyandcompellingconditionsintransportation,culture,climateandcuisine,hesaid.Foreignersalsogavepositivefeedbackonthepolicy.AspokesmanfromDellIncsaidthecompanyhasaglobalhubofoperationinChengdu,sothethree-dayvisa"hasanimmediateandpositiveinfluenceonthecompany'sbusinessdevelopment".RudyButtignol,presidentofthepublicbroadcastingcompanyinBritishColumbia,Canada,saidhisworkrequiresfrequenttraveltoChengduandthepolicy"makesthetripseasier".Datafromthecity'spublicsecuritybureaushowssome100foreignvisitorsenjoyedthe72-hourpolicybytheendofMarch,mostofthemfromtheUnitedStates,theUnitedKingdomandGermany.Chengdualsoreportedrobustgrowthinitsoveralltouristindustrylastyear.Officialstatisticsshowthatitreceivedsome150milliontouristslastyear,anincreaseof28percentfrom2012.Around1.7millioncamefromabroad,anincreaseof12percent.Totalrevenuefromtourismsurpassed133billionyuan($21.7billion).DuringhisvisittoKazakhstaninSeptember,ChinesePresidentXiJinpingproposedthatChinaandCentralAsiajoinhandstobuildaSilkRoadecon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