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1-2"\h\u29211第一章總論 359671.1項目名稱與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3294521.1.1項目名稱 373491.1.2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3195331.2項目基本情況 4200281.2.1項目建設地點 448561.2.2項目建設內容(第一期工程) 412055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依據 6322421.4綜合評價和結論 7166821.4.1綜合評價 7235111.4.2論證結論 7173461.4.3建議 730043第二章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8125342.1項目背景 810144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9141142.2.1是切實轉變增長方式、示范推廣生態農業的需要 977602.2.2是適應綠色放心農產品發展的需要 1059102.2.3是切實保護農村環境、減輕農業環境污染的需要 1049942.2.4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11217502.2.5是適應市場需求,確保食品安全的需要 1127559第三章市場分析 13227463.1國內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13302363.2市場分析與預測 1417841第四章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 1879574.1項目建設地點及項目區概況 18163704.1.1項目建設地點 1815204.1.2項目區概況 18274244.1.3自然條件 18172194.2建設條件 20236012.2.2縣鄉兩級政府高度重視,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 21174294.2.3組建了公司,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 21287504.2.6富硒農產品研發成果應用可得性強 223108第五章項目建設方案 24129455.1項目建設任務和規模 24325575.2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2442615.3主要技術方案 2544875.3.1園林苗木 25239265.3.2四季果園生產技術方案 256635.3.3富硒蔬菜生產技術方案 26231255.3.4富硒豬生產技術方案 2861201.工藝流程 285672.建設標準 28178945.3.5休閑養魚 30286665.3.6富硒山羊生產技術方案 30234365.3.7富硒肉牛生產技術方案 31163461.引進國際頂尖品種 31124332.標準牛舍設計 3134492.生產工藝流程說明 3445575.4具體建設內容 34315195.4.1工程建設內容 3417899第六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44215466.1投資概算依據 4452986.2項目投資概算 44112016.3資金來源及籌措 44197986.4資金使用與管理 448765第七章招標方案 45278427.1編制依據 4538327.2招標管理 4519124第八章 財務評價 47310628.1財務評價依據 47115468.2經營收入及銷售稅金 47254108.2.1新增經營收入 47233278.3成本費用估算 47144598.3.3折攤費用 48219508.3.4項目總投資 4844518.5不確定性分析 49189068.6財務評價結論 5011568第九章節能 51123339.1能耗指標及分析 51262829.2節能措施綜述 5129063第十章環境影響評價 531635210.1建設地點環境現狀 532309610.2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531752710.2.1建設期可能產生污染物 531577010.3環境治理與保護方案 551625510.3.1采用的技術標準 552945910.4環境影響評價 6126874第十一章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 622458911.1組織機構與職能劃分 62420611.1.1建設期組織機構及職能 62785311.1.2項目實施期機構及職能 621362911.2經營管理措施 63392611.3技術培訓 641705511.4勞動保障與安全衛生 6421309第十二章消防 64522111.1設計依據 642472611.2總平面與單體建筑 652124111.3消防給水 65950111.4電氣 6626677第十三章結論與建議 66462713.1結論 66716613.2有關建議 67第一章總論1.1項目名稱與項目建設單位概況1.1.1項目名稱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項目1.1.2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本項目建設單位為XXXX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及其下屬的XX縣XX生豬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XXXX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在XX縣XX村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目標轉移到XX村現代農業建設的背景下組建的,其中XX縣XX生豬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主要承擔富硒生豬養殖項目,其他子項目由XXXX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承擔。XX村地處XX鎮西2公里處,是XX鎮的大門之口,EGR河與DGRG公路穿村而過,有千年古樹而聞名于天水大地。全村10個村民小組,223戶,共871人,其中黨員42人,水田面積417畝,旱土119畝,荒山面積368畝。該村人平收入5850元/年,村集體收入3萬元/年。近年來,XX村作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發展新產業、改造新村莊、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使該村發生了顯著變化。目前村里有大貨車15臺,小貨車10臺,小轎車15臺;企業5家:石灰廠、兩家造紙廠、頁巖機磚廠、銅雕門業,解決村就業20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1200元,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288萬元,上繳財政稅收60萬元;完成了XX大道及其亮化工程,修建了DGRG公路沿線2300米,硬化了XX大道500米道路及通組達戶道路2.7公里,公路到戶通暢率達95%。同時,完成了縣道DGRG公路2.3公里的改造工程;新建了一座休閑廣場和高標準的三層樓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村廣播站,新增高音廣播6處;加固了河堤、河道1800米,修建農田灌溉水渠600米,改造低產田200畝;建成了自來水廠,受益7個村,解決村民飲水3000人;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擴容從30千瓦增加到2500千瓦;新修防洪堤及疏通河道850米,完成退耕還林120畝、生態林100畝,綠化面積1200平方米,并新建花木苗圃1個;按照村里規劃,根據“便于通水、便于通電、便于通路”原則,經過近幾年的努力,XX村綠化了道路1200米,改造了舊房38間,新增住房面積12000平方米,新建了兩條居民街道。作為新農村的建設“樣本”,XX村在全鎮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條村兩委班子引導、農民積極主動、社會大力支持、加快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XX村擬實施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致力于打造XX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的“樣本”、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硅谷”、技術創新的“農科城”、現代農業產業的“孵化器”、探討農村發展新模式的“試驗田”。本項目是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的第一期工程。在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建設第二期工程,即擴建1萬頭富硒生豬養殖,同時配套建設沼氣發電站;新建工廠化育秧(苗)項目、休閑農業產業鏈、城市假日村等。1.2項目基本情況1.2.1項目建設地點主要項目建設地點為XX鎮XX村,包括苗圃、富硒豬養殖、富硒魚類養殖、四季果園、富硒蔬菜、生態米加工廠等;草食動物(牛羊)養殖項目選址于太芝廟鄉;生態米訂單基地擬為XX鎮及周邊鄉鎮。1.2.2項目建設內容(第一期工程)建設性質:新建主要建設內容與規模:根據生態農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轉換、互為因果的原理,通過沼氣池生態鏈,將動物排泄物轉變為果蔬種植和魚類養殖的生態肥料(飼料)。采用水泡欄舍新工藝,新建年出欄1萬頭富硒生豬的養殖場,配以沼氣鏈轉換,實現生豬養殖廢棄物零排放;采取噴灌節水工藝,新建100畝名貴樹種苗圃;以沼肥作為主要肥源(飼料),新建200畝四季果園、60畝大棚蔬菜和30畝休閑魚池(包括新建20畝,改造10畝),其中四季果園和大棚蔬菜配以滴灌的方式;新建年加工3萬噸生態米加工廠,配合建立4萬畝生態水稻訂單基地,年產生態米2.5萬噸、有機米5000噸;在太芝廟鄉建立年出欄2000頭肉羊、500頭肉牛養殖基地。在種養過程中,做到基本不施用化學農(獸)藥,全部產品能達到無公害標準,其中稻米達到綠色食品、部分達到有機食品的標準,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全面轉型和組織方式的有效創新。1.2.3項目建設方案項目的技術路線: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趨勢,項目采用生態種養和循環農業的技術路線。項目生產中,通過增加沼氣池生態鏈,使生豬、牛羊、園林花卉苗圃、果蔬種植基地、魚塘(水庫)互為因果,構成相輔相成和循環往復的生物鏈、生態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沼氣是生態綠色能源,能為當地居民提供取暖和照明、生活用能來源,并能減小生活能源開支。生豬和牛羊養殖為園林苗圃和果蔬種植基地提供肥源,為養魚提供飼料(沼渣是良好的養魚飼料),基本可以做到不施化肥。通過沼氣池生態鏈,園林苗圃、果蔬種植基地和休閑魚池可為生豬和牛羊排泄物提供了轉化的途徑,園林苗圃和果蔬種植基地還可為牛羊養殖提供新鮮的空氣、涵養水份等環境條件。同時果蔬種植可為生豬養殖提供青飼料來源,減小飼料用量,并引進富硒農產品生產工藝。這種生態鏈,不僅可大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大幅降低農藥、化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將形成清潔生產、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產格局。這種生態鏈,不僅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防止化肥和農藥對環境和產品的污染,有利提高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項目建設期為2年。1.2.4項目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投資規模:總投資5181.43萬元資金構成:建設投資4236.95萬元,鋪底流動資金944.48萬元。1.2.5資金來源建設單位自籌資金2681.43萬元,申請銀行貸款資金2500萬元。1.2.6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經研究分析,本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如表1T:表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序號項 目單位指標值備注1年生產能力1.1年產園林苗木萬株3達產年1.2年出欄富硒生豬萬頭1達產年1.3年產富硒魚噸40達產年1.4年出欄富硒牛頭500達產年1.5年出欄富硒羊頭2000達產年1.6年產富硒水果噸300達產年1.7年產富硒蔬菜噸180達產年1.8年加工生態米萬噸2.5達產年1.9年加工有機米萬噸0.5達產年2項目總投資萬元5181.432.1建設工程費萬元1888.362.2設備購置安裝費萬元1093.952.3其他(含土地費等)萬元965.672.4預備費萬元288.962.5鋪底流動資金萬元944.483財務指標3.1銷售收入萬元19960.47年均3.2利潤總額萬元2279.58年均3.3稅后利潤萬元1709.68年均3.4稅后內部收益率%27.924稅后投資回收期年5.91(含建設期)5建設期年2.0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依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農業部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意見》(農發[2006]1號)和《農業部關于實施“九大行動”的意見》(農發[2006]2號),《越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越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切實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若干意見》等。1.4綜合評價和結論4.1綜合評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特別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致力于保護環境和促進國民安康幸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本項目是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通過XX鎮XX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示范清潔生產方式、集約化經營模式、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建立XX現代農業集群發展樣板。本項目中的子項互為因果,構成了相輔相成和循環往復的生物鏈、生態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富硒動物生產為植物種植項目提供有機肥源,富硒植物種植為動物養殖廢棄物處理提供轉化途徑。這種生態鏈,不僅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防止化肥和農藥對環境和產品的污染,有利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1.4.2論證結論該項目符合政策,經營模式先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各項財務指標均可接受。1.4.3建議建議有關部門對項目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在項目立項、用地和項目支持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對生產企業給予優惠政策。第二章項目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背景我國的人均GDP已達到和超過了1000美元,中國經濟已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值得關注的一組數據是:全國農業GDP在全部GDP中的比重已從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10年的12.9%,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重從1990年的60%下降到2010年的38%;城市化水平從1990年的26.4%提高到2010年的44.6%;農產品供求關系由長期的短缺變為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農業生產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經從保障供給逐步轉向適應需求,農副產品的商品率近年已達70%以上;農業的功能也從傳統的保障糧食安全進入到提供食品安全的新階段。XX縣的情況與全國的情況基本相同。根據國際經驗,這一階段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收入增加,主要依賴農產品價格上漲和國家農業政策性補助。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價格已經與國際接軌,部分農產品的價格還高于國際市場,國外農產品不斷涌入我國,我國農產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每年生產的農藥品種約200多種,加工制劑500多種,原藥生產40萬噸,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使用農藥達3億公頃次。農藥的大量使用,破壞了自然界原來的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威脅。尤其是那些高殘留農藥的使用,使糧食、蔬菜、水果和其他農副產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響食品安全,并危害人體健康。加上農業生產大量施用化肥,引起環境污染,使生態環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可以說,從傳統農業本身來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已經越來越難。必須轉變思維,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作為“石油農業”的對立面而出現的生產方式,是繼石油農業之后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是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以盡可能少的投入,求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并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于良性循環中。生態農業不同于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并發揮其優越性。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XX縣是越南省農產品重點生產基地之一。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江華縣發展農產品生產,必須解決好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約束的矛盾,走生態農業的路子。按照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要求與標準,發展無公害栽培,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1是切實轉變增長方式、示范推廣生態農業的需要由于科技的發展,進入20世紀后半葉以來,為提高農業的生產率水平,大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糧食、蔬菜、水果和其他農副產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響食品安全,并危害人體健康。加上農業生產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庫的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摧殘。大量使用農藥,殺死害蟲天敵,并使得病蟲的抗藥性增強,為了防治病蟲害,不得不增加農藥劑量和使用次數,形成惡性循環;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增加,使得農產品農藥殘留量居高不下。有鑒于此,必須走出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文明的突出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發展生態種養方式。本項目,以現代農業為發展模式,采用生態種養和循環農業方式。公司產品生產中,通過增加沼氣池生態鏈,使生豬、牛羊、園林花卉苗圃、果蔬種植基地、休閑魚池互為因果,構成相輔相成和循環往復的生物鏈、生態鏈、產業鏈和價值鏈。這種生態鏈,不僅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防止化肥和農藥對環境和產品的污染,有利提高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因此,本項目將對XX縣生態農業的發展產生較好的示范推動作用。2.2是適應綠色放心農產品發展的需要農業生產上使用中高毒、高殘留農藥現象還未得到根除,因食用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而發生急性中毒的事件仍有發生,而慢性中毒的則更為普遍。而化肥污染的情況也同樣嚴重。化肥過量使用導致農產品中硝酸鹽含量超標。硝酸鹽本身的毒性并不大,但在運輸、收藏、加工過程中,特別是在人體還原條件下轉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人體中有胺類物質結合形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導致胃癌、食道癌等癌癥的發生。農作物生產上大量使用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來多次披露的幼兒性早熟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深切憂慮。由此不難看出,發展生態農業不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緊迫。只有通過生態農業建設,才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食品污染問題。2.3是切實保護農村環境、減輕農業環境污染的需要2010年我國生產化肥2955萬噸,施用4085.6萬噸。平均每公頃化肥用量262.4kg,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25倍。水體富營養化,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都與此有關。大量使用農藥,致使農產品農藥殘留過高,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是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動物集約化、規模化方式的發展,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嚴重,80%的養殖場糞水直接排出,有些地方養殖場排污已超過城市生活排污和工業排污,上升為第一大污染源。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區農業環境污染相當嚴重,已經成為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農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生態農業建設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從我國國情出發,寓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之中,能有效遏止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資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逐步達到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是當前和今后生態農業建設長期追求的目標。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不以破壞農業可再生資源、降低環境質量為代價來換取農業的發展,而是把保護環境和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與滿足人類需要相結合,達到生態合理和持續發展之目的;把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和現代農業技術,按照生態優化的規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態合理、經濟高效的現代化持續農業發展模式,使農業經濟的增長與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結合起來,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這是生態農業長期追求的目標。生態農業建設項目啟用了一條集約化經營的立體農業路子,它不僅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的生產效率,還最大效率地利用了太陽能,把太陽能生產的有機產物,把種植業,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變為生態圈的次級驅動能源,成為推動生態農業基地內生態圈運轉的動力。其最終產物也做為農作物的肥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化肥的依賴,不但凈化了農業環境,也對環境有較強的保護作用,真正成為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集約化農業。2.4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需要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生態農業的生產方式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籌碼”,也是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減輕環境污染、恢復生態平衡的重要措施。目前國際市場農產品綠色壁壘高筑,成為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嚴重障礙。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國內消費者對于吃上安全、無污染的食品有著強烈的愿望。生態農產品開始成為市場的的“亮點”和“買點”。特別是近年來大中城市開始對果蔬和肉食等農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受污染的農產品開始受阻于市場,無公害農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明顯提高。本項目通過生態農業建設,將顯著提高XX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并為江華縣生態農業建設將起到較好的示范推動作用。2.2.5是適應市場需求,確保食品安全的需要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到城鄉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穩定,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保障,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目標之一。我國居民食品消費總量的70%以上為鮮活農產品,而農產品又是食品的主要生產原料和組成部分。農產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核心,控制住了農產品的危害因素,也就基本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規范農業生產加工各環節,控制農產品危害因素的過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由于瘦肉精、牛肉膏、染色饅頭、塑化劑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正在從質量安全管理入手,組織實施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可以說在今后的肉食市場上,只有無公害生產和保證質量才能獲得“市場準入證”,而傳統分散的生產方式很難進行質量安全管理,如動物生產過程中易出現疫病干擾、藥物殘留超標,飼料生產不規范,如重金屬、激素、興奮劑過多、過量地應用,使得動物肉食中存在有害物質的殘留達不到無公害食品的要求。本項目實行生態種養方式,可使上述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這將對XX縣生態農業將起到較好的示范推動作用,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安全水平。第三章市場分析3.1國內生態農業發展現狀生態農業最早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有迅速發展趨勢。盡管目前在整個農業中所占比重還不大,但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由于生態農業不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力,而且可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增加農民的收入,所以生態農業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響應,很多國家紛紛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驗。資料顯示:到2010年已有2萬多個生態農場遍布美國各地,目前已發展到近5萬個。生態農業得到廣大消費者、政府和經營企業的一致認可。生態農產品可以解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這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最大市場動力。西歐是全球最大的生態農產品消費市場,2010年生態農產品消費總額達到95.5億美元,其消費額在未來幾年里將會保持連年增長。生態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種時髦。正如有專家指出的那樣,生態農業有朝一日將會成為世界農業的主流和發展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對食品衛生和質量的監控越來越嚴,標準也越來越高。目前,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已制定了環境國際標準IS014000,與以前制定的IS09000一起作為世界貿易標準。所不同的是,后者側重于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而前者側重于企業的活動和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及貿易自由化,各國在降低關稅的同時,與環境、技術相關的非關稅壁壘日趨森嚴。所有這些都促進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截止2010年底,我國共開發生態綠色食品產品1018個,生產總量為840萬噸,開發面積達226萬公頃,分別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現已開發的生態綠色食品產品涵蓋了中國農產品分類標準中的7大類、29個分類,包括糧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產品、酒類、飲料類等,其中初級產品占30%,加工產品70%。發展生態農業,是大勢所趨。2市場分析與預測生態農業是與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經濟全球化趨勢看,自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達成后,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焦點不再是產品的價格,而是市場競爭力。而要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積極發展生態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從國內購買力狀況看,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較快,購買能力逐年提高,生態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消費市場前景看好。隨著小康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具有特色的生態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將成為部分消費者的首要選擇。富硒農產品。目前人類多數疾病與日常生活中微量元素配比不當或者含量不能滿足人體健康需要有關。有關專家一致認為微量元素的缺乏對人體健康和社會發展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硒是動物的和人類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動物體內,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5-脫碘酶的必需組成部分,同時又是體內許多蛋白質的組成成分,缺硒會顯著降低人體的免疫力。缺硒地區易發生克山病等地方病和癌癥以及心腦血管病等多種慢性病。適量補硒對預防癌癥、白內障、心腦血管、肝病、老年性癡呆、記憶力下降等有明顯的作用。硒與微生素E都有抗氧化、降低自由基對人體侵害的作用。硒元素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硒元素在地表的分布是極不均衡的。我國是一個缺硒大國,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地區缺硒。據調查,目前我國成人每日從膳食中攝取的硒含量平均僅為36.7微克,研究認為成人每日應該攝取的硒含量為50-200微克,才能充分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硒在人體中有十大作用:1、防心血管疾病。人類心血管疾病有兩種,一種是冠心病,一種是心肌梗塞,這兩種病都是高死亡疾病。據專家分析,血清硒低于45微克/升時,死亡率顯著增加。2、抗癌。硒是一種癌變抑制劑,抑制癌細胞的分化,改變致癌物質生成,激活細胞免疫能力,起到抗癌作用。3、 抗甲狀腺疾病。缺硒就會脫碘,脫碘就變成粗脖子,粗脖子就是甲狀腺增生腫大,容易致死。4、 防白內障。得白內障的人,眼睛中硒含量低,隨著年齡增長越明顯,老年人只有正常人的1/6,所以容易得白內障。5、 抗病毒感染。硒對病毒的復制(細胞分裂)有強大的抑制作用。6、 抗糖尿病。4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發病率20.44%,老年人更高。硒能加速葡萄糖的運輸,降低機體血糖的作用。7、 防止肝硬化和癌變。補硒能明顯改善慢性肝炎的肝臟功能,防止肝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否則就會癌變。8、 減輕關節炎、哮喘病發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補硒,可明顯減輕關節疼痛和活動不良,對內源性哮喘有明顯效果。9、 有解毒功能。硒是帶負電荷非金屬離子,在生物體內可以與帶正電荷的有害金屬離子相結合,形成復合物排出體外,起到解毒排毒的作用。10、 抗衰老。人體自由基氧化導致衰老。硒可清除機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核甘酸合成,具有抗衰老作用。我國2/3的地區缺硒,在缺硒地區進行人體補硒,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給硒產品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人體補硒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藥物補硒,即強制性補硒,是國家針對部分嚴重缺硒地區的人群所采取的突擊、強化性措施,能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成本大,且毒副作用大,必須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二是口服液補硒,按國家規定的硒食品標準,將硒化合物加工成便于人們飲用吸收的補硒口服液,但價格昂貴;三是食物鏈補硒,是根據中國傳統的"藥補不如食補"的中醫學理論,即通過人們每天取食肉蛋糧等食品這條途徑,達到補充人體有機硒的目的,且無毒副作用。將硒添加到飼料,通過生產富硒動物肉食和其他富硒農產品,來對缺硒地區人們進行補硒是經濟、安全和有效的途徑。因此,項目開發的富硒豬、富硒牛羊、富硒魚、富硒果蔬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園林苗木。從國際社會來看,園林苗木產業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三大朝陽產業之一,苗木產品已成為國際貿易的大宗產品,消費量猛增。所統計,世界園林苗木消費額達350億美元。我國花卉苗木市場需求量平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世界上著名的花卉苗木企業都把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許多國家紛紛向中國輸出種子、鮮花、種球等產品,或建立花卉苗木基地,試圖搶占中國的花卉園林苗木市場。這也難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場對園林花卉苗木的需要量“水漲船高"。在建立和諧社會施政理念的指導下,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城鎮環境美化和環境保護都比較重視,社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政府的職能也開始由直接管理經濟為主轉移到提供公共品為主。城市環境美化是各級政府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共品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為園林綠化的市場需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越南的情況來看,省委、省政府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全省貫徹實施的目標:到2015年力爭全省所有可綠化的國道、省道、鐵路、河堤、堤壩全面綠化,綠化率平均達到90%以上。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鄉村面貌的改善以及綠化、美化,都將為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前景。按照天水市的城市規劃“雙百方針”,每年擴大城區面積為3平方公里,需要綠化面積為0.9平方公里,老城區綠化分20年改造完畢,每年需綠化0.45平方公里,共計需綠化1.45平方公里,加上農村小城鎮建設,約需園林苗木綠化20平方公里左右。園林苗木需求量為每年250萬株,從2010年起,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生態米市場分析。XX縣目前城鄉人口中食用中檔以上商品優質米的有12萬人,全縣每年消費優質米2.3萬噸,每年向天水市及周邊縣市銷售優質米約3.5萬噸,向懷化、婁底、長沙、湘潭、衡陽、株洲等省內城市每年銷售的優質米約4萬噸,向外省銷售的優質米約2萬噸。現全縣的優質米年加工能力不足3萬噸,還有較大的缺口。在有機米方面,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我國目前有機大米的需求量約60萬噸,而全國通過認證的有機大米生產量不足10萬噸(主要是東北粳米),缺口較大。隨著社會對食品要求的提高,健康食品將是消費者對未來食品的唯一選擇,而作為健康食品的中的頂級產品-有機食品將成為消費者的首選食品。水稻是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近年來生態大米開始走俏市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我國是大米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有機大米將成為我國食品市場最受歡迎的農產品,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第四章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4.1項目建設地點及項目區概況4.1.1項目建設地點主要項目建設地點為XX鎮XX村,其中苗圃位于XX村6組及鴨塘水庫周邊),富硒豬養殖場位于XX村6組),富硒魚類養殖項目位于XX村6組,四季果園擬建于XX村園藝場對門沖,富硒蔬菜基地選址于XX村謝家田塘),生態米加工廠擬建于XX村19組楊柳排;富硒動物(牛羊)養殖項目選址于太芝廟鄉。1.2項目區概況XX縣地處湘中腹地,南抵天水市、天水縣,東北靠漣源市,東南鄰邵東縣,西接隆回縣,北靠新化縣、冷水江市,位于東徑111°8,-111。50,、北緯27。15,-27°38。土地面積1763km2,全縣人口81.6萬人。XX鎮位于XX以東,東與邵東縣毗連,北與潭溪鎮接壤,南靠雀塘鎮,是XX縣經濟比較活躍的區域之一,鎮政府所在地離縣城23公里。通過陳漁公路(即XX到釀溪鎮漁溪橋公路)與207國道相連,離太澳高速公路只有10公里左右。全鎮土地面積103.0平方公里,現有66個村(居)民委員會,人口6.59萬人,耕地面積4.16萬畝,其中水田3.26萬畝,旱土0.90萬畝。太芝廟鄉地處XX縣東北部,位于省級森林公園EGR腳下,北接漣源,東與邵東毗鄰,東北與雙峰縣接壤,俗有“一朝走四縣”之說。古稱易易鄉、EGR鎮,全鄉面積128.4平方公里4.1.3自然條件XX鎮于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由原XX鎮與壕塘鄉合并組成,地處湘中腹地一一XX縣東北部,距天水市區、XX、邵東均約23公里,處于三地交匯的“金三角”地帶,與三地在地緣、人際及經濟技術關系上淵源甚深,交流密切。境內地形為典型的南方低矮丘陵,地勢較為平坦,山崗林地面積8.1萬畝,水塘0.21萬畝,礦產資源以煤炭為主。境內水系發達,水利資源豐富,資江上游主要支流邵水河穿鎮而過,鎮域內有邵水河支流6條,中型水庫2座,小2型水庫4座,能確保該鎮生產生活用水。境內交通便利,DGRG公路、陳牛公路兩條縣道一縱一橫貫穿境內,鄉、村公路通達全鎮100%的村民小組,且距潭邵高速入口、207國道均只有10公里。全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C,年降雨量1623mm,年日照1299小時,熱量豐富,雨時充沛,光照充足。4.1.3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XX鎮是原XX區區公所所在地,歷來是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后,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深化改革,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致力發展鎮域經濟,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日益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逐步增強,現已成為全省小有名氣的服裝生產基地之一和XX與邵東接界處約30萬人口的商貿、物流中心。XX鎮歷來是XX縣的經濟重鎮,群眾商品意識強。改革開放以來,XX人積極外出務工經商,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和市場經驗,并利用本地民間資本投資發展形成了服裝、制鞋、運輸、鞭炮、建材、日用品加工等民營產業和一批年產值過1000萬元的骨干民營企業。其中服裝業有廠家86個,固定資產達2500萬元,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年產值達1億元,“三瑤”、“情義緣”等服裝品牌在省內外小有名氣,服裝產品遠銷廣州、武漢等10多個省市及越南、俄羅斯、緬甸等周邊國家。城鎮建設初具規模。XX鎮的城鎮建設自1995年起步,1998年被列為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鎮后,城鎮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億元,形成了服裝、商貿、工業、生活、餐飲服務等功能區比較齊全、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小城鎮發展新格局。城鎮區面積從1998年的0.5平方公里新建展至2010年的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從98年的2000人增加至2萬人,成為鄰近鄉鎮約30萬人口的服裝、商貿、物流中心。交通設施進一步完善,興修了長6千米、寬28米的環城北路水泥公路,DGRG公路XX段改造成寬24米的柏油路,服裝街、教育路、沿河北路商業街已于2000年投入使用,寬30米的XX大道、小康路、城南路2003年底竣工,三縱七橫的城區公路網基本形成。主要街道的燈化、綠化設施進一步完善。投資200萬元、建筑面積2500m2的政府大樓,投資300萬元、建筑面積3500m2的鎮中學綜合教學大樓,投資2000萬元、使用面積20000平方米的服裝綜合交易市場,投資350萬元的XX賓館和大型社會停車場,投資500萬元的“三五”變電站,投資500萬元日產水量3000噸的自來水廠,投資300萬元的鎮醫院門診大樓,投資100萬元的全民健身體育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相繼完成。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移動網絡、有線電視網絡覆蓋率達85%,城區寬帶網用戶達1800戶,環衛醫療等基礎設施完善,娛樂、服務、文化等三產業興旺發達。4.2建設條件4.2.1政策環境隨著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正在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程中,對現有經濟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制定了較完整的產業政策,鼓勵高科技、高質量、節能型、環保型、安全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快速發展。項目生產屬于環保、安全、勞動力密集型的綠色產業,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政策。江華縣經濟正處在發展的“機遇期”,在政策上受惠于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武陵片區經濟開發和扶貧攻關戰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實施湘西地區開發戰略。隨著這些戰略實施力度加大,在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有一系列優惠措施,為項目產品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2.2.2縣鄉兩級政府高度重視,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XX鎮XX村是縣鄉兩級政府的新農村示范村,近年來,XX村新農村建設得到縣鄉兩級政府高度重視,XX縣政府和XX鎮領導都希望在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地上,將XX村建設成為XX縣具有示范效應的“農業硅谷”、技術創新的“農科城”、現代農業的“孵化器”、農村發展新模式的“試驗田”,并將繼續給予支持和引導。以黃根武為首的村兩委班子,思想解放,頭腦靈活,團結堅強,有能力引導好本項目建設。另外,本項目是根據全面調查和村民的意愿提出來的,完全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迫切需求。因此項目民意基礎很好,得到了村民全力支持,這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最強的民意保障。4.2.3組建了公司,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是農業經營的有效組織形式,當農業象工業一樣采用公司化生產的時候,農業的發展也就開始進入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因此,公司化經營是新現代農業建設的組織創新形式。作為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XX村,有一批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經濟能人,他們在運輸、工業、經商等方面大顯身手的同時,還想在農業上闖出一片新天地。在此基礎上,村兩委班子及時加以引導,幫助他們組建了XXXX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XX縣XX生豬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將農民轉變為農業工人,將田野變為工廠,以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的生產方式,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這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的組織形式。4.2.4加快了土地流轉,建立了土地“銀行”XX村是XX縣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村,專業分工開始細化。隨著當地運輸業和工業企業的發展,4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得到了轉移,土地流轉有較好的群眾基礎:企業老板和外地經商的村民,都很支持土地流轉。在此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規章的有關規定,項目建設單位在村內取得了土地流轉面積462畝,其中稻田38畝,旱地125畝,水塘10畝,荒山289畝,土地“銀行”已儲備了較多的土地“存款余額”。隨著該村土地流轉的縱深發展,XX及其周邊村流轉的土地將越來越多。這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4.2.5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近年來,XX村在吳勁松縣長的正確領導和縣直相關部門和XX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結合鄉情,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以改善農村基層條件為基礎,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保證,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生活質量和農村社會發展程度為目標,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加快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已投資62萬元加固了河提、河道清淤1800米,整改農田灌溉水渠600米,改造低產田202畝;投資3萬元建立村廣播站,新建高音廣播6處,農民在田間地頭,可及時了解中央、省、市、縣、鎮的方針政策和涉農信息,投資280萬元建設“新環境”、“新房舍”,建設整齊美觀實用的新村莊,共改廚改廁30余戶,完成了村民新村3912平方米。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建立健全村務管理的各種制度;修建了村級財務、政務公開欄和宣傳櫥窗,設立了“民主箱”,建立了村民自治機制以及村務財務公開和村民議事制度。該村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開始轉移到現代農業建設上,本項目是現代農業的關鍵階段一一生態農業建設。擬通過生態農業建設,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為下一個目標設施農業、工廠農業、休閑農業建設奠定基礎。2.6富硒農產品研發成果應用可得性強與項目單位達成聯盟的天水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國率先通過生化反應,以工廠化的方式,生產出有機硒一一“活性生命硒”,并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富硒生物中草藥飼料、富硒動物蛋白生物有機肥”。以此生產出的食品,不僅達到了國家的富硒標準,而且達到了綠色標準,且無需增加飼料肥料成本,不改變農戶原來的生產方式,廣大農戶易于接受。富硒生物中草藥飼料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生物技術,解決了無機硒的吸收與儲存的難題。微生物與中草藥代替飼料工業中的激素、抗生素、重金屬、瘦肉精等添加劑,使動物在健康狀態的快速生長,并還原了肉蛋奶的天然風味,其價值彌足珍貴。基于與天水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聯盟關系,項目單位可以率先使用有機硒產品,技術使用和成果應用可得性強。4.2.7具有較好的生態條件項目區大氣環境質量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所列的一級標準,遠離城市、交通主干道;灌溉水質量符合國家灌溉水質GB5084-89標準,生產用水有保證,地表水和地下水質清潔無污染,水域和水域上游沒有對產地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土壤質量符合國家土壤質量環境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土壤無污染源。第五章項目建設方案5.1項目建設任務和規模根據生態農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轉換、互為因果的原理,通過沼氣池生態鏈,將動物排泄物轉變為果蔬種植和魚類養殖的生態肥料(飼料)。采用水泡欄舍新工藝,新建年出欄1萬頭富硒生豬的養殖場,配以沼氣鏈轉換,實現生豬養殖廢棄物零排放;采取噴灌節水工藝,新建100畝名貴樹種苗圃;以沼肥作為主要肥源(飼料),新建200畝四季果園、60畝大棚蔬菜和30畝休閑魚池(包括新建20畝,改造10畝),其中四季果園和大棚蔬菜配以滴灌的方式;新建年加工3萬噸生態米加工廠,配合建立4萬畝生態水稻訂單基地,年產生態米2.5萬噸、有機米5000噸;在太芝廟鄉建立年出欄2000頭肉羊、500頭肉牛養殖基地。在種養過程中,做到基本不施用化學農(獸)藥,全部產品能達到無公害標準,其中稻米達到綠色食品、部分達到有機食品的標準,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全面轉型和組織方式的有效創新。5.2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1) 指導思想。利用生態系統原理指導項目生產。在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這一特定空間內,于外界環境與能量供應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向著物種組成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使生物之間、生物和環境之間高度適應,相互協調,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形成的一個功能整體,維護項目區內的生態平衡。通過多種經營,合理施用肥料、農藥,使生態農業系統整體資源被充分利用,物質循環再生,成本降低,產業鏈加長,安置勞動力增多,農民收入提高。(2) 項目建設的基本原則以生態效益為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的原則;全面規劃,整體協調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則;利用生物種間互補原理的原則;物質循環,多級利用原則;資源增殖,可持續利用原則;發展經濟和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原則;統籌兼顧,系統有序原則。項目布局遵循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規程規范及法規;按項目區生產流程、生產特性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優化項目區布置,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和安全性,并使項目區內運輸距離短捷方便,避免交叉干擾;項目區分區功能明確。保持項目區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及植物的多樣性,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防止污染環境,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以保證項目區的持續發展;項目區道路設計要滿足車輛行駛安全和自然水排放的要求,力求減少土石方量,節省投資。根據項目區實際水資源情況及已有的水利設施,確定新建水利設施項目的數量、等級和位置;根據項目區內外已有的交通設施狀況和區內地形、水利干溝渠布局情況,確定道路設施的類型和位置。3主要技術方案5.3.1園林苗木依據最新研究成果,結合本地實際,采用以下農藝流程:選種一消毒一催芽一播種一間梳一移植一苗期管理一成苗一出土一包裝出圃。生產居住區、公路交通綠化苗木(以樟樹、桂花、廣玉蘭等喬木為主),能提供房地產開發、公路交通建設項目的綠化工程,達到即時展示效果苗木(假植苗)。并針對市場特點,儲備特色古樹(大型樟樹、桂花、銀杏等)及古樁(如紅桎木樁景、羅漢松樁景),為個性設計提供支持。5.3.2四季果園生產技術方案選用雜柑品種,滿足1-3月份果實成熟上市的需要;采用早中熟優質枇杷品種,確保4-5月份成熟上市;5-6月份上市的品種可采用夏柑和夏橙;6-9月份上市的鮮果品種,可采用6月的布朗李、7-8月的桃梨、歐亞葡萄,9月的遲熟桃;10-L1月成熟上市的品種可選用優質的溫州蜜柑和臍橙,11T2月上市的可選用冬棗和雜柑。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對于坡度較大的山地采取挖魚鱗坑的方式。對于平緩地則按照1米寬、L5米深撩壕,填入有機肥。將肥用有機硒,作為葉面肥施用。5.3.3富硒蔬菜生產技術方案5.3.3.1工藝流程基地環境監測一一良種準備一一播種育苗(大棚或小拱棚育苗)一一大田移栽滴灌無公害管理和投入品監督采前質量安全檢測一—采收和質量檢驗采收后上市。5.3.3.2生產技術方案1.采用大棚滴灌技術滴灌(dripirrigation)是利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大棚蔬菜根部進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節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達95%。滴灌較噴灌具有更高的節水增產效果,同時可以結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滴灌系統的組成:滴灌設備主要由水源、水泵、過濾器、流量和壓力調節器、肥料混合箱、肥料注入器、管道系統(干管、支管和滴頭)等構件組成。無自來水的地段可用當前市場上出售的微型電泵供水。滴灌要求的送水壓力為1~2千克/平方厘米,這相當于10米以上水柱的壓力,所以設水塔時,其高度應高于10米。最簡單的過濾器是用每平方厘米有30個以上孔眼的紗網,要求能排除直徑大于4.4毫米的顆粒或雜質。肥料混合箱的容積一般為0.5-1.0立方米。在冬暖大棚中,滴灌管道一般使用二級式,即干管和支管。滴頭直接安裝在支管上。過濾器、流量(壓力)調節器、肥料混合箱均應裝在棚內干管的首部。如果水質好,又經一定時間的沉淀,也可不用過濾器。肥料溶液可以注入肥料罐內,再用小水打入滴灌管內;或裝入壓力貯液罐中,借助壓關通過孔口或文多利管注入滴灌管內。在滴灌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各個滴頭的滴水情況,遇到異常情況要及時調整。操作方法。一是灌清水時,先將施肥器的吸管閥門關閉,然后將閥門開至最大,再接通有壓水源,即可灌水;二是施肥水時,將閥門關閉,打開施肥器吸管的開關,把過濾器固定在肥料溶液桶底部,接通水源即可施肥。施肥結束,還要關閉吸管上的開關,打開閥門繼續灌水,以便將管內殘余肥料沖凈。2.嫁接育苗技術瓜類蔬菜和茄果類蔬菜采用插接、頂插接、靠插接、劈接等嫁接方法,能較好地解決青枯病、根腐病和大棚蔬菜地等重茬地連作障礙問題,而且生長穩健,產量和品質可顯著提高。作為嫁接新方法,軸接與上述嫁接方法相比,技術環節簡單,操作容易,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該技術在韓國已普及推廣,國內尚處于示范階段。砧穗育苗。茄果類選用根系發達、高抗青枯病和根腐病的砧木品種,如西紅柿選用青抗1號等。將砧木和接穗品種同時播種,待幼苗有2一片真葉時嫁接;瓜果蔬菜類,如南瓜、西瓜、冬瓜、黃瓜等,也是砧木和接穗同時播種,當幼苗開始露心時開始嫁接。嫁接方法。茄果類(如茄子、西紅柿、辣椒等)蔬菜嫁接時,在砧木苗子葉的下方進行,這樣容易操作,且成活率高。嫁接時選砧木苗與接穗苗粗細一致的幼苗,先用利刀在砧木苗子葉下方中間的位置橫向切斷,切口要平滑。在莖中間插一個連接針(此針為陶瓷制成,粗細0.3毫升、長1.5厘米),一米插入,另一半留在外面,用于插接接穗。取接穗苗,在子葉下方適當的位置橫向切斷,要求切斷的軸徑和砧木的軸徑大致相等,且不宜太長,以1—2厘米為宜,將接穗插在砧木上即可。注意砧木和接穗的切面對嚴,并保持嫁接苗呈直線狀態。瓜類蔬菜嫁接時,可將已露心砧木的生長點和1片葉子同時切去,注意切口要平直。在砧木上插入接針,再將接穗在子葉下1厘米處橫向切斷,插在砧木的連接針上即可。嫁接后管理。苗子嫁接后,將嫁接苗連同營養缽擺放在塑料棚中,澆足水,但切切注意水不要濺到嫁接部位的傷口處,將溫度控制在25C一30℃,并適當遮光(陽),2-3天后逐步撤去遮陽物,并適當放風。經過5—6天,待傷口愈合后即按常規管理。茄果類蔬菜幼苗7—8葉、瓜類蔬菜幼苗3—4葉時及時選晴天、土壤較干爽時定植。采用肥用有機硒,作為葉面肥施用,提高產品中的硒含量。3.4富硒豬生產技術方案工藝流程(1) 種豬生產工藝流程。采用連續流水線生產工藝。即:引種一一鑒定選擇配種后裔鑒定留種配種種豬測定種豬打耳編號一一填寫合格證一一銷售或自用。(2)瘦肉型豬生產工藝流程。空懷母豬一一空懷舍 懷孕舍一一產仔舍一一仔豬舍一一育成舍一一銷售。建設標準1、《綠色食品動物衛生防疫準則》2、 《綠色食品豬肉飼養管理技術規范》3、 《安全豬肉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4、 《綠色食品豬肉疫病防治規程》5、 《獸藥使用規程》6、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2002年版);7、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8、 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頒發的其他規定、標準、規程和規范等。種豬生產方案(2)種豬生產技術方案如表5-1o表5-1豬主要生產技術指標妊娠期114天初生重1.2-1.5公斤哺乳期28天28日齡重6-8公斤保育期49天49日齡重35-45公斤斷奶至下次發情5-10天152-175日齡重100-115公斤母豬年產胎次2.2經產號豬情期受胎率85%經產母豬窩均活仔數10后備母豬情期受胎率80%初產母豬窩均活仔數8.5分娩率95%哺乳仔豬成活率90%以上公:母比例1:60保育仔豬成活率95%公豬使用年限2年生長育肥豬成活率98%母豬使用年限3年(5-7)胎(2)種豬繁殖管理方案技術方案。種豬良種化;建立飼料生產體系,生產優質全價飼料,確保飼料質量;規范技術。母豬分批斷奶,同期發情,滿足全進全出要求,嚴格防疫措施。防疫方案。①確定專人負責。②嚴格檢疫制度。從外地引進的種豬先進行疫情調查,引進后經檢疫和消毒、隔離觀察20天以上確認無疫時才進入母豬舍或公豬舍。③搞好豬舍和周圍環境的消毒。對周圍環境每年春、秋冬季進行一次大消毒。每批仔豬出欄后,用3%燒堿消毒一次,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間隔5-7天才放進下一批豬。每周將豬舍用消毒藥噴霧消毒一次。④防止初生仔豬死亡。認真做好產房消毒和母豬外陰消毒,防止大腸桿菌感染,做好新生豬的保暖。第一周控制在28℃-30℃,第二周20℃-25℃,第三周16℃-18℃。提早補料和加喂礦物質、維生素等飼料。一旦發生仔豬下痢,及時進行隔離和消毒。⑤定期搞好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仔豬副傷寒、口蹄疫、細小病毒病等傳染病的預防接種。一旦發生疫病,立即將病死動物隔離治療,對健康豬進行緊急接種。⑥定期驅蟲。豬入欄舍一周,及時用驅蟲藥物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然后進行健胃。⑦飼喂EM菌液。⑧非工作人員不準隨意進入場內,進出場車輛必須經消毒池消毒,有關人員必須在紫外燈下消毒10-15分鐘,更換衣鞋,方可進入。以620頭存欄母豬為1條生產線。其生產方案和主要工藝技術經濟指標如表5—2。表5—21萬頭富硒豬生產線生產方案序號參數指標單位數量備注1母豬生產母豬頭500后備母豬頭1202公豬配種公豬頭8后備公豬頭23空懷配種母豬數頭1104妊娠母豬數頭2595分娩母豬數頭1066哺乳仔豬頭數頭760保育仔豬頭數頭1263生長肥育豬頭數頭2784常年存欄數頭5489年出欄瘦肉型商品豬頭10000100-110公斤(3)富硒飼料添加方案在精飼料中添加3%的有機硒或直接喂用富硒飼料即可。5.3.5休閑養魚除出產水產品外,還提供休閑釣魚,游客局域捕撈。商品魚種選擇以家魚為主。休閑釣魚,則根據魚類的"好釣"習性,選擇鯉魚、鯽魚、青魚等品種投養。由于項目兼顧生產和休閑活動,故可采用分區蓄水,多種類混合放養。配置一些先進的魚塘飼養設施。在生產技術上主要注意魚病的防治。觀賞魚類放養錦鯉系列品種,如紅白錦鯉、三色錦鯉、寫鯉、別光錦鯉、淺黃錦鯉、衣錦鯉、黃金錦鯉、光寫錦鯉、花紋皮光鯉、金銀鱗錦鯉、丹頂錦鯉、御殿櫻錦鯉等。并專池養殖供觀賞。垂釣魚每年年初定期向魚池投放鯉魚、草魚、鯽魚、鐮魚等魚種。魚苗要求規格整齊,放養時間為每年的立春之前。同時,在放養時間過程中,按技術要求規范操作,提高放養魚種成活率。富硒技術方案:在精飼料中添加3%的有機硒或直接喂用富硒飼料。5.3.6富硒山羊生產技術方案生產工藝:種羊選購-人工配種-妊娠期管理一產羔哺乳-斷奶后選擇-淘汰羊羔-留為種用(1歲前選擇)-淘汰成年羊-分群飼養選擇優良品種。建議選用瀏陽黑山羊,該山羊羔羊初生重為1.76-1.84公斤,成年公羊平均體重為29.6公斤,母羊為25.3公斤,羯羊少數可達60公斤。在不經任何措施進行育肥的條件下,屠宰率為41.1%,最高為51.7%;在進行圈養育肥的情況下,平均屠宰率可達48.5%,最低為36.9%,最高為54.7%。物料消耗定額及平衡:母羊每日補充精料0.3-0.5公斤青貯飼草1-1.5公斤優質青干草1-1.5公斤羔羊日補充精料0.1-0.2公斤自由采食青貯飼草、優質青干草育肥羊每日補充精料0.3-0.4公斤青貯飼草1—1.5公斤優質青干草1—1.5公斤。富硒技術方案:在精飼料中添加3%的有機硒或直接喂用富硒飼料。飼養周期為10個月,購一只6-7月齡的種母羊(6-7月齡養正在發情配種期)懷孕期5個月,脯乳期2個月,育肥期3個月。5.3.7富硒肉牛生產技術方案引進國際頂尖品種如: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皮埃蒙特等,以西門塔爾牛為主。標準牛舍設計采用放養與圈養相結合的方式。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東南好。牛舍有一定數量和大小的窗戶,以保證太陽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房頂有一定厚度,隔熱保溫性能好。舍內各種設施的安置應科學合理,以利于肉牛生長。牛舍建筑,采用敞棚式或半開放式。牛舍內部排列方式視牛規模而定,主要有單列式和雙列式。單列式內徑跨度4.5m-5.0m;雙列式內徑跨度0m-10.0m,采用對頭式飼養。牛舍可采用磚混結構,棚舍可采用鋼管支柱。每棟牛舍長度根據養牛數量而定,兩棟牛舍間距不少于15m。地基與墻體。基深8-100厘米,磚墻厚24厘米,雙坡式牛舍脊高4-5米,前后檐高1.0-3.5米。牛舍內墻的下部設墻圍,防止水氣滲入墻體,提高墻的堅固性、保溫性。門窗。門高2.1-2.2米,寬2-2.5米。門一般設成雙開門,也可設上下翻卷門。封閉式的窗應大一些,高1.5米,寬1.5米,窗臺距地1.2米。場地面積。肉牛生產,牛場管理,職工生活及其他附屬建筑等需要一定場地、空間。牛場大小可根據每頭牛所需面積、結合長遠規劃計算出來。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積為場地總面積的15%—20%。由于牛體大小、生產目的、飼養方式等不同,每頭牛占用的牛舍面積也不一樣。肥育牛每頭所需面積為L6-4.6平方米.通欄肥育牛舍有墊草的每頭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欄的每頭牛占1.6—2.0平方米。屋頂。最常用的是雙坡式屋頂。這種形式的屋頂可適用于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種規模的各類牛群。這種屋頂既經濟,保溫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牛床,距牛槽1.70m-1.80mo牛床地面應結實、防滑、易于沖刷,并向糞溝作2度傾斜。可用粗糙水泥地面或豎磚鋪設,水泥抹縫。糞溝,寬25cm—30cm,深10cm—15cm,并向貯糞池一端傾2度一3度。通道,單列式位于飼槽與墻壁之間,寬度1.30m—1.50m;雙列式位于兩槽之間,寬度1.50m—1.80mo飼槽,設在牛床前面,槽底為圓形,槽內表面應光滑、耐用。飼槽上口寬55cm—60cm,底寬35cm—40cm,前沿高45cm—50cm,后沿高60cm—65cmo通道和糞尿溝。對頭式飼養的雙列牛舍,中間通道寬1.4-1.8米。通寬度應以送料車能通過為原則。若建道槽合一式,道寬3米為宜(含料槽寬)。糞尿溝寬應以常規鐵鍬正常推行寬度為易,寬0.25-0.3米,深0.15一0.3米,傾斜度1:50-1:100o工作間與調料室,雙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設有兩間小屋,一間為工作間(或值班室),另一間為調料室。運動場,設在牛舍的前面或后面,面積按每頭牛6-8平方米設計。自由運動場四周圍欄可用鋼管,高150cm。運動場地面以三合土為宜,并向四周有一定坡度(3度一5度)。飼料貯存、加工設施。青貯:貯備量按每頭牛每天20kg計算,應滿足6-7個月需要。青貯窖池按500kg/立方米一600kg/立方米設計容量。飼草:貯備量按每頭牛每天8kg計算,應滿足3-6個月需要。高密度草捆密度350kg/立方米。精飼料:貯備量應能滿足1—2個月需要。消防,應采取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措施,符合GBJ39的規定,消防通道可利用場內道路,緊急情況時能與場外公路相通,采用生產、生活、消防合一的給水系統。衛生防疫,牛場四周建有圍墻、防疫溝,并有綠化隔離帶,牛場大門和后門入口處設車輛強制消毒設施;生產區應與生活管理區嚴格隔離,在生產區入口處設人員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處設地面消毒池。環境保護。新建牛場必須進行環境評估。確保牛場不污染周圍環境,周圍環境也不污染牛場環境,宜采用污染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糞便污水處理。新建牛場必須同步建設相應的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固體糞污以高溫堆肥處理為主,處理后符合GB7959的規定方可運出場外。污水經處理后符合GB8978、GB11607的規定才可排放。富硒技術方案:在精飼料中添加3%的有機硒或直接喂用富硒飼料。5.3.8生態米生產1.生產流程收購-清理T入立筒庫T電子計量―磁選T入凈谷倉T碧谷—去石一凈糙倉一電子計量一調質—多級碾白一白米分級—拋光一圓筒分級精選一色選一成品倉。2.生產工藝流程說明進廠生態稻谷經抽樣檢驗合格后,在下糧坑下料,經提升機送入圓筒初清篩、垂直吸風道、磁選器除去輕雜、大雜及金屬雜質后計量,經提升機、水平輸送機送入原料倉儲存。倉中稻谷經其底部的水平輸送機送入斗式提升機提升,經電子自動秤計量,再由清理篩、去石機及磁選器除去大、中、小、輕雜、磁性金屬雜質及并肩石后送入凈谷倉。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制圖基礎 05第三章學習資料
-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中考模擬沖刺卷(提優卷)(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管理學經典閱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唐山師范學院《工程估價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卓越學術之路
- 二零二五版車輛質押借款合同書范例
- 天津家庭裝修合同書
- 轉診合作協議書模板
- 私人借款延期補充協議書
- 引領家居設計創新
- 雙匯冷鏈物流-2
- 2024年安徽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答案解析及備考指導課件
- 2024急救培訓心肺復蘇課件
- 人文關懷護理課件
- 2024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屆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 英語答案
- 中考復習尺規作圖的路徑與原理
- 手術器械檢查與保養
- (正式版)JBT 14694-2024 電氣絕緣用合成有機酯與結構材料的相容性試驗方法
- 小學校園百日攻堅行動方案設計
- 遼寧大連市濱城高中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月考數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