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2《科技是把雙刃劍》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關月紅_第1頁
教學設計2《科技是把雙刃劍》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關月紅_第2頁
教學設計2《科技是把雙刃劍》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關月紅_第3頁
教學設計2《科技是把雙刃劍》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關月紅_第4頁
教學設計2《科技是把雙刃劍》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關月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第2課課題科技是把雙刃劍目標要求1.知道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懂得科學技術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科技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樹立科技為人類造福的信念。2.能客觀地認識科技的兩重性,理解科技和環保的關系,進一步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和分析客觀事物,辨證地看待事物。教學時間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知道白色污染、農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2.進一步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從垃圾分類處理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改善生存環境而努力。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相關課件資料。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導入1.師:現代社會越來越離不開科技了。上一節課,我們從“科技造福人類”中了解到作為科技的成果之一,塑料的發明是20世紀材料革命的一大杰作。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被塑料包圍著。可塑料誕生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想一想,我們平日生活中看到的塑料造成的污染有哪些?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播放“白色污染”)2.全班討論:⑴什么是白色污染?⑵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感受?⑶面對白色污染,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師點擊“限塑令”第1頁)⑷實施“限塑令”對于全社會有哪些積極意義?(教師點擊“限塑令”第2-5頁)3.師:我們從“塑料”可以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科技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認識科技的雙重性,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科技,直面問題。科技是把雙刃劍。(教師板書:科技是把雙刃劍)由“塑料”導入,承上啟下并出示課題,讓學生感受科技的兩重性以及應對科技負面影響的一些舉措。二、學習1.師:垃圾分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有什么作用?學生自由述說。(教師出示“垃圾分類”)師:垃圾的處理問題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各國政府出臺了相應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不僅提高了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減少了垃圾處置量,還有效地防治了白色污染。我們來看一看韓國對垃圾的處置狀況。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6頁“望遠鏡”。師:我國一般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我們一起來做個活動,將下列“垃圾”分別投入到相應的“垃圾桶”中。(教師出示“投放垃圾活動”)2.師: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在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中,闡述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當年的預言。(教師播放“寂靜的春天——明天的預言”)師:蕾切爾在書中說,“上述的這個城鎮是虛設的,但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城鎮的翻版。我知道并沒有一個村莊經受過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災禍;但其中每一種災難實際上已在某些地方發生,并且確實有許多村莊已經蒙受了大量的不幸。在人們的忽視中,一個猙獰的幽靈已向我們襲來,這個想象中的悲劇可能會很容易地變成一個我們大家都將知道的活生生的現實。”想一想,是什么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蕾切爾“明天的預言”變成了今天的不幸現實了嗎?師:隨著科技的發展,從20世紀40年代起,人們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六六六”、DDT等劇毒殺蟲劑以提高糧食產量。這些劇毒物的確在短期內起到了殺蟲的效果,糧食產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這些用于殺死害蟲的毒物對環境及人類貽害無窮。目前,雖然“六六六”、DDT等劇毒殺蟲劑已從生產和使用的名單上被清除,但人們卻仍依賴其他農藥來維持糧食產量的提高。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由于農藥使用不當而發生的死亡事故每年都有上萬起,約有150-200萬人急性農藥中毒。人類制造的殺蟲劑,無異于為自己種下了一棵毒果。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8頁,結合“明天的預言”交流感受。小組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舉例說明濫用農藥的危害性,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播放“農藥的危害”視頻)3.師小結: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根本的改變,長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表明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并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為了更方便地生活,無視自然規律,使科技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使人類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順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今天的我們,只有認識科技是把雙刃劍,尊重大自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才能讓科技更好地造福人類。《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話說社區”單元曾用活動的形式初涉垃圾分類回收的內容,此部分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螺旋上升,讓學生更全面、客觀地理解垃圾分類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寂靜的春天》是一部劃時代的綠色經典著作,也是一部警示錄,通過錄音片段可以讓學生反思:蕾切爾·卡遜“明天的預言”變成了今天不幸的現實嗎?由此讓學生認識肆無忌憚的劇毒農藥使用對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和危害,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三、拓展1.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制造出一些廢舊物品,例如紙巾盒、飲料瓶、衣架、過期的報紙雜志、光盤等。除了分類回收交給專業機構處理外,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智慧和雙手,將它們改造成可以繼續利用的物品。選擇一件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小組合作,將其進行大改造。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廢舊物品大改造”最美觀,最實用,最有創意。2.閱讀《寂靜的春天》一書。第2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溫室效應、核武器的危害,懂得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樹立科技為人類造福的信念。2.能客觀地認識科技的兩重性,理解科技和環保的關系,進一步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和分析客觀事物,辨證地看待事物。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相關課件資料。2.學生搜集資料,了解溫室效應的嚴重惡果以及中國目前的核電站大致狀況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原子彈爆炸而遭受的災難情況。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導入1.師:你們讀過這本書嗎?(教師出示“冰山在融化”圖片)《冰山在融化》講述了一個關于企鵝和冰山的寓言故事,故事很簡單,但對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的我們,它卻蘊涵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教師播放“冰山在融化”視頻)師:這個寓言故事使你聯想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2.師:這是一個寓言故事,但遺憾的是,我們人類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今天的地球,更像是座融化的冰山。由寓言故事導入,讓學生聯想到全球變暖,地球也在融化。二、學習1.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9頁“乞力馬所羅‘沒'雪”,討論:⑴乞力馬扎羅的雪山為什么沒雪了?⑵為什么“為乞力馬扎羅一嘆也是為整個人類一嘆”?2.師:乞力馬所羅的雪在融化、南極冰川也在融化,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溫室效應”。全球升溫,將會給人類帶來什么惡果?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0頁“反光鏡”,了解溫室效應的危害。小組交流,完成“反光鏡”中的表格。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溫室效應”的嚴重惡果。3.師:在一個半世紀里,人們正經歷著地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態災難,“溫室效應”一直是人類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目前“溫室效應”到底有多嚴重?2007年2月2日,科學家們出臺的一份報告足以讓全世界震驚。(教師播放“氣候變化2022報告”)學生在觀看視頻后交流體會。師:“氣候變化2022報告”讓我們看到了危機。在全球變暖的警鐘中,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擬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第一個全面控制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便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2022年2月16日,聯合國宣布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務。每個國家都應該盡可能減少對地球的破壞,只有世界各國都遵守共同的國際性約定,才有可能實現人類在地球上的可持續發展。4.師:我們再來認識高科技領域的一項新能源——核能。(教師播放“核能”)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中國核電站的資料。(教師出示“中國現有的核電站”)5.師: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因此許多國家都想把它制造成核武器運用于軍事。核武器是指利用能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1945年8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擲了作為核武器之一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播放錄像“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學生觀看錄像后交流感受,然后填寫教科書第41頁的填空。師:原子彈的爆炸使日本變成了人間地獄。核武器是人類發明的,但它也能消滅人類自己。如果世界上真的發生核戰爭,頻繁的核爆炸在瞬間殺死千百萬人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恐怖的核煙云,這些核煙云將把地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讓太陽光照不到地面,地表溫度會驟降到零下幾十度。沒有陽光,植物無法生長,動物也沒有食物,在核爆炸中殘余的人類自然也無法生存,這就是恐怖的“核冬天”。為了人類自己,我們需要抵制、限制和禁止核武器的使用。6.師:從核能中,你們是如何感受科技雙刃劍的兩重性的?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同樣是核能,當人們將它用于正確的途徑時,它為我們提供了清潔的能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當它被惡意地使用時,給人類帶來的卻是滅頂之災。7.師: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學家們對此早已有所警覺。長期以來,一些科學家致力于科學研究以減少科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一些科學家則勇敢地站出來與那些利用科技危害人類的現象作斗爭。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薩哈羅夫的故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2頁“故事屋”。師:薩哈羅夫最受人關注的不是他在蘇聯核彈研究中的貢獻,而是他在政治態度。作為蘇聯的核彈元勛,薩哈羅夫獲得的諾貝爾獎為什么不是物理學獎,而是和平獎?學生自由講述。師:“他是‘人類的良心'”。1975年諾貝爾委員會這樣評價薩哈羅夫。“不論在俄國還是整個世界,他的一生都是追求自由與和平的人們希望與精神的燈塔。”這是美國總統布什在薩哈羅夫這位前蘇聯持不同政見者誕辰80周年紀念會上的總結詞。我們要以薩哈羅夫為榜樣,與真理為伍,讓科學技術真正地造福人類。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以“乞力馬所羅‘沒’雪”這一具體事例引發學生思考,接著感受溫室效益的嚴重惡果,“氣候變化2022報告”警示保護生態環境已迫在眉睫,后面的兩個國際公約表明了全世界共同保護地球的決心。整個課堂的呈現層層遞進,激發學生關注全球環境變化的公民意識,并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核能”的概念學生較為模糊。課前搜集的資料有助于學生對核能產生大致的了解,課堂中教師以錄音、錄像等形式可加深學生的理解。核能的威力從正反兩個方面很好地體現了科技雙刃劍的意義,以薩哈羅夫的故事結尾,是讓學生以此為榜樣,崇尚科技造福人類的最終目的。三、拓展1.師: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世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當我們享受著科技、感謝科技給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時候,卻聽到有人說:科技雖然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同樣也會給我們人類帶來災難,核武器的研制并用于戰爭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