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課件完整版課件_第1頁
出凝血課件完整版課件_第2頁
出凝血課件完整版課件_第3頁
出凝血課件完整版課件_第4頁
出凝血課件完整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血、血栓、止血檢測

1-出血、血栓、止血檢測1-血管中流動的血液為什么不凝固破損的血管為什么能止血生理狀態下機體內存在著復雜的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凝血血栓抗凝出血2-血管中流動的血液為什么不凝固生理狀態下機體內存在著復雜的凝血作為一個臨床醫生首先應弄清正常的凝血與抗凝機制如何正確選擇實驗室檢查項目如何正確判斷檢驗結果3-作為一個臨床醫生首先應弄清正常的凝血與抗凝機制如何正確選擇實抗凝機制正常止血機能兩個方面四個因素凝血機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統抗凝及纖溶系統凝血與抗凝機制的病理生理基礎4-抗凝機制正常止血機能兩個方面四個因素凝血機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一、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的止血作用表現為:①血管的收縮②血小板的激活③凝血系統的激活④局部血粘度的增高5-一、血管壁的作用5-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前列環素(PGI2)擴張血管、抑制plt功能纖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纖溶酶、清除小凝塊血栓調節蛋白(TM)參與蛋白C系統的抗凝作用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具有多種抗凝活性6-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血管內皮細胞合成6-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參與血管內皮的再生和修復過程,增強血管壁的抵抗力,減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7-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參與血管內皮的再生和修復過程,增強血小板止血功能①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損處,形成白色血栓②釋放活性物質,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強血管收縮③促進凝血過程④血塊收縮,形成穩固血栓⑤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8-血小板止血功能①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損處,形成白色血栓8-一期止血缺陷特征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缺陷。皮膚、粘膜出血為主,內臟出血少見。創傷后即刻出血,持續時間較長。壓迫止血有效,止血后不易復發。輸血或輸血制品效果差9-一期止血缺陷特征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缺陷。9-常用篩選試驗如下:毛細血管抵抗力試驗(CRP)出血時間(BT)血小板計數(PLT)血塊收縮試驗(CRT)10-10-三、凝血因子與凝血過程

血液由流動狀態變為凝膠狀態稱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參加的、復雜的酶促反應和分子聚合過程。11-三、凝血因子與凝血過程血液由流動狀態變凝血因子Ⅰ纖維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Ⅲ組織因子Ⅳ鈣離子Ⅴ易變因子Ⅵ不存在Ⅶ穩定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ⅨChristmas因子ⅩStuart-Power因子Ⅺ血漿凝血活酶前加速素ⅫHegeman因子XIII纖維蛋白穩定因子PK激肽釋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目前公認的凝血因子共14個,按羅馬字命名的有12個,以及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釋放酶原(PK)大多數由肝臟產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賴于Vitk,稱Vitk依賴因子除TF外,都存在于血漿;除FIV(Ca2+)外,均為蛋白質。正常情況下,所有因子都處于無活性狀態12-凝血因子目前公認的凝血因子共14個,按羅馬字命名的有12個,

分為三個階段,兩個途徑

(內源性、外源性)第一階段:凝血酶活酶形成第二階段:凝血酶形成第三階段:纖維蛋白形成13-分為三個階段,兩個途徑

(內源性、外源性)第一階段:凝四、正常抗凝系統

細胞抗凝機制單核-巨噬細胞肝細胞吞噬清除凝血過程有關物質和產物14-四、正常抗凝系統細胞抗凝機制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凝血過二期止血缺陷特征凝血機制和抗凝機制缺陷深部組織和關節、肌肉或內臟出血難止為主。創口延遲性出血難止,持續時間較長。壓迫止血效果欠佳輸血制品有效,但易復發。15-二期止血缺陷特征凝血機制和抗凝機制缺陷15-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篩選試驗如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Fg)凝血酶時間(TT)

16-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篩選試驗如下:16-纖溶活性亢進特征皮膚大片狀瘀斑或伴有內臟出血。創口以滲血為特征,難于止血,尤其損傷部位。血凝塊易溶解,對抗纖溶藥有效。多為獲得性(由組織創傷或手術、擠壓造成的)。17-纖溶活性亢進特征皮膚大片狀瘀斑或伴有內臟出血。17-纖溶系統

觀察纖溶活性變化,常用篩選試驗有:優球蛋白溶解時間(ELT)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測定(FDPs)D-二聚體測定(DD)18-纖溶系統觀察纖溶活性變化,常用篩選試驗有:18-

凝血因子

纖溶系統

血小板

抗凝系統血管內皮細胞19-19-止凝血障礙的實驗室檢查20-止凝血障礙的實驗室檢查20-檢查目的止凝血障礙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測溶栓治療效果判斷術前檢查21-檢查目的21-血管壁檢測出血時間測定將皮膚毛細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稱為出血時間(BT)。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高度懷疑血管因素異常時才做!

[參考值]BT測定器法6.9±2.1min>9min為延長22-血管壁檢測出血時間測定22-意義BT延長

血小板明顯

<50109/L

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無力癥或藥物影響(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血管壁異常: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嚴重缺乏血漿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DICBT縮短某些嚴重高凝狀態或血栓性疾病23-意義BT延長23-血小板檢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容積(MPV)和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測定[參考值]MPV為7~11fL;PDW為15%~17%。

24-血小板檢測血小板計數24-臨床意義

MPV增加:①血小板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②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復的首要表現。

MPV減低:①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減少;MPV隨血小板數持續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標之一。②有半數白血病患者MPV減低;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見于巨幼貧、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PDW減低: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無臨床意義。

25-臨床意義MPV增加:25-臨床應用--主要凝血試驗活化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凝血酶時間D-D二聚體FDP26-臨床應用--主要凝血試驗活化凝血酶原時間26-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中VIII、IX、XI、XII因子水平的實驗,APTT只反映因子水平,并不反映凝血因子是否活化。27-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中VIII、APTT的臨床意義APTT延長:Ⅷ、Ⅸ、Ⅺ和Ⅻ因子中某一項或幾項因子水平缺乏;血友病甲、血友病乙。當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及因子V、X缺乏時,但敏感性略差;如肝臟疾病、肝硬化DIC后期繼發纖溶亢進時;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肝素治療的監護:一般在肝素治療期間,APTT維持在正常對照的1.5-2.5倍適宜。均需測血小板計數,使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若低于50×109/L需暫時停藥。溶栓治療時,ATPP與PT、TT應將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APTT縮短:見于血液呈高凝狀態,DIC早期、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28-APTT的臨床意義APTT延長:28-凝血酶原時間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中II、V、VII、X因子水平的實驗。29-凝血酶原時間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中II、V、VII、X因PT的臨床意義PT延長:先天凝血因子異常,如I、II、V、VII、X因子中某一項或幾項因子水平缺乏。可用于外源凝血因子缺陷的篩查。后天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臟疾病、肝硬化(大多數凝血因子由肝臟合成)、維生素K缺乏(可見于阻塞性黃疸)。可用作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的檢測手段。

DIC后期(由于大量消耗和產生的FDP拮抗凝血酶的作用使PT延長,因此可用作DIC的檢測)、口服抗凝藥(可密定、華法林,PT最敏感)、肝素等。PT縮短:

高凝狀態:DIC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藥,PT時間縮短,但并不常見.30-PT的臨床意義PT延長:30-1.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R)PTR=PT受檢/PT對照參考值為0.85-1.152.國際標準化比值(INR)(WHO規定口服抗凝劑患者的報告方式)INR=PTRISI

,參考值為0.8-1.531-1.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R)INR采用INR監測和調整口服抗凝藥物的劑量,使不同來源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WHO規定不同情況下抗凝治療時合適的INR范圍

1.術前2周或口服抗凝藥INR1.5-3(2.25)

2.原發、繼發性靜脈血栓的預防

INR2.3-3.0(2,5)

3.

活動性靜脈血栓、反復靜脈血栓、肺栓塞預防INR2.0-4.0(3.0)

4.動脈血栓預防INR3-4.5(3.5)

5.INR縮短:表示高凝狀態。

32-INR采用INR監測和調整口服抗凝藥物的劑量,使不同來源的臨不適用INR的三種情況包括INR不適用于測定口服抗凝藥初期的病人血漿INR不適用于肝病凝血因子缺陷病人的血漿INR不適用于非抗凝治療而PT延長的病人血漿。33-不適用INR的三種情況包括INR不適用于測定口服抗凝藥初期的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Fg

參考值:2-4g/L[意義]

減少:1.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原發性Fg減少、原發纖溶

2.DIC晚期(消耗過多)

3.嚴重肝病增高:

1.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癥、手術創傷、惡性腫瘤等

(Fg是急性時相蛋白)

2.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34-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Fg

參考值:2-4g/L凝血酶時間TT

反映共同途徑是否存在抗凝或纖溶亢進

血漿凝固時間標準凝血酶參考范圍:16-18秒,

以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為有病理意義

35-凝血酶時間TT

反映共同途徑是否存在抗凝或纖溶亢進

血漿凝固TT的臨床意義TT延長

1、

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2、

循環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FDP存在、高肝素血癥、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等。

3、

肝硬化、肝腫瘤、DIC、異常抗凝物質增多。TT縮短較罕見,異常纖維蛋白血癥、巨球蛋白血癥可縮短。無特別臨床意義用鏈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療時,可用TT作為監護指標,以控制在正常值的2-5倍為宜。36-TT的臨床意義TT延長

1、

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參考范圍:<5mg/L意義:

1.FDP增高,是體內纖溶亢進的標志,但不能鑒別原發性和繼發性纖溶亢進。

2.可作為血栓形成的觀察指標

37-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參考范圍:<5mg/L37-參考范圍D-二聚體>300μg/L,視為病理狀態,表明體內存在著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一般D-二聚體>500μg/L時,就可以確定有血栓形成。38-參考范圍D-二聚體>300μg/L,視為病理狀態,表明體D-二聚體水平增高見于繼發纖溶癥,作為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纖溶癥的重要指標。其水平升高多見于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陳舊性血栓時不增高。

另外,妊娠時D-二聚體也有升高,但很高的D-二聚體水平則預示有并發癥,如先兆子癇。溶栓治療的監測39-D-二聚體水平增高見于繼發纖溶癥,作為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纖溶溶栓治療的監測

提示溶栓治療可能會發生出血的指標:①纖維蛋白原在溶栓后數小時內即降至1.Og/L以下;②治療3日時的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③APTT延長2.5倍。提示溶栓治療有效的指標:①當纖維蛋白原為1.2~1.5g/L,凝血酶時間在正常的1.5~2.5倍,FDP在300~400mg/L可視為溶栓劑有效,并在較安全的范圍;②有人提出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TAT)大于6ug/L,提示血管持續性閉塞,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分別為96.2%和93.1%;③D—二聚體在溶栓藥物治療1h即可迅速增高,4h后更高,24h仍可高于用藥前水平。40-溶栓治療的監測提示溶栓治療可能會發生出血的指標:40-一期止血缺陷篩選試驗應用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篩選試驗選用PLT和BT作為篩選試驗

(l)BT和PLT都正常

(2)BT延長,PLT減少

(3)BT延長,PLT增多

(4)BT延長,PLT正常

41-一期止血缺陷篩選試驗應用41-二期止血缺陷篩選試驗應用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篩選試驗選用APTT和PT作為篩選試驗

(l)APTT和PT都正常

(2)APTT延長,PT正常

(3)APTT正常,PT延長

(4)APTT和PT都延長

42-二期止血缺陷篩選試驗應用42-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實驗室診斷1.PC減低或進行性減低,低于100×109/L(肝病和急性白血病低于50×109/L);2.血漿Fg含量減低,低于1.5g/L或進行性減低(肝病低于1.0g/L,急性白血病低于1.8g/L);3.血漿FDP超過200mg/L(肝病超過60mg),或D-二聚體(DD)水平較正常對照值增高4倍以上;4.PT較正常對照值延長或縮短3s以上(肝病超過5s),APTT延長10s以上或縮短5s以上;5.抗凝血酶活性(AT:A)低于60%(不適用于肝病);6.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合物(SFMC)增高;7.血漿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備)。以上有3項或3項以上異常者,結合臨床可作出DIC診斷。43-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實驗室診斷43-Thanks!Goodbye!44-Thanks!Goodbye!44-出血、血栓、止血檢測

45-出血、血栓、止血檢測1-血管中流動的血液為什么不凝固破損的血管為什么能止血生理狀態下機體內存在著復雜的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凝血血栓抗凝出血46-血管中流動的血液為什么不凝固生理狀態下機體內存在著復雜的凝血作為一個臨床醫生首先應弄清正常的凝血與抗凝機制如何正確選擇實驗室檢查項目如何正確判斷檢驗結果47-作為一個臨床醫生首先應弄清正常的凝血與抗凝機制如何正確選擇實抗凝機制正常止血機能兩個方面四個因素凝血機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統抗凝及纖溶系統凝血與抗凝機制的病理生理基礎48-抗凝機制正常止血機能兩個方面四個因素凝血機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一、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的止血作用表現為:①血管的收縮②血小板的激活③凝血系統的激活④局部血粘度的增高49-一、血管壁的作用5-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前列環素(PGI2)擴張血管、抑制plt功能纖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纖溶酶、清除小凝塊血栓調節蛋白(TM)參與蛋白C系統的抗凝作用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具有多種抗凝活性50-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血管內皮細胞合成6-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參與血管內皮的再生和修復過程,增強血管壁的抵抗力,減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51-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參與血管內皮的再生和修復過程,增強血小板止血功能①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損處,形成白色血栓②釋放活性物質,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強血管收縮③促進凝血過程④血塊收縮,形成穩固血栓⑤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52-血小板止血功能①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損處,形成白色血栓8-一期止血缺陷特征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缺陷。皮膚、粘膜出血為主,內臟出血少見。創傷后即刻出血,持續時間較長。壓迫止血有效,止血后不易復發。輸血或輸血制品效果差53-一期止血缺陷特征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缺陷。9-常用篩選試驗如下:毛細血管抵抗力試驗(CRP)出血時間(BT)血小板計數(PLT)血塊收縮試驗(CRT)54-10-三、凝血因子與凝血過程

血液由流動狀態變為凝膠狀態稱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參加的、復雜的酶促反應和分子聚合過程。55-三、凝血因子與凝血過程血液由流動狀態變凝血因子Ⅰ纖維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Ⅲ組織因子Ⅳ鈣離子Ⅴ易變因子Ⅵ不存在Ⅶ穩定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ⅨChristmas因子ⅩStuart-Power因子Ⅺ血漿凝血活酶前加速素ⅫHegeman因子XIII纖維蛋白穩定因子PK激肽釋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目前公認的凝血因子共14個,按羅馬字命名的有12個,以及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釋放酶原(PK)大多數由肝臟產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賴于Vitk,稱Vitk依賴因子除TF外,都存在于血漿;除FIV(Ca2+)外,均為蛋白質。正常情況下,所有因子都處于無活性狀態56-凝血因子目前公認的凝血因子共14個,按羅馬字命名的有12個,

分為三個階段,兩個途徑

(內源性、外源性)第一階段:凝血酶活酶形成第二階段:凝血酶形成第三階段:纖維蛋白形成57-分為三個階段,兩個途徑

(內源性、外源性)第一階段:凝四、正常抗凝系統

細胞抗凝機制單核-巨噬細胞肝細胞吞噬清除凝血過程有關物質和產物58-四、正常抗凝系統細胞抗凝機制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凝血過二期止血缺陷特征凝血機制和抗凝機制缺陷深部組織和關節、肌肉或內臟出血難止為主。創口延遲性出血難止,持續時間較長。壓迫止血效果欠佳輸血制品有效,但易復發。59-二期止血缺陷特征凝血機制和抗凝機制缺陷15-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篩選試驗如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Fg)凝血酶時間(TT)

60-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篩選試驗如下:16-纖溶活性亢進特征皮膚大片狀瘀斑或伴有內臟出血。創口以滲血為特征,難于止血,尤其損傷部位。血凝塊易溶解,對抗纖溶藥有效。多為獲得性(由組織創傷或手術、擠壓造成的)。61-纖溶活性亢進特征皮膚大片狀瘀斑或伴有內臟出血。17-纖溶系統

觀察纖溶活性變化,常用篩選試驗有:優球蛋白溶解時間(ELT)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測定(FDPs)D-二聚體測定(DD)62-纖溶系統觀察纖溶活性變化,常用篩選試驗有:18-

凝血因子

纖溶系統

血小板

抗凝系統血管內皮細胞63-19-止凝血障礙的實驗室檢查64-止凝血障礙的實驗室檢查20-檢查目的止凝血障礙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測溶栓治療效果判斷術前檢查65-檢查目的21-血管壁檢測出血時間測定將皮膚毛細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稱為出血時間(BT)。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高度懷疑血管因素異常時才做!

[參考值]BT測定器法6.9±2.1min>9min為延長66-血管壁檢測出血時間測定22-意義BT延長

血小板明顯

<50109/L

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無力癥或藥物影響(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血管壁異常: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嚴重缺乏血漿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DICBT縮短某些嚴重高凝狀態或血栓性疾病67-意義BT延長23-血小板檢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容積(MPV)和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測定[參考值]MPV為7~11fL;PDW為15%~17%。

68-血小板檢測血小板計數24-臨床意義

MPV增加:①血小板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②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復的首要表現。

MPV減低:①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減少;MPV隨血小板數持續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標之一。②有半數白血病患者MPV減低;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見于巨幼貧、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PDW減低: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無臨床意義。

69-臨床意義MPV增加:25-臨床應用--主要凝血試驗活化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凝血酶時間D-D二聚體FDP70-臨床應用--主要凝血試驗活化凝血酶原時間26-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中VIII、IX、XI、XII因子水平的實驗,APTT只反映因子水平,并不反映凝血因子是否活化。71-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中VIII、APTT的臨床意義APTT延長:Ⅷ、Ⅸ、Ⅺ和Ⅻ因子中某一項或幾項因子水平缺乏;血友病甲、血友病乙。當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及因子V、X缺乏時,但敏感性略差;如肝臟疾病、肝硬化DIC后期繼發纖溶亢進時;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肝素治療的監護:一般在肝素治療期間,APTT維持在正常對照的1.5-2.5倍適宜。均需測血小板計數,使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若低于50×109/L需暫時停藥。溶栓治療時,ATPP與PT、TT應將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APTT縮短:見于血液呈高凝狀態,DIC早期、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72-APTT的臨床意義APTT延長:28-凝血酶原時間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中II、V、VII、X因子水平的實驗。73-凝血酶原時間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中II、V、VII、X因PT的臨床意義PT延長:先天凝血因子異常,如I、II、V、VII、X因子中某一項或幾項因子水平缺乏。可用于外源凝血因子缺陷的篩查。后天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臟疾病、肝硬化(大多數凝血因子由肝臟合成)、維生素K缺乏(可見于阻塞性黃疸)。可用作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的檢測手段。

DIC后期(由于大量消耗和產生的FDP拮抗凝血酶的作用使PT延長,因此可用作DIC的檢測)、口服抗凝藥(可密定、華法林,PT最敏感)、肝素等。PT縮短:

高凝狀態:DIC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藥,PT時間縮短,但并不常見.74-PT的臨床意義PT延長:30-1.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R)PTR=PT受檢/PT對照參考值為0.85-1.152.國際標準化比值(INR)(WHO規定口服抗凝劑患者的報告方式)INR=PTRISI

,參考值為0.8-1.575-1.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R)INR采用INR監測和調整口服抗凝藥物的劑量,使不同來源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WHO規定不同情況下抗凝治療時合適的INR范圍

1.術前2周或口服抗凝藥INR1.5-3(2.25)

2.原發、繼發性靜脈血栓的預防

INR2.3-3.0(2,5)

3.

活動性靜脈血栓、反復靜脈血栓、肺栓塞預防INR2.0-4.0(3.0)

4.動脈血栓預防INR3-4.5(3.5)

5.INR縮短:表示高凝狀態。

76-INR采用INR監測和調整口服抗凝藥物的劑量,使不同來源的臨不適用INR的三種情況包括INR不適用于測定口服抗凝藥初期的病人血漿INR不適用于肝病凝血因子缺陷病人的血漿INR不適用于非抗凝治療而PT延長的病人血漿。77-不適用INR的三種情況包括INR不適用于測定口服抗凝藥初期的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Fg

參考值:2-4g/L[意義]

減少:1.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原發性Fg減少、原發纖溶

2.DIC晚期(消耗過多)

3.嚴重肝病增高:

1.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癥、手術創傷、惡性腫瘤等

(Fg是急性時相蛋白)

2.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78-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Fg

參考值:2-4g/L凝血酶時間TT

反映共同途徑是否存在抗凝或纖溶亢進

血漿凝固時間標準凝血酶參考范圍:16-18秒,

以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為有病理意義

79-凝血酶時間TT

反映共同途徑是否存在抗凝或纖溶亢進

血漿凝固TT的臨床意義TT延長

1、

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2、

循環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FDP存在、高肝素血癥、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等。

3、

肝硬化、肝腫瘤、DIC、異常抗凝物質增多。TT縮短較罕見,異常纖維蛋白血癥、巨球蛋白血癥可縮短。無特別臨床意義用鏈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療時,可用TT作為監護指標,以控制在正常值的2-5倍為宜。80-TT的臨床意義TT延長

1、

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參考范圍:<5mg/L意義:

1.FDP增高,是體內纖溶亢進的標志,但不能鑒別原發性和繼發性纖溶亢進。

2.可作為血栓形成的觀察指標

81-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參考范圍:<5mg/L37-參考范圍D-二聚體>300μg/L,視為病理狀態,表明體內存在著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一般D-二聚體>500μ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