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5*2-19頁共=SECTIONPAGES1*22頁◎第=PAGE5*210頁共=SECTIONPAGES1*22頁第=PAGE1*2-11頁共=SECTIONPAGES2*24頁◎第=PAGE1*22頁共=SECTIONPAGES2*24頁第九單元復習:國際格局的演變與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和主要趨勢(18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22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23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問題背誦與針對訓練一、簡答題(背誦)1.“冷戰”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冷戰”?含義: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原因:雅爾塔體系奠定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二戰引起了西方國家實力對比的變化;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劇。2.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過程(冷戰的表現、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展開政治、經濟、軍事全面對峙的表現。)(1)1946年3月,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揭開“冷戰”序幕。(2)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1947年成立共產黨員和工人黨情報局,以協調和統一各國黨的行動;(3)1947年6月,馬歇爾計劃的提出,為美國利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旨在建立一個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抗的社會主義世界市場。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約”成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冷戰的不斷升級,美蘇兩國沖突演變為兩大陣營的對立,兩極格局逐漸定型。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談到古巴導彈危機時說:“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可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冷戰的特點。(1)陣線分明:美蘇及其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2)主導力量: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3)斗爭方式:采取除了直接軍事斗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方式。(4)解決爭端途徑:通過政治談判和平解決爭端,具有自我控制機制,避免沖突無限制升級;4.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1)積極性:①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②美蘇雙方出于爭霸需要都注重發展經濟,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③促進第三世界崛起,推動多極化趨勢出現和發展.(2)消極性:①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無視弱小國家利益.②美蘇展開長期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長期動蕩。③大國主導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影響.5.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給人類帶來了怎樣的啟示?(1)國際關系變動的根源是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新的國際關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勢的基礎上的,是各種力量相互斗爭和妥協的產物。(3)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綜合國力。6.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冷戰”的關系(1)雅爾塔體系奠定了二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是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2)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系的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從屬于雅爾塔體系。(3)兩極格局下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冷戰”促進了兩極格局的形成。(4)一般而言,兩極格局的結束意味著“冷戰”的結束和雅爾塔體系的瓦解。7.列舉美蘇爭霸的階段及其特征美蘇爭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其特點是雙方既有緩和又有爭奪;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其特點是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轉攻為守;第三階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特點是美國開始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遏制蘇聯在全球的擴張勢力。而蘇聯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做法,轉為裁減軍備,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經濟全球化的歷程是怎樣的?(1)開始: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2)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二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4)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5)進入90年代: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它們通過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6)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9.國際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是如何出現的?(出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趨勢加強是在90年代之后)(1)歐洲國家逐漸走向聯合,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2)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3)廣大亞非拉國家聯合起來,不結盟運動興起,沖擊了兩極格局(4)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成為一支重要的國際力量。10.當今世界有哪些區域經濟集團化組織?(1)歐洲聯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英國脫歐凸顯曲折性、復雜性(2)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3)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4)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11.區域經濟集團化帶來哪些影響?①積極:加快了世界經濟發展。②消極: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部分利潤流入了西方發達國家。12.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成就,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具有怎樣的啟示?(1)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過度依賴國際資本和出口貿易;(2)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3)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4)正確處理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合理解決地區和民族沖突。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內容、實踐和影響是怎樣的?(1)背景:國際局勢冷戰后國際秩序混亂和全球治理出現各種問題歷史傳統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和諧理念(2)內容:和平發展、合作共贏(3)實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具體措施,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4)影響: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14.全球治理機制下取得哪些新成果?(從全球、地區層面分析)(1)全球層面:1999年組成的二十國集團正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地區層面:①歐亞地區安全: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正在有效維護歐亞地區的安全。②金磚國家合作:2009年首次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爭取合作共贏的平臺。二、選擇題(每題4分)15.1948年,英國政府確定:把柏林空運作為開展對蘇外交談判的手段,在柏林空運取得重大進展前,暫不同蘇聯接觸;英國的實力難以單獨擔負起西柏林的物資運輸任務,須充分借助美國的力量;建立英美聯合空運機制,以便督促美國對空運行動投入人員和物資。此舉意在A.依附美國共同對抗蘇聯 B.加速聯邦德國的軍事化C.爭取對蘇政策的主動權 D.刺激法國挑戰美國霸權16.如圖是20世紀70年代歷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發表的主要文件。它們反映出不結盟運動發展的目標是A.實現第三世界的經濟合作 B.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維護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 D.構建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17.20世紀70年代以前,拉美各國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一直很濃。70年代,拉美大多數國家承認國際關系中的多種意識形態,主張不同社會政治制度國家和平共處,開展“多元外交”。這一變化A.順應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B.推動了亞非拉國家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C.表明了“一超多強”局面的出現D.旨在應對歐盟國際地位提高帶來的挑戰18.20世紀60年代末,基辛格說:“一個統一的歐洲對世界事務大概會堅持一種特別的歐洲的觀點——這就是歐洲將對美國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權挑戰的另一種說法。”這一看法出現的深層背景是A.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 B.歐洲威脅到美國全球霸權C.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 D.美國與歐洲關系發生變化19.1969年美國出臺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產黨國家”與“非共產黨國家”這一概念和劃分方法,代之以“鼓勵與美國有外交關系或貿易關系的國家進行貿易”,并要求商業部修訂管制清單。這一調整主要是由于美國A.同蘇聯關系緩和 B.與西歐競爭加劇C.陷入侵越戰爭泥潭 D.國家實力相對衰弱20.1964年,主要由亞非拉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成立。在1975~2006年聯合國決議中,圍繞著裁軍和國際安全議題,七十七國集團成員的意見基本一致。這種狀況A.確立了世界多極化的格局 B.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戰后全世界范圍內的軍備競賽 D.改變了發達國家主導國際政治的局面21.1958年,美蘇簽訂“文化、技術和教育領域的交流協議”。兩國展開了一系列文化往來,赴美的蘇聯學者90%為科學家、工程師,而赴蘇聯的美國學者90%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這表明A.美國旨在緩和與蘇聯的緊張關系 B.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C.冷戰格局下美蘇交流與對抗并存 D.蘇聯旨在對美國輸出先進科技22.1947~1948年,美國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臨饑荒,美國政府拒絕提供救濟,因為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這反映出A.三權分立體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識形態影響政府政策C.執政者力圖重塑國家精神D.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23.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右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A.冷戰風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B.柏林被分區占領,局部熱戰出現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24.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一位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 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25.20世紀60年代,日本推行積極的經濟外交。1962年,首相池田勇人出訪西歐六國,協商貿易問題,法國總統戴高樂稱他是“半導體推銷員”。這是戰后日本領導人首次出訪歐洲。同時,池田還表示“沒有必要和美國采取完全相同的態度,現在可以和中國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可見,當時的日本A.實現了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 B.聯合歐洲共同對抗美國C.表現出擺脫美國控制的傾向 D.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26.如圖是不同類型國家的進出口依存度變化示意圖。該圖適合用來說明A.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 B.世界經濟區域化的發展C.發達國家經濟陷入了滯脹 D.世界貿易全球化的加強2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現代歐洲聯合思想之父”庫登霍夫—卡萊基倡導建立“歐洲合眾國”并發起了“泛歐運動”,在歐洲引起了強烈回響。這是因為A.戰爭削弱了歐洲的國際地位 B.凡爾賽體系緩和了歐洲各國矛盾C.美國聯邦制為歐洲提供了借鑒 D.國際聯盟奠定了歐洲合作的基礎28.1992年,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負面清單,如規定外資占商業銀行的投資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資不得經營內陸港口、海運及空港等。這些規定旨在A.發展國家特色產業 B.改善對外貿易的機制和環境C.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D.鞏固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成果29.“在世界許多地方,普遍的商業化和通過外來影響對國家或地區文化的重塑,刺激人們尋找回歸,尋求他們本身的傳統和價值。”作者意在強調,在全球化進程中應重視A.傳統文化的價值B.文化理念的趨同C.商業的文化功能D.外來文化的影響30.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認識方程練習題
- 全州縣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招生數學試卷含解析
-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現代模具制造》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2025年初三年級語文試題月考試卷含解析
- 南充電影工業職業學院《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與造價審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動汽車故障檢測與診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山南地區扎囊縣2024-2025學年四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四川美術學院《在經濟統計中的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財經大學《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4-13-01-06 國家職業標準檔案數字化管理師S (2025年版)
- 資產分紅合同協議
- 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報告(2024年度)
-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4-2025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數學期中練習卷(含部分答案)
- 山東省濟南西城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桿秤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
- 消毒供應中心規范培訓
- 口腔門診6S管理
- 沉浸式體驗活動設計合同
- 易制毒化學品銷售人員崗位職責
- 2025四川九洲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生產經理等崗位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