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登岳陽樓》教學和說課課件_第1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登岳陽樓》教學和說課課件_第2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登岳陽樓》教學和說課課件_第3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登岳陽樓》教學和說課課件_第4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登岳陽樓》教學和說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瞰洞庭,背枕金鶚,遙對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萬里長江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開元二年(759)秋,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李白——浪漫飄逸的岳陽樓登岳陽樓杜甫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是喜悅還是悲傷?清人仇兆鰲

:“昔聞”、“今上”,喜初登也。: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

。今人傅庚生

2、賞析“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

“坼”字,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湖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3、第五、六句寫什么?

寫自己的凄苦情狀。

當詩人沉浸于引人入勝的洞庭湖水景象之中,他不知不覺地從如詩如畫的滟滟湖光,聯想到了自己眼下的不幸遭際。在這浩瀚廣袤的宇宙之中,他是那樣的可憐而又渺小。多年來,他到處漂泊流徙,親朋遠離,音信杳無,這令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而今他又年老多病,孑然一身,只有這一葉孤舟,載著他在這無邊的苦楚中隨處飄流。至此,詩人的感情已由暗藏的悲苦轉為明訴悲苦了。4、第七、八句寫什么?

寫對動蕩的國家時局的擔憂。

此時作者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陷入困窘的狀態,自己都是那么痛苦了,但他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家為念。想到了吐蕃犯邊的情況,想到國家的危難和人民的災難,不禁潸然淚下。這個抒情性的結尾,將全詩的思想內容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里的淚不僅是身世凄涼之情,更是憂國傷時之感,儒家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是“窮也胸懷天下,胸懷百姓”啊!此時詩人憑軒遠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卻也是高大的。景情5、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關系?

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岳陽樓----人間景自己----天下事涕泗流杜甫——崇高深重的岳陽樓比較賞析三首詩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宏大渺茫的洞庭湖——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斗麗搜奇者尤眾。……然莫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極,雄壯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金玉詩話》)——過岳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閎放,涵蓄深遠,殆與洞庭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極其筆力,終不逮也。杜詩雖小而大,余詩雖大而小。(宋·強子安述《唐子西文錄》)評價——俄國杰出批評家別林斯基說:"任何一個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都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株深入到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中去。”.

李白有“濟蒼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愛國愛民思想,他又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立的思想影響,追求絕對的自由,蔑視世間一切,這些決定了李白人生處世的態度與創作的風格。李白在游外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飄飄然欲仙。全詩僅局限于自我狂歡,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有限。孟浩然生活在封建社會較為承平的時代,作為有產業的土大夫,他一生并未經歷重大的社會變故,加上人生觀存有明顯的消極因素,又長期隱居,對現實生活缺少廣泛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因此全詩更多只是從個人得失考慮,缺乏奪目的理想光輝,思想成就不高。而且這是一首拜謁詩,所以只是身世之感。杜甫受儒家思想影響,但他跨越了儒家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顧天下”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局限,不管窮達都要兼濟天下,不管在位與否都要憂國憂民。這注定了杜詩是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愛國精神,即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甚至到達一種“忘我的精神”。所以杜甫的這首詩寫得更為深重、更為崇高。《岳陽樓記》

范仲淹

品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體悟其中包涵的崇高精神。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課后作業謝謝觀看歡迎批評指正

教學闡釋環節——說課環節——

說教材

說教法學法

說教學過程

說課后作業教材

說教材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單元特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詩歌的能力優勢劣勢學情分析生活閱歷較淺內容較深缺乏系統的鑒賞技巧

誦讀名篇詩作,弄清作品的時代背景,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同時,深入詩歌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核心素養★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思維的發展與品質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通過誦讀,涵詠詩歌語言獨特的韻味。通過對比閱讀,在不同風格的詩歌比較中體會詩人的個性。通過詩歌與名勝之地的結合,探究文人薈萃的文化意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通過賞析詩歌,體會詩人崇高博大的胸懷。教學難點:比較三首詩,體會其中包蘊的詩情和作者的性情。問題引導比較閱讀預習、誦讀

說教法

說學法課前預習自主賞析合作探究導入新課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課堂小結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開元二年(759)秋,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浪漫飄逸的岳陽樓1、首聯:“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是喜悅還是悲傷?清人仇兆鰲

:“昔聞”、“今上”,喜初登也。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

。今人傅庚生

:說一說

“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昔聞”“今上”,表達了作者從過去到現在數十年的心路歷程,“昔”指過去一直聽說洞庭湖水波瀾壯闊,心向往之,想有朝一日,盡情飽覽一番。如今,祖國山河殘破,瘡痍滿目,而詩人也到了暮年,且歷盡人生坎坷,漂淪在此,雖有幸登樓,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真可謂是今非昔比啊!說一說2、賞析“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

登上了岳陽樓,眼界立即為之開闊,洞庭湖整個面貌一下子就展現在了詩人的面前,“洞庭天下水”,果然名不虛傳,它好像把東邊的吳地和南邊的楚地一下子劈開似的,湖水汪洋廣闊,似乎包容了整個宇宙,連天地日月也宛若晝夜都浮在水面之上。莊子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洞庭湖能負載日月、星辰,則湖水之豐厚,簡直到了驚人的程度,沒有壯闊的胸襟總能寫出如此壯闊的景色啊!寫一寫

“坼”字,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寫一寫3、第五、六句寫什么?

寫自己的凄苦情狀。4、第七、八句寫什么?

寫對動蕩的國家時局的擔憂。說一說景情5、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關系?

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岳陽樓----人間景自己----天下事涕泗流思考比較賞析三首詩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合作探究

李白有“濟蒼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愛國愛民思想,他又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立的思想影響,追求絕對的自由,蔑視世間一切,這些決定了李白人生處世的態度與創作的風格。李白在游外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飄飄然欲仙。全詩僅局限于自我狂歡,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有限。孟浩然生活在封建社會較為承平的時代,作為有產業的土大夫,他一生并未經歷重大的社會變故,加上人生觀存有明顯的消極因素,又長期隱居,對現實生活缺少廣泛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因此全詩更多只是從個人得失考慮,缺乏奪目的理想光輝,思想成就不高。而且這是一首拜謁詩,所以只是身世之感。杜甫受儒家思想影響,但他跨越了儒家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顧天下”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局限,不管窮達都要兼濟天下,不管在位與否都要憂國憂民。這注定了杜詩是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