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術理論歷年考題美術理論歷年考題美術理論歷年考題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美術理論歷年考題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布日期:集團公司文件內部編碼:(TTT-UUTT-MMYB-URTTY-ITTLTY-DBTTY-9886)集團公司文件內部編碼:(TTT-UUTT-MMYB-URTTY-ITTLTY-DBTTY-9886)美術理論歷年考題填空與選擇06年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弗雷澤在《金枝》一書中把巫術分為交感巫術和___________巫術兩種。2、最早把_________視為美的本質的是古希臘的畢達戈拉斯學派。3、在古希臘,“藝術”的含義是“”。4、哲學家__________影響了蘇珊·朗格的美學思想。5、尼采認為藝術有“酒神”和“”兩種美學類型。6、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的美學家有畢歇爾、希爾恩和俄國的______________等人。7、美學家萊辛是_____________國的美學家。8、“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是中國古代美學家____________提出來的。9、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術理論家有謝赫、宗炳、顧愷之和_____________等人。10、“林泉之心”是宋代郭熙在《》一書中提出來的觀點。單項選擇題(五項選一項,共五題,每題2分,共10分)藝術理論著作《詩學》的作者是:柏拉圖b、賀拉斯c、亞里士多德d、蘇格拉底e、朗吉駑斯2、在中國繪畫理論中,提出“蒙養生活”的作者是a、董其昌b、王履c、徐渭d、朱耷e、石濤3、溫克爾曼用“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描述和贊美的是a古希臘的美術b、中世紀美術c、古埃及美術d、印度美術e、巴洛克美術《藝術與視知覺》一書的作者安恩海姆是:a英國人b、俄國人c、法國人d、德國人e、美國人5、“意造境生”出自a、《歷代名畫記》b、《林泉高志》c、《山靜居畫論》d、《圖畫見聞志》e、《畫禪室隨筆》三、判斷對錯題(對打V錯打X,每題4分,共5題,共20分)1、《判斷力批判》是康德論述美學問題的重要著作。2、貢布里希認為在藝術創作中,以“純真之眼”觀察對象是可能的。3、藝術與社會的關系,只與內容有關,與形式無關。4、現代形式主義理論是反對題材決定論的。5、藝術作品中的意識形態性,表明其反映的對象具有客觀性和中立性。05年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于年發表。2、“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則”是德國美學家萊辛在《》一書中提出來的。3、用“虛幻的空間”解釋藝術的審美特征的美學家是。4、美學家狄德羅提出了“美在”的定義。5、《詩學》的作者是古希臘的美學家。6、用巫術論解釋史前洞穴壁畫的作者是法國美術史家是。7、沃爾夫林的美術史方法屬于“”的方法。8、福柯是國的美學家。9、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的六法中的第一法是“”。10、《山靜居畫論》的作者是清代的。單項選擇題(五項選一項,共五題,每題2分,共10分)《金枝》的作者是:馬林諾夫斯基b、弗雷澤c、丹托d、泰勒e、斯賓塞柏拉圖認為藝術與真理a、隔了三層b、沒關系c、隔了兩層d、等同e、有關系在黑格爾看來,藝術發展中藝術前的藝術類型是:a、浪漫型b、古典型c、移情型d、抽象型e、象征型《敘畫》的作者為:a、宗炳b、姚最c、顧愷之d、王、王維托爾斯泰的重要藝術理論著作是:a、《藝術論》b、《為什么寫作》c、《藝術問題》d、《美學原理》e、《藝術》判斷對錯題(對打V錯打X,每題4分,共5題)1、“藝術”的原始含義是“技藝”。2、現代形式主義關于藝術自律的觀念是指藝術的價值不在藝術自身。3、“直覺即表現”是伯格森對美的本質的認識。4、杜夫海納是現象學美學的代表人物。5、創作方法中的“現實主義”(Realism)這一術語,作為美術流派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中葉的德國。04年《美術理論》試題一、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集體無意識”是由瑞士理學家_______提出來的。2.德國美學家席勒關于審美教育的美學著作是__________。3.元代文人畫家倪瓚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________耳。4.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________,以色貌色。”5.把藝術定義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的美學家是____________。6.《為什么寫作》的作者是________國的薩特。7.明代王履提出了“吾師心,心師目,目師________”的創作思想。8.提出“一畫論”的畫家是清代的________。9.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提出了“純粹美”相對立的概念“________”。10.撰寫《藝術與錯覺》的作者是________。二、選擇(每題2分,共10分)1.在西方藝術理論史上最早提出用“藝術世界”概念解釋藝術的是:A.康德B.黑格爾C.丹托D.克羅齊E.沃爾夫林2.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形神”觀的年代可追溯到:年前B.先秦C漢代D.魏晉E.唐代3.把“境”分為“實境、真境、神境”三種類型的作者是:A.王國維B.蘇東坡C.唐志契D.笪重光E.李日華4.在西方美學史上,被成為美學之父的是:A.笛卡爾B.培根C黑格爾D.鮑姆嘉通E.克羅齊5.現代主義藝術家康定斯基的理論著作為:A.《藝術論》B.《論藝術的精神》C.《美學三講》D.《走向更新的拉奧孔》E.《藝術問題》三、判斷(每題4分,共20分)1.十八世紀時,“美術”(thefineart)一詞的含義包括除繪畫、雕塑之外,還包括詩歌、音樂、舞蹈等門類藝術在內。()2.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藝術與真理隔了三層”的學說。()3.“理解的循環”是說人對于一件作品的理解是不可能的。()4.齊白石的藝術觀“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了中國道家的美學觀。()5.蒙特里安撰寫了《論藝術的精神》。()04年一、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集體無意識”是由瑞士病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2.德國美學家席勒關于審美教育的美學著作是《審美教育書簡》。3.元代文人畫家倪瓚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4.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以形寫形,以色貌色。”5.把藝術定義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的美學家是蘇珊·朗格,其代表作有《情感與形式》和《藝術問題》。6.《為什么寫作》的作者是法國存在主義美學家薩特。7.明代王履提出了“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的創作思想。8.提出“一畫論”的畫家是清代的石濤。9.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提出了“純粹美”相對立的概念“相對美”。10.《藝術與錯覺》的作者是貢布里希。11.在西方藝術理論史上最早提出用“藝術世界”概念解釋藝術的是阿瑟·丹托。12.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形神”觀的年代可追溯到18000年前。13.把“境”分為“實境、真境、神境”三種類型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14.在西方美學史上,被成為美學之父的是鮑姆嘉通。15.現代主義藝術家康定斯基的理論著作為《論藝術的精神》和《點、線、面》;《走向更新的拉奧孔》是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的作品。《藝術論》《美學三講》16.十八世紀時,“美術”(thefineart)一詞的含義包括除繪畫、雕塑之外,還包括詩歌、音樂、舞蹈等門類藝術在內。17.柏拉圖提出了“藝術與真理隔了三層”的學說。3.“理解的循環”是由4.齊白石的藝術觀“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了中國道家的美學觀。03年《美術理論》試題一、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黃金分割律”是由古希臘的___________學派發現的。2.美學上“情感符號說”的代表人物是_____國的______和_____國的__________。3.六朝時期宗炳寫的山水畫論的篇名是__________。王微寫的山水畫論的篇名是_________。4.康德的哲學著作三大批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選擇(每題2分,共10分)1.提出“思與境偕”的是:A.司空圖B.王國維C.張彥遠D.王夫之2.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是:A.康定斯基B.阿多諾C.姚斯D.荊浩3.《筆法記》的作者是:A.謝赫B.王維C.石濤D.拉斐爾4.最早區分優美與崇高的美學家是:A.朗吉努斯B.博克C康德D.克羅齊5.美國美術批評家格林伯格寫了:A.《走向更新的拉奧孔》B.《拉奧孔》C.《藝術》D.《論藝術的精神》三、判斷(每題4分,共20分)1.沃爾夫林的美術史觀是形式主義的。()2.《畫筌》的作者是元代的畫家兼理論家笪重光。()3.《美的分析》是英國畫家荷加斯的著作。()4.岡布里希的美術史研究方法主要受卡西爾的哲學的影響。()5.“美是生活”是俄國的美學家別林斯基提出來的。()一、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黃金分割律”是由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的。2.美學上“情感符號說”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恩斯特·卡西爾和美國的蘇珊·朗格。3.六朝時期宗炳寫的山水畫論的篇名是《畫山水序》。王微寫的山水畫論的篇名是《敘畫》。4.康德的哲學著作三大批判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二、選擇(每題2分,共10分)1.提出“思與境偕”的是:A.司空圖B.王國維C.張彥遠D.王夫之2.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是姚斯。阿多諾3.《筆法記》的作者是荊浩。4.最早區分優美與崇高的美學家是博克。A.朗吉弩斯5.美國美術批評家格林伯格寫了《走向更新的拉奧孔》。《藝術》1.沃爾夫林的美術史觀是形式主義的。2.《畫筌》的作者是清代的畫家兼理論家笪重光。3.《美的分析》是英國畫家荷加斯的著作。4.岡布里希的美術史研究方法主要受卡爾·波普爾的哲學的影響。5.“美是生活”是俄國的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來的。02年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英國畫家和理論家荷加斯提出最美的線條是_______和_______。2.“美學之父”是_______國理論家_______。3.“游戲說”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和_______。4.柏拉圖把_______和_______定義為“理論感官”。5.顧愷之的畫論著作有_______和_______。二、選擇(每題2分,共10分)1.顧愷之的“以形寫神”意為:A.用造型手法來表現繪畫的精神B.用塑造人形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C.在摹寫名畫時要在形象中傳達出人物之神D.其他2.線性透視法的發明者:A.達芬奇B.馬薩喬C.喬托D.其他3.在中文中,“美”的本義是:A.羊大為美B.羊人為美C.都不對D.都對4.提出“善、信、大、圣、神”觀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5.提出“藝術地掌握世界的方式”觀的是:A.馬克思B.黑格爾C.列寧D.普列漢諾夫三、判斷并改錯(共5題,每題2分)1.科林伍德在《美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美就是直覺就是表現”的學說。()2.王國維關于“無我之境”的學說受到了叔本華的影響。()3.康德的“純粹美”意為“藝術的本質在于形式美”。4.吳冠中提出了“筆墨等于零”的觀點。()5.歌德提出了“建筑市凝固的音樂”的看法。()答案:1.英國畫家和理論家荷加斯提出最美的線條是蛇形線和波狀線。2.“美學之父”是德國理論家鮑姆嘉通。3.“游戲說”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賓塞。4.柏拉圖把視覺和聽覺定義為“理論感官”。5.顧愷之的畫論著作有《畫云臺山記》和《論畫》。二、選擇1.顧愷之的“以形寫神”意為用塑造人形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2.線性透視法的發明者是布魯內萊斯基。3.在中文中,“美”的本義是羊大為美。4.提出“善、信、大、圣、神”觀的是孟子。A.孔子B.老子C.D.荀子5.提出“藝術地掌握世界的方式”觀的是馬克思。B.黑格爾C.列寧D.普列漢諾夫三、判斷并改錯1.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美就是直覺就是表現”的學說。2.王國維關于“無我之境”的學說受到了叔本華的影響。3.康德的“純粹美”意為“藝術的本質在于形式美”。4.吳冠中提出了“筆墨等于零”的觀點。5.歌德提出了“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看法。01年1.最早提出“逸品”觀念的是_____代書畫史論家_______。2.二十世紀初提倡“美術革命”的代表人物除康有為外,還有_______和_______。3.表現主義美學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_______和英國的_______。4._______在_______一書中提出了“藝術生產”的學說。5.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的藝術觀。二、選擇(共5題,每題2分)1.孔子的“繪事后素”意為:A.繪畫之事在素描之后B.繪畫之事在絹素之上展開C.繪畫的最后完成在于素功D.其他2.“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的作者是:A.張大千B.潘天壽C.黃賓虹D.其他3.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學說是他在哪部著作中提出來的:A.《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B.《資本論》C.《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D.其他4.“隱含的讀者”觀是由以下哪位理論家提出的:A.伽達默爾B.伊瑟爾C.茵加登D.姚斯5.“浪漫主義”一詞的本意是指:A.感情奔放B.優美的風景C.傳奇色彩D.其他三、判斷(共5題,每題2分)1.十八世紀時,“美術”一詞的含義除包括繪畫、雕塑之外,還包括詩歌、音樂、舞蹈等門類藝術在內。()2.亞里士多德提出“藝術與真理隔了三層”的學說。()3.“理解的循環”是說人對于一件作品的理解是不可能的。()4.齊白石的藝術觀“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了中國道家的美學觀。()5.蒙德里安撰寫了《論藝術的精神》一書。()參考答案一、填空1.唐、朱景玄2.陳獨秀、蔡元培3.克羅齊、科林伍德4.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5.“一畫”論、蒙養生活二、選擇齊白石三、判斷1.√2.×是柏拉圖說的3.×4.√5.×是康定斯基寫的00年年,______國人_______建立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美學”(Aesthetica),該詞的原意為_______。2.馬克思在_______一書中提出了“美的規律”的學說,他還提出,人通過生產勞動實踐,使自然成為_______。3.撰寫《藝術與視知覺》一書的作者是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學說,這種學說屬于_______心理學流派。4.1985年7期《江蘇畫刊》發表了_______的《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一文,提出_______的論題。二、選擇(共10分,每題2分)1.提出“藝術起源于游戲”學說的理論家是:A.黑格爾B.斯賓塞C.席勒與和黑格爾D.席勒與斯賓塞2.“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這段話的作者是:A.溫克爾曼B.沃爾夫林C.謝林D.馬克思3.石濤提出了:A.“吾與吾周旋久,寧作我”B.“我之為我,自有我在”C.“情之所鐘,正在吾輩”D.“無法而法,乃為至法”4.《拉奧孔》的作者是:A.拉辛B.來辛C.康德D.叔本華5.“以美育代宗教說”的作者是:A.魯迅B.王國維C.蔡元培D.徐悲鴻三、判斷對錯(共10分,每題2分)1.“形象思維”的原意并不是指用形象來思維。()2.“美術”(美的藝術)最早包括“繪畫、雕塑”、舞蹈、音樂和詩歌。五種門類藝術。()3.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藝術的靈感說。()4.孔子的“里仁為美”指的是要以內心仁慈為美。()5.克乃父·貝爾在19世紀末提出藝術乃“有意味的形式”的觀點。()一、填空1.德、鮑姆嘉通、感性學2《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化的自然”3.阿恩海姆、格式塔4.李小山、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路二、選擇三、判斷1.√2.×3.√4.×5.√名詞解釋061、“羊大為美”2、“藝術地掌握世界的方式”3、藝術題材4、典型形象051、藝術語言2、理解的循環3、大象無形4、集體無意識041.人化的自然2.氣韻生動3.搜盡奇峰打草稿4.藝術媒介031.異質同構2.游戲說3.藝術生產4.審美的期待視野5.主題021.移情說2.知人論世3.召喚結構4.時代精神5.現代性011.完形2.以形寫神3.解衣盤礴4.時代精神5.互文性001.理解的循環2.優美與崇高3.美術世界4.格調答案:061、“羊大為美”2、“藝術地掌握世界的方式”:P863、藝術題材:P214-2164、典型形象:P100051、藝術語言2、理解的循環3、大象無形4、集體無意識041.人化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觀點,即指經由生產勞動實踐,自然界從與人無關的、敵對的或自在的狀態,變為與人相關的、統一的、為我的對象,其結果使人逐漸認識到客體對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規律,從而發展起人的審美能力。“人化的自然”實際上指的是人與現實建立審美關系的條件,是人之所以能夠認識美和欣賞美的條件,并不是指美本身。實踐是認識的條件,并是認識的客觀內容。美不等于審美,審美涉及到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美則是審美客體的客觀屬性。正是由于生產實踐活動,由于“人化的自然”,人才能與現實建立起審美關系,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對象為審美關系中的客體對象;而作為審美主體的人,也才會越來越有能力認識對象的美,并且能夠發揮主觀審美意識的能動作用改造對象并創造出新的審美對象。2.氣韻生動“氣韻生動”是南朝齊梁時期重要的藝術批評家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中的第一法,也是中國繪畫理論中影響深遠的一個命題。“氣”和“韻”都是富于中國傳統多義性和涵蓋性的概念。“氣”是秦漢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六朝時,思想家大都繼承了氣是天地萬物之本源的思想。“韻”是六朝時期常用的概念,原指韻律,與“風韻”、“性韻“連用,指含有審美意義的特定氣質。“生動”二字在唐代以來一直作為對“氣韻”的形容而受到忽略,,但是“氣韻生動”作為繪畫“六法”在南朝提出時,最為重要的是“生動”而非“氣韻”。“氣韻生動”在歷代也不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但其所表現出的美學意義始終是不容低估的,其著眼點涉及宇宙觀、人生觀、藝術本體觀念、形式自律等問題,體現了中國藝術中傳統的美學特征。它要求藝術既深入物象的本質、內在的規律,同時又以一種宏觀的把握,情思的感悟去捕捉畫面自身生命力的律動。3.搜盡奇峰打草稿“搜盡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畫家石濤在其著作《畫語錄·山川章》中提出的,它是中國繪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搜盡奇峰打草稿”首先明確了藝術創作需要藝術家從事大量、艱苦、認真和深入的藝術實踐,全面了解他所要表現的對象的各個方面的形態。“盡”即是要盡其所能。其次,“搜盡奇峰打草稿”也是一個物我交融的創作過程,要求藝術家不能機械動機摹擬自然形態,即使付出大量的努力也不可能立即創作出好的作品,這些只是“草稿”,需要經過升華,才能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鄭板橋曾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一段論述,跟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闡釋了藝術。4.藝術媒介“藝術媒介”是美國藝術批評家格林伯格提出的。他繼承了貝爾和弗萊的藝術本體論思想,但他對藝術本質的闡釋已經轉到了藝術媒介的物質實在方面,提出了“藝術是媒介”的現代主義命題。他認為現代藝術的本質依賴于它所傳達的媒介手段的“客觀實在的本質”的能力,媒介手段方法的經久不變正好含有藝術的自我證明,藝術批評必須通過分析媒介被獲得的方法來表達藝術的本質,從而闡釋藝術自身。格林伯格所說的“媒介”即物質性的顏色、線條和平面等,它們的特性決定著藝術的本質。格林伯格對藝術本質的闡釋深入到了繪畫的物質媒介本身審美特性的層面,其理論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以來的現代主義美術發生了世界性的影響。但提倡藝術完全自由和非意識形態化,反對藝術“主題”,反對客觀現實的再現等主張,割斷了藝術與現實的一切聯系,否定了主體的精神創造,也就取消了藝術本身。因此,“媒介說”既不可能解釋傳統美術,也不能真正揭示現代美術的本質。031.異質同構“異質同構”是“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核心,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視知覺組織活動和人的情感以及視覺藝術形式之間,有一種對應關系,一旦這幾種不同領域的“力”作用模式達到結構上的一致時,就有可能激起審美經驗,這就是“異質同構”。2.游戲說在美的本質問題上,“游戲說”認為美術是自由的游戲。這一學說是由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提出的,由席勒加以系統化,后來又由斯賓塞等作了進一步發展。康德認為藝術本質上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戲”。席勒也認為“藝術是自由的女兒”,把藝術看作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的協調。英國哲學家斯賓把藝術和審美活動從本質上都看作是一種游戲。游戲說在19、20世紀都有一定影響,在不同程度上持此說的學者還有:谷魯斯、朗格等。游戲說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創造是藝術的本質之一,看到了藝術中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看到了藝術給人的精神愉悅,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價值的。但它僅僅從主體去解釋藝術,同客體、功利、實踐與社會生活相割裂,因此是片面不完整的理論。3.藝術生產“藝術生產”這一概念是由馬克思在1859年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提出的。是馬克思主義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同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把“藝術”與“生產”聯系起來,從人的社會本質是生產實踐活動的觀點出發,把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看作是一種生產形態,看作是人的一種生產實踐活動,在美學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舉。“藝術生產”是一種自由的精神生產,審美創造,審美是它的本質特征。在審美創造中,藝術把人的主觀活動與客觀世界高度統一起來。4.審美的期待視野5.主題主題的藝術家在藝術作品中對題材及其意義的認識、評價、態度和情感等,屬于作品內容的主觀因素。主題是作品內容中最重要的東西,通常也被稱為中心思想或主題思想。作品的主題是一種從藝術形象中可以感受到的思想、見解、傾向、情感和理想,是符合生活的發展邏輯的,不是生硬地貼在作品上的標簽。在藝術作品中,主題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為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生活現象、文化現象本身就是豐富復雜的,同一對象會具有多方面的含義。021.移情說2.知人論世“知人論世”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概念,常被用在古代畫論中說明人品與畫品的關系。同時它也是接受者理解藝術作品的一個原則。要理解某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就必須從整體上了解這位藝術家的出身、生活經歷、思想態度、個性氣質等。這是一個理解循環的過程,從作品(部分)到藝術家(整體)再到作品(部分)的循環。3.召喚結構召喚結構是一個接受論層面上的定義,是由伊瑟爾提出的。藝術作品的結構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面面俱到的結構,而是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闡釋空間的開放結構。按伊加登的說法,藝術作品是需要接受者再度創造和具體化的藝術圖式;伊瑟爾則認為,藝術作品的結構是一種召喚的結構,只有接受者的積極參與才能填補和具體化這個藝術圖式中的空白和不確定點,完成這個召喚的結構。美術作品的“召喚結構”可分為幾個層面:一是物質材料層;二是形式結構層;三是客體所指含義層。美術作品結構的召喚性就存在于各層面的相互結合中。4.時代精神(見2001年考題)5.現代性011.完形“完形”這一概念是由美國現代心理學家阿恩海姆提出的。完形是指“形式”,是一種“格式塔”,它具有完整性,是視知覺經驗中的一種組織或結構,“簡化”和“張力”是它的特征。這是從形式主義觀點出發解釋藝術發生的觀點。阿恩海姆主張藝術作品要與現實世界相分離,認為作品的“意義”是形式和色彩所固有的,所以美術不需要再現自然對象也能實現它的本質,而抽象藝術具有更大的合理性。2.以形寫神“以形寫神”的概念是東晉的顧愷之在《論畫》中提出的,強調的是形與神的關系,這也是中國畫論的基本范疇。“以形寫神”首先要重形,即對客觀形體刻畫,“形”是造型藝術的基本要素,在中國畫論中占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只有通過對形的把握才能進而表現對象的神。也只有表現出了“神”,“形”才能更生動鮮活起來,兩者之間件是對立統一的關系。3.解衣盤礴.“解衣盤礴”出自《莊子·田子方》,故事的大概是一位不拘小節而解衣盤礴的畫家被宋元君稱為“真畫者”。“解衣盤礴”強調的是主體精神在創作中的作用,主張人的情感在創作活動中的無拘無束地抒發。藝術創作活動有其特殊的規律性,要求創作者純化自己的思維,摒除雜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4.時代精神所謂“時代精神”即體現在歷史中的絕對精神。最早詩人歌德在其巨著《浮士德》中已經提到“時代精神”,但該詞的規范意義來自黑格爾。他把人類歷史看成是絕對精神在時間中的自我呈現過程,由此他把藝術的風格和歷史與時代精神緊密地聯結起來,把藝術史理解為象征、古典、浪漫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這也是他對美學和藝術理論的最大貢獻。5.互文性互文性在文學理論中是用來表達歷史上文學作品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美術理論中,指歷史上的藝術作品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任何一幅作品,都是人類整個藝術歷史所有作品的一個回音,也就是對所有美術作品的反映和挑戰。從對藝術作品的理解看,在此層面上接受者又進入了另一意義上的理解的循環。即他只有在理解人類整體美術史的基礎上,才能深刻理解人類的藝術歷史和藝術作品的“互文性”關系。00理解的循環理解的循環是解釋學一直討論的問題,其內涵是:整體只有通過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對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過對整體的理解。在理解藝術作品時,接受者必須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比如歷史文化背景等,才能進而了解作品整體。在藝術接受理解活動中,沒有人能逃避這一理解的循環,所不同的是誰能有效地進入并充分地利用這一循環,從而達到真正地、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的目的。2.優美與崇高優美與崇高的關于主體和客體審美關系中一對基本范疇。優美指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統一中呈現出來的自由,它在形態上體現為小、光滑、柔和等;崇高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在矛盾沖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現出的自由;它在形態上體現為巨大、堅硬、突跳等。優美與崇高的第一次嚴格區分是由英國美學家博克進行的。他認為優美和人的快感有關,而崇高和人的自我保存原則相聯。康德遵循了博克的方向,認為優美是建立于對象的形式,“崇高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復習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知識更新與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考試常見復習誤區分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的創新思維試題及答案
- 從答案學習備戰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實施方案分析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趨勢試題及答案
- dBAZ2-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粉絲福利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英語委婉語與忌語》PPT課件.ppt
- 地域文化教學大綱(修訂本)
- 通用航空產業園項目商業計劃書范文參考
- 中國書法演變史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 調查問卷設計-課件PPT
- 井下電纜著火應急演練預案
- APP開發合作協議通用版
- 小學數學 五進制
- 勞動合同續簽評估表
- 秦皇島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