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話端午-端午節主題班會_第1頁
吃粽子-話端午-端午節主題班會_第2頁
吃粽子-話端午-端午節主題班會_第3頁
吃粽子-話端午-端午節主題班會_第4頁
吃粽子-話端午-端午節主題班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開陽縣第一中學

《認真學習省委書記孫志剛給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回信精神》

主題團日活動

高一(18)班2018年6月15日第1頁,共26頁。開陽縣第一中學

《認真學習省委書記孫志剛給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回信精神》

主題團日活動

高二(24)班2018年6月15日第2頁,共26頁。孫志剛書記回信

孫志剛回信勉勵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堅定志向,追逐夢想,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6月1日給黔南州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回信,對他們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省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福。2016年4月7日,全省項目建設觀摩會期間,孫志剛書記率隊到黔南州羅甸縣第四小學考察教育扶貧工作,走訪看望學校師生,勉勵同學們要認真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近日,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給孫志剛書記寫信,講述了學校和家鄉兩年來的巨大變化。他們在信中表示,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后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孫志剛

2018年6月1日

第3頁,共26頁。

根據回信精神要求學生

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第4頁,共26頁。“品味鮮香粽子·感悟傳統文化”主題班會

開陽一中第5頁,共26頁。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你可知道第6頁,共26頁。端午節的簡介

端午節為每年龍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第7頁,共26頁。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

第8頁,共26頁。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多樣,但最被人們接受的是端午節是用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由此而來。第9頁,共26頁。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龍舟競賽。第10頁,共26頁。龍舟賽第11頁,共26頁。

端午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從那以后,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節早上買或采來菖蒲、艾葉扎成束擺放在門前或窗前用來辟邪以求平安。第12頁,共26頁。艾草第13頁,共26頁。家家戶戶掛艾草以求平安第14頁,共26頁。端午節習俗1.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第15頁,共26頁。第16頁,共26頁。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晉代,端午食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粽”。第17頁,共26頁。

到了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粽之普遍。宋代時,出現了用“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了菰葉的季節局限。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則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

第18頁,共26頁。粽子的制作步驟:第19頁,共26頁。粽子成品第20頁,共26頁。

2.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第21頁,共26頁。第22頁,共26頁。今天的端午節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23頁,共26頁。

今天的飲食

今天的粽子已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第24頁,共26頁。謝謝!第25頁,共26頁。內容梗概開陽縣第一中學

《認真學習省委書記孫志剛給羅甸縣第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回信精神》

主題團日活動

高一(18)班。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多樣,但最被人們接受的是端午節是用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家家戶戶掛艾草以求平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