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督導評估指標培訓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培訓提綱課件_第1頁
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督導評估指標培訓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培訓提綱課件_第2頁
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督導評估指標培訓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培訓提綱課件_第3頁
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督導評估指標培訓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培訓提綱課件_第4頁
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督導評估指標培訓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培訓提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教育經費相關指標

培訓提綱阿克蘇地區行署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富廣多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教育經費相關指標

培訓提綱阿克蘇地區行一、標準化建設(8項)、均衡化發展(9項)督導評估指

標體系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標準化建設指標體系(8項):C5(三個增長)C6(兩個比例)C7(其它經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凈收益C8(項目建設)C9(社會捐助):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使用有計劃、有項目、有成效。C28(繼續教育)C42(保障機制)

C43(財務管理)一、標準化建設(8項)、均衡化發展(9項)督導評估指均衡化發展指標體系(9項):C5(三個增長,兩個比例)C6(農村稅改轉移支付)C7(投入傾斜:制定并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C8(其它經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讓金。C9(項目建設)C10(保障機制)C11(規范管理)C14(績效工資)C19(教師培訓)均衡化發展指標體系(9項):二、主要指標的解讀(詮釋)(一)C5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1、“第一個增長”: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教育財政撥款(預算內教育撥款,財政教育支出)預算內教育撥款:指教育事業費撥款、教育基本建設撥款、教育科研撥款、教育其他撥款。(1)、教育事業費撥款:指列入《政府收支分類支出科目》功能分類第205類“教育支出”科目中的教育經費撥款數(含教育費附加)。(數據取自財政總決算報表05表)

(2)、教育基本建設撥款:指從發展與改革部門取得的列入《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經濟分類第309類“基本建設支出”的撥款。(3)、科研撥款:指高等教育學校取得的列入《政府收支分類支出科目》第206類“科學技術”科目的科學研究經費。(4)、其他撥款:指其他屬于財政預算內的經費撥款,如醫療保障經費、住房公積金等經費。二、主要指標的解讀(詮釋)(一)C5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經常性收入:以財政部[2004]20號文為依據,具體由地區

財政部門確定。經常性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城市維護建設稅-罰沒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其他+增值稅及消費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出口退稅基數返還+均衡性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經常性收入:以財政部[2004]20號文為依據,具體由地區注意幾點:

(1)、2011年開始采用經常性收入,2011年前采用地

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新財教[2008]273號文)。

(2)、考查義務教育段的“第一個增長”增長率采用循環比方法計算,計算方法有兩種,分別為:(1)XX年度增長率(%)=(本年數÷上年數-1)x100(2)XX年度增長率(%)=[(本年數-上年數)÷上年數]x100

測算的結果,用同一年增長率相減,教育經費撥款增長率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率,則為達標,負增長則為不達標,需補撥資金差額,直到達標為止。(詳細請見數據測算表)注意幾點:

(1)、2011年開始采用經常性收入,2011年2、“第二個增長”: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

小學、初中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按小學、初中生均教育事業費分別計算(數據取自財政年度部門決算報表08表),支出合計中的小學合計、初中合計數,(不含專項基本建設支出),學生數可來自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也可采用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報表口徑計算。計算公式:XX年度生均教育事業費(元)=本年事業費支出數÷學生數2、“第二個增長”: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3、“第三個增長”: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保證教師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按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計算(數據取自財政年度部門決算報表08表),即:“商品和服務支出合計中的小學合計、初中合計數”

“其他資本性支出的辦公設備購置支出”(不含專項基本建設支出),學生數可來自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也可采用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報表口徑計算。3、“第三個增長”: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計算公式:

XX年度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元)=本年公用經費支出數÷學生數注意幾點:本級財政投入的公用經費,自治區規定:

小學生均逐年增長金額應大于等于20元,初中生均逐年增長金額應大于等于30元。計算公式:

XX年度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元)(二)C6(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1、第一個比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具體比例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注意兩點:XX年財政教育支出(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財政教育支出=財政教育事業費撥款+地方教育費附加(基金)(數據取自財決05表、09表)計算公式:財政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財政教育支出÷國民生產總值)x100%(二)C6(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1、第一個比例:國家財政2、第二個比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撥款所占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注意點:財政支出總額指“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或者公共財政支出”(財決01表)。預算內教育撥款(財政教育支出),(數據取自財決05表)計算公式:預算內教育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預算內教育撥款÷公共財政支出)x100%2、第二個比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撥款所占比例應當隨(三)C7(其它經費)1、教育費附加:三稅(國說的增值稅、消費稅,地稅的營業稅)的3%。2、地方教育附加:2010年3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置(原人民教育基金),三稅(國說的增值稅、消費稅,地稅的營業稅)的1%(2011年8月提高到2%)評估標準:足額征收并全部(100%)用于教育。此次數據來源于稅務部門的《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每年12月底的系統自動生成的數據。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的實際征收數由當地稅務部門提供書面證明,用于教育的支出數則在財政決算報表(05表中)取證。凈收益計提10%用于教育。(三)C7(其它經費)1、教育費附加:三稅(

3、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各縣(市、區)以2003年所確定的基數,按不低于20%的比例計提用于教育。

4、土地出讓金凈收益:

土地出讓凈收益計提資金:“從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區要從當年以招標、拍賣、掛牌或者協議方式出讓國家土地使用權取得土地出讓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等支出后余額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

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收入及用于教育的支出均由縣級財政部門提供。(年度會計決算報表中均能查到)文件依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國發〔2011〕22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教育資金實施辦法》(新財教〔2011〕375號)。3、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各縣(市、區)以20(四)C8(項目建設)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教育項目建設計劃。評估標準:按項目投資計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相關教育建設。項目工程注意兩點:(1)、由縣(市、區)教育項目辦提供上級下達的項目建設計劃,如項目建設計劃有所變動,須報請上級批準。(2)、對口支援資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對口援疆資金按援疆資金總額、投入教育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額等制表并附相關文件資料)。項目建設計劃應包含的內容:建設年度、建設單位、建設性質、建筑面積、資金投入及來源(中央資金、自治區資金、縣市自籌資金、捐助、其他資金)、工程進度等。(詳細見樣表)(四)C8(項目建設)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教育項目建設計劃。(五)C9(社會捐助)評估標準: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使用有計劃、有項目、有成效。注意兩點:(1)、有部門管理此項工作,有統計,有匯總。對個人、團體、企業、部門對教育捐資、捐物(折合現金)須有登記、匯總。對成效作出評估,大額的捐助須尊重捐助人的意愿,共同商榷,確定項目,做好計劃,對突出示例做好宣傳報道。

2)、做好社會捐助的建檔工作。

建立社會捐助檔案,提供詳細記錄捐助人名稱、內容、金額、用途、接收捐助的單位及個人的信息。(詳細見樣表)(五)C9(社會捐助)評估標準: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六)C28(繼續教育)評估標準:按《規劃》目標完成專任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地方財政按國發[2012]41號《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新政辦[1999]22號《關于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規定將教師培訓經費(含繼續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予以保障。(六)C28(繼續教育)評估標準:按《規劃》目標完成專任教師注意幾點:1、教師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高定工資)的2%計提用于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2、保障機制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培訓。3、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各5%用于教師培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全年支出數在“商品和服務支出”總額中的培訓經費中反映。(詳細請見測算表)4、培訓費+差旅費+資料費=教師培訓費注意幾點:(七)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扣教師工資現象,及時撥付城市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無挪用現象,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國家學生營養餐計劃等。(七)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注意幾點:1、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扣教師工資現象。中小學教師(含退休教師、特崗教師、代課教師)工資(按規定應發的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及績效工資、社會保障繳費等)。填寫標準化建設表3-2“教職工年人均工資”可只填在職教職工工資。2、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即上級下撥的公用經費補助)城市、農村標準不同:城市小學初中農村小學400元/生·年初中600元/生·年本級財政投入的公用經費:城市(縣、市、區):3、落實國家、自治區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補助),各縣市自行制定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4、落實國家學生營養餐計劃(營養奶)。注意幾點:(八)C43(財務管理)評估標準:落實預算管理,堅持財務制度,執行財務公開、審計等制度,達到自治區教育收費示范縣標準。注意幾點:在標準化建設中,此項指標均是針對所屬學校的。(八)C43(財務管理)評估標準:落實預算管理,堅持財務制度C11(規范管理)均衡發展評估標準:⑴校財局管校用,統一核算管理。⑵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審計制度。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學生營養補助等經費足額按時到位。

注意:此項指標是針對政府相關部門。C11(規范管理)均衡發展(九)C7(投入傾斜)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制定并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注意:1、制定并實施了薄弱校改造計劃。

2、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查文件、資料及相關檔案(九)C7(投入傾斜)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制定并有效實施了薄(十)C14(績效工資)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落實教師待遇。這一指標與標準化建設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相同。注意兩點:1、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得20分。

2、落實特崗教師工資及社保等待遇,確保與當地公辦教師同城同待遇得10分。(十)C14(績效工資)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三、填表說明1、標準化建設教育經費情況表3-1,表3-2如何填寫,見蘭皮本P46—P47P46:3、各指標數據以教育經費統計報表中有關數據為準?應為:相關指標數據以財政決算報表與教育經費統計報表相核對,如數據一不致,以財政決算報表數據為準,同時,在填報說明中予以備注。三、填表說明1、標準化建設教育經費情況表3-1,表3-2如何2、對表3-1,表3-2中幾項指標的說明:“財政總收入”: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上級補助收入+基金收入“教育經費總支出數”:包括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企業辦學經費、學校勤工儉學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捐資辦學經費、學雜費和其它教育經費(如對口援疆資金、農村稅改轉移支付)之和。2、對表3-1,表3-2中幾項指標的說明:“財政總收入”:指“人均教育經費支出數”:公式為:教育經費總支出數/縣(市、區)域內人口數人口數由統計局提供(不含兵團人口)“上級下撥各項教育專款”:上級下撥的用于教育的各種經費。注意不要有遺漏,由財政局負責提供。“農村稅改轉移支付資金”:農村稅改轉移支付資金總額以2003年確定的數額填寫,用于教育的資金不能低于總額的20%。須有資金分配單(注明農村稅改轉移支付)“人均教育經費支出數”:公式為:教育經費總支出數/縣(市、區“教育費附加”:應征:(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3%實征:實際入庫數如應征數與實征數差額較大,應由地稅部門作出說明。注意:教育費附加專戶儲存,只能用于教育,不能挪作它用。“地方教育附加”應征:(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2%(從2011年8月起執行)2010年3月起為(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1%實征:實際入庫數。注意:專戶儲存,只能用于教育,不能挪作它用。“教育費附加”:應征:(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3%四、建檔要求按C級指標建檔范圍:評估標準的分項要求建檔,按標準化建設教育經費情況表3-1,表3-2設立的項目建檔。

2、基本要求:數據采集,整理全面,真實、準確,數出有據,文件、資料收集、匯總全面,文字敘述簡明扼要。四、建檔要求按C級指標數據測算結果的分析1、三年中的數值增長幅度過高或過低,上下浮動過大,屬不正常、不合理,需認真核實,查找原因。2、一般情況下,生均教育事業費(3.5萬元以內)、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2500元以內)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增長,超出要分析原因。3、年人均教師工資下降,要進行分析。數據測算結果的分析1、三年中的數值增長幅度過高或過低,上下浮中小學校應準備相應的佐證資料1、所屬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數據測算表、三年的學校會計決算報表;填報學校(3-1表、3-2表及表V)中的相關內容。2、學校財務公開的數據樣表;3、保障機制公用經費、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營養餐補助等資金縣財分配表及到位時間內容的詳細資料;4、該學校三年實施完成的基本建設工程項目,將基本內容(表格形式)準備詳細資料;5、所屬學校三年社會捐助情況(表格形式)準備詳細資料;中小學校應準備相應的佐證資料1、所屬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教育經費相關指標

培訓提綱阿克蘇地區行署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富廣多標準化建設、均衡化發展教育經費相關指標

培訓提綱阿克蘇地區行一、標準化建設(8項)、均衡化發展(9項)督導評估指

標體系中,教育經費相關指標。標準化建設指標體系(8項):C5(三個增長)C6(兩個比例)C7(其它經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凈收益C8(項目建設)C9(社會捐助):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使用有計劃、有項目、有成效。C28(繼續教育)C42(保障機制)

C43(財務管理)一、標準化建設(8項)、均衡化發展(9項)督導評估指均衡化發展指標體系(9項):C5(三個增長,兩個比例)C6(農村稅改轉移支付)C7(投入傾斜:制定并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C8(其它經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讓金。C9(項目建設)C10(保障機制)C11(規范管理)C14(績效工資)C19(教師培訓)均衡化發展指標體系(9項):二、主要指標的解讀(詮釋)(一)C5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1、“第一個增長”: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教育財政撥款(預算內教育撥款,財政教育支出)預算內教育撥款:指教育事業費撥款、教育基本建設撥款、教育科研撥款、教育其他撥款。(1)、教育事業費撥款:指列入《政府收支分類支出科目》功能分類第205類“教育支出”科目中的教育經費撥款數(含教育費附加)。(數據取自財政總決算報表05表)

(2)、教育基本建設撥款:指從發展與改革部門取得的列入《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經濟分類第309類“基本建設支出”的撥款。(3)、科研撥款:指高等教育學校取得的列入《政府收支分類支出科目》第206類“科學技術”科目的科學研究經費。(4)、其他撥款:指其他屬于財政預算內的經費撥款,如醫療保障經費、住房公積金等經費。二、主要指標的解讀(詮釋)(一)C5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經常性收入:以財政部[2004]20號文為依據,具體由地區

財政部門確定。經常性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城市維護建設稅-罰沒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其他+增值稅及消費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出口退稅基數返還+均衡性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經常性收入:以財政部[2004]20號文為依據,具體由地區注意幾點:

(1)、2011年開始采用經常性收入,2011年前采用地

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新財教[2008]273號文)。

(2)、考查義務教育段的“第一個增長”增長率采用循環比方法計算,計算方法有兩種,分別為:(1)XX年度增長率(%)=(本年數÷上年數-1)x100(2)XX年度增長率(%)=[(本年數-上年數)÷上年數]x100

測算的結果,用同一年增長率相減,教育經費撥款增長率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率,則為達標,負增長則為不達標,需補撥資金差額,直到達標為止。(詳細請見數據測算表)注意幾點:

(1)、2011年開始采用經常性收入,2011年2、“第二個增長”: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

小學、初中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按小學、初中生均教育事業費分別計算(數據取自財政年度部門決算報表08表),支出合計中的小學合計、初中合計數,(不含專項基本建設支出),學生數可來自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也可采用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報表口徑計算。計算公式:XX年度生均教育事業費(元)=本年事業費支出數÷學生數2、“第二個增長”: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3、“第三個增長”: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保證教師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按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計算(數據取自財政年度部門決算報表08表),即:“商品和服務支出合計中的小學合計、初中合計數”

“其他資本性支出的辦公設備購置支出”(不含專項基本建設支出),學生數可來自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也可采用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報表口徑計算。3、“第三個增長”: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計算公式:

XX年度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元)=本年公用經費支出數÷學生數注意幾點:本級財政投入的公用經費,自治區規定:

小學生均逐年增長金額應大于等于20元,初中生均逐年增長金額應大于等于30元。計算公式:

XX年度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元)(二)C6(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1、第一個比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具體比例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注意兩點:XX年財政教育支出(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財政教育支出=財政教育事業費撥款+地方教育費附加(基金)(數據取自財決05表、09表)計算公式:財政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財政教育支出÷國民生產總值)x100%(二)C6(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1、第一個比例:國家財政2、第二個比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撥款所占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注意點:財政支出總額指“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或者公共財政支出”(財決01表)。預算內教育撥款(財政教育支出),(數據取自財決05表)計算公式:預算內教育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預算內教育撥款÷公共財政支出)x100%2、第二個比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撥款所占比例應當隨(三)C7(其它經費)1、教育費附加:三稅(國說的增值稅、消費稅,地稅的營業稅)的3%。2、地方教育附加:2010年3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置(原人民教育基金),三稅(國說的增值稅、消費稅,地稅的營業稅)的1%(2011年8月提高到2%)評估標準:足額征收并全部(100%)用于教育。此次數據來源于稅務部門的《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每年12月底的系統自動生成的數據。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的實際征收數由當地稅務部門提供書面證明,用于教育的支出數則在財政決算報表(05表中)取證。凈收益計提10%用于教育。(三)C7(其它經費)1、教育費附加:三稅(

3、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各縣(市、區)以2003年所確定的基數,按不低于20%的比例計提用于教育。

4、土地出讓金凈收益:

土地出讓凈收益計提資金:“從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區要從當年以招標、拍賣、掛牌或者協議方式出讓國家土地使用權取得土地出讓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等支出后余額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

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收入及用于教育的支出均由縣級財政部門提供。(年度會計決算報表中均能查到)文件依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國發〔2011〕22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教育資金實施辦法》(新財教〔2011〕375號)。3、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各縣(市、區)以20(四)C8(項目建設)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教育項目建設計劃。評估標準:按項目投資計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相關教育建設。項目工程注意兩點:(1)、由縣(市、區)教育項目辦提供上級下達的項目建設計劃,如項目建設計劃有所變動,須報請上級批準。(2)、對口支援資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對口援疆資金按援疆資金總額、投入教育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額等制表并附相關文件資料)。項目建設計劃應包含的內容:建設年度、建設單位、建設性質、建筑面積、資金投入及來源(中央資金、自治區資金、縣市自籌資金、捐助、其他資金)、工程進度等。(詳細見樣表)(四)C8(項目建設)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教育項目建設計劃。(五)C9(社會捐助)評估標準: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使用有計劃、有項目、有成效。注意兩點:(1)、有部門管理此項工作,有統計,有匯總。對個人、團體、企業、部門對教育捐資、捐物(折合現金)須有登記、匯總。對成效作出評估,大額的捐助須尊重捐助人的意愿,共同商榷,確定項目,做好計劃,對突出示例做好宣傳報道。

2)、做好社會捐助的建檔工作。

建立社會捐助檔案,提供詳細記錄捐助人名稱、內容、金額、用途、接收捐助的單位及個人的信息。(詳細見樣表)(五)C9(社會捐助)評估標準: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捐助資金(六)C28(繼續教育)評估標準:按《規劃》目標完成專任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地方財政按國發[2012]41號《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新政辦[1999]22號《關于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規定將教師培訓經費(含繼續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予以保障。(六)C28(繼續教育)評估標準:按《規劃》目標完成專任教師注意幾點:1、教師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高定工資)的2%計提用于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2、保障機制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培訓。3、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各5%用于教師培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全年支出數在“商品和服務支出”總額中的培訓經費中反映。(詳細請見測算表)4、培訓費+差旅費+資料費=教師培訓費注意幾點:(七)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扣教師工資現象,及時撥付城市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無挪用現象,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國家學生營養餐計劃等。(七)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注意幾點:1、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無克扣教師工資現象。中小學教師(含退休教師、特崗教師、代課教師)工資(按規定應發的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及績效工資、社會保障繳費等)。填寫標準化建設表3-2“教職工年人均工資”可只填在職教職工工資。2、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即上級下撥的公用經費補助)城市、農村標準不同:城市小學初中農村小學400元/生·年初中600元/生·年本級財政投入的公用經費:城市(縣、市、區):3、落實國家、自治區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補助),各縣市自行制定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4、落實國家學生營養餐計劃(營養奶)。注意幾點:(八)C43(財務管理)評估標準:落實預算管理,堅持財務制度,執行財務公開、審計等制度,達到自治區教育收費示范縣標準。注意幾點:在標準化建設中,此項指標均是針對所屬學校的。(八)C43(財務管理)評估標準:落實預算管理,堅持財務制度C11(規范管理)均衡發展評估標準:⑴校財局管校用,統一核算管理。⑵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審計制度。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學生營養補助等經費足額按時到位。

注意:此項指標是針對政府相關部門。C11(規范管理)均衡發展(九)C7(投入傾斜)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制定并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注意:1、制定并實施了薄弱校改造計劃。

2、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查文件、資料及相關檔案(九)C7(投入傾斜)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制定并有效實施了薄(十)C14(績效工資)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落實教師待遇。這一指標與標準化建設C42(保障機制)評估標準相同。注意兩點:1、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得20分。

2、落實特崗教師工資及社保等待遇,確保與當地公辦教師同城同待遇得10分。(十)C14(績效工資)均衡化發展評估標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三、填表說明1、標準化建設教育經費情況表3-1,表3-2如何填寫,見蘭皮本P46—P47P46:3、各指標數據以教育經費統計報表中有關數據為準?應為:相關指標數據以財政決算報表與教育經費統計報表相核對,如數據一不致,以財政決算報表數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