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_第1頁
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_第2頁
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_第3頁
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_第4頁
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xxx公司現代漢語下冊知識點總結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現代漢語下冊語法概說語法:語素、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語法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語法結構規律本身,即平常說的語法事實;二是指研究、描寫、解釋語法結構規律的科學即語法學,它是對客觀存在著的語法系統的認識和說明。語法的性質:抽象性、穩固性、民族性。語法單位:語素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可組合成詞、單獨成詞;詞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構成短語、句子,部分加上句調單獨成句;短語語義和語法上能搭配而無句調的一組詞,大部分加上句調成句;句子具有一個句調,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句法成分:句法結構的組成部分,指由詞逐層組裝成的短語或句子里的詞類系別。包括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8類。詞類(實詞)詞類: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劃分詞類的依據:詞的語法功能是主要依據,a.詞在語句里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b.詞與詞或短語的組合能力;詞的形態(構形形態如重疊、構詞形態如加詞綴)和意義(語法意義)是參考依據。名詞:語法意義:表示人和事物、時間、處所、方位語法特征:a.常作主語、賓語,多數能作定語和帶定語,不能作補語;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數量短語,一般不能加副詞;c.不能用重疊式表示某種共同的語法意義,親屬稱謂及其他少數詞(媽媽、星星)是構詞的語素重疊,不算構形的形態變化;d.單復數同形,在表示模糊復數時,部分指人名詞(和代詞)可加構形后綴“們”(朋友們)。“們”的語法意義:a.加“們”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確定數目的詞語修飾;b.指人的專名加“們”增加“之類、之流”的意思;c.指物名詞加“們”是擬人的用法;d.“們”還具有表示“定指”的語用意義。時間名詞能作主語、賓語、定語,還常作狀語,表示事情發生的時間(他昨天來了)。動詞:語法意義: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消失語法特征:a.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能帶賓語;b.能受副詞“不”修飾,多數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能前加程度副詞(很怕、很應該);c.多數可后帶“著、了、過”等表示動態;d.有些動作行為動詞可以重疊,表示短暫、輕微,限于表示可持續的動作動詞(AA式想想、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判斷動詞“是”:意義關系: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屬于什么(魯迅是偉大的革命作家);b.表示事物的特征、質料、情況(這孩子是雙眼皮);c.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牛羊)副詞“是”:常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表示肯定(他是走了),一般重讀,不重讀時與句末語氣詞“的”,表一般的肯定(她是賣粽子的)能愿動詞:a.可作謂語、狀語(可以走);b.至少可以放進“不~不”、“~不~”格式之一。表可能:能、能夠、會、可能、可以、可表必要:要、應、應該、應當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趨向動詞:在動詞、形容詞后作補語,表示移動方向或動作、屬性演變的趨勢,意義更虛化(好起來)形容詞:語法意義:表示性質、狀態等,分為性質形容詞(軟、聰明)、狀態形容詞(水靈靈、雪白)、不定量形容詞(多、少、全)語法特征:a.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能直接修飾名詞(太陽紅~紅太陽);少數性質形容詞能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通常加“地”或重疊)(快走、慢慢說);部分能作補語(看清楚);b.不帶賓語,但有些雙音節的性質形容詞兼屬動詞,作動詞時帶賓語(端正態度)c.性質形容詞大多能受程度副詞修飾(很簡單);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因表情態)和狀態形容詞(因本身帶有某些程度意義)不能再受程度副詞修飾;d.有些性質形容詞課可重疊,表示性狀程度的加深或適中,重疊后不能前加副詞“很”(單音節:AA早早、AA的長長的、AA兒慢慢兒;雙音節:AABB(的/兒)清清楚楚、A里AB僅限于有貶義的形容詞以加強貶義色彩(馬里馬虎));e.有些單音節性質形容詞可帶上疊音詞綴或其他詞綴(紅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很;.f狀態形容詞(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狀態和程度,且程度較深,不用加“很”或重疊;但可以作詞的重復,表示強調,屬于修辭的反復格(雪白雪白的)比較動詞與形容詞:同:常作謂語;能受“不”修飾;部分能重疊;能以肯定否定重疊形式提問(V不V);異:動詞能帶賓語或不能帶賓語同時不受程度副詞修飾;形容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而不能帶賓語。區別詞:語法意義:表示人和事物的屬性,有區分事物的分類作用。屬性往往有對立性質,往往是成對或成組的。語法特征:a.能直接修飾名詞和名詞短語,作定語(西式服裝);多數能帶“的”形成“的”字短語(男的);b.不能單獨作謂、主、賓,組成“的”字短語或聯合短語或成雙對比后可作主、謂、賓(西式的比較貴,他不男不女);c.不能前加“不”,否定時前加“非”(非正式會談)。比較形容詞和區別詞:同:作定語異:形容詞可以作謂語、補語、狀語,可以前加“不”和程度副詞“很”;區別詞則不能。數詞:語法意義:表示數目或次序,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基數詞表示數目的多少;可以組成表示倍數、分數、概數的短語,表示數目的增加或減少;序數詞表示次序先后,一般是基數前加“第、初”,或者用甲乙、子丑來表示。語法特征:a.通常要跟量詞組合成數量短語,才能做句法成分(走一趟);一般不直接與名詞組合;基數詞不能單獨作句法成分,限于數學計算時或文言格式(二加八等于十、三頭六臂);b.數量短語一般作定語、狀語、補語;c.“倆、仨”是數量短語的合稱,不是數詞,不能再加量詞;d.倍數只能用來表示數目的增加;分數既可以表示數目的增加,也可表示減少。現代漢語“數詞+名詞”的條件:A.名詞:a.表示成對、集體的集合名詞(三姐妹、十萬大軍);b.由相同性質的個體構成的整體概念(四小龍、五壯士);B.數詞:a.限于“一”(下一階段);b.表示序數(三樓);c.以位數“百、千、萬、億”等收尾(十萬大軍);量詞:語法意義:表示計算單位,分為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計算單位)(一個人)和動量詞(表示動作次數和發生的時間總量)(看三次)語法特征:a.總是出現在數詞后,組成數量短語作定狀補;b.單音量詞大多可以重疊(一A一A、一AA),重疊后單獨充當定(表示數量多)狀(表示按次序進行)主(表示每一)謂,不能作補賓;不限于“一”,表示方式,作狀語(三架三架地飛過);c.有時單獨作句法成分。(我想有個家),限于省略“一”;在指示代詞后,構成指量短語(這本);d.量詞與名詞組合在普通話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習慣。副詞:語法意義:常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性詞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頻率、處所、肯定否定、情態方式、語氣等。語法特征:a.作狀語;程度副詞“很、極”可作補語(好得很、好極了);b.一般不能單說,僅“不、沒有、也許、有點兒”等在省略句中可單說;c.部分副詞兼有關聯作用(越說越快);比較副詞和形容詞:形容詞能作謂語、謂語中心,又能作定語、補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能獨立成句,反之是副詞。代詞:語法意義: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詞、短語、句子,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語法特征:a.人稱代詞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和其他代詞;b.指示代詞用來指代人和事物;c.疑問代詞用來表示有疑而問(詢問)或無疑而問(反問句);有任指(表示任何人和事物,說明在所說的范圍內無例外)(哪兒都不想去)和虛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說不出或不想說出的)(好像在哪兒見過他)兩種引申用法;轉述別人說的話時,重疊用指代不必或不愿具體說明的對象(誰誰誰迷上了種棉花);“什么”用來表示列舉未盡之意,并列名詞短語加“的”(車廂里堆滿了雞鴨鮮魚什么的)。擬聲詞:模擬聲音的詞,又叫象聲詞;可以作狀(后加“地、一聲”)、定、謂、補、獨立語,也可單獨成句;不受程度副詞修飾,不能前加否定副詞。嘆詞:表示感嘆和呼喚、應答;獨立性強,常作感嘆語(獨立成分),也可單獨成句;寫法不固定。詞類(虛詞)虛詞的共同特點:a.依附于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b.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句法成分;c.不能重疊d.都是封閉的類(成員固定)e.是定位的介詞:語法意義:起標記作用;后加實詞或短語構成介詞短語,修飾、補充謂詞性詞語,標明跟動作、性狀有關的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對象等。介詞短語常作狀語,少數可以作補語(修飾、補充謂詞性詞語)和定語(后面必須加“的”)比較動詞和介詞:動詞能單獨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能加動態助詞或者重疊;反之是介詞。連詞:語法意義:起連接作用,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選擇、遞進、轉折、條件、因果等關系;“和”類連詞(和、跟、同、與、及、以及)表示聯合關系,聯合名詞性詞語;“而、而且”連接謂詞性詞語和分句,表示意思更進一層(轉折、并列、遞進、目的);“并、并且”連接動詞性詞語和分句,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或、或者”連接各類詞語,表示選擇關系。比較連詞和介詞:連詞連接對象互換位置而意思不變,不可以添加狀語,可以省略或換成頓號,功能相同,不可以放在句首;介詞與之相反。助詞:語法意義: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結構關系或動態;結構助詞:的a.連接定語和中心語(紅的花);b.構成“的”字短語,表示概括意義/類別意義;c.附著在聯合短語后面,表示列舉未盡(絲巾、襯衣什么的)地(狀語后面)、得(補語前面)動態助詞:著動詞、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在持續;了動詞、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性狀的實現;過動詞、形容詞后,表示曾經發生的動作或曾經具有這樣的性狀;看重疊動詞或動詞短語后表示嘗試(試試看);的動賓短語中間,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我昨天進的城);來著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發生過的事情(昨天你干什么來著)。比況助詞:附著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后面,表示比喻,比況短語常跟動詞“好像”配合使用。其它助詞:所a.用在及物動詞前面,組成名詞性短語;b.組成“被……所”“為……所”表被動。給緊靠在動詞前,表示被動態,口語色彩較濃;連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前面,“連……也/都/還……”,表示隱含比較。語氣詞:語法意義:表示語氣,在句子末尾或句中主語、狀語之后;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語法特征:a.附著性強,能附著在全句或句中詞語之后;b.常跟句調一起共同表達語氣;有的語氣詞可以表達多種語氣(啊),有的語氣可用多個語氣詞表達,內部有細微差別(陳述語氣);基本語氣詞:第一層的表示情況本來如此陳述第二層了表示新情況的出現,陳祈成句煞尾作用第三層呢指明事實不容置疑,陳疑略帶夸張或表疑問吧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氣陳疑祈嗎表示疑問疑啊使語氣舒緩,增加感疑祈陳感情色彩了:動態助詞:放于句中、謂詞后,表動作性狀完成(看了三本書);語氣詞:放于句尾、體詞后(名數量人稱代詞),表示新情況的實現(看了三本書了)。啊:嘆詞:放于句首,做獨立語或獨立成分(啊,你說的是他啊!)語氣詞:放于句中(停頓)句末(語氣),不作句法成分(她啊,就是這樣一個人)是……的:結構助詞:后面可以加名詞,不可以省略,否定詞加于“是”前,“是”是判斷動詞(他是買菜的(人)。);語氣詞:后面不可以加名詞,可以省略,否定詞加于“是”前,“是”是副詞(他是回來的。)的:結構助詞:定中短語;“的”字短語;附著在聯合短語后;動態助詞:在動賓短語中間,表示過去時間(去年上的大學);語氣詞:在句末,加強肯定意義(這是不可能的)短語漢語組成短語的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直接組合的主要靠語序,非直接組合的主要靠虛詞。短語的分類:a.構成要素是否凝固:固定短語,臨時短語/非固定短語b.意義:單義短語、多義短語;c.成句能力:自由短語(能加句調獨立成句)不自由短語/黏著短語(反之);d.層次:一層短語(簡單短語)、多層短語(復雜短語)短語的結構類型:基本類型:主謂;動賓;偏正(定中和狀中);中補;聯合其他類型:a.連謂短語:多項謂詞性成分連用成分之間無語音停頓,不用任何關聯詞語(看著心煩),表示的關系:先后(上山采藥)、方式和目的、一個是另一個的方式;b.兼語短語:前一動語的賓語作后一謂語的主語(有人不贊成、稱老李為球迷);c.同位短語:前項和后項的詞語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又叫復指短語(首都北京);d.方位短語:方位詞直接附在名詞性或動詞性詞語后,表示處所、范圍和時間,具有名詞性(大門外、水底);表示處所的方位短語與定中短語用能否插入“的”來鑒定(桌子上面,定中);e.量詞短語:數詞(數量短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指量短語)+量詞;f.介詞短語:介詞+名詞等,常修飾謂詞,標明動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對象等;g.助詞短語:“的”字短語:實詞或短語+的,指稱人或事物,名詞性短語,作主、賓;比況短語:名詞等+比況助詞(似的、一樣、(一)般),表示比喻、推測,形容詞性短語,作定狀補;“所”字短語:所+動,指稱動作所支配或關涉的對象,名詞性短語短語的功能類:名詞性短語、謂詞性短語(動詞性短語和形容詞性短語)造成多義短語的原因:A.詞匯多義(多義詞)(房間沒有鎖);B.語用多義(語音停頓、重音等不同)(外面睡不好);C.句法多義:a.結構關系不同(學習文件);b.結構層次不同(我們三個一組);c.組合層次和結構關系都不同(對于廠長的意見);d.語義組合情況不同:語義關系不同(雞不吃了);語義指向不同(吃完了飯);分化多義的方法:a.口語中利用語音條件;b.利用句法手段:層次分析法、交換分析法(交換結構類型和語序、增添實詞或虛詞、變換詞語);c.補充語境法句法成分主語:構成材料:分為名詞性主語(名詞性詞語充當,名、數、名詞性代詞、名詞性短語;表示人或事物)和謂詞性主語(謂詞性詞語充當,動、形、謂詞性代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含主謂短語),表示動作、性狀或事情);語義類型:a.施事主語:施事+動作;施事主語句即主動句;b.受事主語:受事+動作;受事主語句即被動句;c.中性主語:又叫非施非受主語,表示工具、原因、目的、處所等。關于主語、施事、話題:句子結構:語法結構(主語、謂語),語義結構(施事、受事),功能結構(話題、說明)主語:屬句法層面,是指稱詞與詞的語法結構關系的術語;施事:屬語義層面,是指稱詞與詞的語義結構關系的術語;話題:屬語用層面,是指稱詞的表達功能的術語,是句子敘述的起點,體現說話人所關心的方面,是聽、說雙方已知的舊的信息,能顯示說話人的話語意圖;三者可以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完全不重合。謂語的構成材料:常由謂詞性詞語(動、形、主謂短語)充當,名詞性詞語一定條件下可作謂語(名詞謂語句)動語的構成材料:常是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作動語:存現句(臺上||坐著|主席團),不及物動詞+補語(中補短語帶賓語)(飛機||沖上了|云霄),形容詞+補語(中補短語帶賓語,形容詞本身不能帶賓語)([去年]這個村||熱死了|兩個人)賓語:構成材料:分名詞性賓語和謂詞性賓語(僅出現在能帶謂詞性詞語的動語后);語義類型:受事賓語、施事賓語、中性賓語(表示結果、處所、時間、工具、方式、原因等)能帶謂詞性賓語的動詞:表建議、主張;表準許、禁止;表感知義、心理活動;表對待處理義;表動作開始、持續、終止義;表存在(有、沒有)。定語:含義:名詞性偏正短語中,中心語前的附加成分;構成材料:實詞或短語;語義類別:限制性定語(多名詞性詞語、動詞性詞語、區別詞充當)和描述性定語(多用狀態形容詞、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擬聲詞)語義指向:狹義句子中某個句法成分和哪一個成分之間有語義關系廣義除狹義外,還包括語義所指,即代詞(第三人稱代詞和反身代詞)與先行詞之間的照應關系,以及空語類(有語義內容而無語義形式)與名詞成分之間的同指關系。狀語:構成材料:副詞(唯狀性),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愿動詞、形容詞(特別是表狀態的形容詞)、介詞短語、量詞短語、動量詞構成的數量短語;語義類別:限制性和描寫性補語:構成材料:一般由謂詞性詞語充當,說明動作行為的結果、狀態、趨向、數量、時間、處所、可能性或者說明性狀的程度;結果補語:常用形容詞,少數用動詞或動詞短語;中心語和補語之間不得插入其他成分;語義指向中心語、主語或賓語;程度補語:形容詞/心理動詞+(得)+程度副詞(很、極)/虛義的動詞(透、慌、死、壞、多等)(表示達到極點或很高程度)/數量短語(一些、一點)(表示很輕的程度);情態補語:動詞/少數形容詞+得/得個+謂詞性詞語,表示由于動作性狀而呈現出來的情態;趨向補語:動詞/形容詞+趨向動詞,無“得”,表示事物隨動作而移動的方向或某種抽象的引申意義;數量補語:a.動量補語:表動量的量詞短語充當,表示動作發生的次數;b.時量補語:表時間的量詞和加數詞組成的數量短語或“數量名”短語充當,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即時量、時段;時地補語(介詞補語):動詞+介詞短語,表示動作發生、終止的時間和處所;可能補語:“得、不得”充當,表示有無可能進行(這東西曬得曬不得?);在結果補語或趨向補語和中心語之間插入“得/不”(輕聲),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不可能實現(拿得出來,拿不出來);先補后賓是大量的、無條件的位次,先賓后補或賓語居中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中心語:定語中心語:常由名詞性詞語充當,謂詞性詞語亦可;狀語中心語:常由五種謂詞性詞語充當;補語中心語:常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謂詞性短語亦可;獨立語:含義:句子中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后別的詞語或句法成分無結構關系,即不互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達上有作用的成分的未配對成分的獨立成分;特點:由實詞或短語充當;結構上不與其他片段發生組合關系即不具語法關系;位置較靈活;有多方面的表意作用,主要是說話人的主觀評價、情緒和態度;標記符號:ΔΔΔΔ分類:a.插入語:表示肯定或強調的口氣(十分明顯);表對情況的推測和估計(我看、算起來)表示消息來源(據說);引起對方注意(你看);表示總括性的意義(總之);表示注釋、補充、舉例(也就是、包括);表示對話語的附帶說明(嚴格說來);b.稱呼語:呼喚對方,引起注意(大師傅);c.感嘆語:用嘆詞表示感情的呼聲(啊呀,);d.擬聲語:擬聲詞構成,模擬事物的聲音,給人以真實感,以加強表達效果(砰砰)。單句句子分類:語氣類(句類):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結構類(句型):A.單句:a.主謂句:動詞謂語句(肩膀||磨破了);形容詞謂語句(海風||特別涼爽);名詞謂語句(今天||星期六);主謂謂語句(主謂短語作謂語);b.非主謂句:動詞性非主謂句(上課了);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對!糟糕)名詞性非主謂句(好球!);嘆詞句(啊!喂!);擬聲詞句(轟!嘩嘩!)B.復句名詞語作謂語的條件:a.只能是肯定句;b.只能是短句;c.一般只能是口語形式;d.限于說明時間、天氣、籍貫、年齡、容貌、數量等的口語短句。主謂謂語句的分類(據全句主語(大主語)和主謂短語的主語(小主語)是施事或受事及其關系劃分):a.大主語是受事,小主語是施事;語義關系:受事||施事—動作(這件事||大家都贊成。);b.大主語是施事,小主語是受事;語義關系:施事||受事—動作(他||什么酒都嘗過。);c.大主語和小主語有廣義的領屬關系(他||一向態度和藹。);d.謂語里有復指大主語的復指成分(這孩子,||我也疼他。);e.大主語前暗含一個介詞“對、對于、關于”等,大主語若加上介詞,就變成句首狀語了(這件事||中國人的經驗太多了。)動詞性非主謂句通常用來說明自然現象、生活情況、祈望,有的是口號、兼語句(禁止吸煙!有個小村子叫王家莊。)常用句式(主謂句的動詞謂語句):A.“把”字句:含義: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把”引出受事、對受事加以處置的一種主動句;特點:a.動詞后常有別的成分,一般不能單獨出現,尤其是單音節動詞;通常后有補、賓、動態助詞,或動詞的重疊式(把茶喝了,把情況談談);或動詞前有狀語(別把臟水到處潑);但若動詞是動補型雙音節詞,可以單獨出現(不要把直線延長);b.“把”的賓語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常有“這、那”一類修飾詞(把那枝鉛筆帶上);如果用無定的、泛指的詞語,常是泛說一般的道理(不能把真理看成謬誤);c.謂語動詞一般有處置性即動詞對受事有積極影響,因此不及物動詞、能愿動詞、判斷動詞、趨向動詞和“有、沒有”不能拿來作謂語動詞;無處置性的動詞較少見(只把目錄看了一遍);d.“把”字短語和動詞之間一般不能加能愿動詞、否定詞,這些詞必須位于“把”前,但熟語性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當人呢?)。B.“被”字句:含義: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被(給、叫、讓)”引出施事或單用“被”的被動句;語用作用:表示受事主語的“被處置”,被處置的結果多數帶有遭受、不如意的語用色彩,少數是如意和中性的;構成和應用條件:a.動詞一般有處置性,后多有補語或別的成分;若只用一個雙音動詞,前面必有能愿動詞、時間詞語等狀語(自行車叫我弟弟騎<走>了。);b.主語所表示的受事必須是有定的(這本書被他撕破了。);c.能愿動詞和表否定、時間等的副詞只能放于“被”前;“被”字句的主語表示受事,也有表間接受事的(他家被黃鼠狼叼走了兩只小雞。)C.連謂句:含義:由連謂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語義關系:a.表前后發生的動作(她取了筆記本走了);b.表方式和目的的關系(表揚先進樹榜樣);c.前一動作表方式(她低著頭沉思往事);d.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一件事(站著不動);e.后一性狀表前一動作結果(聽了很高興);f.表因果關系(他看書看累了);g.條件和行為的關系(有資格談戀愛);D.兼語句:a.使令式:請、使、叫、讓、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動員、促使、發動、組織、鼓勵、號召等(老師鼓勵學生學好功課。);b.愛恨式:前一動詞表贊許、責怪或心理活動的及物動詞,由后面的動作或性狀引起的,前后謂詞有因果關系(我感謝你告訴我一個好消息。);c.選定式:選聘/稱/說……為/做/當/是(大家選他當代表);d.“有”字式:前一動詞“有、輪”等表領有或存在等(是誰找我啊?);E.雙賓句:含義:有指人和指事物雙層賓語的句子;前一一般指人(指人賓語、近賓語),后一一般指物或事情(指物賓語、遠賓語);特點:a.動詞要有“給出、取進、詢問、稱說”等意義;b.近賓語一般指人,靠近動詞,中間無語音間歇,常由代詞、名詞充當;遠賓語一般指事物,也可指人,遠離動詞,前可以有語音間歇或逗號,一般較復雜,由詞、短語、復句形式充當;c.有的可變換為非雙賓句同義句(用介詞將指物賓語提前)(大家叫她祥林嫂—大家把她叫祥林嫂);F.存現句:含義: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現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用來描寫環境或景物;分為前(處所段)中(動作段)后(存現賓語段);分類:a.存在句:表何處存在何人或何物(山上有個廟);b.出現句:表示何處出現何物(他的臉上透出一絲笑意);c.消失句:何處消失了何物(昨天村里死了牛);G.比較句:a.“比”字句:有“比”字介詞短語作狀語的句子,表示甲乙兩物或兩事在數量、性質、程度的差別,又叫差別句;b.“沒”字比較句和“不如”比較句:無肯定式(甲不如乙好);C.“和”字比較句:常用“一樣”(他的意思與你不同)變式句:a.省略句:對話省;因上下文而省;b.倒裝句:主謂倒裝(怎么了,你?);定語、狀語后置(我看了本小說,長篇的);句類:A.陳述句B.疑問句:a.是非問:結構像陳述句,用疑問語調或兼用語氣詞“嗎、吧”等(不用“呢”);回答是對整個命題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對、嗯”或“不、沒有”或點頭、搖頭;b.特指問:用疑問代詞(誰、什么、怎樣)和由它組成的短語(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來表明疑問點;就疑問點做出答復;句子往往用升調;c.選擇問:復句結構,用“或、或者、是……還是”連接分句,常用語氣詞“呢、啊”;d.正反問:單句,由謂語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構成:V不V,V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等;“呢”字問句:無疑問代詞和疑問結構,但可以在中間補出來(你呢);反問句(反詰問句):無疑而問,不要求回答;C.祈使句:要求對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兩類:命令、禁止(一般具有強制性,口氣強硬堅決;常無主語,結構簡單,語調急降且短促,不大用語氣詞);請求、勸阻(包括請求、敦促、商請、建議和勸阻等;請求時多用肯定句加上語氣詞“吧、啊”;勸阻時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要、不用、別”等加上語氣詞“了、啊”);請求或敦促時,宜于用動詞的重疊形式和敬詞“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