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培訓提綱之三-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課件_第1頁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培訓提綱之三-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課件_第2頁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培訓提綱之三-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課件_第3頁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培訓提綱之三-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課件_第4頁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培訓提綱之三-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培訓提綱之三

——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

省財政廳績效處顏明波二○○七年六月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培訓提綱之三

1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綱)●第一部分案例分析-以茶葉深加工項目為例●第二部分環境項目情況介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綱)2第一部分:案例分析-茶葉深加工項目(返回)項目評價流程圖評價結果應用上報評價報告建立工作檔案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撰寫評價報告收集基礎資料評價資料分析確定評價項目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設計評價方案下達評價通知確定評價機構問卷調查實地勘查聽取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委托中介機構指標標準具體方案項目單位自評定量指標計算定性指標打分應用反饋第一部分:案例分析-茶葉深加工項目(返回)項目評價流程圖評價3項目基本情況(1)1.項目名稱:浙江華發茶葉深加工項目,被列入2005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2.項目資金:項目計劃總投資5600萬元,其中包括:中央財政資金750萬元,其中無償資金187萬元,省級財政資金750萬元,其中無償資金188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5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1950萬元,銀行貸款2000萬元。3.項目主要建設任務:計劃新增建筑面積35740平方米,引進先進設備792臺(套),建成年加工出口珠茶25000噸、眉茶5000噸的生產線,實現茶葉清潔化生產。項目基本情況(1)1.項目名稱:浙江華發茶葉深加工項目,被列4項目基本情況(2)4.經濟目標:計劃在項目達產后,年加工銷售出口綠茶3萬噸,年銷售收入3.45億元,稅后利潤563萬元,年稅金752萬元,項目稅后投資利潤率10.05%,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5.24%,稅后財務凈現值(10%)1357.65萬元,稅后投資回收期4.97年。5.社會效益目標:項目計劃帶動農民發展茶葉生產,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建立基地,培訓農民技術,擴大就業。在項目達產后,計劃生產線直接增加就業人數400人,農民直接增收400萬元。(返回)項目基本情況(2)4.經濟目標:計劃在項目達產后,年加工銷售5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評價組織機構:1.組成:績效處、農發辦有關人員組成2.職責:制定評價工作計劃、評價指標標準、確定中介機構、協調評價有關事項。評價組織機構成立的形式:1.單獨發文:2.作為通知文件的附件:3.作為評價方案的內容:4.不發文明確:有關問題:1.與評價機構(專家組、評價機構)的關系?2.是否審核評價報告?(返回)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評價組織機構:6確定評價機構(1)確定評價機構:1.簽訂協議:與中介機構簽訂業務委托協議書;委托協議書參考格式見《浙江省中介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暫行辦法》附件2.2.提出工作要求:制定茶葉深加工項目績效評價方案;組建茶葉深加工項目績效評價專家組;審核浙江華發出口茶廠對茶葉深加工項目的績效自評報告;組織專家組,采取現場評價和非現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績效情況實施評價;提出茶葉深加工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出具績效評價報告。確定評價機構(1)確定評價機構:7確定評價機構(2)確定中介機構的有關問題:1.委托的形式:如何使中介機構公平接受委托?網上公開(中介機構申報公告)2.如何保證中介機構的評價質量?①中介機構評價組的組成;②提出評價方案制訂的具體要求;③指導與審查。

專家組評價的有關問題:1.聘請專家的形式:如何聘請?2.專家成員的組成:人員的結構;明確的分工;專家的獨立性;3.專家的時間問題:4.專家的費用問題:確定評價機構(2)確定中介機構的有關問題:8確定評價機構(3)內部評價組:1.項目單位自評采取的主要形式;2.主要問題:客觀公正性如何保障?自評文件(抽查)、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工作底稿P22(返回)確定評價機構(3)內部評價組:9設計評價方案(1)1.設計評價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評價對象、評價目的、評價依據、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時間安排、評價資料及有關工作要求等。茶葉深加工項目情況:(1)評價指標、標準和有關數據表:由評價組織機構設計;主要包括:①績效評價指標、標準和計分表②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表③項目計劃投資完成情況表④項目評價部分指標數據表⑤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2)評價具體實施方案:由中介機構設計完成,主要內容包括:①評價內容、指標和標準;②評價工作目標;③評價依據;④評價工作計劃;⑤評價過程中的協調與配合、所需的文件、資料及其具體要求;⑥項目評價專家組成員名單.設計評價方案(1)1.設計評價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評價對象、評10設計評價方案(2)2.有關問題:(1)設計評價方案的主體:逐步應由評價機構完成評價方案的設計;從“一輪治太”(05年),到“就業再就業”和“茶葉產業化”(06年),再到“環境監測”(07年)。(2)如何提高指標、標準和分值設置的科學性?①與被評價單位的協調:在評價中,委托方、評價方、被評價方的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體現在指標、標準設計時的“矛盾”;

②深入了解項目情況:根據項目情況設計指標;③緊扣項目的績效目標:④經過專家的論證:盡早組建專家組。設計評價方案(2)2.有關問題:11設計評價方案(3)3.評價方案設計的其他案例:(1)一輪治太項目;(2)長興電廠二期項目;(3)基礎測繪項目;(4)環境監測項目;(返回)設計評價方案(3)3.評價方案設計的其他案例:12下達評價通知1.下達評價通知:由省財政廳下發、會簽廳農發辦,作為評價工作的文件依據(1)主送:項目單位(浙江華發出口茶廠);(2)抄送:嵊州市財政局、嵊州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3)主要內容:評價對象、組織形式、評價內容、指標與標準、時間安排和有關要求;(4)附件:指標標準表、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表、項目計劃投資完成情況表、項目評價部分指標數據表、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2.存在的問題:部分通知有關內容不全面(返回)下達評價通知1.下達評價通知:由省財政廳下發、會簽廳農發辦,13項目單位自評項目單位自評:該項目評價的組織形式是采取項目單位自評和省財政廳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形式。2006年7-8月,浙江華發出口茶廠對該項目進行了自評,形成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經嵊州市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簽署意見后報省財政廳。

實地勘察前的準備:需提供的相關資料,績效評價提供資料一覽表,中介機構在查看項目單位自評報告的基礎上,提出需進一步提供的相關資料,并于實地勘察前發給項目單位。(返回)項目單位自評項目單位自評:該項目評價的組織形式是采取項目單位14收集基礎資料(1)收集基礎資料:1.聽取匯報:評價組織機構有關成員、中介機構專家組全體成員(含外聘專家)參加;聽取廠方關于項目運行情況的匯報,了解項目完成情況、完成質量、組織管理、制度保障及檔案管理等總體情況。2.實地勘察:由中介機構專家組全體成員完成;主要內容包括:(1)審查是否經過可行性論證,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工程是否符合設計標準、是否擅自調整項目建設內容、是否建立項目檔案、以及是否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管理組織,根據審查結果分析項目目標設定的合理性,目標完成程度和組織管理水平;對應指標:依據的充分性、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率、項目完成質量、項目建設內容合規性、組織管理水平

收集基礎資料(1)收集基礎資料:15收集基礎資料(2)(2)查看2005年度及2006年1—7月份財務會計報表、明細賬、會計憑證,了解銷售收入、利潤及納稅情況,審核專款專用情況、財政專項資金到位情況、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和使用范圍以及財務管理狀況;對應指標:年銷售收入、年新增利稅等(3)核實和統計項目新增的生產車間、倉庫、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和利用情況,評價項目的固定資產完成率和利用率、年新增茶葉加工能力,了解項目新增的基地面積、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對應指標:年新增茶葉加工能力等

收集基礎資料(2)(2)查看2005年度及2006年1—7月16收集基礎資料(3)(4)統計2006年1—7月份廠方向農戶收購的茶葉總量和培訓農村勞動力人次,了解年帶動農民增收情況;(5)了解基地認定、產品認定情況,了解品種、技術、產品是否領先及獲獎情況,核實品種引進、產品標準、茶葉基地培育管理扶持、檢測設備和儀器、人員培訓等實際投資額和完成率;(6)結合其他指標,分析是否建立起“龍頭―基地―農戶”機制。

3.問卷調查:由項目單位在自評時完成,中介機構負責核實其真實性(問卷調查情況是否真實)和規范性(是否按要求操作).存在問題:簽名不符現象,電話詢問時部分被調查人員回答不知道曾有“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一事。

(返回)收集基礎資料(3)(4)統計2006年1—7月份廠方向農戶收17評價資料分析、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評價資料分析:對廠方提供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和分析,評價組成員進一步計算統計定量指標,對定性指標做出經驗判斷,并運用相應的評價方法對績效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評價人員打分:召開評價專家組會議,組織討論,評價打分1.定量指標的計算: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率、效益指標等;2.定性指標的打分:組織管理水平、財務管理狀況等。形成評價結論:(返回)

評價資料分析、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評價資料分析:對廠方18撰寫評價報告1.評價報告表格部分的組成:封面、基本概況、績效情況、評價人員;2.評價報告(文字部分):項目概況(項目立項概況、項目執行概況)、評價依據、評價結論、問題與建議。(1)要求:見格式;(2)本項目情況:報告;(返回)撰寫評價報告1.評價報告表格部分的組成:封面、基本概況、績效19評價結果應用1.反饋:下達評價結果通知;2.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安排項目預算的重要依據。(返回)評價結果應用1.反饋:下達評價結果通知;20環境監測項目情況介紹(一)基本情況(二)主要內容(三)項目批復(四)建設進展(五)工作計劃(六)評價事項(返回)環境監測項目情況介紹(一)基本情況21基本情況1.項目名稱:浙江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2.項目依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見》,是作為環境污染整治的科技支撐體系提出的;3.實施單位: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4.實施時間:2005年~2007年;5.目標:完成呂祖善省長提出的率先在國內建成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6.目的意義:(1)實時掌握并及時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和重要水域水質狀況,是我省生態省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2)提高環境監測的自動化和現代化水平,滿足各級政府對環境質量管理與決策的需要,以及公眾對環境信息關注日益增長的需求,為生態省建設中“污染控制,全面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返回)基本情況1.項目名稱:浙江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22主要內容1.總體建設內容:按照環境監測目的和全省環境現狀,經科學論證,要求在市界、縣(市、區)界重點水域交接斷面建成82個水質自動監測設施,縣以上城市在共建成160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環境監控網絡平臺,2007年底前完成省、市、縣三級聯網,實現信息共享。2.建設前狀況:主要水系交界斷面和重要河段已經建設17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25個城市(鎮)已經建設60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初步建立自動監測中心數據庫;發布了環境監測數據傳輸規約。3.本項目建設任務:主要水系交界斷面和重要河段建設65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縣以上城市和重要區域建設100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建立浙江省自動監測質量保證系統;建立自動監測數據信息傳輸網絡和管理系統。(返回)主要內容1.總體建設內容:按照環境監測目的和全省環境現狀,經23項目批復1.本系統建設項目經省經濟規劃研究院組織評審后報省發改委,省發改委于2005年6月22日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的函》(浙發改函[2005]148號文)對項目進行了批復,同意了項目的實施。(1)水站;(2)空氣站2.根據2005年的建設情況,結合國家的監測要求及我省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實現省領導要求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環境自動監測網絡的指示,有必要對原可研報告中《項目》的建設方案做適當的調整。2006年將調整方案報省發改委,省發改委于2006年4月24日發《省發改委關于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調整方案的復函》(浙發改函[2006]109號文)對項目調整進行了批復,同意了項目的調整方案。(1)水站調整;(2)空氣站調整;3.項目的初步設計:(返回)項目批復1.本系統建設項目經省經濟規劃研究院組織評審后報省發24建設進展1.設備采購:所有資金由省級財政投入,兩年共投入2.13億元;省級2005-2006年資金投入情況表;2005、2006年進行了兩次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招標工作;2007年3月底前完成了2006年計劃的全部水站及大部分氣站的安裝調試,目前均已安裝到位。2.站房建設:建設資金由各地承擔;目前均已建成,但大部分尚未完成個體驗收,規劃、航運、土地部門的審批工作可能滯后。建設進展1.設備采購:252005年蘭溪市沈村水質自動站站房2005年蘭溪市沈村水質自動站站房262005年蘭溪市沈村水質自動站棧橋2005年蘭溪市沈村水質自動站棧橋27水站自動監測儀器水站自動監測儀器282005年金華焦巖空氣自動站站房2005年金華焦巖空氣自動站站房29空氣站監測儀器環境空氣站自動監測儀器(點式)空氣站監測儀器環境空氣站自動監測儀器(點式)30省環境監控中心(監控室)返回監控中心省環境監控中心(監控室)返回監控中心31工作計劃2007年6月底前完成了2006年計劃的全部水站及氣站的單體驗收,9月底前完成整體驗收及人員的上崗證考核。2007年6月底前建設完成全省環境信息傳輸網絡和管理系統,將2005年及2006年建設的自動站數據全省聯網。在2007年12月底前將2005年前建設的環境自動監測站數據全省聯網。2007年12月底前建成的全省環境自動監測質量控制系統。(返回)工作計劃2007年6月底前完成了2006年計劃的全部水站及氣32評價事項(1)1.評價對象:全省2005至2007年上半年投入的環境監測項目資金,包括省、市、縣(市、區)財政安排及其他渠道籌措的資金。2.組織實施:分級評價和全省綜合評價相結合;各地可直接組織專家組或委托具有資格的中介機構實施評價;與再就業評價的不同點。3.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和標準分為省級和市縣兩套(具體詳見附件1、2),分別適用于省級和市、縣(市、區)環境監測項目的績效評價。各地評價的重點:(1)站房完成情況和質量;(2)設備儀器的維護和保養;4.調查表:三張調查表。技術規范;評價事項(1)1.評價對象:全省2005至2007年上半年投33評價事項(2)5.時間安排:2007年7月底前,各縣(市、區)完成環境監測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并將績效評價報告等資料上報市財政部門。8月15日前,各市應將所屬縣(市、區)和本級的績效評價報告上報省財政廳。9月,中介機構組織專家組對市、縣(市、區)環境監測項目績效評價情況進行實地抽查。10月,中介機構對省級環境監測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并出具省級環境監測項目績效評價報告。11月底前,完成全省環境監測項目綜合評價工作并形成綜合評價報告。評價事項(2)5.時間安排:34評價事項(3)6.有關要求:認真做好環境監測項目績效評價的組織協調工作;客觀公正地評價環境監測項目的績效情況;規范撰寫績效評價報告(分項目出具);按時完成評價工作。(返回)評價事項(3)6.有關要求:35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培訓提綱之三

——案例分析及重點項目介紹

省財政廳績效處顏明波二○○七年六月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培訓提綱之三

36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綱)●第一部分案例分析-以茶葉深加工項目為例●第二部分環境項目情況介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綱)37第一部分:案例分析-茶葉深加工項目(返回)項目評價流程圖評價結果應用上報評價報告建立工作檔案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撰寫評價報告收集基礎資料評價資料分析確定評價項目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設計評價方案下達評價通知確定評價機構問卷調查實地勘查聽取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委托中介機構指標標準具體方案項目單位自評定量指標計算定性指標打分應用反饋第一部分:案例分析-茶葉深加工項目(返回)項目評價流程圖評價38項目基本情況(1)1.項目名稱:浙江華發茶葉深加工項目,被列入2005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2.項目資金:項目計劃總投資5600萬元,其中包括:中央財政資金750萬元,其中無償資金187萬元,省級財政資金750萬元,其中無償資金188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5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1950萬元,銀行貸款2000萬元。3.項目主要建設任務:計劃新增建筑面積35740平方米,引進先進設備792臺(套),建成年加工出口珠茶25000噸、眉茶5000噸的生產線,實現茶葉清潔化生產。項目基本情況(1)1.項目名稱:浙江華發茶葉深加工項目,被列39項目基本情況(2)4.經濟目標:計劃在項目達產后,年加工銷售出口綠茶3萬噸,年銷售收入3.45億元,稅后利潤563萬元,年稅金752萬元,項目稅后投資利潤率10.05%,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5.24%,稅后財務凈現值(10%)1357.65萬元,稅后投資回收期4.97年。5.社會效益目標:項目計劃帶動農民發展茶葉生產,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建立基地,培訓農民技術,擴大就業。在項目達產后,計劃生產線直接增加就業人數400人,農民直接增收400萬元。(返回)項目基本情況(2)4.經濟目標:計劃在項目達產后,年加工銷售40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評價組織機構:1.組成:績效處、農發辦有關人員組成2.職責:制定評價工作計劃、評價指標標準、確定中介機構、協調評價有關事項。評價組織機構成立的形式:1.單獨發文:2.作為通知文件的附件:3.作為評價方案的內容:4.不發文明確:有關問題:1.與評價機構(專家組、評價機構)的關系?2.是否審核評價報告?(返回)成立評價組織機構評價組織機構:41確定評價機構(1)確定評價機構:1.簽訂協議:與中介機構簽訂業務委托協議書;委托協議書參考格式見《浙江省中介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暫行辦法》附件2.2.提出工作要求:制定茶葉深加工項目績效評價方案;組建茶葉深加工項目績效評價專家組;審核浙江華發出口茶廠對茶葉深加工項目的績效自評報告;組織專家組,采取現場評價和非現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績效情況實施評價;提出茶葉深加工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出具績效評價報告。確定評價機構(1)確定評價機構:42確定評價機構(2)確定中介機構的有關問題:1.委托的形式:如何使中介機構公平接受委托?網上公開(中介機構申報公告)2.如何保證中介機構的評價質量?①中介機構評價組的組成;②提出評價方案制訂的具體要求;③指導與審查。

專家組評價的有關問題:1.聘請專家的形式:如何聘請?2.專家成員的組成:人員的結構;明確的分工;專家的獨立性;3.專家的時間問題:4.專家的費用問題:確定評價機構(2)確定中介機構的有關問題:43確定評價機構(3)內部評價組:1.項目單位自評采取的主要形式;2.主要問題:客觀公正性如何保障?自評文件(抽查)、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工作底稿P22(返回)確定評價機構(3)內部評價組:44設計評價方案(1)1.設計評價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評價對象、評價目的、評價依據、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時間安排、評價資料及有關工作要求等。茶葉深加工項目情況:(1)評價指標、標準和有關數據表:由評價組織機構設計;主要包括:①績效評價指標、標準和計分表②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表③項目計劃投資完成情況表④項目評價部分指標數據表⑤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2)評價具體實施方案:由中介機構設計完成,主要內容包括:①評價內容、指標和標準;②評價工作目標;③評價依據;④評價工作計劃;⑤評價過程中的協調與配合、所需的文件、資料及其具體要求;⑥項目評價專家組成員名單.設計評價方案(1)1.設計評價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評價對象、評45設計評價方案(2)2.有關問題:(1)設計評價方案的主體:逐步應由評價機構完成評價方案的設計;從“一輪治太”(05年),到“就業再就業”和“茶葉產業化”(06年),再到“環境監測”(07年)。(2)如何提高指標、標準和分值設置的科學性?①與被評價單位的協調:在評價中,委托方、評價方、被評價方的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體現在指標、標準設計時的“矛盾”;

②深入了解項目情況:根據項目情況設計指標;③緊扣項目的績效目標:④經過專家的論證:盡早組建專家組。設計評價方案(2)2.有關問題:46設計評價方案(3)3.評價方案設計的其他案例:(1)一輪治太項目;(2)長興電廠二期項目;(3)基礎測繪項目;(4)環境監測項目;(返回)設計評價方案(3)3.評價方案設計的其他案例:47下達評價通知1.下達評價通知:由省財政廳下發、會簽廳農發辦,作為評價工作的文件依據(1)主送:項目單位(浙江華發出口茶廠);(2)抄送:嵊州市財政局、嵊州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3)主要內容:評價對象、組織形式、評價內容、指標與標準、時間安排和有關要求;(4)附件:指標標準表、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表、項目計劃投資完成情況表、項目評價部分指標數據表、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2.存在的問題:部分通知有關內容不全面(返回)下達評價通知1.下達評價通知:由省財政廳下發、會簽廳農發辦,48項目單位自評項目單位自評:該項目評價的組織形式是采取項目單位自評和省財政廳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形式。2006年7-8月,浙江華發出口茶廠對該項目進行了自評,形成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經嵊州市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簽署意見后報省財政廳。

實地勘察前的準備:需提供的相關資料,績效評價提供資料一覽表,中介機構在查看項目單位自評報告的基礎上,提出需進一步提供的相關資料,并于實地勘察前發給項目單位。(返回)項目單位自評項目單位自評:該項目評價的組織形式是采取項目單位49收集基礎資料(1)收集基礎資料:1.聽取匯報:評價組織機構有關成員、中介機構專家組全體成員(含外聘專家)參加;聽取廠方關于項目運行情況的匯報,了解項目完成情況、完成質量、組織管理、制度保障及檔案管理等總體情況。2.實地勘察:由中介機構專家組全體成員完成;主要內容包括:(1)審查是否經過可行性論證,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工程是否符合設計標準、是否擅自調整項目建設內容、是否建立項目檔案、以及是否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管理組織,根據審查結果分析項目目標設定的合理性,目標完成程度和組織管理水平;對應指標:依據的充分性、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率、項目完成質量、項目建設內容合規性、組織管理水平

收集基礎資料(1)收集基礎資料:50收集基礎資料(2)(2)查看2005年度及2006年1—7月份財務會計報表、明細賬、會計憑證,了解銷售收入、利潤及納稅情況,審核專款專用情況、財政專項資金到位情況、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和使用范圍以及財務管理狀況;對應指標:年銷售收入、年新增利稅等(3)核實和統計項目新增的生產車間、倉庫、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和利用情況,評價項目的固定資產完成率和利用率、年新增茶葉加工能力,了解項目新增的基地面積、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對應指標:年新增茶葉加工能力等

收集基礎資料(2)(2)查看2005年度及2006年1—7月51收集基礎資料(3)(4)統計2006年1—7月份廠方向農戶收購的茶葉總量和培訓農村勞動力人次,了解年帶動農民增收情況;(5)了解基地認定、產品認定情況,了解品種、技術、產品是否領先及獲獎情況,核實品種引進、產品標準、茶葉基地培育管理扶持、檢測設備和儀器、人員培訓等實際投資額和完成率;(6)結合其他指標,分析是否建立起“龍頭―基地―農戶”機制。

3.問卷調查:由項目單位在自評時完成,中介機構負責核實其真實性(問卷調查情況是否真實)和規范性(是否按要求操作).存在問題:簽名不符現象,電話詢問時部分被調查人員回答不知道曾有“農戶滿意度問卷調查”一事。

(返回)收集基礎資料(3)(4)統計2006年1—7月份廠方向農戶收52評價資料分析、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評價資料分析:對廠方提供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和分析,評價組成員進一步計算統計定量指標,對定性指標做出經驗判斷,并運用相應的評價方法對績效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評價人員打分:召開評價專家組會議,組織討論,評價打分1.定量指標的計算:項目計劃建設內容完成率、效益指標等;2.定性指標的打分:組織管理水平、財務管理狀況等。形成評價結論:(返回)

評價資料分析、評價人員打分、形成評價結論評價資料分析:對廠方53撰寫評價報告1.評價報告表格部分的組成:封面、基本概況、績效情況、評價人員;2.評價報告(文字部分):項目概況(項目立項概況、項目執行概況)、評價依據、評價結論、問題與建議。(1)要求:見格式;(2)本項目情況:報告;(返回)撰寫評價報告1.評價報告表格部分的組成:封面、基本概況、績效54評價結果應用1.反饋:下達評價結果通知;2.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安排項目預算的重要依據。(返回)評價結果應用1.反饋:下達評價結果通知;55環境監測項目情況介紹(一)基本情況(二)主要內容(三)項目批復(四)建設進展(五)工作計劃(六)評價事項(返回)環境監測項目情況介紹(一)基本情況56基本情況1.項目名稱:浙江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2.項目依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見》,是作為環境污染整治的科技支撐體系提出的;3.實施單位: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4.實施時間:2005年~2007年;5.目標:完成呂祖善省長提出的率先在國內建成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6.目的意義:(1)實時掌握并及時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和重要水域水質狀況,是我省生態省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2)提高環境監測的自動化和現代化水平,滿足各級政府對環境質量管理與決策的需要,以及公眾對環境信息關注日益增長的需求,為生態省建設中“污染控制,全面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返回)基本情況1.項目名稱:浙江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57主要內容1.總體建設內容:按照環境監測目的和全省環境現狀,經科學論證,要求在市界、縣(市、區)界重點水域交接斷面建成82個水質自動監測設施,縣以上城市在共建成160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環境監控網絡平臺,2007年底前完成省、市、縣三級聯網,實現信息共享。2.建設前狀況:主要水系交界斷面和重要河段已經建設17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25個城市(鎮)已經建設60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初步建立自動監測中心數據庫;發布了環境監測數據傳輸規約。3.本項目建設任務:主要水系交界斷面和重要河段建設65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縣以上城市和重要區域建設100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建立浙江省自動監測質量保證系統;建立自動監測數據信息傳輸網絡和管理系統。(返回)主要內容1.總體建設內容:按照環境監測目的和全省環境現狀,經58項目批復1.本系統建設項目經省經濟規劃研究院組織評審后報省發改委,省發改委于2005年6月22日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的函》(浙發改函[2005]148號文)對項目進行了批復,同意了項目的實施。(1)水站;(2)空氣站2.根據2005年的建設情況,結合國家的監測要求及我省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實現省領導要求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環境自動監測網絡的指示,有必要對原可研報告中《項目》的建設方案做適當的調整。2006年將調整方案報省發改委,省發改委于2006年4月24日發《省發改委關于省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調整方案的復函》(浙發改函[2006]109號文)對項目調整進行了批復,同意了項目的調整方案。(1)水站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