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學專題-耳的聽覺功能_第1頁
2022年醫學專題-耳的聽覺功能_第2頁
2022年醫學專題-耳的聽覺功能_第3頁
2022年醫學專題-耳的聽覺功能_第4頁
2022年醫學專題-耳的聽覺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耳的聽覺功能耳的傳音增壓功能(gōngnéng)

(外耳、中耳)耳的感音換能功能(gōngnéng)

(耳蝸毛細胞)第一頁,共五十六頁。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

人耳的聽閾和聽域、中耳的功能、聲波(shēnɡbō)傳入內耳的途徑、基底膜的振動和行波理論2.熟悉:外耳的功能、耳蝸的生物電現象

3.了解:耳蝸的結構要點、聽神經動作電位

第二頁,共五十六頁。Question1.人耳的適宜(shìyí)刺激是什么?什么是聽閾?2.聲音是怎樣傳到內耳引起(yǐnqǐ)聽覺的?外耳、中耳、內耳各起什么作用?3.怎樣(zěnyàng)鑒別臨床上的幾種耳聾?5.有些人為什么會暈車、暈船?4.我們是怎樣來感受旋轉或直線變速運動的?第三頁,共五十六頁。人耳的結構(jiégòu)第四頁,共五十六頁。概述(ɡàishù):耳是聽覺(tīngjué)的外周感覺器官●外耳(wàiěr):耳廓、外耳道●中耳:

鼓膜、聽小骨、咽鼓管和聽小肌●內耳:耳蝸、前庭器官第五頁,共五十六頁。

是空氣(kōngqì)振動的疏密波(20~20000Hz)

1000~3000Hz最敏感

※最大可聽閾:聽覺忍受某一聲頻的最大聲強(shēnɡqiánɡ)(鼓膜疼痛)●人耳的適宜(shìyí)刺激:※聽閾:某一聲頻剛能引起聽覺的最小聲強第六頁,共五十六頁。

※聽域:把不同振動頻率的聽閾(tīngyù)和最大可聽閾(tīngyù)連起來所包含的區域即:聽閾曲線與最大可聽閾曲線之間的面積。第七頁,共五十六頁。一、外耳和中耳(zhōngěr)的功能(一)外耳(wàiěr)的功能1.耳廓(ěrkuò):①采音集音②判斷聲源2.外耳道:①傳音的通路②增加聲強(10dB)第八頁,共五十六頁。(二)中耳(zhōngěr)的功能組成:鼓膜(gǔmó)、聽骨鏈、鼓室、咽鼓管功能(gōngnéng):增壓中耳的增壓作用概念:中耳通過鼓膜和聽骨鏈將空氣中的聲波振動能量高效地傳遞到內耳淋巴振動壓強增大,振幅稍減小(約1/4)機制:鼓膜-聽骨鏈-卵圓窗構成傳音的有效途徑,使中耳傳音增壓效應

(18.6×1.3≈24.2倍)第九頁,共五十六頁。1.氣傳導(chuándǎo):

在聽骨(tīnggǔ)鏈損壞時才起作用,但聽覺敏感度要大為減低。聲波外耳道鼓膜聽骨(tīnggǔ)鏈卵圓窗前庭階外淋巴基底膜鼓室內空氣圓窗鼓階外淋巴聲波外耳道鼓膜基底膜(三)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為正常聽覺主要傳音途徑第十頁,共五十六頁。氣傳導(chuándǎo)

聲波(shēnɡbō)第十一頁,共五十六頁。3.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tújìng)特點:

●正常(zhèngcháng)時:氣導的傳音效應>骨導

●傳音性耳聾時:●感音性耳聾時:聲波→顱骨振動(zhèndòng)→骨迷路→耳蝸內淋巴振動(zhèndòng)→基底膜2.骨傳導:指聲波直接經顱骨轉入內耳骨導>氣導氣導和骨導都減弱甚至消失第十二頁,共五十六頁。二、內耳(nèiěr)(耳蝸)的功能(一)耳蝸結構(jiégòu)特點:

二膜:前庭(qiántíng)膜、基底膜三腔:前庭階、蝸管、鼓階第十三頁,共五十六頁。organofCorti

聲音(shēngyīn)感受器OuthaircellInnerhaircellBasilarcells第十四頁,共五十六頁。聲波外耳道鼓膜聽骨(tīnggǔ)鏈卵圓窗前庭(qiántíng)階外淋巴基底膜毛細胞頂端膜上的機械(jīxiè)門控陽離子通道開放激活毛細胞底部膜電壓依賴性Ca2+通道毛細胞去極化→感受器電位(微音器電位)螺旋器上下振動毛細胞的聽毛彎曲內淋巴中K+順電-化學梯度擴散入毛細胞內Ca2+入胞→毛細胞釋放遞質毛細胞的聽毛與蓋膜發生交錯的移行運動聽神經動作電位(二)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耳蝸的功能之一:是聲-電轉換的換能作用1.換能過程第十五頁,共五十六頁。2、基底膜振動(zhèndòng)與行波理論卵圓窗膜振動,引發基底膜的振動(向前庭(qiántíng)階或鼓階),振動由底部向蝸孔方向以行波的形式進行圖:基底膜和蓋膜振動(zhèndòng)時毛細胞頂部聽毛受力情況第十六頁,共五十六頁。圖:不同(bùtónɡ)頻率的純音引起基底膜位移的示意圖高頻聲波(波長短)

傳播近,最大振幅位于(wèiyú)蝸底部(卵圓窗膜)低頻聲波(波長長)

傳播遠,最大振幅位于蝸頂部第十七頁,共五十六頁。耳蝸對聲音的初步(chūbù)分析功能:

強音→基底膜振動幅度大→毛細胞興奮的數目和程度↑→感受(gǎnshòu)聲音響度大。⑵與毛細胞的敏感性和背景(bèijǐng)聲音有關:1.對音強(響度)的辯別:

⑴主要取決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頻不變):

環境中的一般噪音→基底膜處于輕微的振動→毛細胞接受新的聲音刺激時敏感性↓。

②毛細胞的敏感性:聽神經中的傳出纖維也可控制毛細胞的興奮性,所以當人集中注意力聽時,往往可以聽到較微弱的聲音。①背景聲音:第十八頁,共五十六頁。2.對音頻(yīnpín)(音調)的辯別:主要(zhǔyào)依靠基底膜的振動部位高頻聲波(波長(bōcháng)短)傳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蝸底部低頻聲波(波長長)傳播遠,最大振幅位于蝸頂部第十九頁,共五十六頁。3、毛細胞的感音作用(zuòyòng)毛細胞的靜纖毛(xiānmáo)運動:向外側(wàicè)

--去極化向內側--超級化聲強與振幅相關音調與位置相關外毛細胞的快速運動--主動共振過程第二十頁,共五十六頁。(三)耳蝸(ěrwō)的生物電現象(自學)1.耳蝸內電位(diànwèi)(內淋巴電位(diànwèi))毛細胞頂端(dǐngduān)于內淋巴為150~

160mV產生機制:毛細胞內為-70~

-80mV血管紋細胞膜上的鈉鉀泵活動概念:耳蝸未受刺激時,如果以鼓階外淋巴未參考零電位,則可測出蝸管內淋巴的電位為+80mV左右稱之第二十一頁,共五十六頁。產生:全部毛細胞的感受器電位的復合,即許多(xǔduō)毛細胞感受器電位同步化的結果2、耳蝸(ěrwō)微音器電位:概念:當耳蝸受到聲波刺激時,在耳蝸及其附近結構記錄到的一種與聲波頻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電位(diànwèi)變化第二十二頁,共五十六頁。耳蝸(ěrwō)微音器電位的特征:①在一定聲強范圍內能(nèinénɡ)與聲刺激的頻率、極性、幅度完全相同②無不應期、無適應性、無疲勞(píláo)現象③對缺氧、溫度下降和深麻醉相對不敏感④在聽神經損傷時仍可記錄到,是一種交流性的電位。第二十三頁,共五十六頁。三、聽神經的AP是耳蝸神經(shénjīng)復合神經(shénjīng)APAP電位幅度與聲強、參與反應的神經纖維(shénjīnɡxiānwéi)數目及放電的同步化程度有關復合神經AP的反應(fǎnyìng)閾:用短純音刺激時,剛能引導出復合神經AP

的最低聲強意義:不同頻率的復合神經AP的反應閾,可作為評價耳蝸功能的重要指標。第二十四頁,共五十六頁。圖:耳蝸(ěrwō)微音器電位與聽神經動作電位第二十五頁,共五十六頁。小結:聽覺的產生(chǎnshēng)過程第二十六頁,共五十六頁。(1)聲波經過(jīngguò)外耳道傳至耳膜(2)鼓膜像鼓的表面,當聲音(shēngyīn)傳至鼓膜就會產生振動(3)聲波(shēnɡbō)的振動經聽小骨到達耳蝸(4)聲波的振動引起耳蝸內淋巴流動(5)淋巴的流動使毛細胞也跟著移動,藉由毛細胞將動能轉成電能而刺激聽神經產生微弱電子訊號,高頻率的聲音刺激耳蝸的底部,而低頻率的聲音刺激耳蝸的頂端(6)這些電子訊號經過聽神經進入腦部(7)大腦將電子訊號轉成聲音小結:聽覺的產生過程第二十七頁,共五十六頁。不同(bùtónɡ)種類的聽力損失

傳導性聽力損失

感音性聽力損失

神經性聽力損失

第二十八頁,共五十六頁。外耳或中耳發生問題:

當外耳或中耳被阻塞,聲音便無法通過,令耳膜和聽小骨無法產生振動,使聽力(tīnglì)受影響傳導性聽力損失(sǔnshī)的原因第二十九頁,共五十六頁。1.任何發生在外耳道或中耳的問題將阻礙聲音進入內耳,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2.傳導性的聽力損失通常發生在輕度或中度的聽力損失,造成的聽力損失約在60

到70分貝左右。3.傳導性的聽力損失也可能是暫時性的。4.依據失聰的原因,大部分的病人(bìngrén)可透過吃藥或手術治療而恢復聽力。5.這種傳導性聽力障礙,藉由助聽器的幫助,能有不錯的效果傳導性聽力(tīnglì)損失第三十頁,共五十六頁。

感音性聽力損失(sǔnshī)的原因問題出現在內耳或耳蝸:

由于內耳無法將聲音轉變成電子脈沖,訊息(xùnxī)無法從聽神經傳入大腦內。第三十一頁,共五十六頁。1.內耳的不正常可造成感音性聽力喪失2.感音性的聽力損失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及極重度以及全聾。3.感音性的聽力損失通常是屬于永久性的。4.此類型的個案無法利用外科手術來治療,有一些病人可利用藥物來治療。5.傳統式助聽器對中度到重度聽力損失可能有幫助。6.對于重度、極重度人或全聾的個案,他們(tāmen)無法從高功率的助聽器上得到足夠助益,人工耳蝸的植入可以是一最佳的選擇。感音性聽力(tīnglì)損失第三十二頁,共五十六頁。神經性聽力(tīnglì)損失的原因聽神經路徑發生問題:

聽神經損傷或喪失造成電子訊號(xùnhào)無法傳至腦部第三十三頁,共五十六頁。1.極少的聽力損失個案是因為損傷或喪失聽神經,導致神經性聽力喪失。2.傳統式的助聽器對于此類型的聽力損失,無很大的效益,因為神經無法傳遞足夠的訊息進入腦部。3.聽神經的功能須正常(zhèngcháng),才能做人工耳蝸的植入。有些個案可以做聽性腦干的植入。神經性聽力(tīnglì)損失第三十四頁,共五十六頁。耳聾的音叉實驗鑒別(jiànbié)比較方法正常人傳音性耳聾感音性耳聾任內(rènnèi)氏實驗(RT)韋伯實驗(shíyàn)(WT)氣導>骨導兩側相等偏病耳偏健耳

氣導≤骨導氣導>骨導均縮短第三十五頁,共五十六頁。

人工耳蝸系統(xìtǒng)是一種電子裝置,它用來幫助聽力嚴重受損的人重回有聲世界,它包含兩大部份:

內部植入電子裝置稱為植入體

外部語言處理機系統:新式的語言處理機可以分離式配掛在耳后人工(réngōng)耳蝸第三十六頁,共五十六頁。人工耳蝸運作過程:(1)麥克風拾取聲音并轉換成電流訊號。

(2)語言處理機將此電流訊號"編碼"(轉換成特定模式電流脈沖)。

(3)脈沖傳送至感應線圈經由無線電波感應至皮下的植入體。

(4)植入體將此脈沖送至耳蝸內的電極(diànjí)。

(5)聽覺神經拾取這些電流脈沖并傳送至大腦。

(6)大腦確認這些訊號為所謂的"聲音"。第三十七頁,共五十六頁。人工耳蝸(ěrwō)的運作過程第三十八頁,共五十六頁。第五節前庭(qiántíng)器官的平衡感覺功能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

前庭器官(qìguān)的感受裝置和適宜刺激。

2.熟悉:前庭反應和眼震顫第三十九頁,共五十六頁。前庭(qiántíng)器官:三個半規管橢圓(tuǒyuán)囊球囊功能(gōngnéng):

能夠檢測人體自身運動狀態和頭部在空間的位置,以維持身體的平衡第四十頁,共五十六頁。纖毛(xiānmáo)的偏曲方向決定于感受器的興奮性靜息(jìnɡxī)時:RP:-80mv當向動毛側偏曲時:興奮(xīngfèn)當向靜毛側偏曲時:抑制導致纖毛偏曲的因素適宜刺激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裝置和適宜刺激感受細胞毛細胞動纖毛靜纖毛第四十一頁,共五十六頁。圖:前庭器官(qìguān)的毛細胞纖毛受力與電位變化示意圖第四十二頁,共五十六頁。(一)半規管1.感受(gǎnshòu)細胞:2.適宜(shìyí)刺激:三對半規管:前、后、外半規管,相互(xiānghù)垂直3.主要功能有:①感受空間任何方向的角加減速運動,產生旋轉感覺②調整軀體肌的緊張性,引起姿勢調節反應,對抗刺激動因,維持身體平衡③過強、過久的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經性反應④特殊的反應——眼球震顫

毛細胞位于壺腹嵴正負角加速度(旋轉變速運動)第四十三頁,共五十六頁。(二)橢圓(tuǒyuán)囊的功能1.感受(gǎnshòu)細胞:2.適宜(shìyí)刺激:3.功能①感受水平平面上頭部的直線加減速運動,產生運動感覺②調整軀體肌的緊張性,引起姿勢調節反應,維持身體平衡毛細胞位于囊斑頭部水平方向的直線加減速運動第四十四頁,共五十六頁。(三)球囊的功能(gōngnéng)

1.感受(gǎnshòu)細胞:2.適宜(shìyí)刺激:3.功能①感受垂直平面上頭部的直線加減速運動,產生運動感覺②調整軀體肌的緊張性,引起姿勢調節反應,維持身體平衡毛細胞位于囊斑頭部垂直方向的直線加減速運動第四十五頁,共五十六頁。二、前庭(qiántíng)反應(自學)1.前庭(qiántíng)姿勢調節反射2.自主神經(zìzhǔshénjīnɡ)反應3.眼震顫概念:指不隨意的節律性眼球往返運動的現象慢動相:眼球朝一方向緩慢移動的現象稱慢動相(是刺激前庭器官引起的,與旋轉方向相反)快動相:眼球再突然移回原位的現象稱快動相(是中樞矯正性運動,與旋轉方向一致)臨床上把快動相方向規定為眼震顫的方向第四十六頁,共五十六頁。

圖9-23眼震顫(zhènchàn)示意圖(1)頭前傾30度、旋轉開始時的眼震顫方向(2)旋轉突然停止后的眼震顫方向第四十七頁,共五十六頁。生理(shēnglǐ)意義:①慢動相能使眼前連續通過的物體,在眼內聚焦成短暫不動的物像,借以看清物體,辨別(biànbié)身體在空間的移動方向。

②眼震顫的持續時間可反映(fǎnyìng)前庭功能正常與否正常人眼震顫約持續15~40sec,過長或過短都說明前庭功能有過敏或減弱的可能第四十八頁,共五十六頁。

第六節嗅覺與味覺(wèijué)(自學)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

1.嗅覺(xiùjué)感受器和嗅覺(xiùjué)的一般性質

2.味覺感受器和味覺的一般性質第四十九頁,共五十六頁。一、嗅覺感受器和嗅覺的一般性質

嗅覺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中

嗅覺感受器的適宜刺激是空氣中的有機化學(yǒujīhuàxué)物質

第五十頁,共五十六頁。二、味覺感受器和味覺的一般(yībān)性質

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

人類的四種基本味覺是:酸、甜、苦、咸第五十一頁,共五十六頁。小結1.人耳的適宜刺激(cìjī)是什么?什么是聽閾?2.聲音是怎樣傳到內耳引起(yǐnqǐ)聽覺的?外耳、中耳、內耳各起什么作用?3.怎樣鑒別臨床(línchuánɡ)上的幾種耳聾?5.有些人為什么會暈車、暈船?4.我們是怎樣來感受旋轉或直線變速運動的?第五十二頁,共五十六頁。小練兵1、聲波(shēnɡbō)經聽骨鏈傳導后

A.振幅稍增大,壓強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