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7版)課件_第1頁
呼吸系統疾病(7版)課件_第2頁
呼吸系統疾病(7版)課件_第3頁
呼吸系統疾病(7版)課件_第4頁
呼吸系統疾病(7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呼吸系統疾病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兒科安肅英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異物;肺部腫瘤;先天畸形等;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肺炎最常見。全世界<5歲兒童死于肺炎的每年大約有350萬人。

第一節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呼吸系統以環狀軟骨為界劃分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竇、咽、咽鼓管、會厭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呼吸性毛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點(一)上呼吸道1.

鼻和鼻竇①鼻:鼻腔較成人短,無鼻毛,后鼻道狹窄,粘膜柔嫩,血管豐富。②鼻竇:2~3歲才開始發育,到青春期后才逐步發育完善,因為嬰幼兒鼻竇發育較差,故很少患鼻竇炎。

2.咽和咽鼓管咽扁桃體至1歲末逐漸增大,4~10歲發育達高峰,14~15歲時逐漸退化。咽鼓管較寬、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時可導致中耳炎。3.喉部喉部呈漏斗狀,喉腔較狹窄,軟骨柔軟,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

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側方伸出,而右支氣管短粗,為氣管直接延伸,異物易墜入右支氣管,引起右側肺不張或肺氣腫。

2.

肺①小兒肺間質發育旺盛,血管豐富;②彈力纖維發育較差;③肺泡數量少。(三)胸廓①嬰幼兒胸廓呈桶狀;②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較高;③胸腔較小而縱隔相對較大。

二、生理特點

1.呼吸頻率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

不同年齡小兒呼吸頻率

年齡每分呼吸次數脈搏:呼吸新生兒40~443:11歲以內303-4:11-3歲243-4:14-7歲224:18-14歲204:1

2.呼吸節律年齡越小節律越不整。3.呼吸類型嬰幼兒呈腹膈式呼吸、年長兒胸腹式呼吸4.各項呼吸功能的儲備能力均較低。①肺活量、潮氣量均較低;②氣道阻力高,由于小兒氣管管徑較細,故氣道阻力大于成人。

三、呼吸道免疫特點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均較差。①咳嗽反射和氣道平滑肌收縮功能差,纖毛運動功能亦差。②嬰幼兒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其是分泌型IgA水平低。③肺泡巨噬細胞功能不足,乳鐵蛋白、溶菌酶、干擾素、補體等數量和活性均不足。

第二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

AURI

[病因]1.病原體:病毒:約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細菌:常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支原體等。

2.環境因素3.其它因素

[臨床表現]本病癥狀的輕重與年齡、病原和機體抵抗力的不同而各異。年長兒一般病情較輕,以局部癥狀為主,嬰幼兒病情較重,以全身癥狀為主。(一)一般類型上感:有發熱、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嘔吐及腹瀉等。高熱甚者可致高熱驚厥。查體:咽充血,扁桃體可腫大,頜下淋巴結可觸痛,雙肺呼吸音正常。

(二)兩種特殊類型上感1.皰疹性咽峽炎:系柯薩奇A組病毒,好發于夏秋季。高熱、流涎、厭食,咽充血,咽腭弓可見2~4mm大小皰疹,或潰瘍。病程約1周。2.咽-結合膜熱: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發生于春夏季。以發熱、咽炎、濾泡性眼結合膜炎。病程1~2周。

[輔助檢查]病毒感染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鼻咽分泌物病毒分離可明確病原;細菌感染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鑒別:1、流行性感冒2、急性呼吸道傳染病3、急性闌尾炎

[治療]1.一般治療加強護理,多飲水,給易消化食物。2.抗感染治療①抗病毒②抗生素3.對癥治療①降溫②鎮靜③鼻塞[預防]第三節急性支氣管炎

acutebronchitis[病因]凡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均可導致支氣管炎。免疫功能失調、營養不良、佝僂病等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1.主要癥狀: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以咳嗽為主,早期干咳,繼而有痰。嬰幼兒常有發熱、嘔吐、腹瀉等。年長兒疲乏無力、頭痛、胸痛等。2.主要體征: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多變的散在干濕羅音,常在體位改變或咳嗽后減少或消失。

哮喘性支氣管炎特點:①多見<3歲小兒,有濕疹或其他過敏史;②有類似哮喘的癥狀和體征;③可有低熱、白細胞增高等感染表現;④有反復發作傾向,部分患兒于數年后發展成支氣管哮喘。

[X線檢查]雙肺紋理增粗。[治療](一)一般治療

(二)抗感染治療(三)對癥治療①化痰止咳②平喘

支氣管哮喘

asthma【定義】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對易感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廣泛而可逆性氣道阻塞癥狀。臨床以反復發作性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為特點,常在夜間與清晨發作,癥狀可經治療或自行緩解。

【臨床特點】

1、患兒多有個人過敏史及家族哮喘史。2、反復咳嗽,喘息發作>3次,以夜間或清晨加重;胸悶、喘息及呼吸困難等。3、口周發紺,三凹征陽性,喘鳴音以呼氣相明顯,可聞及粗濕羅音。4、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可使咳喘緩解。5、胸部X線片正常;肺功能、峰流速檢查氣流受限。

【治療】(一)治療原則:堅持長期、規范及個體化的治療原則。①發作期:快速緩解癥狀、抗炎、平喘;②緩解期:長期控制癥狀、抗炎、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避免觸發因素。

(二)藥物吸入吸入療法是全球目前治療哮喘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1.<5歲:霧化器,儲霧罐2.~7歲:旋碟式吸入器、渦流式吸入器或旋轉式吸入器吸入干粉劑。3.>7歲:定量氣霧劑

第四節肺炎

pneumonia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為兒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臨床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固定濕羅音為共同臨床表現。由于小兒肺炎死亡在我國占第一位。

[肺炎分類]

1.病理分類:大葉肺炎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2.病因分類:①病毒性肺炎:②細菌性肺炎:③其他原因肺炎

3.病程分類:急性肺炎(病程<1個月)遷延性肺炎(病程1~3個月)慢性肺炎(病程>3個月)4.病情分類:①輕癥—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無其他系統受累。②重癥—除呼吸系統癥狀外,其他系統亦受累。

支氣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肺炎,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較多。營養不良、佝僂病及先心病等更易發生。

[病因]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為細菌和病毒。細菌—常見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病毒—最常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其他感染—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

肺炎病生理示意圖

病原體年長兒上感、支氣管炎病原體毒素嬰幼兒(肺炎)肺通氣、換氣障礙

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低O2血癥和CO2潴留中毒性腸麻痹腦水腫中樞呼衰甚至死亡DIC呼酸、代酸

[臨床表現]輕癥肺炎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

1.主要癥狀:

發熱—熱型不規則;新生兒、重度營養不良患兒可有體溫不升。

咳嗽—早期干咳,以后有痰。新生兒表現口吐白沫。

喘憋—呼吸急促,發憋。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或嘔吐等全身癥狀。

2.主要體征:

①呼吸加快,40~80次/分,鼻翼扇動,三凹征陽性。②紫紺以口周、鼻唇溝及指趾末端發紺明顯。③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固定的細小濕羅音,以背部、兩肺下及脊柱兩旁較明顯。

重癥肺炎除呼吸系統外,還可累及循環、神經和消化等系統,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1.中毒心肌炎:

(1)面色蒼白、心動過速;(2)心音低鈍、心律不齊;(3)心電圖顯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倒置。

2.心力衰竭心衰診斷標準:①突然呼吸困難加重,R>60次/分,煩躁不安,面色發灰或紫紺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者。②心率突然增快,嬰兒>180次/分,幼兒>160次/分。心音低鈍,出現奔馬律。③肝臟在短期內進行性增大。

3.中毒性腦病或腦膜炎

4.中毒性腸麻痹或DIC

[并發癥]

若在肺炎治療過程中,中毒癥狀或呼吸困難突然加重,體溫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應考慮有并發癥的可能。膿胸—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膿氣胸—膿腫破裂與肺泡或小支氣管相通所致。肺大皰—由于肺泡擴張、破裂所致。肺膿腫、化膿性心包炎、敗血癥等。

[輔助檢查]外周血檢查(1)白細胞計數(2)C-反應(CRP)2.病原學檢查①細菌培養②病毒分離③病原特異性抗原檢測④病原特異性抗體檢測⑤冷凝集試驗

[X線檢查]

早期肺紋理增粗,隨紋理走行可見小斑片狀陰影,以兩肺下野、中內帶及心膈區居多,并可伴有肺不張或肺氣腫。斑片狀陰影亦可融合成大片。

右下小葉性肺炎右下肺內帶病灶呈斑點狀沿肺紋理分布。

[診斷]癥狀+體征+輔助檢查[鑒別診斷]

1.支氣管哮喘

2.肺結核3.支氣管異物[治療原則]采取綜合措施,積極控制炎癥,改善肺通氣功能,防止并發癥。

一、一般治療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利排痰.二、抗感染治療1.抗生素使用原則:①選擇副作用小而敏感抗生素;②早期、足量、足療程,最好靜脈;③兩種藥物聯合應用。

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肺炎—首選青霉素;革蘭陰性桿菌肺炎—選擇氨芐青霉素;金葡菌肺炎—苯唑青霉素或鄰氯青霉素;綠膿桿菌肺炎—復達欣作用最強;支原體、衣原體肺炎—選擇大環內酯類。

對年齡小或病情嚴重者選用2種廣譜抗生素聯合應用,并盡可能靜脈用藥。用某種抗生素治療3天無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要改用其他抗生素。

用藥時間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5~7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周,以免復發。金葡菌肺炎療程宜長,一般于體溫正常后繼續用藥2周,總療程6周。2.抗病毒治療①三氮唑核苷(病毒唑)②干擾素

三、對癥治療

1.氧氣療法2.保持呼吸道通暢3.止咳化痰4.心力衰竭的治療除鎮靜、給氧外,要強心、利尿、擴血管。

①強心藥物:西地蘭飽和量為<2歲0.03~0.04mg/kg>2歲0.02~0.03mg/kg首次給飽和量的1/2,余量分兩次,每隔4~6小時給藥一次。②利尿藥物:呋塞米③血管擴張劑:多巴胺、酚妥拉明。

5.糖皮質激素的應用適應證:①全身中毒癥狀明顯;②嚴重喘憋;③伴有腦水腫、中毒性腦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④胸膜有滲出的病例。

6.中毒性腦病

7.糾正脫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8.支持療法輸血或輸血漿,每次5ml/kg。肺部理療以及應用免疫調節劑;維生素C、維生素E等清除氧自由基,有利于疾病恢復。

9.并發癥和并存癥的治療并發膿胸、膿氣胸者應及時抽膿、抽氣。必要時胸腔閉式引流。低鈣血癥,有手足搐搦或驚厥,應靜脈輸入10%葡萄糖酸鈣10ml/次。應用洋地黃制劑時不宜同時應用鈣劑,兩藥間隔時間不少于4~6小時。幾種不同病原體所致肺炎的特點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病變主要為廣泛毛細支氣管炎癥、滲出及粘膜水腫,導致氣道狹窄引起喘憋,低氧血癥。特點:①多見于2歲以內,尤以2~6個月嬰兒。

②低熱、中度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喘憋為突出表現,感染中毒癥狀較輕。③肺部聽診可聞及大量哮鳴音及細小濕羅音。④喘憋嚴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⑤胸片顯示小片狀陰影、肺紋理增多及肺氣腫。

2.腺病毒肺炎主要病理改變為支氣管和肺泡間質炎。特點:①多見于6個月~2歲小兒。病死率較高。②起病急劇,稽留高熱,全身中毒癥狀重。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頻咳陣發性喘憋、呼吸困難、發紺等。③易繼發細菌感染、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腦病。

④肺部體征出現較晚,發熱4~5日后始出現濕羅音。⑤早期胸片示:大小不等的片狀陰影或融合病灶,肺氣腫多見。⑥病灶吸收緩慢,需數周至數月。

3.葡萄球菌肺炎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特點:①多見于新生兒和嬰幼兒,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②馳張高熱,頻咳、青紫,全身中毒癥狀重;③肺部羅音出現早,皮膚常見猩紅熱樣皮疹。④易并發膿胸、膿氣胸、肺大泡及其他器官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