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校本課程生物校本課程生物校本課程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生物校本課程日期:20xx年X月屏南一中生物校本課程第一節常見校園植物的鑒別技巧一、教學目標1、初步掌握常見校園植物的鑒別技巧,如檢索表的使用等內容。2、通過對校園植物的認識,讓學生親近自然,提高學生熱愛自然、熱四、學習材料與用具檢索表等五、方法與步驟
本節課以理論學習為主,主要介紹校園植物的鑒別技巧。1.抓住主要分類依據,采用層層縮小的方法提高識別能力。當我們采到一種不認識的植物時,首先要觀察它的全部特征,然后根據觀察到的特征,運用已學過的各個類群的主要分類依據,采用層層縮小的方法,去鑒別這種植物到底應屬于哪一科、哪一屬的植物。如果見到這種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實),那可肯定是屬于被子植物;如果這種植物具有羽狀或網狀葉脈,花的基數又是4-5數、直根系,那它不可能是單子葉植物,而是一種雙子葉植物。其次,可觀察該種植物的營養體和花、果的特征,如果我們看到的這種植物是一種具有卷須的草質藤本植物,而且卷須是側生于葉柄基部或葉腋、單性花、子房下位、側膜胎座、瓠果等特征,就可確定它是屬于葫蘆科的植物了。要是看到的那種植物,是一種具有卷須的木質或草質藤本植物,卷須與葉對生,兩性花,雄蕊對著花瓣,漿果等特征的話,那么這種植物就不是葫蘆科的植物,而是屬于葡萄科的植物了2.使用倒查檢索表的方法提高識別能力運用植物檢索表來鑒定植物,是提高我們識別科、屬、種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特別的方法——倒查書本和檢索表。具體方法是:先通過索引找到描述該植物形態特征及其插圖的頁次,仔細閱讀書中該植物的特征描述,從中逐步糾正自己對植物學名詞術語不確切的理解。然后閱讀該植物所在屬和科的檢索表,從中掌握兩方面的知識,一是這類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各種植物之間的鑒別要點是什么。3.利用鑒別性特征提高識別科的實際能力(1)具塊根的類群毛茛科(烏頭屬,天葵)、樟科(烏藥)、豆科(野葛)、百合科(天門冬屬,萱草屬,山麥冬屬,沿階草屬)。枝刺:、薔薇科(火棘屬梨屬)、豆科(皂莢屬)、蕓香科(枸桔屬、金桔屬、柑桔屬)、仙人掌科、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皮刺:薔薇科(懸鉤子屬,薔薇屬)、豆科(含羞草屬)。葉刺或托葉刺或葉柄刺:豆科(刺槐屬)。(6)具卷須的類群葫蘆科(卷須側生于葉柄基部)、葡萄科(卷須與葉對生)、豆科(野豌豆屬,香豌豆屬,豌豆屬)、百合科(菝葜屬)。(7)具葉柄下芽的類群豆科(刺槐屬、香槐屬)、懸鈴木科。(8)有白色或黃色乳汁的類群桑科(桑屬、榕屬、柘屬、構屬)、夾竹桃科、菊科(舌狀花亞科)。(9)葉具油點或腺點的類群木本:、小檗科(十大功勞屬,南天竹屬)、薔薇科(花楸屬,懸鉤子屬,薔薇屬)、豆科(許多屬)、蕓香科(花椒屬,枸桔屬)、五加科(楤木屬)。草本:毛茛科(牡丹屬,毛茛屬,唐松草屬,銀蓮花屬)、十字花科(泡果薺屬,碎米薺屬)、虎耳草科(落新婦屬)、薔薇科(假升麻屬,水楊梅屬,委陵菜屬,草莓屬,龍牙草屬,地榆屬)、豆科(許多屬)、蕓香科(松風草屬)、茄科(茄屬馬鈴薯)。(11)互生、掌狀復葉(包括掌狀三出復葉)的類群木本:木通科(木通屬,鷹爪楓屬,野木瓜屬,大血藤屬)、葡萄科(蛇葡萄屬,爬山虎屬)、五加科(鵝掌藤屬,五加屬)。草本:毛茛科(天葵屬)、白花菜科(白花菜屬)、薔薇科(委陵菜屬,蛇莓屬)、豆科(車軸草屬)、酢漿草科(酢漿草屬)、葡萄科(烏蘞莓屬)、葫蘆科(雪膽屬,絞股藍屬)。(12)具對生復葉的類群(僅包括雙子葉植物)掌狀復葉:七葉樹科(七葉樹屬)、馬鞭草科(牡荊屬)。羽狀復葉:毛茛科(鐵錢蓮屬)、蕓香科(黃柏屬,吳茱萸屬)、槭樹科(槭樹屬部分種)、木犀科(白蠟樹屬,連翹屬)、紫葳科(凌宵花屬)、唇形科(丹參屬部分種)。(13)具輪生葉的類群(僅包括雙子葉植物)景天科(八寶屬、景天屬部分種)、五加科(人參屬)、夾竹桃科(夾竹桃屬)、玄參科(石龍尾屬)、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茜草科(茜草屬,拉拉藤屬)、桔梗科(桔梗,輪葉沙參)。(14)具特殊花冠類型的類群花冠的形狀往往成為不同類別植物所特有的特征。薔薇形花冠——薔薇科植物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蝶形花冠——豆科蝶形花亞科植物假蝶形花冠——豆科云實亞科植物唇形花冠——唇形科、玄參科植物管狀花冠、舌狀花冠——菊科植物漏斗形花冠——旋花科植物和部分茄科植物鐘形花冠——桔梗科植物(15)具副花冠的類群副花冠(corona)是有些植物在花冠和雄蕊之間的瓣狀附屬物。蘿藦科、石蒜科(水仙屬)。(16)具副萼的類群有的植物在花萼之外還有一輪萼狀物(苞片),稱副萼。薔薇科(水楊梅屬,委陵菜屬,蛇莓屬,草莓屬)、錦葵科(蜀葵屬,棉屬,木槿屬)。(17)花有距的類群花萼或花冠基部向外延長成管狀或囊狀突起,稱其為距(Spur)。毛茛科(烏頭屬,翠雀屬,飛燕草屬)、罌粟科(紫堇屬)、牻牛兒苗科(天竺葵屬)、鳳仙花科(鳳仙花屬)、堇菜科(堇菜屬)、蘭科(大部分屬)。(18)具有典型雄蕊類型的類群單體雄蕊——錦葵科植物二體雄蕊——(9)+1或(5)+(5)型:蝶形花亞科植物;(3)+(3)型: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多體雄蕊——藤黃科、楝科植物二強雄蕊——唇形科、玄參科植物;四強雄蕊——十字花科植物聚藥雄蕊——菊科植物第二節屏南一中校園植物調查分類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認識了解校園植物,嘗試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2、知道這些植物在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中的作用和意義。3、嘗試校園綠化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二)能力目標:1、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2、培養探究能力、交流與合作能、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實踐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這次調查和設計活動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學重點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三、教學難點知道這些植物在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中的作用和意義。四、教學準備1、調查范例、調查報告準備2、小組分工提前準備五、課時計劃: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我們每天都穿行于校園之中,在校園中學習、生活,你了解你的校園嗎?
(學生給予教師肯定回答)
師:那么你知道我們的校園都有哪些植物嗎?
(學生說出他們認識的一部分植物)
師:同學們認識的僅僅是我們校園內的一部分植物,除了這些,校園內還有很多植物,這些植物對校園的綠化又各有什么意義呢?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引出課題——校園植物調查)1、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到校園內開展調查活動并做記錄。
(教師跟隨活動并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在調查的同時按照要求采集部分植物準備做標本。
(教師監督,嚴禁學生肆意破壞植物)
3、調查結果的交流、討論與展示:(1)、將調查報告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交流匯報。(2)、組與組之間互補,比比看看那一個組調查的種類數量最多,調查報告最完善。(3)、按照要求對采集回來的植物進行標本制作并附上相關信息。(4)、最后評選出一個最佳調查組和最佳標本制作組。第三節屏南一中幾種珍稀植物介紹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例舉屏南一中主要的珍稀植物。(2)舉例說明珍稀植物的生存狀況和瀕危的主要原因。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珍稀植物資源及其生存狀況。提高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二、教學重點舉例說明珍稀植物的生存狀況和瀕危的主要原因。三、教學難點舉例說明珍稀植物的生存狀況和瀕危的主要原因。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PPT展示紅豆樹、柳杉、禿杉、蘇鐵等植物圖片)同學們,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它們分別是紅豆樹、柳杉、禿杉以及蘇鐵。紅豆樹,屬豆科。又名:何氏紅豆、鄂西紅豆、江陰紅豆。因種子皮色鮮紅而得名。是常綠或落葉喬木,高20米以上,胸徑可達1米;幼樹樹皮灰綠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樹皮暗灰褐色;小枝綠色,無色。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被子植物野生植物。具有藥用價值理氣,通經。主治疝氣,腹痛,血滯,閉經。生于河旁、山坡、山谷林內,海拔200-900米,稀達1350米。紅豆樹幼年喜濕耐陰,中齡以后喜光。較耐寒,在本屬中是分布于緯度最北的一個種。它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對水分要求較高;在土壤肥潤、水分條件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處生長快,干形也較好;在干燥山坡與丘陵頂部則生長不良。主根明顯,根系發達,壽命較長,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種更新。漸危種。由于本種經濟價值很高,常為產地收購部門和群眾砍伐利用,致使分布范圍愈益狹窄,成年樹日益稀少。僅在寺廟和村落附近保存少數大樹。在本種分布較集中地區(如浙江省龍泉黃山頭、嶺根等地)已建立紅豆樹保護點,嚴密控制群眾亂砍濫伐,并積極開展人工繁殖,建立造林基地。浙江及南方一些林場已進行成片造林。柳杉,又名長葉孔雀松。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2米多,樹冠狹圓錐形或圓錐形;樹皮紅棕色,纖維狀,裂成長條片狀脫落;大枝近輪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細長,常下垂,綠色,枝條中部的葉較長,常向兩端逐漸變短。葉鉆形略向內彎曲,先端內曲,四邊有氣孔線,長1-1.5厘米,果枝的葉通常較短,幼樹及萌芽枝的葉長達2.4厘米,四面有氣孔線。可作觀賞植物,也可藥用。中等喜光;喜歡溫暖濕潤、云霧彌漫、夏季較涼爽的山區氣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忌積水。生于海拔400-2500米的山谷邊,山谷溪邊潮濕林中,山坡林中,并有栽培。柳杉幼齡能稍耐蔭,在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土壤酸性、肥厚而排水良好的山地,生長較快;在寒涼較干、土層瘠薄的地方生長不良。柳杉根系較淺,側根發達,主根不明顯,抗風力差。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較好的抗性。(二)、自主探究剛剛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了兩種我們校園里的珍稀植物,現在大家拿出課前搜集好的資料,按照小組分工,進行組內共享。并完成如下表格:植物名稱保護級別地理分布生態特征研究價值按小組進行成果展示(三)知識鏈接給予學生一些資料查詢的網址,并講授一些信息獲取技巧,提高信息獲取能力。第四節屏南植物特點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了解屏南縣的地域自然特色。(2)舉例說明屏南縣植物的特點。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本地生態環境。提高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二、教學重點了解屏南縣的地域自然特色。三、教學難點舉例說明屏南縣植物的特點。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1、屏南縣環境介紹屏南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面積1485.3平方公里,全縣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北緯26°44′—27°10′,東經118°41′—119°13′,東南與寧德市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縣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屏南縣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巒疊嶂,群峰聳峙,山谷盆地縱橫交錯,大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上,全縣平均海拔830米,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達265座。嶺下鄉東峰尖海拔1627米,為境內最高峰。最低處為壽山鄉園坪村,海拔僅250米。地勢懸差最大達1377米,屬中山、低山、丘陵、盆谷類型區。境內山多田少,截止2009年,山地占縣境面積81%,耕地僅占9.1%。林業用地178.1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1.21%。境內有大小溪流186條,分霍童溪、古田溪兩大水系,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溪流有7條。203省道公路縱貫縣境。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42.3毫米,年平均氣溫13~18℃。2、屏南縣林業資源介紹屏南縣境內林海蒼莽,溪流縱橫,草山草坡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151萬畝,森林覆蓋率67.6%,木材蓄積量350萬立方米,毛竹面積6萬畝,擁有連片牧草山6萬多畝,草質優良。其中仙山牧場面積3萬多畝,屬高山稀林草場,被專家譽為"北方沒有,南方少有"的天然牧場。境內河流密布,水流湍急,比降大,水電蘊藏量達40萬千瓦,被列為全國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屏南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面積1471平方公里,全縣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屏南前屬古田管轄,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因"轄域遼闊,政務管理鞭長莫及",故分縣而治,設縣治于翠屏山之南,雙溪之匯,是為"屏南"。屏南平均海撥830米,列全省之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點,適合反季節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長。3、屏南縣經濟作物介紹屏南系山區農業縣,以種植水稻、甘薯等糧食作物為主。在長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下,生產發展緩慢,深受地租等多種剝削的農民,過著“甘薯當糧草”、“鐮刀掛壁嘴掛鉤”的窮困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變革生產關系、改善生產條件、改良品種、改進栽培技術等,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50年代初,經土地改革、開展互助合作運動,農民生產熱情空前高漲,農業邁開發展步子。1956年全縣農業產值637.38萬元,糧食總產28514.2噸,分別比1949年增長105.99%、61.45%。1958年“大躍進”中掀起脫離實際的大建畝產千斤稻、萬斤薯“衛星田”活動和人民公社化中刮起的“平調”勞力、物資的“共產風”,給農業生產造成挫折。1961年冬起,貫徹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糾正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農業生產得以復蘇。1964年農業產值比1961年回升15.03%。1966年起的“文化大革命”初期,農村推行“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左”的政策,取消農民正當家庭副業,過分強調“以糧為綱”,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直至1969年,農業產值、糧食總產仍停留在1955年的水平。70年代起,隨著蒸汽育秧、薄膜育秧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蘑菇、草菇、白木耳人工栽培的興起,農業經濟獲得穩步發展。1978年農業產值1590萬元,糧食總產42911.7噸,分別比1956年增長1.49倍、50.49%4、同學搜集資料進行補充第五節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進一步了解屏南縣的地域自然特色。(2)舉例說出幾種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的珍稀動植物。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本地生態環境。提高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二、教學重點了解屏南縣的地域自然特色。三、教學難點舉例說出幾種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的珍稀動植物。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1、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簡介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鷲峰山脈,位于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處偏僻山區。涉及屏南縣的雙溪鎮、周寧縣的禮門鄉、政和縣的楊源鄉等3個鄉鎮7個行政村。保護區總面積1457.3公頃。保護區呈一彎曲狹窄長廊狀,東西寬約1.5km,南北長約14.5km。森林覆蓋率達89%。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鴛鴦、獼猴為主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水源涵養林。保護區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但也存在許多珍稀的植物資源。2、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的植物介紹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達89.0%,蘊含著多種生態系統及其景觀。保護區終年溫涼濕潤,水熱條件優越,植物資源豐富,組成復雜。現已初步查明保護區內有8個植被型21個群系,常見群叢有32個。植物種類745種,隸屬于150科431屬。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櫚木、喜樹、閩楠、福建柏、長葉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種,銀杏2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有花傘花木等6種,以及福建省重點保護植物有:福建櫻桃、柳杉、三尖杉、刨花潤楠、油杉、江南油杉、紅楠、絞股藍等8種。境內蘭科植物30多種。3、鴛鴦溪自然保護區的動物介紹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的動物種類,按動物地理分布,以東洋界動物區系種類為主,并具有古北界的特征。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4科130屬181種。其中有47科103種屬于有特殊意義和保護價值的野生動物種類。野生脊椎動物種類有(鳥類30科90種;獸類19科35種;爬行類15科30種;兩棲類10科26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1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豹、云豹、白頸長尾雉、蟒蛇等5種,國家lI級保護動物有獼猴、鴛鴦、豺、穿山甲、白鷴、虎紋蛙等16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直”動物)79種、另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小山蛙、黃腹鼬、黃斑葦鳽等16種。第六節珍稀植物南方紅豆杉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說出南方紅豆杉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南方紅豆杉的價值。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本地生態環境。關注瀕危植物的生存,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二、教學重點說出南方紅豆杉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三、教學難點說出南方紅豆杉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南方紅豆杉,常綠喬木,樹皮淡灰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芽鱗頂端鈍或稍尖,脫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葉2列,近鐮刀形,長1.5~4.5厘米,背面中脈帶上無乳頭角質突起,或有時有零星分布,或與氣孔帶鄰近的中脈兩邊有1至數條乳頭狀角質突起,顏色與氣孔帶不同,淡綠色,邊帶寬而明顯。種子倒卵圓形或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通常上部較寬,生于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種子可榨油;樹皮含單寧;木材可供作用材。南京和上海都有栽培;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以及河南和陜西。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形態特征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60~100厘米;樹皮灰褐色、紅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條片脫落;大枝開展,一年生枝綠色或淡黃綠色,秋季變成綠黃色或淡紅褐色,二、三年生枝黃褐色、淡紅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黃褐色、淡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芽鱗三角狀卵形,背部無脊或有縱脊,脫落或少數宿存于小枝的基部。葉排列成兩列,條形,微彎或較直,長1~3(多為1.5~2.2)厘米,寬2~4(多為3)毫米,上部微漸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漸尖,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黃綠色,有兩條氣孔帶,中脈帶上有密生均勻而微小的圓形角質乳頭狀突起點,常與氣孔帶同色,稀色較淺。雄球花淡黃色,雄蕊8~14枚,花藥4~8(多為5~6)。種子生于杯狀紅色肉質的假種皮中,間或生于近膜質盤狀的種托(即未發育成肉質假種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圓形,上部漸窄,稀倒卵狀,長5~7毫米,徑3.5~5毫米,微扁或圓,上部常具二鈍棱脊,稀上部三角狀具三條鈍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鈍尖頭,種臍近圓形或寬橢圓形,稀三角狀圓形。2、生長環境南方紅豆杉是中國亞熱帶至暖溫帶特有成分之一,在闊葉林中常有分布。耐蔭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通常生長于山腳腹地較為潮濕處。自然生長在海拔1000米或1500米以下的山谷、溪邊、緩坡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肥力較高的黃壤,黃棕壤,中性土、鈣質土也能生長。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積水。對氣候適應力較強,年均溫11~16℃,最低極值可達-11℃。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樹干上多見萌芽小枝,但生長比較緩慢。很少有病蟲害,壽命長。3、分布范圍產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星散分布。貴陽市主要分布在花溪、烏當、開陽、息烽。安徽省主要分布在黃山市歙縣石門鄉及黃山區一帶。浙江省百山祖國家級保護區內也有廣泛分布,其中慶元風景村三堆村至景寧一帶最多。云南省魯甸縣龍樹鄉龍樹村龍樹中學大門向北一百米處有兩顆南方紅豆杉,“龍樹鄉——龍樹”因此樹而得名。800年以上的福建大田濟陽鄉分布著幾十棵超600年的南方紅豆杉。4、主要價值(1)經濟價值材質堅硬,刀斧難入,有“千樅萬杉,當不得紅榧一枝椏”之稱。邊材黃白色,心材赤紅,質堅硬,紋理致密,形象美觀,不翹不裂,耐腐力強。可供建筑、高級家具、室內裝修、車輛、鉛筆桿等用。種子含油量較高。(2)園林價值南方紅豆杉枝葉濃郁,樹形優美,種子成熟時果實滿枝逗人喜愛。適合在庭園一角孤植點綴,亦可在建筑背陰面的門庭或路口對植,山坡、草坪邊緣、池邊、片林邊緣叢植。宜在風景區作中、下層樹種與各種針闊葉樹種配置。中國之外用歐洲豆杉作整形綠籬。(3)藥用價值驅蟲、消積食、抗癌,以種子入藥。5、保護現狀南方紅豆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優良珍貴樹種。在貴州省的分布區雖較廣,但本種在其分布區內種群數量稀少,若不加以保護,有處于漸危狀態的危險。南方紅豆杉多屬鳥類取食帶傳播,故很分散、零星。由于材質好,色澤美觀,破壞更為嚴重,當前首要的是停止對現有資源的破壞,同時加強繁育工作,引為庭園觀賞樹種,擴大栽培,達到保存物種的目的。第七節珍稀動物鴛鴦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說出鴛鴦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鴛鴦的習性。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本地生態環境。關注瀕危動物的生存,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二、教學重點(1)說出鴛鴦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鴛鴦的習性。三、教學難點(1)說出鴛鴦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鴛鴦的習性。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鴛鴦屬鳥綱,鴨科,為我國特有觀賞鳥,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中型游禽,體長不到50厘米。雄性鴛鴦(即:“鴛”)羽毛絢麗;眼棕色,外圍有黃白色環;嘴紅棕色;最具有特色的是翅上有一對粟黃色、直立的扇形翼帆,非常奪目;胸腹部純白,雌性鴛鴦(即“鴦”)遠不如雄性鴛鴦漂亮,通體顏色為暗啞的灰色;眼周和眼后各具一條白色縱紋;嘴灰黑色。雌雄鴛鴦生活形影不離,古稱“匹鳥”,常以此比喻恩愛喜從夫妻,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中有“得成比目何辭死,愿用鴛鴦不羨仙”之句。鴛鴦溪景區環境寧靜,空氣清新,水質潔凈,毫無污染,溪旁天然的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灌木苦椎(橡子樹)的小粒果實形似橄欖是上好的食物,溪邊還有鱸、魚光、鰻、鱖等動魚可供美餐,水邊的蒯草灌叢樹蔭,溪邊的穴竇巖隙樹洞構成了鴛鴦的營巢。因此每年秋分起數以千對鴛鴦陸續從我國東北部,內蒙古等地,千萬里奮翩疾飛,執著地回歸鴛鴦溪度過嚴冬,直至翌年清明。1、外形特征鴛鴦是小型游禽,雄鳥額和頭頂中央翠綠色,并具金屬光澤;枕部銅赤色,與后頸的暗紫綠色長羽組成羽冠。眉紋白色,寬而且長,并向后延伸構成羽冠的一部分。眼先淡黃色,頰部具棕栗色斑,眼上方和耳羽棕白色,頸側具長矛形的輝栗色領羽。背、腰暗褐色,并具銅綠色金屬光澤;內側肩羽紫色,外側數枚純白色,并具絨黑色邊;翅上覆羽與背同色。初級飛羽暗褐色,外翈具銀白色羽緣,內翈先端具銅綠色光澤;次級飛羽褐色,具白色羽端,內側數枚外翈呈金屬綠色;三級飛羽黑褐色,外翈亦呈金屬綠色,與內側次級飛羽外翈上的綠色共同組成藍綠色翼鏡,最后一枚三級飛羽外翈為金屬綠色,具栗黃色先端,而內翈則擴大成扇狀,直立如帆,栗黃色,邊緣前段為棕白色,后段為絨黑色,羽干黃色。尾羽暗褐色而帶金屬綠色。頦、喉純栗色。上胸和胸側暗紫色,下胸至尾下覆羽乳白色,下胸兩側絨黑色,具兩條白色斜帶,兩脅近腰處具黑白相間的橫斑,其后兩脅為紫赭色,腋羽褐色。
雌鳥頭和后頸灰褐色,無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條白紋與眼周白圈相連,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紋。上體灰褐色,兩翅和雄鳥相似,但無金屬光澤和帆狀直立羽。頦、喉白色。胸、胸側和兩脅暗棕褐色,雜有淡色斑點。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雄鳥暗角紅色,尖端白色。雌鳥褐色至粉紅色,嘴基白色,腳橙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430-590g,♀435-550g;體長♂401-430mm,♀438-450mm;嘴峰♂26-31mm,♀27-38mm;翅♂179-240mm,♀202-229mm;尾♂77-127mm,♀92-138mm;跗蹠♂37-47mm,♀38-48mm。(注:♂雄性;♀雌性)2、棲息環境繁殖期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棲息于大的開闊湖泊、江河和沼澤地帶。一般生活在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澤、蘆葦塘和湖泊等處,喜歡成群活動,一般有二十多只,有時也同其它野鴨混在一起。每天在晨霧尚未散盡的時候,就從夜晚棲息的叢林中飛出來,聚集在水塘邊,在有樹蔭或蘆葦叢的水面上漂浮、取食,然后再飛到樹林中去覓食,大約一、二個小時后,又先后回到河灘或水塘附近的樹枝或巖石上休息。3、生活習性 (1)遷徙每年3月末4月初陸續遷到東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離開繁殖地南遷。遷徙時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遷飛,有時亦見有多達50余只的大群。在貴州、臺灣等地,亦有部分鴛鴦不遷徙而為留鳥。
(2)習性常成群到達繁殖地,剛遷到繁殖地時活動在低山開闊地帶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時則成群棲息在水邊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集群多達50-60只,有時達近百只。善游泳和潛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動外,也常到陸地上活動和覓食。性機警,遇人或其他驚擾立即起飛,并發出一種尖細的‘哦兒’聲。鴛鴦生性機警,極善隱蔽,飛行的本領也很強。在飽餐之后,返回棲居之處時,常常先有一對鴛鴦在棲居地的上空盤旋偵察,確認沒有危險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發現情況,就發出“哦兒,哦兒”的報警聲,與同伴們一起迅速逃離。
(3)食性雜食性。食物的種類常隨季節和棲息地的不同而有變化,繁殖季節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冬季的食物幾乎都是櫟樹等植物的堅果。春季和冬季,主要以青草、草葉、樹葉、草根、草子、苔蘚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農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繁殖季節則主要以動物性食物為食,如螞蟻、石蠅、螽斯、蝗蟲、蚊子、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也吃蝲蛄、蝦、蝸牛、蜘蛛以及小型魚類和蛙等動物性食物。覓食活動主要在白天,特別是早晨天亮以后到日出前和14:00-16:00最為頻繁。一般在河中水流平穩處和水邊淺水處覓食,有時也到路邊水塘和收獲后的農田與耕地中覓食。在水中覓食時,除在水邊淺水處直接涉水覓食外,有時也潛水覓食和將頭伸入水中邊游泳邊覓食。休息時或漂浮在水面打噸或在水中來回游泳,有時亦成群站在水邊沙灘上或石頭上。4、繁殖方式繁殖于山地森林中。3月末4月初遷到繁殖地時并不立刻營巢,而是成群活動在林外河流與水塘中。隨著天氣逐漸變暖,鴛鴦才逐漸分散和成對進入營巢地。4月下旬開始出現交配行為,一直持續到5月中旬。交配活動開始前雌雄雙雙游泳于水中,雄鴨頻頻向雌鴨曲頸點頭,浸嘴于水中,同時豎直頭部艷麗的冠羽,然后伸直頸部,頭不時地左右擺動,隨后雌雄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時將嘴浸入水中,游過一段時間后,雌鴨疾速向前,雄鴨緊跟其后,同時不斷地翹起尾部,緊接著躍伏于雌鴨背上,用嘴銜著雌鴨的頭羽進行交尾。交尾時間每次約2秒鐘,可連續進行4-5次。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進行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上到岸上休息。
營巢于緊靠水邊老齡樹的天然樹洞中,距地高10-18米。巢材極簡陋,巢內除樹木本身的木屑外,再就是雌鳥從自己身上拔下的絨羽。洞口大小為8cm×9cm,巢洞大小為43cm×34cm,洞壁厚8cm,洞深64cm。5月初開始產卵,每窩產卵7-12枚,卵圓形,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47-52mm×37-40mm,平均為50mm×38.3mm,重18-45g,平均22.9g雛鳥早成性,雛鳥卵出后全身即長滿了絨羽,孵出第二天,雛鳥即能從高高的樹洞中跳下來,進入水中后即能游泳和潛水。離巢時親鳥先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鳴叫,鳴聲急而細,一直持續1小時之久,然后親鳥才從洞中飛出,落于樹下水中,并繼續不停的鳴叫,在洞中的雛鳥亦跟著‘嘰嘰’地鳴叫,并利用銳利的爪慢慢爬到洞口,然后一個一個地跳到樹下草地上,并很快的跑到水中,游泳于親鳥周圍。5、種群現狀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鴛鴦也是中國傳統出口鳥類之一,在中國曾擁有很大的種群數量,每年都有大量活鳥被捕獵供應國內各動物園和出口。1975年以前無論是春季在長白山還是冬季在南方越冬地,都能經常遇到40-50只的大群,而這種壯觀的場面卻很難見到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森林砍伐和捕獵,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據調查,在中國的繁殖種群數量為1500-2000對。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第八節珍稀動物獼猴一、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1)說出獼猴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獼猴的習性。2、技能性目標: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3、情感性目標:關注本地生態環境。關注瀕危動物的生存,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二、教學重點(1)說出獼猴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獼猴的習性。三、教學難點(1)說出鴛鴦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2)舉例說出鴛鴦的習性。四、教學準備提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教師制作PPT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獼猴(學名:Macacamulatta):體長51-63厘米。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它們的前肢與后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頭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棲息廣泛,草原、沼澤各類森林。主要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數百只大群。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系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獼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常被用于進行各種醫學試驗。亂捕濫獵是獼猴致危的主要因素。獼猴喜歡棲息于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喜歡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帶,特別是那些巖石嶙峋、懸崖峭壁又夾雜著溪河溝谷、攀藤綠樹的廣闊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場所。鴛鴦溪景區環境寧靜,空氣清新,針葉闊葉混交林下,水質潔凈,毫無污染,有很多林灌地帶,特別是那些巖石嶙峋、懸崖峭壁又夾雜著溪河溝谷、攀藤綠樹的廣闊地段,非常合適獼猴的棲息。1、形態特征獼猴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一種猴。頭體長47–64厘米,尾長19–30厘米,雄猴體重7.7千克,雌猴體重5.4千克。在同屬猴類中個體稍小,顏面瘦削,頭頂沒有向四周輻射的漩毛,呈棕色,額略突,眉骨高,眼窩深,具頰囊,肩毛較短,尾較長,約為體長之半。其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黃色灰褐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有光澤,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較濃。不同地區和個體間體色往往有差異。面部、兩耳多為肉色,臀胝發達,多為肉紅色。成年雄猴的體型要比雌猴大。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通常四肢基本等長。面部裸露無毛,輪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環狀,使兩眼向前,眼間的距離較窄,視覺發達,立體化,可以在樹林之間活動時較準確地判定距離,辨別色彩,但嗅覺退化,頭骨的構造也隨之改變;齒式為異齒型,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頰齒通常為丘型齒和低冠齒,臼齒呈四方形并有4個較低的錐狀突起,適于咀嚼;鎖骨發達,四肢關節靈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軀干部分離,因而前后肢可以前后左右自由運動,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頭分離而且松松地連接在一起,不必連帶軀干即可回轉前后腳,適合握住樹枝;通常只胸前有一對乳頭;有盲腸;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可以靈活而穩定地抓握樹枝,指(趾)的端部僅蓋住指(趾)頭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發達的指(趾)紋,觸覺靈敏,還有防止滑落的作用;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發達的兩行皮墊,手腳的拇指(趾)和其余4指(趾)相對,可以握合。2、生活習性(1)習性集群生活,獼猴往往數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帶領,群居于森林中。它們常愛攀藤上樹,喜覓峭壁巖洞,其活動范圍很大。猴群在集體行動時,會有一“哨兵”站在高處放哨,若發現異常情況,即會發出信號,招喚猴群迅速轉移。如果情況緊急,獼猴憑借它們攀崖越險的熟練本領,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猴群大小與棲息地環境優劣而有別,一般都有十數頭或數十頭。繁殖和缺食季節,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范圍也較大。善于攀援跳躍,會游泳和模仿人的動作,有喜怒哀樂的表現。性情躁動時愛舉石擲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欄檔型道絲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數控線切割機床控制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高考培訓分享會
- DB63T 2421-2025 扎什加羊選育技術規程
- 清潔生產基礎知識培訓
- 高中數字化實驗培訓講座
- 實施法律條文精確匹配服務規范
- 餐飲供應鏈培訓
- 分析電子面單在快遞業中的優勢及應用場景
- 多方合同協議書
- 醫療機構高警示藥品風險管理規范(2023版)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小班語言《小白魚過生日》完整繪本有聲故事PPT
- 新型馬路劃線機設計
- 《兒科學》課件第9章第九節 腹瀉病
- 鋼筋混凝土外文翻譯文獻
- 項目2 動車組餐車乘務作業《高鐵動車餐飲服務》教學課件
- 致遠安全技術白皮書(簡版)
- 失禁性皮炎預防及護理PPT學習課件
- 愛寶s-990p打卡機說明書
- 廠區巡查記錄表
- 醫院管理者角色定位與執行力提升小時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