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時期的差異課件_第1頁
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時期的差異課件_第2頁
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時期的差異課件_第3頁
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時期的差異課件_第4頁
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時期的差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方繪畫色彩在不同歷史階段表現形式的差異設計史及其理論2016.11.25目錄CONTEXTS夏商周秦漢時期040201原始時期03魏晉南北朝時期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圖表:/tubiao/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資料下載:/ziliao/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PPT課件:/kejian/語文課件:/kejian/yuwen/數學課件:/kejian/shuxue/英語課件:/kejian/yingyu/美術課件:/kejian/meishu/科學課件:/kejian/kexue/物理課件:/kejian/wuli/化學課件:/kejian/huaxue/生物課件:/kejian/shengwu/地理課件:/kejian/dili/歷史課件:/kejian/lishi/唐宋元明清時期010203在原始時期,中西繪畫色彩觀是相似的,都是用簡單的色彩來表現。由于顏料的有限,只能由天然植物或礦物質顏料而決定,這種單調的色彩觀形成了原始時期中西方繪畫色彩單純、大區域、醒目、搭配變化少等相近的特點。有所不同的是,中國此時期的繪畫色彩更為簡練,在大量巖畫中,是以單色表現近乎抽象的物象,原始陶器上的描繪,雖然出現了多種色彩,但也是平面的。西方繪畫的色彩則相對豐富一些,不僅顏色多樣,而且出現簡單的立體感、明暗調子變化。原始時期洞窟長約270米,深邃而曲折。150多幅壁畫集中在長18米、寬9米入口處,為公元前3萬~前1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跡,稱"馬格德林文化"。洞內有史前人睡覺的地方及燒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余燼痕跡清晰可辨。洞頂和洞壁多是簡單風景草圖和分散的動物畫像,如野牛、野馬、野豬、猛犸、山羊、赤鹿等,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手法,刻畫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有站、有跑、有臥、有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壁畫顏米取于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摻和動物油脂,以紅、黑、紫為主,色彩濃重,艷麗奪目,達到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窟底有一條隆起的巖石,上鋪帆布,供參觀者仰臥觀賞崖壁畫。在大約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頂上,布滿了動物繪畫——野牛、野馬、野山羊和鹿,還有一些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沒能破譯的符號。這些巖畫大多為彩色,主色調是赭紅和黑色,也有些許黃色和紫色,色彩艷麗,動物形象逼真。一頭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實,肌肉豐滿,尾巴翹起像在甩動,臉上表現出狂野不羈的神態。一匹野馬,線條流暢,身體顯得挺拔、矯健。仔細觀察,畫的邊緣都有線條狀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線條。這讓人們猜測,萬余年前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堅硬鋒利的石器在巖石上刻出動物的輪廓,然后用黑色勾邊兒,再用紅色和黑色等顏料著色。西方代表:阿爾塔米拉洞窟巖畫商周秦漢時期01商周秦漢時期中國繪畫色彩雖然逐漸的簡介形態,但到了夏便豐富起來。主要是色相的豐富,表現形式仍然是平面的,各種色彩鋪陳于畫面,形成裝飾畫般的色彩美感,漆器上的繪畫,漢代帛畫,東漢墓室壁畫等多以紅、黑為主導色,黃藍等次之。02西方繪畫色彩則在這是出現了分野,一部分繪畫采取類似于中國的裝飾性色彩,即較為單純的色彩并置而構成畫面,只是線條和形象寫實一些。另一部分則是迅速向寫實即再現性色彩觀方向發展。漢代繪畫的色彩以赤、黑兩色為主,間以其他顏色。無論是從墓室壁畫,帛畫、畫像石漆畫,陶器畫等都表現得非常明顯。漢墓壁畫都以毛筆為工具,以墨為主要材料,使用化學性質穩定的朱、綠、黃等色礦物質顏料。墓室壁畫的制作除了以紅、黑兩色彩繪制外,還包括用雕刻手段制作的畫像石,畫像石上面附色是共認的,但由于褪色,侵蝕嚴重,但極個別畫像石上還留有赤色的色痕。

帛畫以長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字形旌幡為代表。據當代畫家劉炳森《臨馬王堆帛畫的點滴體會》中說,帛畫“先用淡墨起稿,然后設色,最后是勾墨線。”設色“豐富的鮮艷,其中主要顏色可歸納為礦物色、植物色、動物色。礦物色包括朱砂、土紅、銀粉,植物色包括青墨和藤黃,還有動物的蛤粉,帛畫色彩以礦物質為主要原料,朱砂在全幅的色彩中居于首要地位。”漆畫在漢代發展可以說是一個高峰時期,湖南長沙馬王維1號墓的棺槨有4個。套棺第1層為黑漆素棺,第2層為黑地彩繪棺,第3層為朱地彩繪棺,第4層為錦飾內棺。漢代人對色彩選擇由此可見一斑。人物題材的壁畫中,最完整的是一件高2.22米名為“國王--祭司”的著色淺浮雕。畫中年輕的國王正在百合花叢中主持祭祖活動。他頭戴用羽毛裝飾的百臺花冠,胸前掛著百合花項飾,左手握著麾標,右手上擺至胸前、人物形象富有古典美,肩膀寬闊,腰部纖細,四肢肌肉發達且富有彈性。百合花和蝴蝶也是用極富特色的手法,表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背景則使用大面積的紅色,烘托出祭祖活動豪華與神秘的氣氛。這些壁畫已經三千年了,發掘出來依然色彩鮮艷,顏料都是從植物和礦物中提煉出來的,壁畫的墻壁泥漿尚未干時作畫,以使顏料滲進墻壁,才能保留久遠。禮儀文化對比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故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不僅有人物、樹葉、山巒的表現,也開始重視色彩的明度變化。0102唐宋元明清時期宋代繪畫色彩基本仍分為兩條路:一類是精致細麗的院體畫,以花鳥畫和春綠山水畫為代表,另一類是強調水墨淡彩。元代以來,除化色彩的文人畫,宗教畫、部分人物畫在繼續以前的再現性色彩之外,文人士大夫繪畫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繪畫色彩由清麗轉向清淡。他們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氳變化中,表達胸中與天地一致的蒼茫之氣。比如元四家,畫作都極少設色,筆墨常常松疏簡淡。從這時開始,中國繪畫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精神寓意的表達,成了文人畫家們在動亂時代中無可奈何的心境寄托。西方繪畫色彩,此時卻發生了重大變化。文藝復興以來人們對古希臘藝術的發現和對科學的尊重,使得畫家們再次轉向再現性色彩。作品色彩鮮明飽滿,色相豐富,明暗、高光層次不斷細化。文藝復興繪畫、新古典主義繪畫色彩飽和、概括,帶有固有色的理想性描繪特點。星空以藍色為主色調,以星光中的夜空為主要繪畫對象。畫的最近處是一棵柏樹,梵高在這一時期非常喜歡柏樹,他說:“那些柏樹的線條像極了埃及的金字塔。”那顆碩大的柏樹的枝條扭曲纏繞高聳入天空。它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沖向云霄。它似乎象征了梵高心中的那片激情,對于繪畫的激情,對于生命的激情。他心中有對繪畫的無限熱情,卻一直未能被世人所理解,所以這團“火焰”是褐色的,雖燃燒,卻不能盡顯其本性。用褐色代替紅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