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 人教部編版_第1頁
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 人教部編版_第2頁
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 人教部編版_第3頁
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 人教部編版_第4頁
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 人教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二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1學弈學弈2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什么?學識淵博的孔子又被什么難住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新課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3孟子(孟軻,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后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作者簡介孟子(孟軻,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4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自學提示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提示5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饋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6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7為wéi(為難作為)wèi(因為為什么)將jiāng(將來將軍)jiàng(上將將領)繳zhuó(弓繳)jiǎo(繳械繳納)作者簡介為wéi(為難作為)將jiāng(將來將軍)繳zhuó(8學弈(yì)[1]弈秋[2],通國[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誨[7]二人弈,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③通國:全國。④之:的。⑤善:善于,擅長。⑥使:讓。⑦誨:教導。理解文意學弈(yì)[1]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9其一人專心致志[8],惟(wéi)弈秋之為聽[9];一人雖聽之[10],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⑩之:指弈秋的教導。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10一心以為有鴻鵠(hú)[11]將至,思援[12]弓繳[zhuó][13]而射之。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鴻鵠(hú):天鵝。援:引,拉。繳(zhuó):本課指帶有絲繩的箭。一心以為有鴻鵠(hú)[11]將至,思援[12]弓繳[zhu11雖與之[14]俱[15]學,弗(fú)[16]若之矣(yǐ)[17]。雖然他倆在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12為[18]是其[19]智弗若與[yú][20]?曰[21]:非[22]然[23]也。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為:因為。其:他的,指后一個人。與(yú):語氣助詞,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為:因為。其:他的,指后一個人。與(yú):語氣助詞,嗎。曰13問題探究,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組共同提出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供全班交流。分組討論:問題探究,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分組討論:14核心問題:《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串珠問題:《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核心問題:15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學下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說明了什么道理?運用設問的修辭,發人深思,一問一答,起突出強調的作用,說明了文中兩個人在一起學習但結果卻不同的原因。從而說明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品析課文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一人16《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弈》講的是兩個人跟弈秋學下棋,由于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應專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核心問題:討論交流,展示匯報:《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核心問題:討論交流,展示匯報17《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兩個人跟弈秋學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結果是雖然他倆在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問題解答《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18《學弈》記敘了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結果后一個不專心聽的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說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專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主題概括《學弈》記敘了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19

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只有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一無所獲課文梳理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一人三心二意→20方子振學弈胡應麟

人多言:“方子振小時嗜弈,嘗于月下見一老人,謂方曰:‘孺子喜弈乎?誠喜,明當候我唐昌觀中。’明日方往,則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謂與長者期,而遲遲若此乎?當于詰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記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觀門未啟,斜月猶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來,曰:‘孺子可與言弈矣。’因布局于地,與對四十八變,每變不過十余著耳。由是海內遂無敵手。

拓展延伸方子振學弈拓展延伸21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齡,便喜對弈。時已從塾師受書,每余常課,必先了竟,且語師曰:‘今皆弟子余力,請以事弈。’塾師初亦懲撻禁之,后不復能禁。日于書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國下遂無敵手。”此蓋專藝入神,管夷吾所謂:“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齡,便喜對22附譯文:人們常說:“方子振小時候喜歡下棋,曾經在晚上見到一位老人,對方說:‘小子你喜歡下棋么?如果你真的喜歡,明天在唐昌觀中等我。’第二天方子振到觀中時,老人已經在了。老人憤怒地說:‘你曾和長輩約定了時間,怎么來得這么遲?應當于明日重來這里。’方子振說:‘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了。’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時分前往,觀門還未開,斜斜的月光還在。不一會兒老人拖著拐杖翩然到來,說道:‘小子是可以與其談論下棋的人。’于是老人在地上布開棋局,和方子振下了四十八種變化,每種變化僅僅十多手棋。于是方子振在天下沒有對手。附譯文:23我去清源,為了詢問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說:“這是好事者所說的。我八歲的時候就喜歡下棋。當時已經在私塾中念書,每當我上課時,必然要先對弈,并且和老師說:‘弟子我有學有余力,請老師允許我下棋。’老師起初也責打懲罰我,后來也就禁止不了了。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計算。到十三歲時,天下就沒有對手了。”這大概是專心學藝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說的:“通達鬼神,而本人卻不屬鬼神”吧。我去清源,為了詢問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說:“這是好事者所說的。24讀了這個關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呢?與同學們交流交流。讀了這個關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呢?與同學25【關于圍棋的知識】圍棋的圓形棋子和方形棋盤象征著“天圓地方”,棋盤上縱橫各19道,有361個交叉點。棋盤分為4部分,代表四季,黑白兩色棋子代表陰陽。拓展延伸【關于圍棋的知識】拓展延伸26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日27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學識淵博的孔子被什么難住了呢?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學習態度不同,學28作者簡介

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間),周朝鄭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道家學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對后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其著作《列子》的核心思想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作者簡介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29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資料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30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自學提示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提示31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饋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32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遠,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33滄滄涼涼孰

汝cāngshúrǔ易錯字音滄滄涼涼孰汝cāngshúrǔ易錯字音34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①,見兩小兒辯斗②,問其故③。孔子到東方游學,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一兒曰:“我以④日始出時去⑤人近,而日中⑥時遠也。”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①游:游學,游歷。②辯斗:辯論,爭論。③故:原因,緣故。④以:認為。⑤去:離。⑥日中:正午。理解文意兩小兒辯日①游:游學,游歷。②辯斗:辯論,爭論。③故:原因,35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⑦,及⑧日中則⑨如盤盂(yú)⑩,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就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⑦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⑧及:到。⑨則:就。⑩盤盂(yú):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⑦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36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向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滄(cāng)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滄(cāng)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37孔子不能決?也。孔子聽了不能判斷他們誰對誰錯。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乎?”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決:判斷。?孰(shú):誰。?汝(rǔ):你。?決:判斷。?孰(shú):誰。?汝(rǔ):你。38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組共同提出自認為有價值的題目,供全班交流。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討論交流39核心問題:《兩小兒辯日》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為什么而爭辯?2.兩小兒各自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們提出各自觀點的依據是什么?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核心問題:40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文章開篇交代了什么?文章開篇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一個小孩認為早晨太陽離人近,中午太陽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品析文本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41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早晨太陽看上去大,所以離我們近;中午太陽看上去小,所以離我們遠。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42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滄滄涼涼”和“如探湯”分別是早晨和中午太陽照在人身上的感覺,說明中午氣溫比早晨高,所以中午太陽離我們近。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兩小兒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敢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43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不能決”表現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孔子不能決也。44《兩小兒辯日》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核心問題:《兩小兒辯日》講的是兩個小孩爭辯太陽是早晨還是中午離人近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膽質疑;還告訴我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討論交流《兩小兒辯日》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核心問題:《兩小兒辯日451.《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為什么而爭辯?串珠問題:《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為“太陽是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而爭辯。1.《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為什么而爭辯?串珠問題:《兩小兒辯462.兩小兒各自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們提出各自觀點的依據是什么?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的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作出的判斷;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2.兩小兒各自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們提出各自觀點的依據是什么47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48《兩小兒辯日》通過寫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何時離人遠,何時離人近,就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確判斷的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主題概括《兩小兒辯日》通過寫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何時離人遠,何49

兩小兒辯日起因:觀點理由結果:善于觀察大膽質疑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一兒:日始出近日中遠另一兒:日始出遠日中近一兒:近大遠小另一兒:近熱遠涼相反相持兩小兒辯斗孔子不能決課文梳理兩小兒辯日起因:善于觀察一兒:日始出近日中遠5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拓展延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拓展延伸51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兩個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布置作業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兩個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52文言文二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二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53學弈學弈54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什么?學識淵博的孔子又被什么難住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新課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55孟子(孟軻,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后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作者簡介孟子(孟軻,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56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自學提示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提示57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饋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58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59為wéi(為難作為)wèi(因為為什么)將jiāng(將來將軍)jiàng(上將將領)繳zhuó(弓繳)jiǎo(繳械繳納)作者簡介為wéi(為難作為)將jiāng(將來將軍)繳zhuó(60學弈(yì)[1]弈秋[2],通國[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誨[7]二人弈,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③通國:全國。④之:的。⑤善:善于,擅長。⑥使:讓。⑦誨:教導。理解文意學弈(yì)[1]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61其一人專心致志[8],惟(wéi)弈秋之為聽[9];一人雖聽之[10],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⑩之:指弈秋的教導。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62一心以為有鴻鵠(hú)[11]將至,思援[12]弓繳[zhuó][13]而射之。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鴻鵠(hú):天鵝。援:引,拉。繳(zhuó):本課指帶有絲繩的箭。一心以為有鴻鵠(hú)[11]將至,思援[12]弓繳[zhu63雖與之[14]俱[15]學,弗(fú)[16]若之矣(yǐ)[17]。雖然他倆在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64為[18]是其[19]智弗若與[yú][20]?曰[21]:非[22]然[23]也。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為:因為。其:他的,指后一個人。與(yú):語氣助詞,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為:因為。其:他的,指后一個人。與(yú):語氣助詞,嗎。曰65問題探究,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組共同提出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供全班交流。分組討論:問題探究,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分組討論:66核心問題:《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串珠問題:《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核心問題:67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學下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說明了什么道理?運用設問的修辭,發人深思,一問一答,起突出強調的作用,說明了文中兩個人在一起學習但結果卻不同的原因。從而說明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品析課文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一人68《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弈》講的是兩個人跟弈秋學下棋,由于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應專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核心問題:討論交流,展示匯報:《學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核心問題:討論交流,展示匯報69《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兩個人跟弈秋學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結果是雖然他倆在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問題解答《學奕》中跟弈秋學奕的兩個人各自有怎樣不同的表現?結果如何?70《學弈》記敘了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結果后一個不專心聽的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說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專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主題概括《學弈》記敘了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71

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只有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一無所獲課文梳理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一人三心二意→72方子振學弈胡應麟

人多言:“方子振小時嗜弈,嘗于月下見一老人,謂方曰:‘孺子喜弈乎?誠喜,明當候我唐昌觀中。’明日方往,則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謂與長者期,而遲遲若此乎?當于詰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記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觀門未啟,斜月猶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來,曰:‘孺子可與言弈矣。’因布局于地,與對四十八變,每變不過十余著耳。由是海內遂無敵手。

拓展延伸方子振學弈拓展延伸73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齡,便喜對弈。時已從塾師受書,每余常課,必先了竟,且語師曰:‘今皆弟子余力,請以事弈。’塾師初亦懲撻禁之,后不復能禁。日于書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國下遂無敵手。”此蓋專藝入神,管夷吾所謂:“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齡,便喜對74附譯文:人們常說:“方子振小時候喜歡下棋,曾經在晚上見到一位老人,對方說:‘小子你喜歡下棋么?如果你真的喜歡,明天在唐昌觀中等我。’第二天方子振到觀中時,老人已經在了。老人憤怒地說:‘你曾和長輩約定了時間,怎么來得這么遲?應當于明日重來這里。’方子振說:‘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了。’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時分前往,觀門還未開,斜斜的月光還在。不一會兒老人拖著拐杖翩然到來,說道:‘小子是可以與其談論下棋的人。’于是老人在地上布開棋局,和方子振下了四十八種變化,每種變化僅僅十多手棋。于是方子振在天下沒有對手。附譯文:75我去清源,為了詢問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說:“這是好事者所說的。我八歲的時候就喜歡下棋。當時已經在私塾中念書,每當我上課時,必然要先對弈,并且和老師說:‘弟子我有學有余力,請老師允許我下棋。’老師起初也責打懲罰我,后來也就禁止不了了。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計算。到十三歲時,天下就沒有對手了。”這大概是專心學藝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說的:“通達鬼神,而本人卻不屬鬼神”吧。我去清源,為了詢問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說:“這是好事者所說的。76讀了這個關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呢?與同學們交流交流。讀了這個關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呢?與同學77【關于圍棋的知識】圍棋的圓形棋子和方形棋盤象征著“天圓地方”,棋盤上縱橫各19道,有361個交叉點。棋盤分為4部分,代表四季,黑白兩色棋子代表陰陽。拓展延伸【關于圍棋的知識】拓展延伸78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日79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學識淵博的孔子被什么難住了呢?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從學下棋中發現了學習態度不同,學80作者簡介

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間),周朝鄭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道家學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對后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其著作《列子》的核心思想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作者簡介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8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資料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82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自學提示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提示8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饋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檢查反84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遠,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85滄滄涼涼孰

汝cāngshúrǔ易錯字音滄滄涼涼孰汝cāngshúrǔ易錯字音86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①,見兩小兒辯斗②,問其故③。孔子到東方游學,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一兒曰:“我以④日始出時去⑤人近,而日中⑥時遠也。”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①游:游學,游歷。②辯斗:辯論,爭論。③故:原因,緣故。④以:認為。⑤去:離。⑥日中:正午。理解文意兩小兒辯日①游:游學,游歷。②辯斗:辯論,爭論。③故:原因,87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⑦,及⑧日中則⑨如盤盂(yú)⑩,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就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⑦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⑧及:到。⑨則:就。⑩盤盂(yú):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⑦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88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向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滄(cāng)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滄(cāng)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89孔子不能決?也。孔子聽了不能判斷他們誰對誰錯。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乎?”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決:判斷。?孰(shú):誰。?汝(rǔ):你。?決:判斷。?孰(shú):誰。?汝(rǔ):你。90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組共同提出自認為有價值的題目,供全班交流。討論交流1.討論標注的有疑惑的地方:討論交流91核心問題:《兩小兒辯日》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為什么而爭辯?2.兩小兒各自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們提出各自觀點的依據是什么?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核心問題:92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文章開篇交代了什么?文章開篇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一個小孩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