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改課件_第1頁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改課件_第2頁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改課件_第3頁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改課件_第4頁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專題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三)居室建筑的演進(四)習俗風尚的變革傳統服飾、飲食、住宅、風俗(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清朝長袍馬褂

國人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進行融合,創造出一種中西合壁的穿著來:綢緞長袍、西服褲,頭頂圓形禮帽,足上是一雙烏黑油亮的牛皮鞋。當然,這樣的裝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時尚,如一些國民黨的要員、大商人、大銀行家等等。

滿族婦女漢族婦女旗袍上衣下裙

晚清滿族時期特點:寬松肥大清末漢族婦女可選用:為什么西式服裝能夠被中國人接受并得以流行?從穿著的角度:西式服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是民國成立后剪發易服的產物。從社會思潮的角度: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禮義廉恥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督五權分立三民主義你知道中山裝造型的含義嗎?民國初年穿旗袍的婦女改革與創新的旗袍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1、第一階段——鴉片戰爭后到新中國成立男裝: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特征:中式與西式、傳統與現代并存女裝:旗袍的改良“做套列寧裝,留著結婚穿”是20世紀50年代初年輕人中流行的一句順口溜。(1)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式服裝連衣裙2、第二階段——新中國建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布拉吉黑、灰、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主色調。20世紀80年代初,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

改革開放以后的服飾20世紀80年代,健美褲流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健美褲一般以黑色為主,帶著很大的彈性。后來腳蹬褲的材料變得多種多樣,不過基本的特點都沒有變:貼身,高彈力,且透風。20世紀80年代牛仔褲在中國年輕一代中流行開來,至今不衰。圖為當年當紅影星張瑜穿著牛仔褲給《大眾電影》雜志拍的封面照片。21世紀,混搭風流行。

改革開放以后3、第三階段——改革開放后特征:款式新穎,層出不窮總趨勢:保守、等級森嚴、單調向開放、美觀、方便、平民化發展階段表現服飾特征鴉片戰爭后——新中國成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新中國成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政治色彩強烈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多元化彰顯個性長袍馬褂上衣下裙西裝、中山裝旗袍列寧裝“干部服”綠軍裝異彩紛呈一、服飾變化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三)居室建筑的演進(四)習俗風尚的變革(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答:十分發達,形成了魯菜、粵菜、川菜和淮揚菜有名的四大菜系。近代以來中國飲食的變化是西餐傳入,中西餐并行。(1)中國傳統飲食的特點是什么?近代以來中國的飲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思考

四大菜系代表區域魯菜粵菜川菜淮揚菜山東廣州、潮州等四川揚州、南京、鎮江等九轉大腸油悶大蝦醋酥鯽魚蔥油雞松仁粉絲金牌燒乳鴿粵菜魯菜手撕雞宮保雞丁麻婆豆腐麻香小象貝薺菜春筍清燉蟹粉獅子球川菜淮揚菜

中國街頭,有它們。。西餐廳西餐19世紀40年代起西餐開始傳入中國答:如①入味方法不同:西餐調味與食品分開,中餐入味則是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調料入味;(2)能否說說中西餐的不同點主要有哪些?②就餐環境不同:西餐講究清靜、幽雅,而中餐則講究熱鬧;③使用的餐具不同:西餐以刀叉為主,中餐則筷子;④烹飪要求不同:西根據要求不一,而中餐以熟食為主;⑤禮節不同:西餐以女士優先,中餐則以儐客為主(尤其男客)等等。

(3)西餐的傳入對中國普通百姓家有沒有影響?如果有請舉例說明。你認得它們嗎?西餐原料西餐調味品西式糖果、糕點、飲料可見外國飲食文化深深的影響了中國...西式餐飲對我國的影響:(1)西餐常用原料進入餐桌

(2)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3)西菜西點逐漸成為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三)居室建筑的演進(四)習俗風尚的變革福建土樓江蘇無錫山西祁縣陜西延安拉薩西雙版納內蒙古北京四合院俯視圖北京西站四合院傳統建筑(北方)中西合璧別墅新式住宅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三)居室建筑的演進

(四)習俗風尚的變革材料一:被稱為“最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在民國時期報刊上登載了征婚廣告,條件是:“文理通順可以寫短文章,大家閨秀,有服從性質,不染習氣。”材料二:舊式婚禮情況: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問名(互易庚貼卜之)3、會親(即訂婚,俗稱“放定”)4、請期(男方備糕點、請柬、說明迎娶日期及各種主要事項)5、納彩(俗稱“過大禮”)6、娶親7、回門。見證浪漫時刻各時期結婚照大全五四前清末傳統婚禮當時結婚照不過是記錄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結婚照,20年代的婚禮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婚照

任弼時與陳琮英結婚照(1926年3月上海)鄧小平與卓琳的結婚照毛岸英和劉思齊的結婚照

50年代在那個階級斗爭,政治掛帥的時代,敢穿婚紗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則要被說成向往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結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7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人終于又穿上了婚紗和西服。90年代——現在的化裝技術可真沒得說,連最親的人也認不出來。現代的結婚照現在流行個性婚紗照水葬,是一種將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土葬,是各個民族都實行過的葬法,漢族歷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數民族和我國北方地區和落后的農村地區仍然實行火葬,在商代,一些邊遠民族已經有火葬習俗。后來,受佛教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火葬慢慢盛行。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喪葬形式嗎?喪葬禮儀的變革光緒帝葬禮公墓依照鄧小平遺愿,葬禮從簡,骨灰撒入大海豪華墓地存在的陋習:厚葬、土葬風氣依然存在。豪華墓地和農村中的土葬

留辮本是女真人的風俗,滿清入關后,多爾袞于順治二年規定“剃發”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內)內一律遵行,違者殺而無赦。可當時許多漢人“寧愿留發不留頭,不愿留頭不留發”,出現因不剃發而出現的慘劇如“揚州十日,永嘉三屠”。

——民國政府《剪辮通令》留辮是民族壓迫的外在象征,剪辮是追求民族平等的表現。裹足一雙繡花鞋竟不及一個巴掌大,而最寬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過一寸。封建迷信社交禮節變化婚姻包辦舊式喪禮男子留辮女子裹足迷信活動婚姻自由探究:你所熟悉的習俗中哪些變化較大?(葬禮、剪辮、放足、社交禮節、過年、元宵等)新式喪禮迫令放足破除迷信剪辮易服舊習改變民國成立后習俗變化

舊習

婚姻包辦舊式喪禮男子留辮女子裹足迷信活動

改變婚姻自由新式喪禮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迷信四、習俗風尚的變化思考外因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與習俗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內因鴉片戰爭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推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開放等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政治變革:經濟發展:1840年后,“向西方學習”的思潮;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改革開放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學東漸:探究:新聞報道:在當今的中國,每到圣誕節或情人節,不管是商家還是顧客都會全程投入,氣氛愈演愈烈。與之相反的是傳統的中國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節日的氣氛卻是越來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沖擊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歷史上,自詡為“天朝上國”的中國人穿著中式服裝,住在中式建筑里,行為舉止溫良恭儉讓,敬愛天地君親師,莊重而熱烈地過著中國節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禮儀……這些,曾經是中國人的標識。而自100多年前開始“師夷長技”以來,中國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棄,屬于自己的文化衣杉漸被撕破,莊重從容的古老文明漸行漸遠。現在,除了黑頭發黃皮膚,我們還有什么外在的標識?

——《中國新聞周刊》閱讀與思考中國文化習俗走向何處去?

觀點一:這是一種進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發展,這時候舊的文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西方文化的進入,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中國逐漸改掉了一些傳統陋習,與世界接軌。觀點二:這是一種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進入,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一步步淪喪,特別當我們過著西方的圣誕節時,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經被韓國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不是沒有我們的節日,而是我們喪失了很多很多的記憶!我們不是沒有我們的文化,而是我們喪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個沒有自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

一個放棄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山東曲埠祭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