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課件_第1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課件_第2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課件_第3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課件_第4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古代詩歌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

目標指向1.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及相關術語。2.掌握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題步驟。目標指向1.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及相關術語。表達技巧1.表達方式2.修辭手法3.抒情方式4.表現手法5.行文結構(看書上)表達技巧的分類表1.表達方式2.修辭手法3.抒情方式4.表現手法5.行文結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指出下面這首詩所用的表達方式。例: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敘事)(議論)(抒情)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指出下面這首詩所用的表常見的結構技巧:

首尾呼應、開門見山、懸念、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承上啟下)、鋪墊、伏筆常見的結構技巧:

首尾呼應、開門見山、懸念高考主要考查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對偶、反復、雙關、通感、設問、反問、頂針、用典、互文)古典詩歌表達技巧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襯托—對比、點—面、細節)、議論(借形象說理)、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現手法:聯想、想象、象征、鋪陳、比興、抑揚、伏筆、照應、寓褒于貶、明褒實貶、以樂景寫哀、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高考主要考查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比喻一、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夸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強烈的感情。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一、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

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語言精煉,內容豐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表達上增強藝術感染力。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常見修辭格比喻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運用什么手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修辭方法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比喻蘭溪棹歌(戴叔倫)“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擬人:它使得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擬人:它使得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雙關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表面寫自然之春天,實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雙關春思(唐·李白)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主人下馬客在船理解: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理解:煙和月籠著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修辭的運用能收到筆墨經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秦時明月漢時關理解: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理解:煙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運用借代手法,用顏色“綠”代替綠葉,用顏色“紅”代替紅花。語言簡潔而意味無窮。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借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運用借代手法,用顏色“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比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陶者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A、正襯]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

襯托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A、正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為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登高(唐·杜甫)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

[B、反襯]②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B、反襯]絕句(杜甫)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用典故

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個人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1)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絕句李清照這是一首借古諷

1、三、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春雪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運用了擬人手法,使穿樹飛花的春雪具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1、三、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運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運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3、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①飛流直下三千尺。

②千古長如白練飛。

1、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2、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3、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1、用夸二、常見表達方式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襯托—對比、點—面、細節)、議論(借形象說理)、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二、常見表達方式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1、白描田家聶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描繪了一副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糧倉的畫面,表現了封建統治者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純用線條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1、白描田家聶夷中描繪了一副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了一種氣氛,襯托夜的靜、心情的焦急。寫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著意描寫。2、渲染

約客趙師秀“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了一種氣氛,襯托夜3、烘托:對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而是通過寫周圍的人物、環境,使主要對象更加鮮明突出。從本質上講,烘托屬于側面描寫。

吳宮李商隱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吳王宴罷滿宮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對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寫的事物,可通過烘托手法側面表現,讓讀者自己想象,能夠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3、烘托:對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而是通過寫周圍的4、動靜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

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側重點的不同,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采用了靜景(前兩句)動景(后兩句)結合的方法,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4、動靜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在一些山水5、細節描寫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表達了漂泊異鄉的游子對家鄉親人的無盡思念。5、細節描寫秋思張籍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6、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夜雪之大這一主題。①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②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③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6、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夜雪白居易作者從三個側面來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烏衣巷劉禹錫詩中的“野草”、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之士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思情。然而這種鄉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征的一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借景抒情,襯托自己濃濃的鄉思情!借景抒情(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畫菊鄭思肖(宋末詩人)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托菊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堅守民族大義的高尚氣節。9.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畫菊托菊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堅守民族大義的高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區別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三、常見的表現手法借古諷今(喻今、傷今)、以小見大、抑揚、

聯想、想象、象征、鋪陳、比興、伏筆、照應、寓褒于貶、明褒實貶、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三、常見的表現手法聯想和想象

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表現手法聯想和想象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欲揚先抑(先揚后抑)

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問題:開頭寫少婦“不知愁”,后面卻又說她“悔”,這是采用了___的寫法,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

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欲揚先抑(先揚后抑)閨怨(王昌齡)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竟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做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借古諷今(喻今、傷今)臺城(劉禹錫)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指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

江春即事司空曙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以小見大以小見大指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答題步驟

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

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運用該手法的作用。答題步驟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對本詩頸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做簡要分析。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參考答案]本詩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手法)

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具體運用)

表達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作用)對本詩頸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做簡要分析。與夏十二登岳陽鞏固練習鞏固練習

如夢令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寫的是什么事物?抒發的是什么感情?閱讀下邊這首宋詞,回答后邊的問題:[分析]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表達了作者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練習1如夢令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分析](1)交情2)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練習2[分析](1)交情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內容上強調什么?在上片的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分析]⑴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容之間起承上啟下。

⑵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練習3

柳梢青·送盧梅坡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⑴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⑵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分析]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⑵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練習4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古代詩歌鑒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古代詩歌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

目標指向1.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及相關術語。2.掌握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題步驟。目標指向1.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及相關術語。表達技巧1.表達方式2.修辭手法3.抒情方式4.表現手法5.行文結構(看書上)表達技巧的分類表1.表達方式2.修辭手法3.抒情方式4.表現手法5.行文結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指出下面這首詩所用的表達方式。例: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敘事)(議論)(抒情)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指出下面這首詩所用的表常見的結構技巧:

首尾呼應、開門見山、懸念、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承上啟下)、鋪墊、伏筆常見的結構技巧:

首尾呼應、開門見山、懸念高考主要考查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對偶、反復、雙關、通感、設問、反問、頂針、用典、互文)古典詩歌表達技巧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襯托—對比、點—面、細節)、議論(借形象說理)、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現手法:聯想、想象、象征、鋪陳、比興、抑揚、伏筆、照應、寓褒于貶、明褒實貶、以樂景寫哀、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高考主要考查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比喻一、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夸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強烈的感情。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一、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

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語言精煉,內容豐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表達上增強藝術感染力。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常見修辭格比喻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運用什么手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修辭方法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比喻蘭溪棹歌(戴叔倫)“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擬人:它使得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擬人:它使得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雙關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表面寫自然之春天,實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雙關春思(唐·李白)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主人下馬客在船理解: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理解:煙和月籠著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修辭的運用能收到筆墨經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秦時明月漢時關理解: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理解:煙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運用借代手法,用顏色“綠”代替綠葉,用顏色“紅”代替紅花。語言簡潔而意味無窮。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借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運用借代手法,用顏色“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比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陶者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A、正襯]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

襯托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A、正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為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登高(唐·杜甫)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

[B、反襯]②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B、反襯]絕句(杜甫)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用典故

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個人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1)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絕句李清照這是一首借古諷

1、三、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春雪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運用了擬人手法,使穿樹飛花的春雪具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1、三、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運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運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3、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①飛流直下三千尺。

②千古長如白練飛。

1、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2、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課堂示例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3、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1、用夸二、常見表達方式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襯托—對比、點—面、細節)、議論(借形象說理)、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精品課件二、常見表達方式表達方式:記敘、描寫(白描—渲染—烘托,正面1、白描田家聶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描繪了一副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糧倉的畫面,表現了封建統治者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純用線條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1、白描田家聶夷中描繪了一副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了一種氣氛,襯托夜的靜、心情的焦急。寫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著意描寫。2、渲染

約客趙師秀“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了一種氣氛,襯托夜3、烘托:對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而是通過寫周圍的人物、環境,使主要對象更加鮮明突出。從本質上講,烘托屬于側面描寫。

吳宮李商隱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吳王宴罷滿宮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對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寫的事物,可通過烘托手法側面表現,讓讀者自己想象,能夠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3、烘托:對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而是通過寫周圍的4、動靜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

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側重點的不同,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采用了靜景(前兩句)動景(后兩句)結合的方法,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4、動靜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在一些山水5、細節描寫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表達了漂泊異鄉的游子對家鄉親人的無盡思念。5、細節描寫秋思張籍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6、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夜雪之大這一主題。①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②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③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6、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夜雪白居易作者從三個側面來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烏衣巷劉禹錫詩中的“野草”、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之士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思情。然而這種鄉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征的一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借景抒情,襯托自己濃濃的鄉思情!借景抒情(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畫菊鄭思肖(宋末詩人)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托菊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堅守民族大義的高尚氣節。9.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畫菊托菊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堅守民族大義的高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區別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三、常見的表現手法借古諷今(喻今、傷今)、以小見大、抑揚、

聯想、想象、象征、鋪陳、比興、伏筆、照應、寓褒于貶、明褒實貶、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三、常見的表現手法聯想和想象

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表現手法聯想和想象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欲揚先抑(先揚后抑)

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問題:開頭寫少婦“不知愁”,后面卻又說她“悔”,這是采用了___的寫法,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

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欲揚先抑(先揚后抑)閨怨(王昌齡)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竟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做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借古諷今(喻今、傷今)臺城(劉禹錫)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指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