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PISA介紹與分析(定稿)_第1頁
OECD PISA介紹與分析(定稿)_第2頁
OECD PISA介紹與分析(定稿)_第3頁
OECD PISA介紹與分析(定稿)_第4頁
OECD PISA介紹與分析(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ECDPISA介紹與分析一、 國際學生評價計劃(PISA)概況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成員國的合作項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其目的在于對接近完成義務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的情況。PISA以紙筆測驗的形式測量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從而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學生還需完成一份關于他們的背景和態度的調查表。PISA每三年測試一次,每次以一方面能力為主(2/3),其他兩個方面能力為輔(1/3)。2000年重點考察閱讀能力,2003年的重點是數學能力,2006年則為科學能力,2009年開始第二個循環。另外,PISA在2003年還增加了問題解決能力的測試。測試對象:從各個參與國家或地區抽取4500到10000名接近完成義務教育的15歲學生測試目的:測試學生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情況測試內容PISA測試關注的是青少年現在和將來的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的閱讀能力(素養)、數學能力(素養)、科學能力(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2003年增加的)以及他們的學習習慣、態度、家庭背景因素的影響。二、 國際學生評價計劃(PISA)發展的背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是一個全球性的國際組織,在經濟、社會、環境、教育、公共政策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政府制定發展政策必不可少的參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都需要制定國家長遠的發展規劃,其中十分重要的是教育發展戰略,這十分需要有關對教育人力和財力的投資回報等方面可比性的信息資料。然而,迄今為止的國際測試都是關注學生對其國家某部分的公共課程掌握情況——這是一種有效但卻具有局限性的成績衡量方法,而適應各國的對教育結果進行等效和可靠的測量方法則十分缺乏。為此,1997至2002年OECD實施了大規模的跨國研究計劃,這個計劃名稱為《能力的界定與遴選:理論框架與概念基礎.(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TheoreticalandConceptualFoundations,簡稱DeSeCo)》。該計劃由瑞士聯邦統計辦公室主持,并與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及加拿大統計局合作進行。在DeSeCo基礎上,發展了國際學生評價計劃(PISA)。PISA是一個合作過程,匯集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學術專家,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通過OECD各成員國政府對PISA共同給予指導,合作制定了一種在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可比性的、有效測量相關技能和以真實人生狀況為基礎的評價學生的方法。PISA的目的是通過一套能夠測量教育結果的國際教育質量指標和對各國學生進行抽樣測試所取得的結果,來描述各個國家的教育質量水平PISA測評試圖反映(1)學校教學努力的方向和課程的優勢和劣勢,是否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2)什么樣的教育體制和教學實踐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利背景的學生的學習效果?(3)學校資源的質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對廣泛的測試數據進行系統分析,找出這一階段各國學生學習能力變化的特點,以及造成這些變化的社會、經濟及政策原因,從而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據。三、國際學生評價計劃(PISA)評價結構和測試工具設計(一)閱讀素養的界定與測評1.閱讀素養的界定閱讀能力是對書面文字的理解、運用和反思的能力,以實現個人目標,豐富自身知識及開發自身潛能,以便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PISA不再把閱讀能力看作僅僅是兒童在早期學校教育中掌握的能力,而是認為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各種情境下,與同伴及社區進行互動,不斷擴充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策略的能力。PISA對閱讀素養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解特定的學生是否為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參與各自的群體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此,根據對現實閱讀情境的模擬,PISA閱讀評價測量下列五種過程:檢索信息、形成廣義整體理解、解釋原因、反思和評價文本內容、反思和評價文本形式。2.閱讀素養的評價結構PISA通過提供一系列的閱讀文本,并對每個文本設置一定的閱讀任務,根據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情況來對其閱讀素養進行評價。閱讀任務通過不同類型的試題來呈現。(1)閱讀任務閱讀素養評價按檢索信息、解釋文本、反思和評價等三類閱讀任務進行分類。表1.1為三次評價中閱讀素養測試的任務分布,其中2000年閱讀素養作為主要測試能力領域,2003年和2006年作為次要測試能力領域。表1.1閱讀素養測試中任務的分布閱讀過程任務所占比例(%)2000年2003年/2006年檢索信息2929解釋文本4950

反思和評價2221合計1001002)文本類型A、 連續性文本(2/3):由句、段、章,乃至書構成的文本;格式包括記敘、釋義、描述、議論、說明、文件或記錄、超文本等,連續文本中釋義性文體所占比例最大。B、 非連續性文本(1/3):由共同條目組成的清單。格式包括圖表、表格、矩陣、圖解、地圖、數據表格、信息單、邀請和廣告、憑證、證明等,非連續文本中圖表和圖形、表格占有較大比例。(3)題型和情景設計閱讀任務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類型的試題呈現出來:開放性的建構題、封閉性的建構題、單項選擇題以及多項選擇題。表1.3反映了PISA2000、2003、2006的測試中,閱讀素養測試題型的分布情況。開放性試題和多項選擇試題占了近80%。表1.3閱讀素養測試中題型的分布閱讀過程開放性的建構題封閉性的建構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合計2000年檢索信息8261329解釋文本32221349反思和評價22—1822合計4269441002003年2006年檢索信息—4141129解釋文本29371150反思和評價———2121合計29721431004)閱讀情景PISA認為人總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進行閱讀活動的,所以將閱讀素養的評估放置在各種閱讀情境中。但這里的“閱讀情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閱讀活動發生的環境,它所強調的是不同的閱讀目的。歐洲理事會語言研究中心(2001年)將閱讀情境確定為以下四類:個人用途的閱讀,公共用途的閱讀,工作用途的閱讀和教育用途的閱讀。表1.4反映了PISA2000、2003、2006的測試中,閱讀素養測試試題情景的分布情況。表1.4閱讀素養測試試題情景的分布試題情景 所占比例(%)

2000年2003年/2006年個人2021公共3825職業1425教育2829合計1001005)量規PISA基于個人能力水平和測試題難度的持續性,建立了對學生測試成績進行解釋的試題回答理論(ItemResponseTheory,IRT)的數學模型,并建立了5個水平層級的“閱讀能力等級”。閱讀能力評價的結果首先是用單一閱讀能力等級指數來概括,均值500,標準差100。另外,學生成績也有5個子層次:三種過程(方面)子層次(檢索信息,解釋文本,反思和評價;OECD,2001a)以及兩種文本形式子層次(連續文本和非連續文本;OECD,2002b)。通過這五種子層次,就可以比較子群體和參與國的閱讀能力結構要素的平均分以及分數分布。雖然這些子層次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每個子層次的匯報結果會表明參與國之間有趣的互動。當出現這些特征時,就可以對其檢測,并與課程大綱和教學方法論相聯系。在一些國家中,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傳授現有課程大綱;在其他國家,問題不是如何教,而是教什么。理解諜:丈思助和評估理解諜:丈勺我出序或連接茅項內簡的信息解釋直文有細徹羔圍的語直的直買,運用如業出識進行批評性泮怙和假〔--些町能在文章主體之外),惟斷艾中或說明對一爾文汪的充分和詳細的吐依靠對-簡乂牧乂良雜的文章哪此館戯打旺務有關「處理桿神個是理解°的瀝刻理解來處理和預扭相反的艇弔非的競爭性信息J念°4,找岀、排4,找岀、排序或豊接套項內醴信息,毎頊需要應對莎項標準,井住-篇上卜-文和結購都不熟悉的文章中渥行“推斷文中哪些嗚息與塔務煢蠱.、桂用已原文為基礎的高水平的推斷蟲理搟「并在一r不熟毎的上下文中運用令類.根據把文章當做一個整體來懈禪文帝購-個片段的意義口處理件輛、巧預擁粗反的思想及消按喪達的愿想"運用iF式的或舍幵的知諛假定或批評性評估一篇文章「博確理解又故艾復雜的丸章。連接■.比較、解釋.或評價-爲文草封持貞.-說明對-黑龍章忙訐盤理解,并導魁悉的日常知訴聯系起來,或利用mt的知很*連接■.比較、解釋.或評價-爲文草封持貞.-說明對-黑龍章忙訐盤理解,并導魁悉的日常知訴聯系起來,或利用mt的知很*準,逬行出校比或分類.,處理競靜性信息口對多壩橋漲.處理竟爭性佶息。2.找出亠-睦或霧項信息,每項需姿應認出文盤的上耍恩想.理解關系、第在文章和外部燈浜送間比戦威癢抿.枸,或運用簡單分類,或莊文童的有限或運崗個人經驗和態度來解釋文怎的那分中解釋意文,文中的信息不凸對多壩橋漲.處理竟爭性佶息。顯丿(要求低水平理推歲L L在-個標農列表中找出-用或芳項獨立皚嘰晰陳述的信息。在-篇圮鷄悉話題的文章中*認定在文官信息和冠通的日常知識之間蟲題或忡者的蠢圖.所姜求豹L在-個標農列表中找出-用或芳項獨立皚嘰晰陳述的信息。文中凸顯CPISA閱讀素養試題范例

PISA試題1:1、 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國王巴瓦卡斯換上子商人的衣服。為什么他不想PISA試題1:1、 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國王巴瓦卡斯換上子商人的衣服。為什么他不想被別人認出來?(選擇題) 也釋原因2、 法官如何知道女人是學者的妻子?(選擇題) 一3、 你認為法官對于所有的罪行給出相同的懲罰是否公正咔釋你的回答,指出這個故事里三個案件的相同點或者不同點。寫下你的答案:(簡答題)4、 這個故事主要說的是什么?(選擇題) _5、 回答下列問題,你需要將你國家的法律與這個故事運用的法律進行比較。在這個故事里,依法對犯罪行為進行了懲罰。要懲罰類似的犯罪行為,你的國家有哪同義匹配反思文本內容形成宏觀理解些相應的法律?在這個故事里,法官對所有的犯罪都處以鞭打50次的懲罰。對于上述不同的犯罪行為,你國家是否運用不同的法律?請回,答:(簡答題)」反思文本內容6、請選擇最適當的一個詞來描述這個故事:(選擇題)反思及評價文本形式二)數學素養的界定與測評1.數學素養的界定數學能力是一種個人能力,學生確定并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需的數學能力。PISA數學能力領域關注的是學生在各種學科和情境下提出數學問題、表述問題、解決問題和解釋問題解決方法中的分析、推理和觀點交流的能力。PISA是通過數學思想、數學過程、應用情景三個維度來描述和評價學生數學素養的。?第一維度是數學思想,PISA將“量、空間和形狀、變化和關系、不確定性”作為數學最重要的四個主要觀念,并根據這四個主要觀念定義數學內容;?第二維度是數學過程,PISA用典型數學能力和能力群來定義數學過程,PISA將“思考和推理,論證,交流,建模,問題提出和解決,表述,運用符號、形式、技術語言與運算,使用幫助和數學工具”等八種典型數學能力分成三種能力群,即再現群、聯系群、反思群。這三種能力群都包含八種能力,但各種能力在不同群內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如論證能力,再現群的論證是指遵循和證明標準數量過程,包括計算的過程、陳述和結果;聯系群的論證是指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遵循和評定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論據,持有諸如我們知道些什么,想得到什么的一些啟發式的問題。?第三維度是應用情景,PISA使用了個人的、教育的、職業的、公共的和科學的五種情境,來定義現實問題數學化處理的方法和形式。2.數學素養的評價結構PISA是緊緊扣住情景、數學思想(主要觀念)、數學過程(典型能力和能力群)這三個要素對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行評價。圖2.1示意了數學能力框架關鍵要素。圖2.1數學能力框架關鍵要素示意圖PISA認為數學素養是個體具有處理好數學問題存在的背景和情境、解決問題所必需的數學知識(運用主要觀念)、將現實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數學化”)所必需能力的綜合表現。(1)情景測試題包括情境材料、信息或實際問題。測試題的情境是:個人的、教育的、職業的、公共的和科學的情境。測試題情境最好是真實情境。也就是說,PISA評價最高級任務是現實情境任務,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情境也要真實。設計和選擇測試題時要注意考慮測試題的閱讀要求,測試題措辭應盡可能簡單直接,還要注意避免出現有文化偏見的問題情境。全部數學測試時間盡可能平均分配于個人的、教育的、職業的、公共的、科學的情境五種情境。(2)主要觀念數量、空間與形狀、變化和關系、不定性四種主要觀念被融入大量能力測試中以確保測試題覆蓋數學教學課程內容,每種主要觀念是現象和概念的交織,代表著特定的視角或觀點,都可視作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全部數學測試時間盡可能平均分配于數量、空間與形狀、變化和關系、不定性四種主要觀念。(3)數學過程PISA沒有設計測試題來單獨評價上述每種能力。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需要綜合利用多種數學能力,所以要單獨評價某種能力,會產生偽測試任務,把各種數學能力不必要地割裂開來。復現群組、聯系群組和反思群組三種能力群組的試題比例約是1:2:1。復現能力群組測試題涉及的解決問題方法直接,形成例行過程,幾乎不用數學化現實情境。復現能力群組的要素是標準表述和定義、例行計算與例行程序。聯系能力群組問題要求學生有推理、解釋和反思能力,并在多種能力間進行關聯與整合。聯系能力群組的要素是推理、反思和解釋等標準問題解決過程。反思能力群組測試題要求學生有數學洞察力,遇到不熟悉情境時能創建解決方法,并運用最高級別的數學化過程——將現實問題抽象化,轉換為數學問題。學生思考解決策略時,既需要聯系能力群組,也需要反思能力群組。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復雜程度或創新程度不同。反思能力群組的要素是用洞察、解釋、反思和抽象化等能力來創建復雜問題解決方法。(4)題型PISA通過綜合開放式建構性回答、封閉式建構性回答與多項選擇題等形式來評價數學能力。PISA2003測試數量均等地使用了這些測試題形式。根據設計試題與使用試題的經驗,多項選擇測試題是最適合于評價復現能力群組和聯系能力群組的;開放式建構回答測試題不僅要求學生得出答案,而且要求學生列出解決問題采取的步驟或解釋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對學生有更高層次的知識與能力的要求。PISA測試題中使用了同一刺激物中提出幾個問題的格式。它通過一系列逐漸復雜的問題使學生進入情境或問題中。前面幾個問題是以典型的多項選擇題或封閉式建構性題型為主,而隨后的測試題是以典型的開放式建構性題型為主。表3.1是PISA2003數學能力測試120道題試題類型分布情況。表3.1PISA2003數學能力試題類型分布測試題類型能力群組合計復現群組聯系群組反思群組多項選擇約15約20約5約40封閉式建構回答題約10約25約5約40開放式建構回答題約5約15約20約40合計約30約60約30PISA2003測試要求在210分鐘測試時間內完成多達120道數學題。這些試題將被分成7組,每組試題測試時間為30分鐘。測試題根據循環測試設計原則排列。試題有各種難度,適合各個OECD國家學生的預期能力范圍,能力框架主要分類(特別是能力群組與主要觀念)應盡可能體現于不同難度測試題之中。(5)量規PISA測試工具的能力表現量表分為五個層次。量表運用了測試回答建模方法(ItemResponseModelling,IRT)來評價測試結果數據。量表通過五個表現層次來對各國學生的表現進行分類,以提供進行國際性比較的參考框架。數學素養試題范例:問題:如果某漁民想若干年后捕撈池塘里的魚,要想實現年捕魚量最多,他需要等幾年?列出論證過程。題項類型:開放式建構回答題能力群:反思數學思想:不定性情境類型:職業的(二)科學素養的界定與測評1.科學素養的界定PISA2006中的科學素養是指個體能夠掌握科學知識,應用科學知識來確定問題,獲得新知識,解釋科學現象,得出科學相關問題的有根據的結論;理解作為人類獲取知識和探究方式的科學的特征;關注科技塑造我們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方式;愿意從事與科學相關的事務,有科學觀念,成為會思考的公民°PISA認為科學素養這一領域不僅考察學生在涉及科學和技術的生活情境中對科學知識的分析、推理及靈活運用的能力,還要求評價學生表現出來的對科學的興趣態度,即對科學的興趣,支持科學探究,對自然資源、環境等表現出的責任感等。PISA2006的科學素養界定比PISA2000和PISA2003的科學素養界定范圍要廣,增加了對科學事件或技術發展的反應態度。PISA2006是通過知識、能力、態度三個維度來描述和評價學生科學素養的。?第一維度知識,PISA認為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的知識(有關自然世界的知識)與關于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知識是指基本科學概念和理論,涉及物理系統、生命系統、地球空間系統的關鍵概念;關于科學的知識主要是指理解人類科學活動的屬性與科學知識的作用與局限,主要涉及科學探究、科學解釋、社會中的科技等方面。?第二維度能力,PISA認為科學素養包括科學能力,其核心是科學探究能力,基礎是邏輯推理和批判性分析,主要是指識別科學問題、科學地解釋現象、有根據地得出結論的能力。?第三維度態度,PISA認為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取決于個人對科學的態度及其從事科學相關事務的意愿,態度主要是指對科學有興趣、支持科學探究、對自然資源與環境有意識地采取負責任行動。2.科學素養的評價結構科學素養的測評形式為紙筆測試,測試在學生所在的學校進行,測試時間為2個小時。此外,學生需要做1.5小時的背景問卷,主要關于學生自己及其家庭情況;學校領導則需要做一個有關他們學校情況的20分鐘的問卷。PISA2006要求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應用特定科學知識,使用科學能力,評價科學態度,重點關注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圖3.1示意了科學素養測試框架試題的情景主要有三類,即家庭和同伴(私人情境)、社區(社會情境)及世界(全球情境),重點是個體生活情境,有時也會有歷史性情境。測試題情境在個人的、社會的、全球的情境中平均分布,測試單元將會應用較多情境,情境設計也要盡可能地滿足能力框架的限制條件。測試題型分多重選擇題和建構性回答題兩種類型。(2)能力科學能力包括識別科學問題、科學地解釋現象、有根據地得出結論的能力。識別科學問題的關鍵是將科學問題與其他問題區別開來;科學地解釋現象是要運用科學知識來描述、解釋或預測科學現象的變化,還要識別或確定相關的描述、解釋和預測;有根據地得出結論是能表述證據與結論(或決策)之間清晰的邏輯聯系,即要評價科學信息并根據科學證據來得出結論、從證據推出的各種結論中進行選擇、從數據推出結論的過程視角來贊成或反對結論并給出理由、識別結論推導中的假設、思考科學結論的社會意義。PISA2006認為科學能力既要應用科學的知識,也要應用關于科學的知識,但能力不同于知識。如解釋科學現象能力,如果測試題的重點是考察學生對給定科學探究或證據的解釋、理解,那么就不是一種能力考查;當測試題的考察重點是如何應用科學知識來描述、解釋或預測科學現象時,“科學地解釋現象”能力才會發揮作用。PISA強調需要有足夠的試題量來測評每種能力,以確保測試標準的可靠,表3.1是PISA2006科學素養科學能力的分布情況。表3.1PISA2006科學素養測試中科學能力的分布科學能力分值所占比例識別科學問題25-30科學地解釋現象35-40使用科學證據35-40合計1003)知識PISA2006測試的科學知識涉及物理系統、生命系統、地球空間系統的知識,但因時間和試題數量的限制,不可能涵蓋科學課程的知識。PISA2006確定了以下三個標準來選擇評價內容:一是與現實情境有關;二是選定的知識要代表重要的科學概念以使測評結果長期有效;三是選定的知識應適合15歲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水平。物理系統主要涉及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運動和力、能量及其轉化、物質和能量互換等方面的知識。生命系統涉及細胞、人體、人口、生態系統、生物圈等方面的知識。地球空間系統涉及地球系統的結構、地球系統的能量、地球系統的變化、地球的歷史、宇宙中的地球等方面的知識。PISA2006測試的關于科學的知識包括科學探究、科學解釋、社會中的科技。科學探究涉及科學問題、目的、觀察和實驗、數據、測量、結果的特征。科學解釋涉及類型(如假設,理論,模型)、構成(如現有知識與新證據,創造力和想像力、邏輯)、規則(如邏輯一致性,根據證據)、結果(如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新調查)。社會中的科技涉及科學的角色、科學與技術間的關系、風險、影響、挑戰、局限。表3.2PISA2006科學素養測試中科學知識的分布科學的知識分值所占比例/%關于科學的知識分值所占比例/%物理系統20-25科學探究10-15生命系統25-30科學解釋10-15地球和空間系統15-20社會中的科技10-15小計60-65小計35-40PISA2006科學素養測試,在分值上有60%是評價“科學的知識”的,有40%是評價“有關科學的知識”的,這反映了PISA所強調的“有關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知識”同樣重要的觀點。(4)態度為了更全面地測評科學素養,PISA2006把對科學的態度首次列入測評范圍之內。PISA2006對科學素養的測評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測評學生的態度。在學生的調查問卷中,不僅要學生說出對科學的想法,而且要求學生在測評科學素養的過程中,表達他們對測評本身的態度。PISA2006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獲取關于學生態度的數據資料,一種為通過調查問卷直接提出問題;另一種為情境測試題目。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對科學探究的支持以及對資源和環境的責任感等三個方面的資料。此外,還包括學生課外參與科學活動的情況,以及從學生自己的生活和社會角度測評學生的科學價值觀。(5)量規高 能通過比較數據來評價其他觀點或視角能詳細而精確地交流科學論斷和/或描述能在推導結論或評價結論過程中的競爭性數據或推理線索中選擇相關信息低 能在推導結論或評價結論中使用一般的科學知識PISA2006是以能力為基礎撰寫評價報告的,與PISA2006科學素養界定核心――科學能力直接相關。這不同于以知識為基礎的評價報告,因為評價目標不是評價學生的知識,而是評價學生能否應用知識。如下圖表示的是對學生“使用科學證據”能力的評價方式。四、PISA的特點PISA不同于以往的學生評價,它在學生評價的功能、學生評價的主體、收集信息的方式以及評價方法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方面。(一) PISA評價的功能通過PISA,OECD成員國可以收集信息來改進測量學生成績的相對指標。在過去,教育產出缺乏國家間有共性和可信的指標,特別是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測試少有可信的數據,使得政策制訂者、納稅人、教育者和家長都缺乏一種有效地判斷他們的教育體系的工具。OECD每年會在《教育概覽》(educationataglanee)上發表一系列的指標,這些指標提供了投入到教育上的人力、財力資源信息,教育體系和學生學習體系如何運行及發展的信息,個人、社會和國家轉向教育投資的信息,但缺乏對學校產出情況的考察。其次,PISA是在國與國之間可以監控教育成果的獨特參考指標。PISA項目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參加國政府組織開展,由國際專家共同進行評估工作,使得其結果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可比性。PISA改進了有關學生成果的國際信息,可以幫助各國制定基準并定期進行學生成績信息的更新,注重青年人運用其知識和技能以滿足現實生活挑戰的能力,對學生的評估是對學生掌握基本生活能力的評估,而不是關注他們掌握學校的具體課程的程度。(二) PISA評價的主體PISA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學校評價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評價主體。PISA的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家長、校長和教師四個方面,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做了全面的評價。PISA收集信息的方式PISA2000由國際專家來設計,評估采取筆試的方式,學生在自己的學校參加測試,限時兩小時,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做關于自身的調查問卷。此外,抽取30分鐘時間對該學校校長做問卷調查,主要是讓校長提供更多的有關學校特點方面的信息.從表面看,PISA是讓學生參加筆試,但它不同于傳統的筆試形式,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寬泛的評估條款。PISA評估采用一系列格式的問題,要求學生思考書面性的文章和圖表,并且回答閱讀、數學和科學每個方面的問題,大多數的材料設計取決于學生能否積極反應和回想材料。其次,廣泛的覆蓋領域。對每個學生都進行兩個小時的評估,但不是給予所有的學生同樣的評估項目,PISA2000制定了一系列的項目,不同的項目組合被分成九個不同的評估小冊子,每個學生都會收到一本小冊子,每個小冊子都包含了不同的項目,同一項目會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小冊子中,保證了所選取的學生樣本的有效性。最后,標準的評估準備和運行程序。為了獲得國別間可比性的數據,PISA做了很多努力,選取統一的學生樣本,每個國家都是涵蓋15歲的學生,所有參與國的專家一起合作,準備標準程序和執行評估,嚴格監控評估質量。PISA評價的方法PISA是OECD這個以經濟為主要關注點的智囊組織對教育的產出評價,因此,其視角和方法具有一些獨到的地方,具體來說,PISA在方法上具有以下鮮明特點。時效性。PISA的首次調查結果發表于2001年12月,它提供了一個獲得主要發達國家官方認可的教育成果指標。該調查每三年舉辦一次,這樣可以使各國定時監控教育情況。可比性。由于國別間學前教育體制不同,小學入學年齡和學制不同,OECD無法施行年級間的國別比較方案。因此,OECD在PISA的設計中選擇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可比的時間點,即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學生完成義務教育的年齡點15歲3個月16歲2個月上進行測量,不考慮他們的入學年級或者學制類型,接受的教育是全日制還是部分時間制。參與國中除了巴西、盧森堡、波蘭外,PISA2000中實際選取的樣本至少有95%都覆蓋了這一目標人群,這種高水平的覆蓋率保證了指標的可比性,同時又是對義務教育終結時教育效果的檢查。科學性。PISA擁有嚴格的學生樣本、案例標示的綜合評判標準和可比的觀測變量。首先,這份報告盡可能申明所選擇的學生樣本是同一年出生的15歲在校學生,但是有著不同的教育經歷。在某些國家,PISA中的目標群體代表了不同教育體系下的學生樣本總量。其次,測試的問題,都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掌握領悟所學知識的水平,因此學生必須理解關鍵概念,掌握某些方式方法,并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夠應用知識和技能,PISA用五個水平來衡量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每個水平上,PISA都有案例精確的指出所應達到的標準。最后,PISA注重對學生興趣、態度以及家庭背景、環境的考察,而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它將難以量化的因素如興趣、態度進行了量化處理。PISA采取了比較穩定的觀測變量一一時間,來觀測各國學生在學習興趣、態度上的不同對成績有何影響;在對家庭背景、環境因素的考察上,PISA做了很詳細的分類,比如對環境的考察,與學生相關的影響學校環境的因素包括:開始上課后至少有五分鐘學生沒有事情做、課堂無序、講課開始后學生有很長時間沒有進入狀態、不聽老師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