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誡子書15誡子書1快速對答案提示:點擊進入習題1(1)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2)明確、堅定(3)達到(4)增長(5)放縱懈怠振奮(6)輕薄修養(7)疾行,指迅速逝去(8)意志喪失(9)房屋(10)來得及快速對答案提示:點擊進入習題1(1)屏除雜念和干擾,寧22(1)A(2)B(3)C(4)D(5)E34(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2)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3)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4)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2(1)A(2)B(3)C(4)D(5)E335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5)示例: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5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48910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催人奮進。(言之有理即可)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學習。示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談論了個人修養的問題,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不追求名利,保持寧靜的心態,集中精力去做事。7告誡、勸勉做人8910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511121314(1)疾行,指迅速逝去(2)堅定(1)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2)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1)靜(2)躁示例:①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并且要堅定自己的志向,不斷磨礪。②無“志”不足以“成學”,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11121314(1)疾行,指迅速逝去(2)堅定(1)不61516D示例一:陳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以學為樂,快樂學習示例二:李泊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1516D示例一:陳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7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靜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3)非寧靜無以致遠________(4)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5)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________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明確、堅定達到增長放縱懈怠振奮·
·
·
·
·
·
·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明確、堅定8(6)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7)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______(8)意與日去______________(9)悲守窮廬_______(10)將復何及________輕薄修養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喪失房屋來得及·
·
·
·
·
·
·
(6)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輕薄修養疾行,92.文言文中“以”常有以下幾種意義,請給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選擇恰當的意義。A.因為B.拿來,用來C.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憑借E.按照(1)楚人以晏子短(
)(2)非學無以廣才(
)(3)靜以修身(
)(4)可以為師矣()(5)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
·
·
ABCDE2.文言文中“以”常有以下幾種意義,請給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103.用“/”給下面的句子標出停頓。(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斷三處)(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斷兩處)/////3.用“/”給下面的句子標出停頓。/////1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12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題目中的“子”一般認為指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B.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南北朝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C.“誡子書”中的“書”指書信,文體名。先秦時“書”為書信的總名,臣下向國君進言陳詞,親朋之間來往的信件,都稱為“書”。如:《樂毅報燕王書》《諫逐客書》。D.“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都是出自本文的成語。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136.根據提示默寫。(1)《誡子書》一文的中心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當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強調學習、成才、立志三者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關于修身養性的問題,古人有過許多名言警句,請你任意寫出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示例: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根據提示默寫。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14考點:文言文句子翻譯解題步驟:翻譯的基本原則:整體把握,直譯為主;一一對應,字字落實;詞不離句,文從句順。文言文六字翻譯法:錄
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譯的詞抄錄下來。如特殊名詞:人名、地名等;以及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山、石等。釋
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另一類是古今異義的詞。《誡子書》教用課件部編版初中語文15補
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如:主語、謂語、賓語等。添
就是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添加一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刪
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調
就是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整過來。對應訓練:第4、12題《誡子書》教用課件部編版初中語文16課內重點鞏固7.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中的“誡”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作者從_______和治學兩個方面來教育兒子,蘊含著他對兒子深切的期望。(2分)8.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寧靜”,有人認為他的思想消極頹廢,逃避現實,你是怎樣理解的?(4分)做人告誡、勸勉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催人奮進。(言之有理即可)課內重點鞏固7.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中的“誡179.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10.請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4分)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學習。示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談論了個人修養的問題,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不追求名利,保持寧靜的心態,集中精力去做事。9.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18課外拓展提升【甲】《誡子書》【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課外拓展提升【甲】《誡子書》19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節選自《〈論語〉十二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201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1)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____(2)博學而篤志________12.翻譯下列句子。(4分)(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疾行,指迅速逝去堅定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
·
1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疾行,指迅速逝去堅211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____”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____”字,對比鮮明。(2分)14.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結合《誡子書》和《〈論語〉十二章》兩篇課文,談談你是如何理解“志”與“學”的關系的。(4分)靜躁示例:①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并且要堅定自己的志向,不斷磨礪。②無“志”不足以“成學”,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1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___22推薦閱讀《誡外甥》/諸葛亮《誡子書》/王修《與長子受之》/朱熹《給子世佩書》/魏禧推薦閱讀2315.下列幾副弘揚優秀家風的對聯中對仗不工整的一項是()A.上聯:家傳美德傳家久下聯:世繼家風繼世長B.上聯:院大不如志大下聯:房寬難勝心寬C.上聯:師友肯臨容膝地下聯:兒孫莫負等身書D.上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下聯:行刻薄,真乃大糊涂D15.下列幾副弘揚優秀家風的對聯中對仗不工整的一項是()2416.王老師說,陳樂之和李泊遠名字源自古詩文名句。請你仿照示例,選擇其中的一位,替他做張名片。示例一:陳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以學為樂,快樂學習示例二:李泊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16.王老師說,陳樂之和李泊遠名字源自古詩文名句。請你仿照示251.本文為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收養棄嬰的感人故事。本課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真切地感悟這種人間真情,并讓學生體會愛的偉大,從而也能奉獻愛心。2.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真切地感悟這種人間真情,并讓學生體會愛的偉大,從而也能奉獻愛心。3.該組散文詩短小精巧,富含詩意哲理,把紛繁的事物經過高度濃縮,使之呈現出簡潔美,給人以啟迪,令人從中品味出詩意。4.詩人柯藍沒有用長者身份灌輸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想象生活,感懷生活,拉近了溝通的距離,增強了親切感。5.全篇筆鋒自然流暢,語言親切活潑,抒情色彩極為濃重,容易打動讀者感染讀者,讀后能給人以啟迪與思考。6.童年生活,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對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相似年紀發生的事情也會更具說服力,更能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能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7.這篇文章詩意盎然的優美散文,文辭優美,字里行間透著靈氣,迸發出勃發向上的追求與熱情,展示了作者與眾不同的個性。要在反復"讀"中用心去體會。8.學習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內容,分析其結構;更重要的是要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從而養成自覺主動地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習慣。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謝觀看,歡迎指導!1.本文為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收養棄嬰的感人故事。本課的教學旨2615誡子書15誡子書27快速對答案提示:點擊進入習題1(1)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2)明確、堅定(3)達到(4)增長(5)放縱懈怠振奮(6)輕薄修養(7)疾行,指迅速逝去(8)意志喪失(9)房屋(10)來得及快速對答案提示:點擊進入習題1(1)屏除雜念和干擾,寧282(1)A(2)B(3)C(4)D(5)E34(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2)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3)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4)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2(1)A(2)B(3)C(4)D(5)E3295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5)示例: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5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308910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催人奮進。(言之有理即可)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學習。示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談論了個人修養的問題,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不追求名利,保持寧靜的心態,集中精力去做事。7告誡、勸勉做人8910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3111121314(1)疾行,指迅速逝去(2)堅定(1)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2)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1)靜(2)躁示例:①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并且要堅定自己的志向,不斷磨礪。②無“志”不足以“成學”,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11121314(1)疾行,指迅速逝去(2)堅定(1)不321516D示例一:陳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以學為樂,快樂學習示例二:李泊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1516D示例一:陳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3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靜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3)非寧靜無以致遠________(4)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5)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________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明確、堅定達到增長放縱懈怠振奮·
·
·
·
·
·
·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明確、堅定34(6)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7)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______(8)意與日去______________(9)悲守窮廬_______(10)將復何及________輕薄修養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喪失房屋來得及·
·
·
·
·
·
·
(6)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輕薄修養疾行,352.文言文中“以”常有以下幾種意義,請給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選擇恰當的意義。A.因為B.拿來,用來C.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憑借E.按照(1)楚人以晏子短(
)(2)非學無以廣才(
)(3)靜以修身(
)(4)可以為師矣()(5)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
·
·
ABCDE2.文言文中“以”常有以下幾種意義,請給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363.用“/”給下面的句子標出停頓。(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斷三處)(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斷兩處)/////3.用“/”給下面的句子標出停頓。/////37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38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題目中的“子”一般認為指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B.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南北朝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C.“誡子書”中的“書”指書信,文體名。先秦時“書”為書信的總名,臣下向國君進言陳詞,親朋之間來往的信件,都稱為“書”。如:《樂毅報燕王書》《諫逐客書》。D.“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都是出自本文的成語。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B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396.根據提示默寫。(1)《誡子書》一文的中心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當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強調學習、成才、立志三者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關于修身養性的問題,古人有過許多名言警句,請你任意寫出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示例: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根據提示默寫。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40考點:文言文句子翻譯解題步驟:翻譯的基本原則:整體把握,直譯為主;一一對應,字字落實;詞不離句,文從句順。文言文六字翻譯法:錄
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譯的詞抄錄下來。如特殊名詞:人名、地名等;以及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山、石等。釋
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另一類是古今異義的詞。《誡子書》教用課件部編版初中語文41補
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如:主語、謂語、賓語等。添
就是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添加一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刪
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調
就是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整過來。對應訓練:第4、12題《誡子書》教用課件部編版初中語文42課內重點鞏固7.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中的“誡”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作者從_______和治學兩個方面來教育兒子,蘊含著他對兒子深切的期望。(2分)8.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寧靜”,有人認為他的思想消極頹廢,逃避現實,你是怎樣理解的?(4分)做人告誡、勸勉示例:“淡泊”“寧靜”,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催人奮進。(言之有理即可)課內重點鞏固7.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中的“誡439.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10.請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4分)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學習。示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談論了個人修養的問題,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不追求名利,保持寧靜的心態,集中精力去做事。9.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44課外拓展提升【甲】《誡子書》【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課外拓展提升【甲】《誡子書》4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節選自《〈論語〉十二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461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1)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____(2)博學而篤志________12.翻譯下列句子。(4分)(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疾行,指迅速逝去堅定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
·
1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疾行,指迅速逝去堅471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____”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____”字,對比鮮明。(2分)14.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結合《誡子書》和《〈論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記賬實操-合同資產與應收賬款的區別
- 2025建筑工程基樁質量監督委托檢測合同
- 2025雙務合同中合同解除權的適用
- 2025租賃合同逾期付款注意事項
- 2025電子郵件廣告投放合同范本
- 2025南京房屋買賣合同模板
- 2025簡化版民間借款合同樣式模板
- 2025商場租賃合同協議
- 2025標準煤炭購銷合同模板
- 2025加工合作合同
- 汽車吊吊裝專項施工方案
- 第六課 呵護花季激揚青春
- MOOC 大學英語聽說譯-河南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肺栓塞的護理課件
- 墻體底部返潮處理方案
- 綜合辦公樓裝飾裝修工程招標文件
- 造紙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
- 《多胎妊娠》課件
- 心理健康-如何培養強大的心理韌性
- 影視標書模板
- 2024年中國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