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運動實驗題_第1頁
力與運動實驗題_第2頁
力與運動實驗題_第3頁
力與運動實驗題_第4頁
力與運動實驗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3頁共23頁(2012河北)26.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無處不在的彈簧彈簧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在不同的領城發揮著重要作用。彈簧的特點就是在拉伸或壓縮時都要產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彈力,而且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變也消失。物理學家胡克研究得出結論: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與它受到的拉力(或壓力)成正比。X彈簧具有測量功能、緊壓功能、復位功能和緩沖功能,以及儲存能量的功能。彈簧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應用,例如,制作彈簧側力計、鋼筆套上的夾片、機械鐘表的發條等。(1)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都產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彈力,這說明 。(2)胡克的結論是 。(3)下表是小明研究彈簧長度與所受拉力大小關系時記錄數據的表格,空格中的數據是 。鉤碼重/N00.51.02.02.5彈簧長度/cm456789(4)舉一個生活中應用彈簧的實例: 減震器 。(短文中實例除外)(2012眉山)25.地球附近物體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學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他用天平、鉤碼、彈簧測力計進行了探究。(1)你____(選填“同意”或“不同意”)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依據是___(2)如圖甲是他第2次測量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該測力計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____N,請將此時測力計的示數填人下表的空格處。(3)請你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在圖乙中作出重力隨質量變化的圖像。次數1234質量m/kgO.重力G/Nl34(4)由圖像可知:物體的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成。(5)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國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時,你認為他用同樣的器材(選填“能”或“不能”)完成該探究。(2012桂林)24.下表是小華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實驗中得到的實驗數據。測量對象質量m/kg重力G/N比值g/N·kg-1物體10.10.989.8物體20.21.969.8物體30.32.949.8(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和。(2)分析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3)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將g值取為9.8N/kg。但經過精確測量,發現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著微小差異。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區的g值大小。地點赤道廣州武漢上海北京紐約莫斯科北極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緯度0°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武漢和上海。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地理緯度。③我國與許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在這些往來的貨物運輸中,發貨單上所標示的“貨物重量”,實質上應該是貨物的質量。(2012梅州)18.用如圖10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1)讓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運動,是為了使小車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力和______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______;(3)比較圖中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離,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速度減小得越______;(4)在此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______。(2012嘉興)10.如圖是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實驗過程用到了許多科學方法.(1)怎樣控制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的速度相等呢?方法是:把小車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2)怎樣反映“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方法是: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或小車速度減小的快慢.(3)怎樣得到“小車不受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呢?必須要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012蘭州)30.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中,將同一輛小車分別從相同的高度處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滑下,小車在三種不同的水平面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1)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相同;(2)小車在三個水平面上運動時,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這表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由此推斷,當小車不受摩擦力作用時,將保持運動狀態不變;(3)由這個實驗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學基本定律是。(2012河北)23.圖8是運動員在空中降落時的圖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運動員從靜止在空中的直升飛機上跳下,降落傘未打開前向下做加速運動。原因是 。(2)降落傘打開后,最終勻速降落。運動員在勻速降落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答: 。(3)針對運動員勻速降落過程,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角度提出一個問題并回答。問題: (2012河南)19.用圖11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壓力大小的關系。(1)實驗時,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為這時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力。(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11所示,它的示數是N。實驗次數12345壓力F/N34567摩擦力?/N1.21.4(3)改變木塊上所加鉤碼的個數進行多次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上表所示,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12中畫出摩擦力隨壓力大小變化的關系圖像。(4)分析圖像可知: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跟壓力的大小成。(5)實驗結束后,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然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為原來的一半。她由此得出: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認為她的結論正確嗎?,理由是:。(2012咸寧)24.冰壺運動是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如圖19甲所示。冰道的左端有一個發球區,運動員在發球區邊沿的投擲線MN將冰壺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壺沿著冰道的中心線PO滑行,冰道的右邊有一個圓形的營壘,如圖19乙所示,以場地上冰壺最終靜止時距離營壘圓心O的遠近決定勝負,投擲線MN與營壘圓心O的距離是30m。⑴比賽時運動員可以用毛刷擦冰壺運行前方的冰面,目的是減小(填“增大”或“減小”)滑動摩擦力,從而減慢冰壺運動狀態的改變。⑵某次從投擲線以3m/s速度推出的冰壺,經15s剛好運動到營壘圓心O處,則這段時間冰壺運動的平均速度是2m⑶冰壺由花崗巖鑿磨而成,質量為20Kg,與冰道接觸的底面積約為200cm,冰壺的體積為8×10m3,則這種花崗巖的密度為多少?冰壺停在冰面上時對冰面的壓強為多少?(2012南通)29.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某學生通過增減放在木塊上的砝碼重來改變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學生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木塊放在水平玻璃表面上)實驗序號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滑動摩擦力:f/N16.00.328.00.4310.00.5表二(木塊放在水平木板表面上)實驗序號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滑動摩擦力:f/N42.00.654.01.266.01.8表三(木塊放在水平棉布表面上)實驗序號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滑動摩擦力:f/N72.01.084.02.096.03.0(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2)分析比較序號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歸納得出結論:____________.(2012泰州)47.(l)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如圖13所示,通過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物塊,使物塊做________運動(測力計示數見圖),根據_______知識,物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___.勻速直線二力平衡1.6N(2012無錫)

25.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作

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拉力和摩擦力成為一對平衡力

序號木塊放置

情況

木板表面情況

壓力/N

彈簧測力計

示數/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木板上鋪棉布

6

1.8

5

平放木板上鋪毛巾

6

3.0

(2)實驗時,小明記錄的部分數據如上表所示.

a.分析序號1、2、3三組數據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系式是f=0.2F.

b.如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應選序號為1、4、5三組數據進行分析。(3)小明在實驗時還發現: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且示數會變化.他請教老師,知道可用F-t圖像表示拉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若某次實驗開始拉動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分析圖像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如果實驗時木塊所受的拉力是2N,則下列對木塊所處狀態的判斷,正確的是C

A.靜止

B.勻速直線運動

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31.(2012?福州)小佳同學利用運動鞋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定量關系”.(1)如圖所示,他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運動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其目的是使拉力大小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8N.(2)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碼并均勻擺放,改變的是鞋對桌面的壓力,重復上述實驗步驟進行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次數壓力F/N測力計示數/Nl2.323.32.634.33.445.34.2(4)分析圖象可得結論: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成正比.(5)若他拉著運動鞋勻速前進的速度由0.02m/s變為0.04m/s,在其他情況不變時鞋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將不變.(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012宿遷)30.教室的門栓壞了,門經常被風吹開,這是門與門框間摩擦太小的緣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學們提出一些設想,概括如下:a.增大壓力增大摩擦;b.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增大接觸面積增大摩擦;d.增大運動速度增大摩擦.為了驗證這些設想,他們利用長方體木塊、鐵塊、彈簧測力計、毛巾和水平桌面等,進行實驗探究,并將數據記人表中:(1)比較實驗1、2可知:設想是錯誤的,判斷的理由是;(2)比較實驗兩組數據,可以判斷設想C是否正確;在實驗中,測量摩擦力時應保持木塊在水平桌面上作運動;上圖的彈簧測力計示數是表中"★"處的數值,其大小為N某同學分析實驗3、4數據,并支持設想、你認為他這種分析方法(填"正確"或"不正確"),其理由是;請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寫出一種能將門關緊的方法:。32.(2011無錫)(6分)為制作彈簧測力計,某物理實驗小組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們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表一甲彈簧受到的拉力/NOl23456甲彈簧的長度/cm6.O9.O12.015.O18.O21.O24.O表二乙彈簧受到的拉力/NOl234S6乙彈簧的長度/cm6.07.59.OlO.512,013.515.O分析表一和表二數據可知:①在一定條件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比乙彈簧(選“大"或“小”)。(2)如圖所示的A、B兩彈簧測力汁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量程較大的是(選填“A”或“B”下同)測力計,精度較高的是測力計.(3)經實驗探究發現:在拉力相通的情況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的材料、粗細、原長(彈簧不受外力時的長度)等均有關系,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實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原長有關。30.(無錫)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危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把小紙片一剪兩半.(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沒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予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A.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B.小書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才料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轉23.(2011濰坊)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A.與壓力大小有關B.與接觸面的粗牲程度有關C.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D.與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小剛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及有關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序號實驗條件測力計示數/N長方體木塊的放置表面情況壓力/N1平放木板81.62平放木板122.43平放木板163.24側放木板163.25豎放木板163.26平放木板上鋪棉布82.47平放木板上鋪毛巾84.0(1)由序號為1、2、3的三次實驗,可驗證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要驗證猜想D,應選取序號為________的三次實驗.(3)根據表中信息,能否驗證猜想D?________(填“能”或“不能”).(1)A(2)1、6、7(3)不能20.(安徽)某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塊通過輕繩繞過定滑輪,繩的另一端懸掛托盤。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的砝碼,使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測量滑塊的滑動摩擦力,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④____。(填選項前的編號)①木板的質量m1,②滑塊的質量m2:③砝碼的質量m3,④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4。(2)滑塊的滑動摩擦力表達式為f=___m4g______。(用已知或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3)該實驗的理論依據是:二力平衡(4)該實驗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請你寫出其中的一點:難以控制滑塊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26(2011成都)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圖17(1)實驗裝置如圖17所示。實驗目的是探究小車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兩個拉力F1、F2的關系。實驗中,小車應該處于狀態。圖17(2)實驗中,通過調整來改變F1和F2的大小。(3)實驗中,保持F1與F2大小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_。(1)靜止(2)鉤碼個數(3)轉動21、(2011包頭)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正方體木塊,讀數準確的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等。 (1)采用如圖15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很難讀數,其原因是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2)為解決上述問題,小娟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圖15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因為無論長木板怎樣運動,木塊都處于靜止狀態,便于讀數。37、(2011達州)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A、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B、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大小有關C、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D、與壓力大小有關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較光滑一面較粗糙的長木板、兩個帶鉤的長方體木塊和一支彈簧測力計。(1)實驗中要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木塊,是因為由知識可知,此時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下表是小李同學設計并記錄的實驗數據表格:實驗次數壓力長木板表面木塊放置木塊運動快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N1一個木塊較光滑平放很慢2.22一個木塊較光滑平放慢2.23一個木塊較光滑平放較快2.2小李同學的實驗可以驗證猜想(填猜想序號)是(填“正確”或“錯誤”)的。他在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是。(3)如果他要驗證猜想B,他的操作步驟應是:a、;b、。(1)二力平衡(2)A錯誤控制變量法(3)a、把木塊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b、把木塊側放在長木板同一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或a說出操作方法b得出分析結論也可)26.(2011南京)如圖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第26題圖第26題圖(1)實驗中為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實驗數據如下:(2)分析(選填序號)兩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3)在第一次實驗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動木塊,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N.(1)勻速直線(2)1、3(3)0.416)(08寧德)在水平木板上鋪上粗糙不同的材料,小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比較小車沿水平運動的距離.(如圖16)伽略利、牛頓等科學家都做過類似的實驗,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推導出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請回答下面的問題:⑴為了得出科學結論.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放下,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⑵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次,這說明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______________有關⑶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絕對光滑(小車不受阻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運動.18)(08云南昆明)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同學們已經知道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它剛滑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v0有關,與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有些同學還認為與滑塊的質量有關。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在探究“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滑塊質量是否有關”課題時所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也參與進來。他們選擇的器材有:質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各一個,斜面,木板,鉤碼若干。(1)實驗中應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不變。(2)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分別如下,你認為符合本課題探究要求的是______同學的(填選項前的編號)。甲:讓木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分別在木塊上放上數量不等的鉤碼,先后讓其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及其上鉤碼的質量。乙:先后讓木塊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丙:先后讓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它們分別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它們的質量。(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課題要求的實驗步驟操作后得到的實驗數據,從中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塊質量/g200250300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m0.6510.6510.651O.65119)(08云南)如圖7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傾斜程度可調的實驗裝置。小李用其探究“物體由靜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李提出如下猜想:A.速度大小可能與物體質量有關;B.速度大小可能與斜面傾斜程度有關;C.速度大小可能與物體下滑起點的高度有關。可供選用的器材:質量不同的鋼球若干,秒表。(1)若用此裝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還要選用的器材是。(2)下表是利用一鋼球測得的數據,這是探究猜想(填序號),實驗中還應保持相同,結論是:。斜面傾斜程度較大較小實驗次數123123小球從P運動到Q的時間t/s5.15.05.0(3)說出實驗中產生誤差的一種原因:。20)(湖北荊州)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才能發生,在有空氣的空間,如果空氣阻力相對物體的重力比較小,可以忽略,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體運動。為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小王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材料有關;猜想二: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下落的高度有關;猜想三: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為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幾位同學用三個金屬球做了一系列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⑴為了驗證猜想一,應比較實驗序號____和____,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敏同學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她讓質量相等的鐵球和紙團同時從三樓由靜止開始下落,她發現兩者下落時間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8陜西)小芳同學觀察到許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V形或U形,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提出問題]物體承受的壓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與假設]猜想一:物體承受的壓力與物體的開關有關。猜想二:物體承受的壓力與物體的材料有關。于是小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選取了紙條、細繩、火柴盒和若干火柴棒,對猜想一進行實驗探究。[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1)選取材料和長、寬、厚相同的紙條若干。(2)(1分)將一張紙條折成V形,放在裝置上,在紙條兩端距中點(支點)相同距離處,各掛一相同的火柴盒子。在兩火柴盒中逐漸增加數量的火柴棒,直到紙條被壓彎折為止,記錄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數。(3)將紙條分別拆成U型、圓弧型,重復步驟(2)。(4)更換紙條,將以上實驗再做兩次。[分析與論證](2分)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寫出一條即可)(注: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予計分)。[交流與合作](第1空2分,第2、3空各1分,共4分)(生產、生活和建筑中利用物體形狀影響其承受壓力的事例很多,如巨大的鐵橋中多處使用了U形鋼材。請你舉出一個利用V形或圓弧形結構的實例。參考答案:V形;角鋼、廠房的屋架、塔吊支架;圓弧形:隧道頂、橋洞、拱形橋(注: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予以計分)。(2)若要探究猜想二,實驗中應使所選物體的。25)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主要是通過探究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來實現探究目的的。如圖所示是可供選擇的兩種探究方案。(1)圖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對象是小卡片,圖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對象是;(2)小明選擇了圖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將系于小卡片兩對角的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后,就在兩線端掛上鉤碼。這是用于探究兩個力的和對物體平衡的影響;(3)探究活動中還要求要把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然后再松手。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兩個力對物體平衡的影響。(4)兩個探究方案相比較,你認為哪個方案的探究過程對實驗結論的影響小一些?為什么?13)(08湘潭)小強猜想:水滴開始下落的過程可能是變速直線運動。為此,他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米尺豎直放置,滴管嘴與米尺的0刻度線平齊,如圖10所示,當墨水剛從滴管嘴滴出時,用數碼照相機的攝影檔(該相機攝出視頻影像,每隔0.05s攝下一幀(即一幅)靜態畫面),攝下該滴墨水自由下落的全過程;接著在媒體播放器上逐幀觀看拍下的靜態畫面,發現第8幀畫面上墨水才從滴管滴出,他從第8幀畫面開始,每隔2幀選出一張畫面,讀出有關信息并填入下表中。(1)圖11是小強選出的第14幀畫面,請你根據該幀畫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表的填寫。(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以證明小強的猜想是(選填“正確”或“錯誤”)。該墨水下落0.2s的平均速度是m/s。(3)小強分析表中的數據,無法確定水滴下落的距離與運動時間之間的定量關系,進而猜想:水滴下落的距離與運動時間的平方之間可能存在定量關系。請你在答題卡的圖1中,根據下表中的數據作出水滴下落的距離h與水滴運動時間的平方t2之間的關系圖,由圖象得到h與t2的關系是(選填“成正比”、“成反比”或“不確定”)。畫面水滴已運動的時間t(s)水滴下落的距離h(cm)第8幀00第10幀0.15.0第12幀0.220.0第14幀第16幀0.479.88)(08內蒙古通遼)小麗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小車每次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根據圖中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由此可推當: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同時也能說明力是改變物體________的原因。小麗想用小車代替木塊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還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鉤碼和________。10)(08山東濱州)體育課上老師安排男女同學分組打籃球,小華發現男女同學組的籃球落地后都會反彈,但反彈的高度卻不同。籃球由靜止開始下落時,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華與大家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不同的猜想:猜想1: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球的型號有關;猜想2: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下落的高度有關;猜想3: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地面材料有關。于是,小華用兩只充足氣的#7(標準男子)、#6(標準女子)籃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進行了實驗。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球的型號下落高度/cm地面材料反彈高度/cm1#6120木質802#7120木質803#7120水泥904#7150水泥110(1)要驗證猜想2,需要選用實驗序號為、的兩組數據進行分析。(2)通過他的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籃球反彈的高度與有關;與無關。11)(08山東泰安)(1)(4分)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o=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分析表中數據并填空:F2∶F1=2∶1(l2-lo)∶(l1-lo)=2∶1F3∶F1=3∶1(l3-lo)∶(l1-lo)=3∶1F4∶F1=4∶1(l4-lo)∶(l1-lo)=F4∶F2=(l4-lo)∶(l2-lo)=2∶1F5∶F4=5∶4(l5-lo)∶(l4-lo)=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1)(08江蘇連云港)某興趣小組用以下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木塊分別從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終靜止在與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鋪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測量每次開始下滑時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s,記錄如下表:實驗序數水平板面高度h/m水平距離s/m1木板0.201.002木板0.402.003木板0.603.004鋪上棉布的板0.200.505鋪上棉布的板0.401.006鋪上棉布的板0.601.50(1)分析1、2、3次實驗可得: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離s與在斜面上釋放時的高度h的關系式為s=;(2)比較1與4,2與5,3與6次實驗可得: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有關;(3)實驗得出的結論是:。2)(08江蘇蘇州)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小明設計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車做了兩次實驗,并把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一、表二中.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結論:_____________(2)綜合分析表一和表二還能得出結論:__________(3)根據圖象,得出的探究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論上,該實驗次數越多越好,其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6分)(1)勻速直線(1分)(2)見圖象(圖象兩端不出頭也可以,描點、連線各1分)(2分)(3)延長圖象(用實線延長也可以),過原點(1分)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f與壓力F成正比。(1分)(4)數據越多,得到的兩者關系越趨近實際的關系(1分)11.(2011山東濟寧)在“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活動中,同學們發現:在一定的范圍內,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長度越長。根據這一現象,小明和小麗提出如下猜想(見圖5)。究竟誰的猜想正確呢?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加油站橡皮筋伸長的長度一般用符號橡皮筋伸長的長度一般用符號△L表示,它等于掛上鉤碼后皮筋的長度L與皮筋沒有掛鉤碼時的長度L。之差,即△L=L-L。圖5(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個相同的鉤碼、鐵架臺和細線外,還需要的器材是。(2)小明和小麗的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1拉力(鉤碼總重)F/N00.51.01.52.02.52橡皮筋的總長度L/cm3橡皮筋伸長的長度△L/cm03.0①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cm。②請將表格中第3行的數據補充完整。③要判斷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應對表格中的哪兩行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答:應對(選填序號)兩行數據進行比較。④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認為實驗能初步驗證誰的猜想是正確的?答:。你是如何分析數據并做出此判斷的?請簡要寫出你的判斷依據:。答案:⑴刻度尺(1分)。⑵①4.5(1分)②1.8(1分)③1、2(1分)④小明(1分)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與每次的拉力的比值為一常數(或拉力擴大幾倍,橡皮筋伸長的長度也擴大幾倍)(1分)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各小題占分見相應小括號內的分值。3)(08北京)小婭通過觀察身邊的一些現象得出一個結論: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運動,如果撤消這個力,物體的運動就會立刻停止。請你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說明小婭的結論是不正確的。(1)寫出你選用的物品或實驗器材。(2)簡述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4)(08湖南衡陽)(5分)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象如下圖所示,比較小車沿水平面運動的距離。第一次(毛巾表面)第二次(棉布表面)第三次(木板表面)請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