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匯總_第1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匯總_第2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匯總_第3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匯總_第4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課內文學常識梳理匯總第一單元1.詞,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興于宋,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也稱作“樂府”“長短句”或“詩余”。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詞的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風格。代表詞人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秦觀、李清照等。2.《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寫于1919年9、10月間。其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海回國。4.新詩指五四運動前后產生的、有別于古典、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號刊出胡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第一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并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自由詩是沒有規則的音節、韻律及其他正規設計的詩。它追求“有機形式”,依靠言語的自然節奏。這種言語對詩的主題和感情來說是“自然”的。一般認為,美國19世紀詩人惠特曼是自由詩的創始者,代表作《草葉集》。五四前后,自由詩開始在我國流行。自由詩是白話文學領域中的先行者,它的產生可以看做是五四新文學和五四文學革命開端的標志。5.聞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驊。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他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并且還有建筑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著有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6.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國偉大的民族詩人。籍貫湖南桃源。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師文工團。1953年,在朝鮮戰場上負傷后轉入河北省榮軍學校讀書。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后調任中國作協青海分會專業作家。1982年后參與“新邊塞詩”運動,是新邊塞詩派主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有《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哈拉木圖》等。7.現代詩的分類中國現代詩按年代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①中國現代詩歌: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詩歌。②中國當代詩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后的詩歌。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等。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按長短分:微詩、小詩、短詩、長詩。8.新邊塞詩派詩歌出現于20世紀八十年代,新邊塞詩派詩歌的形成是以《綠風》詩刊為刊載媒介發表詩歌的詩人群不斷壯大的結果。新邊塞詩派的詩歌作品以描述新邊塞風情,歌頌西部精神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楊牧、周濤、章德益等現代詩人。9.茹志鵑(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當代著名女作家,當代著名作家王安憶的母親。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明快,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曾用筆名阿如、初旭。茹志鵑的作品大約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如愿》《春暖時節》《靜靜的產院》為代表,注重在對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觸及他們的精神歷史;一類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楊樹》為代表,抒情性較強的作品;一類是以《關大媽》《三走嚴家莊》為代表,反映革命斗爭題材的作品。《百合花》是其處女作也是其代表作。10.鐵凝,姓屈,女,2006年11月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說《哦,香雪》《第十二夜》《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對面》《永遠有多遠》《一千張糖紙》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隨筆等共400余萬字,結集出版小說、散文集50余種。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第二單元1.沈英甲:吉林輝南人。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于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機械系。1968年應征入伍,歷任空軍部隊無線電員,《世界知識》雜志編輯,《科技日報》機動記者、主任記者,科技日報社副刊部主編,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前塵》《探求宇宙之謎》《經營之神》《探索自然》《終極診斷》《生存方式》,譯著《荒海之鷲》([日本]阿川弘之著)《巴黎斷頭臺》([法]巴巴拉·萊維著),紀實文學《走進神農架》《采訪死亡手記》,電影文學劇本《馮如》等作品20余部。22.人物通訊是以寫人物的思想和事跡為主的通訊。一般有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如果是報道群體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幾個比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訊有系統報道某個人物先進事跡的長篇通訊,也有表現人物的片斷事跡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寫、通訊小故事。寫好人物通訊的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特點,揭示出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物情懷和思想境界。要求寫作中既見事,又見人,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常見的寫法有:(一)通過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等表現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等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33.時評指報刊上評論時事的文章。優秀的時評一般選取社會生活中一些帶有全局性、代表性、傾向性的事件、問題和現象,及時準確地加以剖析、闡釋、引導,既講明道理,又發表議論,解疑釋惑,情真意切,針砭時弊,激濁揚清,體現出一股生氣、正氣、銳氣,涌動著一種社會輿論的正面力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評論、雜文產生出更加強烈的社會效果。4.《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5.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他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有《誠齋集》傳世。第三單元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作為軍事家,指揮了官渡之戰,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微信公眾號:沈姐的語文課堂。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宴唱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2.建安風骨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并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后人尊為典范。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俊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3.陶淵明(365—427),隱逸的詩人之宗,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先生”。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人。他的出現不僅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的一個象征,而且在古典詩歌發展史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開創的田園詩以及“平淡自然”的詩風,把詩歌藝術提高到一種美的至境,標志著漢魏以來古代詩歌所能達到的高度。4.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在他的筆下,田園、勞動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審美意義。他開創的詩歌傳統,被后代許多詩人繼承和發揚。如唐代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韋應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這一傳統的繼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棄疾、蘇軾等大詩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5.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所寫,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6.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古人所謂七言,并不是說全詩每一句都是七個字,而是只要詩中多數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7.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8.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9.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第四單元1.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寫成的報告。調查報告的三個特點:寫實性、針對性、邏輯性。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情況調查報告、典型經驗調查報告、問題調查報告。2.倡議書指的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它作為日常應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在現實社會中有著較廣泛的使用。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第五單元費孝通(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鄉土中國》來源于作者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所講的“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當時作者應《世紀評論之約》分期連載14篇文章,《鄉土中國》由這些內容、文章輯錄而成。《鄉土中國》一書收錄了《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論文,分別從鄉村社區、文化傳遞、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權力結構、社會規范、社會變遷等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及其本色。第六單元1.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2.性惡論:中國古代人性論的重要學說之一,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戰國末荀子倡導這種理論。性惡論認為人性有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認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對后世人性學說產生了重大影響。3.《勸學》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歲游齊,為稷下學宮祭酒(學宮的最高長官)時,針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寫下的鼓勵學習的箴言。4.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5.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6.“說”是一種文體,是論說文的一種,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都屬“說”這類文體。《師說》,就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7.“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要闡發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內容貧乏的駢儷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言貴創新、詞必己出”。經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8.《反對黨八股》是毛澤東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會上的講演。它發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的整頓黨的作風,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的運動。9.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而所謂的股,有對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寫作格式,其題目取自四書五經,以四書命題占多數。文章論述的內容要根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書而展開,不能隨意發揮。10.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11.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壽85歲。他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12.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13.郁達夫:抗日救國的愛國主義作家,原名郁文,字達夫。1913年留學日本,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抗戰爆發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殺害。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14.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8日,由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赴日留學的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健將組建。15.朱自清(1899~1948年):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