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2008年4月200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現代主義的先驅們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當代的發展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2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1)、社會和文化背景
工業革命是這一歷史時期最重要的事件,生產力的巨大進步無疑為建筑的脫胎換骨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人口增加、工業產品增加和生產體系的機械化是其直觀結果。
資產階級革命在政治上創立了新型的民主制度,啟蒙運動在思想上將理性思維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歐洲的文化傳統遭受了激烈的沖擊,自由精神滲透到許多領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的自由經濟理論逐漸改變人們的道德觀念。建筑形式雖然沒有馬上出現劇烈的變化,但在某些建筑的實踐過程中顯露了端倪。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1)、社會和文化背景
考古發現開拓了人們的審美視野,古物保護變成了一個公共問題。溫克爾曼(JohannJoachimWinkelman,1717~1768)完成了《古代藝術史》,為新古典主義準備理論基礎,推翻了古典主義本身的前提,打破原先預設的本質的、無與倫比的建筑法則,認識到它們的普遍性是歷史的貢獻,而不是它們本質里所固有的東西。這一時期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主思想的成熟和自由精神高漲,在理論引起人們注意的并不僅僅是一種聲音,“在中央權力和私人個體之間,除了漫無邊際的真空空間之外一無所有,不久這個空間就被自由和權威兩個抽象信念的沖突所占據”。盡管其中的許多主張在當時未能成為主流,但對以后的建筑實踐卻有著積極的影響,為現代建筑的多元發展埋下了伏筆。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改變了建造技術,增加了新材料(鑄鐵、玻璃和水泥等);建筑的數量大大增加,對于建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這一需求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量,二是種類。出現了新的建筑類型,這是源于需求的變化。倉庫、碼頭、車站、廠房和辦公樓、出租公寓等建筑類型成為大量建造的對象。建筑物和設施已經被認為進入了資本主義經濟范圍,擔負了一種與過去全然不同的意義,而成為一種投資。土地價值的概念也被重新認識,這些都逐漸導致了一種新型的城市模式的誕生。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3)、建筑材料與技術進步
新材料:制鐵工藝的進步使鐵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成本下降,最終使鐵成為一種可以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材料的變化導致了結構體系的變化,一直以來建筑沉重的外觀和封閉的空間也將逐漸消失。鐵與玻璃的結合創造了一些新的空間形式。
科學進步和教學:力學的進步使結構計算成為可能,結構科學“使靜力學民主化和通俗化”,一些復雜工程不再為個別大師所壟斷。工程教育的推廣為建筑產業培養了大批技術人員,工程師在建筑領域的地位不斷提高,傳統建筑師的角色正面臨著挑戰。畫法幾何學和米制的推廣,是精確施工和材料加工的分工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傳統建造體系的完善:道路和橋梁的施工和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普通建筑物的技術進步:磚和木材的生產工業化,質量有所提高;玻璃窗代替了紙窗,石板瓦代替了稻草屋頂,樓板。屋頂中運用鐵質結構技術的演化、進步,配合建筑物防火的要求,是普通建筑物的質量有了很大的變化。工人工資成本上升,建筑物由于工業化進程而造價下降,使得普通建筑物的標準得以提高,其技術進步也有了經濟上的動力。工程和新古典主義:考古發現為古典復興準備了素材,新型的工程、社會生活和新的建筑材料導致了新技術與舊的形式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建筑藝術的混亂,新古典主義也稱折衷主義得以形成。新古典主義不局限于某一種風格的模仿,任意組合各種形式,在歐美的影響非常深刻,持續了較長的時間。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品是巴黎歌劇院。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4)、反映工業革命成就的建筑:
水晶宮
巴黎博覽會
費城博覽會
巴黎1889年機械館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5)、高層建筑的探索: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興起了芝加哥學派,它是現代建筑在美國的奠基者。1873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問題特別突出,于是現代高層建筑便開始在芝加哥出現。高層建筑得以發展的技術方面的先決條件是結構體系、地基技術和垂直交通工具。芝加哥學派創造了金屬框架結構和箱形基礎,從1857年起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垂直交通工具由蒸汽動力發展到了使用電力,高層建筑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了。
早期的高層建筑對這一新類型的形式規律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逐步由古典外衣向簡潔的立面演化。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的口號,為功能主義建筑思想開辟了道路。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
工藝美術運動:出現在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是浪漫主義思想的反映,代表人物是拉斯金(JohnRuskin,1819~1900)和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他們敵視工業文明,認為機器是一切文化的敵人,熱衷于表現手工藝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力圖擺脫古典建筑形式的羈絆。代表作是韋伯(PhilipWebb)為莫里斯在肯特郡建造的“紅屋”(RedHouse,BexleyHealth,Kent)。這是一幢田園風格的建筑,平面是根據功能出發的L型,外墻選用當地出產的紅磚,不加粉刷,表現材料本身的質感。其思想和設計手法對后來新建筑運動的發展有啟示作用。工藝美術運動代表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探索,同時也反映了設計思想在19世紀末的困境。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新藝術運動: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在歐洲大陸興起,最初的中心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隨后向法國、奧地利、德國、荷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區擴展。在實用美術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凡?德?維爾德(HenryvandeVelde,1863~1957)和霍塔(VictorHorta,1861~1947)。主要思想是用新的裝飾紋樣取代舊的程式化的圖案,從植物形象中提取了大量的造型素材。霍塔對金屬結構有濃厚興趣,其代表作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室內和人民宮典型地反映了這一點。霍塔對金屬構架的處理顯然不同于工程師,處處滲透著藝術的考慮,構件有許多曲線,柔化的構架充滿了韻律感。新藝術運動同工藝美術運動最大的不同是并不反對機器生產,而是努力使工業技術與建筑藝術融合,因此取得了更為廣泛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
維也納學派:奧地利建筑師瓦格納(OttoWagner,1841~1918)用他的建筑作品和理論著作《論現代建筑》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坦率地運用工業制品,從時代的功能與結構形象中產生的凈化的風格具有強的的表現力。瓦格納的作品在總體形象上仍然帶有文藝復興風格,但細部處理簡潔新穎。瓦格納于1894年出任維也納藝術學院教授,他的觀念和作品影響了一批年輕的建筑師,以他為代表人物形成了維也納學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維也納分離派:瓦格納的學生們很快就表現出了更為強烈的同傳統劃清界限的愿望,1897年奧別列去、霍夫曼和畫家克里姆特等一批30歲左右的藝術家成立名為“分離派”的團體,要與傳統的和正統的藝術分手。瓦格納對年輕人表示了支持,后來也轉入了分離派。分離派的代表人物是奧別列去和霍夫曼。奧別列去的代表作是分離派會館、達姆斯塔特的路德維希銀婚紀念塔和展覽館。霍夫曼的代表作是斯托克萊公館。1910年以后,分離派建筑師又有向古典主義轉向的傾向。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風格派:荷蘭畫家蒙德里安和畫家、設計師凡?杜埃斯堡等人形成了一個藝術流派,1917年出版名為《風格》(DeStijl)的期刊,得名“風格派”。風格派提倡排除自然形象的純粹藝術表現,主張國際化的藝術,表達了那個時期歐洲新潮藝術家的普遍追求。風格派藝術家發揮了幾何形體組合的審美價值,他們很容易也很適于移植到建筑中去。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的代表作,以穿插的板片和塊體、墻片與玻璃的虛實對比等手法,形成活潑新穎的建筑造型。風格派作為流派存在的時間并不長,但它的造型手法和風格特征對現代建筑和工業品設計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裝飾風格(ArchiDeco):裝飾風格(ArchiDeco)可以理解為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主要流行于新英格蘭地區,代表人物是亨利?理查遜、沙利文,弗蘭克?萊特的前期創作也屬于這一運動。同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美國的裝飾風格希望能夠突破歐洲傳統的單一影響,從外國的傳統,特別是東方文明中吸取養分。沙利文的裝飾題材有伊斯蘭文化的影子,而弗蘭克?萊特的手法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格拉斯哥學派:與維也納分離派同時期,蘇格蘭建筑師麥金托什和他的伙伴們在格拉斯哥從事家具、生活用品和室內設計,被人們稱為“格拉斯哥四人組”(GlascowFour),即格拉斯哥學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德意志制造聯盟:德國在十九世紀末的工業水平迅速地趕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法,為了產品的國際市場,1907年由企業家、藝術家、技術人員等組成了全國性的“德意志制造聯盟”(DeutscherWerkbund),目的在于提高工業制品的質量以求達到國際水平。他們仔細分析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得失,其中的建筑師們認出了建筑必須和工業結合這一方向。貝倫斯以工業建筑為基地,發展真正符合功能與結構特征的建筑,1909年他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設計的透平機車間造型簡潔,成為現代建筑的先聲。貝倫斯還培養了格羅皮烏斯、密斯、柯布西耶等人。格羅庇烏斯與梅耶合作的法爾古斯工廠設計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除了上述各個流派中涉及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師之外,以下建筑師的理論及實踐也應當熟悉:西班牙的高迪法國的貝亥奧地利建筑師盧斯關于建筑裝飾問題的理論意大利的未來派和俄國的構成派都對現代建筑發生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高迪:高迪的建筑活動大多集中在巴塞羅那,作品帶有世紀之交歐洲建筑風格蛻變的痕跡,受到了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更過的是他個人獨特的風格和加泰隆尼亞的地區特點。高迪的作品體現了建筑師無窮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新是其主要動力,別的理論上的追求并不為高迪所關心。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神秘主義傳統顯然對這些建筑的神秘、怪異的形象和空間氛圍提供了營養。高迪的作品在施工上強調手工工藝,同工業化的潮流背道而馳,在20世紀前期并未被廣泛宣傳。代表作品是巴塞羅那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巴特羅公寓和居埃爾公園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1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貝亥:貝亥的突出貢獻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實踐。代表作是巴黎富蘭克林路25號公寓、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貝亥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了一座教堂,形象輕巧新穎,為教堂建筑翻開了新的一頁。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2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盧斯:盧斯的理論代表作是《裝飾與罪惡》,在論述中涉及到了社會、經濟、文化、精神分析等諸多領域,不僅體現了世紀之交風格轉型時期人們對建筑藝術的思考,也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相當一部分人對社會的道德關懷。盧斯的代表作是斯泰納住宅,一座幾乎沒有裝飾的住宅,開了后來國際式風格的先河。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2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10世紀初,是人類社會面臨巨大變革的時代。在這個時期當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種成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在此之前歷代科學文化成就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響應。(1) 自然科學與技術的領域結構技術、生產技術、工藝(2) 社會科學的領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分析與批判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對人類內心世界的認識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3) 歐美重要建筑流派的探索與實踐:強調現代技術對建筑的影響:鋼筋混凝土技術、鋼結構技術、建筑放火材料、電梯技術;強調建筑必須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大量與大規模廠房、碼頭類建筑活動的市場需求,普通工人、普通市民對廉價住宅的需求,新的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對新的公寓式住宅的需求;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反對裝飾:簡化甚至消除裝飾已成為新的社會需要和審美趣味。歐洲各國加強國力的要求,促使對建筑裝飾進行簡化的要求,奧地利建筑師盧斯提出了“裝飾就是罪惡”的口號,對歐洲建筑新的形式和趣味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代城市發展的影響:歐洲特別是美國城市商業化的發展,對城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要求在芝加哥得到了突出的表現并形成了新的建筑流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傾向:商業需求使建筑的功能在一個特定的時期中被特別強調,事實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筑的形式一度束縛了對不斷變化的建筑功能的滿足,針對這種狀況一部分建筑師對建筑的功能要求給予了特別的強調,其中芝加哥學派的代表性人物路易?沙利文提出了“形式服從功能”的思想,這一思想對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建筑思潮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新的藝術潮流與新的審美趣味的影響:
在整個社會出現從生產力水平到生產關系,從社會物質生產到社會審美意識,從生活質量到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過程中,建筑不能不努力適應這樣一種帶有根本性的社會變革,歐洲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眾多的建筑流派,紛紛試圖探索一條適合于新的時代特征的建筑道路。雖然不同的流派表現出了不同的側重,但從總體而言,他們共同的特征是改變傳統的裝飾形態,建筑裝飾趨于簡化和平面化,力圖適應新的審美趣味。與浪漫主義思潮相應的植物紋樣成為流行的裝飾形態。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以及德意志制造聯盟關于建筑藝術與現代工業生產關系的討論促進了人們對現代建筑與工業化之間關系的思考。其中德意志制造聯盟內部關于建立標準化的建筑“生產”方式的討論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建筑設計、建造方式與工業生產的結合。彼得?貝倫斯為德國通用電器公司設計的一系列廠房建筑,特別是其中著名的透平(渦輪機)車間,以及格羅庇烏斯的法爾古思工廠都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同時工業建筑也第一次受到建筑師的關注,工業建筑開始成為建筑師工作的一個新的領域,同時促進了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這種工業生產與建筑活動相結合的趨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歐洲各國的重建而日趨突出。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新的藝術潮流與新的審美趣味的影響:
在整個社會出現從生產力水平到生產關系,從社會物質生產到社會審美意識,從生活質量到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過程中,建筑不能不努力適應這樣一種帶有根本性的社會變革,歐洲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眾多的建筑流派,紛紛試圖探索一條適合于新的時代特征的建筑道路。雖然不同的流派表現出了不同的側重,但從總體而言,他們共同的特征是改變傳統的裝飾形態,建筑裝飾趨于簡化和平面化,力圖適應新的審美趣味。與浪漫主義思潮相應的植物紋樣成為流行的裝飾形態。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以及德意志制造聯盟關于建筑藝術與現代工業生產關系的討論促進了人們對現代建筑與工業化之間關系的思考。其中德意志制造聯盟內部關于建立標準化的建筑“生產”方式的討論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建筑設計、建造方式與工業生產的結合。彼得?貝倫斯為德國通用電器公司設計的一系列廠房建筑,特別是其中著名的透平(渦輪機)車間,以及格羅庇烏斯的法爾古思工廠都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同時工業建筑也第一次受到建筑師的關注,工業建筑開始成為建筑師工作的一個新的領域,同時促進了建筑工業化的發展。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2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格羅庇烏斯的思想與包豪斯的建筑教育改革:格羅庇烏斯認為設計中重要的不是形式的風格特征,而是不斷地發展,隨著生活的變化而改變表現方式。格羅庇烏斯特別強調現代工業的發展對建筑的影響,主張建筑工業化,住宅建筑的構件預制大批生產,明確反對復古。他的設計原則中明顯地將功能因素和經濟因素放在首位。格羅庇烏斯為了實現自己的建筑理想,更廣泛地影響、改變德國工業界,開始致力于包豪斯的人才培養。包豪斯的教育有以下幾點特點:第一、在設計中強調自由創作,反對模仿;第二、將手工藝同機器生產聯系起來;第三、強調各藝術部門間的合作;第四、培養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又有理論素養;第五、把學校教育同社會生產掛上鉤。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2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格羅庇烏斯的思想與包豪斯的建筑教育改革:格羅庇烏斯被認為是國際式風格的始作俑者,他設計的包豪斯校舍是早期現代建筑的典范,充分反映了他的設計思想。正如他強調的,他的設計沒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特征,在形式上他沒有成為后人模仿的對象,但在設計思想和建筑教育的改革方面,他在現代建筑歷史中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他對建筑發展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格羅庇烏斯的代表作是法爾古斯工廠、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2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密斯?凡?德.羅的理論與實踐
密斯?凡?德羅最著名的話就是“少就是多”,他的建筑實踐基本反映了這一設計思想,裝飾少,墻體少,空間自由流動。在密斯的建筑作品中有一種典雅的氣質,墻體的構成富有詩意。密斯最突出的貢獻在于對鋼結構建筑的藝術表現所做的探索。密斯早年就提出了玻璃摩天樓的方案,沒有實現,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一建筑形式敏銳的洞察力。密斯是從建筑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建筑師,在玻璃摩天樓方案中他想表現的就是鋼結構作為結構其壯麗、雄偉的一面,用玻璃就是為了這一目的。密斯到了美國之后通過芝加哥湖濱大道公寓大樓和西格拉姆大廈實現了其玻璃摩天樓的設想,造成了后來玻璃幕墻的濫觴。密斯專注于在建筑中如何表現鋼與玻璃的獨特魅力,他的許多節點設計將型鋼在建筑中的美提高到了古代柱式的地位。密斯說過“當技術實現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華為藝術”,他的實踐可以作為這句話的注解。密斯的代表作為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范斯沃思住宅、西格拉姆大廈、湖濱公寓、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克朗樓、西柏林國家美術館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勒?柯布西耶的理論與實踐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筑運動中一位狂飆突進的人物,早年與人合編《新精神》雜志,鼓吹新建筑,1923年將文章匯集出版,書名《走向新建筑》。書中歌頌工業文明和機器美學,主張用工業化的方法大規模建造房屋,用理性思維來考慮平面的設計,形式上使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但是輪廓線不受任何限制,是純粹精神的創造。從中可以看出他身上理性和浪漫的交織。柯布西耶智慧表現在建筑的許多領域,對大城市規劃提出過自己的理想方案。他是一個城市集中主義者,主張通過高層建筑和立體交叉的交通體系來規劃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他的許多思想和設計方法直至今日仍在發揮著積極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勒?柯布西耶的理論與實踐柯布西耶是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大師,早期的代表作品是薩伏伊別墅。他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了新建筑的五個特點:1、底層架空;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帶形窗;5、自由的立面。薩伏伊別墅的整體外形非常簡單,但內部空間卻極為豐富,這是柯布西耶設計的許多小住宅的共同特點。他設計的巴黎大學瑞士學生宿舍,采用了種種對比的手法,材料的虛實對比,體量的大小對比,形狀的規整和自由曲面之間的對比,材料質感的對比等等異常豐富的手法成為現代建筑師學習的范例。柯布西耶未能中選的日內瓦國際聯盟總部設計方案也是其重要的作品。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勒?柯布西耶的理論與實踐二戰以后,柯布西耶的作品出現了轉變,沒有了理論上的著述,但用作品再一次給世人以強烈的沖擊和深刻的影響。馬賽公寓是反映其城市理想的建筑實例,設計中全面使用的模數制度和不施粉飾的外立面是主要特點。印度昌迪加爾的規劃和政府建筑中除了理性的功能考慮外,沉重的體量和滄桑、神秘的氣氛塑造,表露了柯布西耶對自然和傳統的留戀。他晚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無疑是朗香教堂,從平面到立面充滿了塑性的自由曲線,厚重的墻體、漂浮的屋頂、不規則的窗洞和特殊的采光方式這些同現代建筑原則相悖的手法,似乎表明了柯布西耶對建筑的新的理解。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薩伏伊別墅、馬賽公寓、昌迪加爾政府建筑群、朗香教堂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萊特的理論與實踐
萊特的有機建筑理論對有機建筑并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而是運用了許多比喻,大致說來可以理解為建筑同環境之間的融合,建筑自身內部的整體性以及人與建筑之間的一致性幾個方面。萊特對工業化沒有興趣,而是一個浪漫的田園詩人,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工藝美術運動對他的影響,東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也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萊特的理論與實踐萊特一生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建筑創作成果,早期的作品大多是為中產階級設計的住宅和別墅,形式上融合了東西方建筑的特點,以壁爐為家庭的核心布置自由流動的平面,立面上平緩的坡屋頂出檐深遠,創造了頗為獨特的草原式住宅。其代表作為威立茨住宅、羅比住宅等。早期公共建筑的重要作品是拉金公司辦公樓和東京帝國飯店,是裝飾風格的典型作品。流水別墅是賴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其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疑成為建筑歷史的寶貴財富。流水別墅在材料選擇和外部造型處理上達到的同環境的和諧關系可以看作是萊特有機建筑理論的一個實例。約翰遜公司總部和實驗樓、西塔里埃森、普萊斯住宅與辦公大樓和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等作品顯示了萊特多方面的才能和旺盛的創造力。萊特的代表作有羅比住宅、流水別墅、西塔里埃森、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7) 阿爾瓦?阿爾托的理論與實踐阿爾瓦?阿爾托不奢談理論,而是用他的大量作品來啟示世人,修正了現代建筑發展的方向。阿爾瓦?阿爾托的代表作品有維堡圖書館、帕米歐療養院、紐約博覽會芬蘭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珊納特塞羅小鎮中心、赫爾辛基文化宮、德國沃爾夫斯堡文化中心以及赫爾辛基芬蘭大會堂等眾多建筑,在這些作品中,阿爾托很好地解決了功能問題,同時在造型上非常自由,體現了建筑師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如何在各種因素之間尋求平衡點,遵從現代建筑原則但也重視表現地方傳統以及同自然的和諧關系,運用技術而帶有情感,重視合理性而富有詩意。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實踐開啟了現代建筑運動的新階段。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的先驅們203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
路易?康:路易?康被稱為建筑哲學家,喜歡談論哲學問題,同第一代大師不同,康從他的哲學觀點出發認為建筑要回到本原,只有這樣建筑才有意義,也才可以說是成為了建筑。康的建筑重視秩序,強調光的作用,具有寧靜古典的氣質。康的代表作品有肯貝爾博物館、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費城理查德醫學研究樓、薩爾克生物研究所、孟加拉國議會大廈、印度經濟管理學院等。康的建筑使人們重新看到了人本主義的建筑觀點,在科學主義盛行了數十年之后,康無疑喚起了人們許多思考。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3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
埃諾?沙里寧:埃諾?沙里寧是芬蘭著名建筑師伊利爾?沙里寧之子,一生不斷創新,追求建筑的個性表達,在形式的創造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具有強烈的表現主義特征。代表作是肯尼迪機場的TWA航站樓、耶魯大學冰球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航站樓、耶魯大學校舍和圣路易市杰弗遜紀念拱門等。正是沙里寧才使得伍重的方案在悉尼歌劇院的競賽中中選,可謂惺惺相惜。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3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斯東:斯東同雅馬薩奇一起都被認為是“典雅主義”的代表人物。典雅主義同技術精美主義有相通之處,后者利用鋼結構和玻璃來表現精美的形式,前者利用鋼筋混凝土梁柱來表現。典雅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柱廊來追求古典建筑中常有的秩序感、安定感甚至是權威感,一度美國的政府建筑多選用典雅主義的作品。斯東的代表作是美國在新德里的大使館和在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美國館。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3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雅馬薩奇:
雅馬薩奇在豐富現代建筑的造型、形式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注意從歷史傳統中,從東西方文化廣闊的背景中提煉自己需要的現代建筑語言,形成了注重裝飾效果、表現文化特性的建筑風格。雅馬薩奇的代表作是麥格拉格紀念會議中心、1959年印度世界農業博覽會美國館、1964年西雅圖世界博覽會中的科學館、沙特阿拉伯達蘭機場候機樓和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等。雅馬薩奇的建筑實踐溫和地修正了第一代大師們的規則,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創造了美的形式。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貝聿銘:華裔建筑師貝聿銘是用作品闡述建筑理想的多產建筑師,在創作中重視文化因素和歷史因素的作用,觀念全面,手法靈活,具有如下特點:1、豐富和發展了幾何形體的建筑構圖,簡潔明快而又包含了多樣變化和細致的處理;2、注意配合環境特點,進行有個性的建筑設計;3、在造型上構造性與雕塑性并重;4、精致的細部處理。貝聿銘的代表作有康涅狄格州梅隆藝術中心、肯尼迪圖書館、達拉斯市政廳、達拉斯音樂廳、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香港中銀大廈和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等。同雅馬薩奇一樣,他的東方文化背景在他的建筑創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注重細部的精致處理,都有技術精美主義的傾向。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丹下健三:丹下健三可以被理解為日本現代建筑的象征,他通過他的作品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他的設計也不僅僅局限于日本國內。丹下的奮斗目標是“是現代建筑在日本的現實當中生根”。早期他強烈地表現日本傳統,采用日本傳統形式,二戰以后,他開始致力于現代建筑同日本傳統文化的結合,創作了諸如香川縣廳舍、倉敷市廳舍、代代木體育館等著名建筑。丹下運用鋼筋混凝土構件達到了同日本傳統木結構建筑藝術在精神上溝通的境界,他的奮斗有了結果。丹下健三是個堅定的現代主義者,對喧囂一時的理論風潮沒有興趣,但也不滿足于現狀而是不斷探索。丹下在城市設計的理論和實踐也多有建樹,從功能論很快轉向了結構論,認為結構作為事物之間的關系對空間的構成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在他的廣島規劃中他探討了城市中“核”的概念,在東京規劃中改革了傳統城市向心放射的系統,提出新的鎖狀交通系統適應開放的城市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反映現代文明社會的城市空間秩序,其中包括了開放的組織和流動的活動。丹下的東京規劃是面對未來挑戰的對策研究,內容龐雜,具有前瞻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現代主義的城市理論現代主義的城市理論都是針對大城市過度發展所形成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提出的。巴黎改建揭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早期英國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發展了有關衛星城的理論,同時法國的嘎涅提出“工業城市”規劃方案,對大工業引起的功能分區、城市交通和住宅組群作了精辟的分析。西班牙工程師提出了“帶形城市”理論,對以后的城市分散主義有影響。1933年CIAM在雅典舉行第四次會議,制定了城市規劃的《雅典憲章》,這是一個功能論的城市理論,后來遭到了猛烈的抨擊導致CIAM解散。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現代主義的城市理論戰后,英國繼續衛星城的規劃實踐和研究,取得了成效。同時阿基格拉姆提出的運用鋼或鋼筋混凝土巨型結構綜合解決多種功能的未來烏托邦城市設想也有一定的影響。六十年代后期針對城市交通提出了架空的“NewLand”設想,要求人車分流,后來被運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群的設計中。1977年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國際建協會議,總結了雅典憲章以來的實踐經驗得失提出了新的規劃憲章《馬丘比憲章》。憲章對區域規劃、分區概念、住房問題、城市運輸、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工業技術、設計與實施、城市與建筑設計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現代主義的城市理論城市規劃中產生重要影響的有:大倫敦規劃、哈羅新城、瑞典魏林比新城、昌迪加爾城、巴西利亞規劃、法國區域規劃、巴黎德方斯新區規劃、美國波士頓政府中心、日本新宿副中心和地下街市建設、筑波科學城以及一些未來城市的設想方案。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現代主義建筑的影響與意義
這是一個開放的話題,對現代建筑的評價現在尚不能蓋棺定論,現代主義是現在仍然活著的設計思想和形式風格,現代建筑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對人類生活同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運用了新的技術和材料,創造了新的形式,培養了人們完全不同以往的審美觀念,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第一代建筑大師懷著神圣的社會使命感和道德責任來鼓吹現代建筑,他們的烏托邦是通過建筑改良社會,這一理想在局部得到了實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現代主義建筑的影響與意義
現代建筑充分反映了工業文明的成就,是工業化勝利的標志。現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居住、生活條件,為大規模的商業活動、集會、教育學習、政治、文化生活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便利。通過標準化、預制構件等方法,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建筑效率,惠及了普通人的生活。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現代建筑抱有的技術樂觀主義看到了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希望,往往忽視了技術冷漠的一面。隨著現代建筑運動的推廣深入,建筑面貌的雷同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審美上的缺憾,同時文化認同感的喪失使許多地區的人民滋生了排斥心理。技術改良社會的理想也遭遇到了挫折,當人們意識到科技不是萬能的時候,現代建筑的許多原則也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現代建筑后期呈現了多元發展的趨勢。多元發展并沒有全盤否定現代建筑,相反多元發展的基礎正是現代建筑所取得的成果。現代建筑包含的設計民主的思想也為多元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從這個角度看現代建筑的積極意義是現在所不能盡言的。現代主義之后的種種思潮,不管名稱如何,根源往往還是出自現代建筑內部,這些流派的革新意義同現代建筑對傳統的變革相比,尚不能相提并論。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4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0世紀后期,西方發達國家科學技術領域有新的飛躍,經濟方面有很大的發展,一些國家向后工業社會過渡,進入富裕社會和信息社會。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引出社會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某些變化。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文化領域出現眾多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和新的流派。現代主義賴以立足的理性主義、技術樂觀主義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七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和能源危機迫使人們思考除了技術、理性還需要什么。西方現代主義哲學、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的影響
語言哲學:結構主義、符號學、解構主義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4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主要建筑思潮后現代主義建筑:后現代主義理論方面的依據是符號學和以文丘里的《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為代表的歷史主義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為代表的波普主義。后現代主義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并沒有確切的定義和明確的風格,被定位后現代的建筑師本人也未必認同,許多學者認為這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表示在現代主義之后。從建筑現象看,后現代主義的確表現出了同現代主義功能至上的理性原則很不同的建筑思想,重視傳統文脈的延續,恢復細部的寫實表現,同時向波普藝術看齊,將藝術從高高在上的神壇拉到了任何一個人的生活中來,建筑的表情也由嚴肅變成了滑稽,同純凈、抽象、和諧等現代建筑理想背道而馳。后現代主義盡管有其喧囂浮華的一面,但在格雷夫斯贏得波特蘭市政廳競賽的事例上可以感受到現代建筑的窘境,后現代主義也并沒有全然拋棄現代主義的設計法則,應該看到后現代主義建筑師都受過良好的現代主義教育。后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主義的弊端提出的對策,這個對策未必完美,但畢竟可以讓人們正視這些弊端。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4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主要建筑思潮高技派:高技派是指那些不僅在建筑中堅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而且在美學上極力鼓吹表現新技術的傾向。密斯為代表的技術精美主義可被視為高技派的先聲。高技派秉承了現代主義發展的機器美學,其美學思想就是歌頌工業文明,歌頌新技術。高技派作為一種思潮存在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代表作,因為高技派使用的技術總是隨著技術進步迅速更新。現在看高技派更多的是指那些刻意表現機器美學的建筑流派,代表作品是蓬皮杜藝術中心、倫敦勞埃德大廈、香港匯豐銀行等。高技派使用的技術很多并不是功能要求所必需的,而帶有表現主義的傾向,運用技術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科技”的美學效果。由于使用最新的技術、材料,高技派建筑往往造價昂貴。高技派建筑的確推動了建筑技術的發展,盡管其中包含有一定的商業目的,但它們的探索、試驗工作的積極意義不容忽視。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主要建筑思潮解構主義:解構主義是一種哲學學說,針對的是結構主義,從語言分析入手,證明了語言的不確定性從而消解傳統文化的種種立論,是一種否定性的思想方法。但是解構主義建筑并沒有統一的思想基礎,只有美國的埃森曼認為自己是從解構主義的哲學出發,用解構哲學的句法來進行設計。通常的定義是將一些貌似“解構”的建筑放在一起,根據是建筑的表現形式,這樣所謂解構就是形式的解構。總的來說,解構主義哲學和解構主義建筑之間是有很大距離的。從形式上看,被稱為解構主義的建筑確有一定的共同點,往往是散亂、殘缺、突變、強調動感和造型奇絕,不遵從結構邏輯和形式邏輯。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主要建筑思潮生態建筑:生態建筑并不能被稱為一個流派,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對環境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日漸得到世人的關注和理解,生態建筑可以理解為這一思想在建筑上的體現,主要的著眼點在于降低能耗,盡量利用自然條件實現較為舒適的建筑環境。隨著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不斷加深,生態建筑的具體措施也在不斷演變,除了節約能源,建筑材料的選擇也是關注的焦點。生態建筑實踐的范圍不廣,以熱帶地區的探索居多。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主要建筑師及其理論和實踐:羅伯特·文丘里:主要著作是《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向拉斯維加斯學習》等,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建筑的理論家。主要作品有母親住宅、普林斯頓大學胡應湘堂、倫敦國家美術館擴建等。菲利浦·約翰遜:早期追隨密斯風格,以自宅設計為代表作。他對潮流的變化非常敏感,AT&T大廈一落成即受到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的力作。約翰遜的設計并不局限于某一種風格,其后設計的水晶教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主要建筑師及其理論和實踐:斯特林:英國建筑師,后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斯圖加特美術館理查德·邁耶:早期是紐約五人之一,著名的白派建筑師,堅持現代主義設計原則,以精致的光影效果取得獨特的建筑魅力,代表作有亞特蘭大美術館、法蘭克福工藝美術博物館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主要建筑師及其理論和實踐:伯納德·屈米:解構主義建筑師,代表作是巴黎拉維萊特公園。
弗蘭克·蓋里:解構主義建筑師,手法以集成組合為特征,代表作是自宅、德國維爾市維特拉家具博物館、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等。
彼得·埃森曼:解構主義建筑師,認為其建筑可以表達解構主義的哲學思想,代表作有3號住宅、9號住宅、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視覺藝術中心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主要建筑師及其理論和實踐:羅杰斯:英國建筑師,高技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是蓬皮杜藝術中心、
福斯特:英國建筑師,高技派代表人物,作品有勞埃德大廈、香港匯豐銀行、香港新機場
努維爾:法國建筑師,發展了自己獨特的詩性建筑語言,力求創新,代表作有巴黎阿拉伯研究中心、世紀塔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主要建筑師及其理論和實踐:黑川紀章:日本建筑師,早年追隨丹下健三,同磯崎新等一起發起新陳代謝運動。后逐漸挖掘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建筑特色并運用到現代建筑實踐中來。代表作有:福岡銀行、東京艙體住宅、
磯崎新:日本建筑師,注重從西方歷史借鑒手法,代表作有群馬縣美術館、筑波中心等。
安藤忠雄:日本建筑師,吸取了日本傳統空間的處理手法,從禪的精神出發,發展出了一套極具個人特色的帶有極少主義傾向的建筑語言,重視建造活動中的手工痕跡,直接脫模的混凝土墻面不是粗野而是精致。代表作有住宅、博覽會日本館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重要建筑實例
除了上述建筑師及作品外,以下的建筑師和作品應有一般性的了解,如:格雷夫斯的波特蘭市政廳、休曼那大廈、迪斯尼天鵝飯店、摩爾的意大利廣場、1987年的柏林建筑展、巴黎德方斯巨門、東京國際會展中心等。對SOM、KPF等大型建筑事務所的作品應有一定認識。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5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當代的發展幾個線索
工業化和技術的不斷演化信息社會的一些特征開始顯現,智能建筑
作為雕塑的建筑消費文化的影響低技術手段的探索和發展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當代的發展2008年5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當代的發展幾個線索
地域性問題的重視文化傳統的認知
國際化合作的可能性多元價值觀并存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當代的發展2008年6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2008年4月2006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現代主義的先驅們現代主義盛期的人物與實踐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一)后現代的理論與實踐(二)當代的發展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26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1)、社會和文化背景
工業革命是這一歷史時期最重要的事件,生產力的巨大進步無疑為建筑的脫胎換骨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人口增加、工業產品增加和生產體系的機械化是其直觀結果。
資產階級革命在政治上創立了新型的民主制度,啟蒙運動在思想上將理性思維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歐洲的文化傳統遭受了激烈的沖擊,自由精神滲透到許多領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的自由經濟理論逐漸改變人們的道德觀念。建筑形式雖然沒有馬上出現劇烈的變化,但在某些建筑的實踐過程中顯露了端倪。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1)、社會和文化背景
考古發現開拓了人們的審美視野,古物保護變成了一個公共問題。溫克爾曼(JohannJoachimWinkelman,1717~1768)完成了《古代藝術史》,為新古典主義準備理論基礎,推翻了古典主義本身的前提,打破原先預設的本質的、無與倫比的建筑法則,認識到它們的普遍性是歷史的貢獻,而不是它們本質里所固有的東西。這一時期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主思想的成熟和自由精神高漲,在理論引起人們注意的并不僅僅是一種聲音,“在中央權力和私人個體之間,除了漫無邊際的真空空間之外一無所有,不久這個空間就被自由和權威兩個抽象信念的沖突所占據”。盡管其中的許多主張在當時未能成為主流,但對以后的建筑實踐卻有著積極的影響,為現代建筑的多元發展埋下了伏筆。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改變了建造技術,增加了新材料(鑄鐵、玻璃和水泥等);建筑的數量大大增加,對于建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這一需求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量,二是種類。出現了新的建筑類型,這是源于需求的變化。倉庫、碼頭、車站、廠房和辦公樓、出租公寓等建筑類型成為大量建造的對象。建筑物和設施已經被認為進入了資本主義經濟范圍,擔負了一種與過去全然不同的意義,而成為一種投資。土地價值的概念也被重新認識,這些都逐漸導致了一種新型的城市模式的誕生。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3)、建筑材料與技術進步
新材料:制鐵工藝的進步使鐵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成本下降,最終使鐵成為一種可以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材料的變化導致了結構體系的變化,一直以來建筑沉重的外觀和封閉的空間也將逐漸消失。鐵與玻璃的結合創造了一些新的空間形式。
科學進步和教學:力學的進步使結構計算成為可能,結構科學“使靜力學民主化和通俗化”,一些復雜工程不再為個別大師所壟斷。工程教育的推廣為建筑產業培養了大批技術人員,工程師在建筑領域的地位不斷提高,傳統建筑師的角色正面臨著挑戰。畫法幾何學和米制的推廣,是精確施工和材料加工的分工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傳統建造體系的完善:道路和橋梁的施工和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普通建筑物的技術進步:磚和木材的生產工業化,質量有所提高;玻璃窗代替了紙窗,石板瓦代替了稻草屋頂,樓板。屋頂中運用鐵質結構技術的演化、進步,配合建筑物防火的要求,是普通建筑物的質量有了很大的變化。工人工資成本上升,建筑物由于工業化進程而造價下降,使得普通建筑物的標準得以提高,其技術進步也有了經濟上的動力。工程和新古典主義:考古發現為古典復興準備了素材,新型的工程、社會生活和新的建筑材料導致了新技術與舊的形式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建筑藝術的混亂,新古典主義也稱折衷主義得以形成。新古典主義不局限于某一種風格的模仿,任意組合各種形式,在歐美的影響非常深刻,持續了較長的時間。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品是巴黎歌劇院。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4)、反映工業革命成就的建筑:
水晶宮
巴黎博覽會
費城博覽會
巴黎1889年機械館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5)、高層建筑的探索: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興起了芝加哥學派,它是現代建筑在美國的奠基者。1873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問題特別突出,于是現代高層建筑便開始在芝加哥出現。高層建筑得以發展的技術方面的先決條件是結構體系、地基技術和垂直交通工具。芝加哥學派創造了金屬框架結構和箱形基礎,從1857年起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垂直交通工具由蒸汽動力發展到了使用電力,高層建筑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了。
早期的高層建筑對這一新類型的形式規律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逐步由古典外衣向簡潔的立面演化。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的口號,為功能主義建筑思想開辟了道路。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26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
工藝美術運動:出現在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是浪漫主義思想的反映,代表人物是拉斯金(JohnRuskin,1819~1900)和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他們敵視工業文明,認為機器是一切文化的敵人,熱衷于表現手工藝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力圖擺脫古典建筑形式的羈絆。代表作是韋伯(PhilipWebb)為莫里斯在肯特郡建造的“紅屋”(RedHouse,BexleyHealth,Kent)。這是一幢田園風格的建筑,平面是根據功能出發的L型,外墻選用當地出產的紅磚,不加粉刷,表現材料本身的質感。其思想和設計手法對后來新建筑運動的發展有啟示作用。工藝美術運動代表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探索,同時也反映了設計思想在19世紀末的困境。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新藝術運動: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在歐洲大陸興起,最初的中心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隨后向法國、奧地利、德國、荷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區擴展。在實用美術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凡?德?維爾德(HenryvandeVelde,1863~1957)和霍塔(VictorHorta,1861~1947)。主要思想是用新的裝飾紋樣取代舊的程式化的圖案,從植物形象中提取了大量的造型素材。霍塔對金屬結構有濃厚興趣,其代表作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室內和人民宮典型地反映了這一點。霍塔對金屬構架的處理顯然不同于工程師,處處滲透著藝術的考慮,構件有許多曲線,柔化的構架充滿了韻律感。新藝術運動同工藝美術運動最大的不同是并不反對機器生產,而是努力使工業技術與建筑藝術融合,因此取得了更為廣泛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
維也納學派:奧地利建筑師瓦格納(OttoWagner,1841~1918)用他的建筑作品和理論著作《論現代建筑》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坦率地運用工業制品,從時代的功能與結構形象中產生的凈化的風格具有強的的表現力。瓦格納的作品在總體形象上仍然帶有文藝復興風格,但細部處理簡潔新穎。瓦格納于1894年出任維也納藝術學院教授,他的觀念和作品影響了一批年輕的建筑師,以他為代表人物形成了維也納學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維也納分離派:瓦格納的學生們很快就表現出了更為強烈的同傳統劃清界限的愿望,1897年奧別列去、霍夫曼和畫家克里姆特等一批30歲左右的藝術家成立名為“分離派”的團體,要與傳統的和正統的藝術分手。瓦格納對年輕人表示了支持,后來也轉入了分離派。分離派的代表人物是奧別列去和霍夫曼。奧別列去的代表作是分離派會館、達姆斯塔特的路德維希銀婚紀念塔和展覽館。霍夫曼的代表作是斯托克萊公館。1910年以后,分離派建筑師又有向古典主義轉向的傾向。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3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風格派:荷蘭畫家蒙德里安和畫家、設計師凡?杜埃斯堡等人形成了一個藝術流派,1917年出版名為《風格》(DeStijl)的期刊,得名“風格派”。風格派提倡排除自然形象的純粹藝術表現,主張國際化的藝術,表達了那個時期歐洲新潮藝術家的普遍追求。風格派藝術家發揮了幾何形體組合的審美價值,他們很容易也很適于移植到建筑中去。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的代表作,以穿插的板片和塊體、墻片與玻璃的虛實對比等手法,形成活潑新穎的建筑造型。風格派作為流派存在的時間并不長,但它的造型手法和風格特征對現代建筑和工業品設計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4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裝飾風格(ArchiDeco):裝飾風格(ArchiDeco)可以理解為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主要流行于新英格蘭地區,代表人物是亨利?理查遜、沙利文,弗蘭克?萊特的前期創作也屬于這一運動。同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美國的裝飾風格希望能夠突破歐洲傳統的單一影響,從外國的傳統,特別是東方文明中吸取養分。沙利文的裝飾題材有伊斯蘭文化的影子,而弗蘭克?萊特的手法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5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格拉斯哥學派:與維也納分離派同時期,蘇格蘭建筑師麥金托什和他的伙伴們在格拉斯哥從事家具、生活用品和室內設計,被人們稱為“格拉斯哥四人組”(GlascowFour),即格拉斯哥學派。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6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德意志制造聯盟:德國在十九世紀末的工業水平迅速地趕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法,為了產品的國際市場,1907年由企業家、藝術家、技術人員等組成了全國性的“德意志制造聯盟”(DeutscherWerkbund),目的在于提高工業制品的質量以求達到國際水平。他們仔細分析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得失,其中的建筑師們認出了建筑必須和工業結合這一方向。貝倫斯以工業建筑為基地,發展真正符合功能與結構特征的建筑,1909年他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設計的透平機車間造型簡潔,成為現代建筑的先聲。貝倫斯還培養了格羅皮烏斯、密斯、柯布西耶等人。格羅庇烏斯與梅耶合作的法爾古斯工廠設計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除了上述各個流派中涉及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師之外,以下建筑師的理論及實踐也應當熟悉:西班牙的高迪法國的貝亥奧地利建筑師盧斯關于建筑裝飾問題的理論意大利的未來派和俄國的構成派都對現代建筑發生影響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8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高迪:高迪的建筑活動大多集中在巴塞羅那,作品帶有世紀之交歐洲建筑風格蛻變的痕跡,受到了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更過的是他個人獨特的風格和加泰隆尼亞的地區特點。高迪的作品體現了建筑師無窮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新是其主要動力,別的理論上的追求并不為高迪所關心。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神秘主義傳統顯然對這些建筑的神秘、怪異的形象和空間氛圍提供了營養。高迪的作品在施工上強調手工工藝,同工業化的潮流背道而馳,在20世紀前期并未被廣泛宣傳。代表作品是巴塞羅那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巴特羅公寓和居埃爾公園等。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79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貝亥:貝亥的突出貢獻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實踐。代表作是巴黎富蘭克林路25號公寓、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貝亥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了一座教堂,形象輕巧新穎,為教堂建筑翻開了新的一頁。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80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盧斯:盧斯的理論代表作是《裝飾與罪惡》,在論述中涉及到了社會、經濟、文化、精神分析等諸多領域,不僅體現了世紀之交風格轉型時期人們對建筑藝術的思考,也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相當一部分人對社會的道德關懷。盧斯的代表作是斯泰納住宅,一座幾乎沒有裝飾的住宅,開了后來國際式風格的先河。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前現代時期的種種探索81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10世紀初,是人類社會面臨巨大變革的時代。在這個時期當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種成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在此之前歷代科學文化成就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響應。(1) 自然科學與技術的領域結構技術、生產技術、工藝(2) 社會科學的領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分析與批判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對人類內心世界的認識2008年4月2008-04-17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82西方近現代建筑史——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早期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幼兒教育合作合同范本
- 消防燃燒學基礎知識2025年消防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導
- 2025年統計學本科期末考試題庫-基礎概念應用與練習試題
- 2025年大學統計學期末考試題庫:統計推斷與假設檢驗實際操作案例分析試題解析與應用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文言文閱讀能力提升版)試題
-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詳析
- 2025年滑雪教練職業技能測試卷:滑雪運動生理學基礎知識試題
- 2025年統計學期末考試題庫:統計調查設計與實施實際操作試題解析
- 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英語閱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商丘市拓城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中考仿真模擬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手術室的護理常規
- 機械CAD、CAM-形考任務二-國開-參考資料
- 《快樂生活快樂工作》課件
-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規定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知識培訓
- 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山東《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規范》
- 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
- 杭州本級公共租賃住房資格續審申請表Ⅴ
- (完整版)英語四級詞匯表
- 新浙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教案及教學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