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教育
11840年—1949年的近代中國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840年—1949年的近代中國清朝末年民國時2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歷程洋務教育清末新政維新教育資產階級民主教育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歷程洋務教育清末新政維新教育資產階級3一、洋務運動與近代教育的起步
指導思想——中體西用
洋務學堂的興辦
留學教育的起步
一、洋務運動與近代教育的起步指導思想——中體西用4(一)中體西用
洋務教育的基本綱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指中國固有的文化思想及制度。西學,指西方近代的文化思想及制度。“體”,指根本或原則“用”,指形式或應用(一)中體西用洋務教育的基本綱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5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
初見端倪:魏源,《海國圖志》(1842)
“師夷長技以制夷”初建框架:馮桂芬,《采西學議》(1861)
“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提法明確化:沈壽康,《救時策》(1895)
“中西學問,本自互有得失。為華人計,宜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系統化:孫家鼐,開辦京師大學堂奏書(1896),學堂宗旨應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體系完成:張之洞,《勸學篇》(1898)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初見端倪:魏源,《海國圖志》(1842)6張之洞小傳1837~1909,河北南皮人,晚清“四大名臣”。13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歷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1906年升任軍機大臣,兼管學部。督鄂17年,湖北人才鼎盛、富甲一方。
張之洞小傳1837~1909,河北南皮人,晚清“四大名臣”。7《勸學篇》分內外兩篇,分別論述中學和西學。中學也稱舊學,包括四書五經、中國史事等;西學也稱新學,包括西藝、西政和西史。
“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勸學篇》分內外兩篇,分別論述中學和西學。8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推動了近代教育改革,催發新式教育的產生,對傳統教育在制度層面上進行了初步改造。迎合了國民的守舊心理,堅持以固有傳統文化為本,未能從根本上觸及傳統教育制度。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推動了近代教育改革,催發新式教育的產生,對9(二)洋務學堂的興辦
培養目標——洋務運動所需要的外交翻譯、水陸軍事和工程技術人才。教育內容——引進“西文”和“西藝”組織形式——模仿西方近代學校制度
中國近代新式學校由此而萌芽。(二)洋務學堂的興辦培養目標——洋務運動所需要的外交翻譯、10概況
19世紀60—90年代,全國興辦洋務學堂三十余所。方言學堂。著名的有:京師同文館、上海方言館、廣州同文館、新疆俄文館等武備學堂。著名的有:福建船政學堂、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學堂、北洋水師學堂等實業學堂。著名的有:福州電報學堂、上海電報學堂、湖北算術學堂、天津西醫學堂等概況19世紀60—90年代,全國興辦洋務學堂三十余11京師同文館——最早的洋務學堂福建船政學堂——最早的海軍和艦船制造學堂天津武備學堂——近代陸軍學校之始天津西醫學堂——最早的官辦西醫學校京師同文館——最早的洋務學堂12(三)留學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派遣留歐(始于1877年)派遣留日(始于1896年)(三)留學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13幼童留美1867年,容閎向曾國藩建議。1872年,清政府考選12—16歲的聰慧幼童120名,分4批赴美留學,學習年限為15年。1872年,容閎率首批30名幼童赴美,中國官派留學之始。
幼童留美1867年,容閎向曾國藩建議。14洋務運動是一場迫于封建國家生存危機而進行的挽救衰敗統治的改革。開啟了外接而非內發的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非自然發生而是匆迫移植,局限性不可避免。洋務運動的影響洋務運動是一場迫于封建國家生存危機而進行的挽救衰敗統治的改革15二、維新變法與普及教育的提出
改良主義思潮維新變法運動二、維新變法與普及教育的提出改良主義思潮維新變法運動16(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
改良派:19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思想群體,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先導。基本主張——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
政治:建立議會政治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教育:兵戰不如商戰、商戰不如學戰(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改良派:19世紀60-70年代形17思想基點——教育救國以教育為救亡圖存、興國富民的根本前提
洋務派的教育目的:維護專制制度維新派的教育目的:開民智,培養“新民”思想基點——教育救國以教育為救亡圖存、興國富民的根本前提18“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康有為《公車上書》
“欲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
——梁啟超《新民說》“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興民德”
——嚴復《原強》
“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19具體的教育主張學西學變科舉興學校具體的教育主張學西學201.學西學批評洋務派:熱衷于西文西藝
“棄其菁英而取其糟粕,遺其大體而襲其皮毛”
主張全面深入地學習西學。以“政學為主義”,“藝學為附庸”(梁啟超)科學和自由是西學的真髓(嚴復)
1.學西學批評洋務派:熱衷于西文西藝212.變科舉科舉制的弊端:以經史為內容、八股為形式,阻礙西學的引入;僅以政治人才為目標,阻礙多方面人才的培養。嚴復提出八股取士的三害:錮智慧
壞心術
滋游手
2.變科舉科舉制的弊端: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223.興學校建立大學、中學、小學三級的近代學制。
西方“無事不學,無人不學”興辦女學。改革舊學,振興國家的突破口。
“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天下積弱之本,則必自婦人不學始”“婦女自強,為國政至深之根本”
3.興學校建立大學、中學、小學三級的近代學制。23(二)維新派的教育實踐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二)維新派的教育實踐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24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辦學堂萬木草堂(廣州),康有為創辦時務學堂(長沙),黃遵憲、譚嗣同等創辦
北洋西學堂(天津),盛宣懷創辦南洋公學(上海),盛宣懷創辦經正女學(上海),梁啟超等人倡設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辦學堂25康有為小傳官僚知識分子家庭,日讀“一錐書”;22歲,游歷全國接觸西方文化;1891年,創“萬木草堂”,中西兼授;1898年,“戊戌變法”運動;1927年,病逝于青島。康有為小傳官僚知識分子家庭,日讀“一錐書”;26萬木草堂
義理之學——孔學、佛學、先秦諸子學宋明學、泰西哲學考據之學——中國經學、史學、萬國史學地理學、數學、格致學經世之學——政治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國政治沿革得失、群學文字之學——中國詞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科外百科——演說、體操、射擊、音樂、繪畫萬木草堂義理之學——孔學、佛學、先秦諸子學27“每論一字、講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比較、證明。”“如大海潮,如獅子吼,善能振蕩學者之腦氣,使之悚息感動,終身不能忘。又常反復說明,使聽者渙然冰釋,怡然理順,心悅而誠服”。“每論一字、講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28梁啟超小傳知識分子家庭出身,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18歲,接觸西學,師從康有為;22歲,入京會試,發動“公車上書”;23歲,任上海《時務報》主筆;24歲,任湖南時務學堂總教習;25歲,百日維新的主將,論戰斗士;1920年以后,講學和學術研究;56歲,病逝。梁啟超小傳知識分子家庭出身,29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創辦京師大學堂(1898)
改革科舉制度舉辦新式學堂建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
“人人談時務,家家言西學”
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創辦京師大學堂(1898)30三、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制
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度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三、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制頒布新學制31(一)頒布新學制
壬寅學制。1902年,《欽定學堂章程》。我國近代第一個正式頒布的法定學制,公布但未實施。
癸卯學制。1903年,《奏定學堂章程》。我國第一個比較完整、正式頒布并全國施行的近代學制。(一)頒布新學制壬寅學制。1902年,《欽定學堂章程》。32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級師范學堂優級師范學堂初等實業學堂中等實業學堂高等實業學堂工業、農業商業、商船實業師范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級師范學堂33高等學堂大學堂通儒院3-4年5年3年高等教育中學堂5年中等教育蒙養院高等小學堂初等小學堂4年4年5年初等教育高等學堂大學堂通儒院3-4年5年3年高等教育中學堂5年中34癸卯學制的影響
是我國現代學制初步建立的標志,促進了我國教育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將大量近代西學列為教學科目,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課程體系,促進了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制定,是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綜合產物。
癸卯學制的影響是我國現代學制初步建立的標志,促進了我國教育35清末學校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1903年,武昌的湖北幼稚園,我國設立幼稚園之始。初等教育——南洋公學外院,我國新式小學之始中等教育——天津中西學堂二等學堂,我國最早的新式中學堂。高等教育——1911年以前,全國有三所大學堂
(京師、山西、北洋)清末學校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1903年,武昌的湖北幼稚園,36(二)廢除科舉制度改革科目1901年,廢八股、改策論、廢武試遞減中額1903年,每科遞減中額1/3,減盡后即停停止科舉1905年,大勢所迫,“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二)廢除科舉制度改革科目37(三)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學部,下設五司三局省級教育行政機關——提學使司,下設學務公所,內分六課。省以下各地教育行政機關——勸學所,下設若干學區,每區設勸學員。(三)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學部,下設五司38四、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的建立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1912—1927南京國民政府1927—1949四、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的建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39(一)教育宗旨的演變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民國初年——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五育并舉)北洋政府——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南京國民政府——三民主義教育(一)教育宗旨的演變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40(二)教育制度的演變兩次學制改革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二)教育制度的演變兩次學制改革41壬子—癸丑學制
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主持。規定學校教育為17-18年,橫向包括三個系統。普通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小(義務教育)高小(男女分校)壬子—癸丑學制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主持。普通教育初等42進步性:修業年限縮短;具有反封建性質;初步體現男女平等。局限性:效仿日本和德國,脫離中國實際;年限仍偏長。進步性:修業年限縮短;43壬戌學制1922年頒布,又稱“六三三制”
進步性:小學年限縮短,便于普及;中學三三分段,靈活性增強;廢除男女分校。局限性:移植美國學制壬戌學制1922年頒布,又稱“六三三制”44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設教育部取代學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大學院制取代教育部制。1928年,廢止大學院制,恢復教育部制。
三級教育行政管理體系:中央教育部——省(市)教育廳——縣教育局(科)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設教育部取代學45(三)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教育個性化(尊重個體)教育平民化(重視民眾)教育實用化(聯系社會)教育科學化(強調科學)背景——新文化運動引發教育觀念的巨大變化(三)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教育個性化(尊重個體)背景——新文化46中國人學習西方教育已經進入思想文化層面,民主與科學成為思想旗幟。對教育傳統和現狀的反思進入主動自覺的階段。教育觀念的轉變促成了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教育的繁榮。
中國人學習西方教育已經進入思想文化層面,民主與科學成為思想旗47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
鄉村教育運動
勤工儉學運動教學改革實驗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鄉村教育運動481.鄉村教育運動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陶行知的南京試驗鄉村師范學校晏陽初的鄉村平民教育實驗梁漱溟的鄉村建設實驗1.鄉村教育運動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改進實驗49黃炎培與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黃炎培(1878—1965),江蘇人,南洋公學特班學生,受業于蔡元培。流亡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創辦多所新學堂;民國初,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籌辦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提倡職業教育社會化。黃炎培與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黃炎培(1878—1965),江蘇人501917年,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我國第一個以研究和推廣職業教育為宗旨的教育團體)1926年,以江蘇昆山徐公橋為實驗區,實驗期6年。成立鄉村改進會(設總務、建設、農藝、教育、衛生、娛樂、宣傳7部)目的——“以教育之力,改進農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會革新之基。”1917年,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我國第一個以研究和推廣職業51陶行知與鄉村師范學校陶行知(1891—1946),安徽人。金陵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攻讀政治學和教育學。回國后發起多次教育運動,鄉村教育運動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陶行知與鄉村師范學校陶行知(1891—1946),安徽人。521926年,在《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中提出“我們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1927年,在《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指出“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農夫子弟成書呆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他教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格外弱。”應該另尋生路,建設適合鄉村實際生活的活教育,教農民自立、自強、自衛。
1926年,在《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中提出“我們的新使命531927年,創辦曉莊中心小學;創辦南京試驗鄉村師范學校
(1929年改名曉莊學校)以萬物為導師,以宇宙為教室,生活為課程,貫徹“生活教育”的觀點。1927年,創辦曉莊中心小學;54晏陽初與鄉村平民教育實驗晏陽初(1890—1990),四川人。就學于成都和香港的教會學校,耶魯大學畢業,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碩士;畢生從事國內和國際平民教育事業。1943年,美國百所大學學者推其為“現代世界最具有革命性貢獻的偉人”。晏陽初與鄉村平民教育實驗晏陽初(1890—1990),四川人551923年,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立,為總干事。1926年,以河北省定縣為鄉村平民教育實驗區。目的——探索一條復興民族、拯救國家的有效道路。在社會上形成重要影響,為農村教育積累了寶貴的歷史財富。
1923年,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立,為總干事。56【晏陽初的鄉村建設理論】
中國農村問題是農民的“愚、貧、弱、私”四病。主張實施文藝、生計、衛生、公民四大教育。
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活“貧”以衛生教育活“弱”,以公民教育來醫“私”以鄉村六大建設,實現國家民族復興。
鄉村六大建設: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禮俗建設【晏陽初的鄉村建設理論】中國農村問題是農民的“愚、貧、弱、57梁漱溟與鄉村建設實驗梁漱溟(1893—1988),原籍桂林,生于北京。精通西洋、印度、中國文化。曾任北大哲學系講師。1941年,參與創建中國民主同盟,以秘書長身份參與調停國共和談。建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新文化運動批孔時,曾為孔子辯護;文革批林批孔時,復為孔子辯誣。梁漱溟與鄉村建設實驗梁漱溟(1893—1988),原籍桂林,58基本觀點中國社會自古以來不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是一個“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因此維持社會秩序不在政權而在禮俗。倫理關系是人的天然基本關系,如果在農村恢復封建的倫理本位的社會秩序,就可以消除農民革命。鄉村是倫理社會的基礎,改造社會要從鄉村著手。采取政教合一的途徑。基本觀點中國社會自古以來不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是一個“倫理本591933年,劃鄒平、荷澤兩縣為縣政建設實驗區兼鄉村建設實驗區。具體做法:組織鄉農學校校董會,開辦鄉農學校。學校分初高二級,對象主要為18歲以上的成年人,時間在冬季三個月。教育內容——尊孔讀經。以《弟子規》《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為初級教材,以《禮記》《小學》等做進一步教材。1933年,劃鄒平、荷澤兩縣為縣政建設實驗區兼鄉村建設實驗區602.勤工儉學運動
宗旨——“勤于工作,儉于求學”1912年,李石曾、吳玉章等發起“留法儉學會”1916年,成立“華法教育會”,設立留法預備學校1919-1920年到達高潮2.勤工儉學運動宗旨——“勤于工作,儉于求學”613.教學改革實驗清末,西方教學法輸入中國最流行的是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五四運動以后,受新文化運動和美國新教育運動的影響,以反傳統和兒童中心為旨趣的各種新教學法相繼傳入。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影響最大3.教學改革實驗清末,西方教學法輸入中國62
第五章
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教育
631840年—1949年的近代中國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840年—1949年的近代中國清朝末年民國時64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歷程洋務教育清末新政維新教育資產階級民主教育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歷程洋務教育清末新政維新教育資產階級65一、洋務運動與近代教育的起步
指導思想——中體西用
洋務學堂的興辦
留學教育的起步
一、洋務運動與近代教育的起步指導思想——中體西用66(一)中體西用
洋務教育的基本綱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指中國固有的文化思想及制度。西學,指西方近代的文化思想及制度。“體”,指根本或原則“用”,指形式或應用(一)中體西用洋務教育的基本綱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67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
初見端倪:魏源,《海國圖志》(1842)
“師夷長技以制夷”初建框架:馮桂芬,《采西學議》(1861)
“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提法明確化:沈壽康,《救時策》(1895)
“中西學問,本自互有得失。為華人計,宜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系統化:孫家鼐,開辦京師大學堂奏書(1896),學堂宗旨應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體系完成:張之洞,《勸學篇》(1898)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初見端倪:魏源,《海國圖志》(1842)68張之洞小傳1837~1909,河北南皮人,晚清“四大名臣”。13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歷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1906年升任軍機大臣,兼管學部。督鄂17年,湖北人才鼎盛、富甲一方。
張之洞小傳1837~1909,河北南皮人,晚清“四大名臣”。69《勸學篇》分內外兩篇,分別論述中學和西學。中學也稱舊學,包括四書五經、中國史事等;西學也稱新學,包括西藝、西政和西史。
“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勸學篇》分內外兩篇,分別論述中學和西學。70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推動了近代教育改革,催發新式教育的產生,對傳統教育在制度層面上進行了初步改造。迎合了國民的守舊心理,堅持以固有傳統文化為本,未能從根本上觸及傳統教育制度。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推動了近代教育改革,催發新式教育的產生,對71(二)洋務學堂的興辦
培養目標——洋務運動所需要的外交翻譯、水陸軍事和工程技術人才。教育內容——引進“西文”和“西藝”組織形式——模仿西方近代學校制度
中國近代新式學校由此而萌芽。(二)洋務學堂的興辦培養目標——洋務運動所需要的外交翻譯、72概況
19世紀60—90年代,全國興辦洋務學堂三十余所。方言學堂。著名的有:京師同文館、上海方言館、廣州同文館、新疆俄文館等武備學堂。著名的有:福建船政學堂、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學堂、北洋水師學堂等實業學堂。著名的有:福州電報學堂、上海電報學堂、湖北算術學堂、天津西醫學堂等概況19世紀60—90年代,全國興辦洋務學堂三十余73京師同文館——最早的洋務學堂福建船政學堂——最早的海軍和艦船制造學堂天津武備學堂——近代陸軍學校之始天津西醫學堂——最早的官辦西醫學校京師同文館——最早的洋務學堂74(三)留學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派遣留歐(始于1877年)派遣留日(始于1896年)(三)留學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75幼童留美1867年,容閎向曾國藩建議。1872年,清政府考選12—16歲的聰慧幼童120名,分4批赴美留學,學習年限為15年。1872年,容閎率首批30名幼童赴美,中國官派留學之始。
幼童留美1867年,容閎向曾國藩建議。76洋務運動是一場迫于封建國家生存危機而進行的挽救衰敗統治的改革。開啟了外接而非內發的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非自然發生而是匆迫移植,局限性不可避免。洋務運動的影響洋務運動是一場迫于封建國家生存危機而進行的挽救衰敗統治的改革77二、維新變法與普及教育的提出
改良主義思潮維新變法運動二、維新變法與普及教育的提出改良主義思潮維新變法運動78(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
改良派:19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思想群體,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先導。基本主張——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
政治:建立議會政治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教育:兵戰不如商戰、商戰不如學戰(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改良派:19世紀60-70年代形79思想基點——教育救國以教育為救亡圖存、興國富民的根本前提
洋務派的教育目的:維護專制制度維新派的教育目的:開民智,培養“新民”思想基點——教育救國以教育為救亡圖存、興國富民的根本前提80“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康有為《公車上書》
“欲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
——梁啟超《新民說》“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興民德”
——嚴復《原強》
“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81具體的教育主張學西學變科舉興學校具體的教育主張學西學821.學西學批評洋務派:熱衷于西文西藝
“棄其菁英而取其糟粕,遺其大體而襲其皮毛”
主張全面深入地學習西學。以“政學為主義”,“藝學為附庸”(梁啟超)科學和自由是西學的真髓(嚴復)
1.學西學批評洋務派:熱衷于西文西藝832.變科舉科舉制的弊端:以經史為內容、八股為形式,阻礙西學的引入;僅以政治人才為目標,阻礙多方面人才的培養。嚴復提出八股取士的三害:錮智慧
壞心術
滋游手
2.變科舉科舉制的弊端: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843.興學校建立大學、中學、小學三級的近代學制。
西方“無事不學,無人不學”興辦女學。改革舊學,振興國家的突破口。
“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天下積弱之本,則必自婦人不學始”“婦女自強,為國政至深之根本”
3.興學校建立大學、中學、小學三級的近代學制。85(二)維新派的教育實踐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二)維新派的教育實踐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86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辦學堂萬木草堂(廣州),康有為創辦時務學堂(長沙),黃遵憲、譚嗣同等創辦
北洋西學堂(天津),盛宣懷創辦南洋公學(上海),盛宣懷創辦經正女學(上海),梁啟超等人倡設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實踐辦學堂87康有為小傳官僚知識分子家庭,日讀“一錐書”;22歲,游歷全國接觸西方文化;1891年,創“萬木草堂”,中西兼授;1898年,“戊戌變法”運動;1927年,病逝于青島。康有為小傳官僚知識分子家庭,日讀“一錐書”;88萬木草堂
義理之學——孔學、佛學、先秦諸子學宋明學、泰西哲學考據之學——中國經學、史學、萬國史學地理學、數學、格致學經世之學——政治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國政治沿革得失、群學文字之學——中國詞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科外百科——演說、體操、射擊、音樂、繪畫萬木草堂義理之學——孔學、佛學、先秦諸子學89“每論一字、講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比較、證明。”“如大海潮,如獅子吼,善能振蕩學者之腦氣,使之悚息感動,終身不能忘。又常反復說明,使聽者渙然冰釋,怡然理順,心悅而誠服”。“每論一字、講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90梁啟超小傳知識分子家庭出身,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18歲,接觸西學,師從康有為;22歲,入京會試,發動“公車上書”;23歲,任上海《時務報》主筆;24歲,任湖南時務學堂總教習;25歲,百日維新的主將,論戰斗士;1920年以后,講學和學術研究;56歲,病逝。梁啟超小傳知識分子家庭出身,91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創辦京師大學堂(1898)
改革科舉制度舉辦新式學堂建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
“人人談時務,家家言西學”
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創辦京師大學堂(1898)92三、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制
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度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三、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制頒布新學制93(一)頒布新學制
壬寅學制。1902年,《欽定學堂章程》。我國近代第一個正式頒布的法定學制,公布但未實施。
癸卯學制。1903年,《奏定學堂章程》。我國第一個比較完整、正式頒布并全國施行的近代學制。(一)頒布新學制壬寅學制。1902年,《欽定學堂章程》。94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級師范學堂優級師范學堂初等實業學堂中等實業學堂高等實業學堂工業、農業商業、商船實業師范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級師范學堂95高等學堂大學堂通儒院3-4年5年3年高等教育中學堂5年中等教育蒙養院高等小學堂初等小學堂4年4年5年初等教育高等學堂大學堂通儒院3-4年5年3年高等教育中學堂5年中96癸卯學制的影響
是我國現代學制初步建立的標志,促進了我國教育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將大量近代西學列為教學科目,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課程體系,促進了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制定,是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綜合產物。
癸卯學制的影響是我國現代學制初步建立的標志,促進了我國教育97清末學校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1903年,武昌的湖北幼稚園,我國設立幼稚園之始。初等教育——南洋公學外院,我國新式小學之始中等教育——天津中西學堂二等學堂,我國最早的新式中學堂。高等教育——1911年以前,全國有三所大學堂
(京師、山西、北洋)清末學校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1903年,武昌的湖北幼稚園,98(二)廢除科舉制度改革科目1901年,廢八股、改策論、廢武試遞減中額1903年,每科遞減中額1/3,減盡后即停停止科舉1905年,大勢所迫,“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二)廢除科舉制度改革科目99(三)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學部,下設五司三局省級教育行政機關——提學使司,下設學務公所,內分六課。省以下各地教育行政機關——勸學所,下設若干學區,每區設勸學員。(三)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機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學部,下設五司100四、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的建立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1912—1927南京國民政府1927—1949四、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的建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101(一)教育宗旨的演變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民國初年——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五育并舉)北洋政府——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南京國民政府——三民主義教育(一)教育宗旨的演變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102(二)教育制度的演變兩次學制改革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二)教育制度的演變兩次學制改革103壬子—癸丑學制
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主持。規定學校教育為17-18年,橫向包括三個系統。普通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小(義務教育)高小(男女分校)壬子—癸丑學制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主持。普通教育初等104進步性:修業年限縮短;具有反封建性質;初步體現男女平等。局限性:效仿日本和德國,脫離中國實際;年限仍偏長。進步性:修業年限縮短;105壬戌學制1922年頒布,又稱“六三三制”
進步性:小學年限縮短,便于普及;中學三三分段,靈活性增強;廢除男女分校。局限性:移植美國學制壬戌學制1922年頒布,又稱“六三三制”106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設教育部取代學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大學院制取代教育部制。1928年,廢止大學院制,恢復教育部制。
三級教育行政管理體系:中央教育部——省(市)教育廳——縣教育局(科)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設教育部取代學107(三)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教育個性化(尊重個體)教育平民化(重視民眾)教育實用化(聯系社會)教育科學化(強調科學)背景——新文化運動引發教育觀念的巨大變化(三)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教育個性化(尊重個體)背景——新文化108中國人學習西方教育已經進入思想文化層面,民主與科學成為思想旗幟。對教育傳統和現狀的反思進入主動自覺的階段。教育觀念的轉變促成了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教育的繁榮。
中國人學習西方教育已經進入思想文化層面,民主與科學成為思想旗109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
鄉村教育運動
勤工儉學運動教學改革實驗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鄉村教育運動1101.鄉村教育運動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陶行知的南京試驗鄉村師范學校晏陽初的鄉村平民教育實驗梁漱溟的鄉村建設實驗1.鄉村教育運動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改進實驗111黃炎培與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黃炎培(1878—1965),江蘇人,南洋公學特班學生,受業于蔡元培。流亡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創辦多所新學堂;民國初,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籌辦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提倡職業教育社會化。黃炎培與農村教育改進實驗黃炎培(1878—1965),江蘇人1121917年,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我國第一個以研究和推廣職業教育為宗旨的教育團體)1926年,以江蘇昆山徐公橋為實驗區,實驗期6年。成立鄉村改進會(設總務、建設、農藝、教育、衛生、娛樂、宣傳7部)目的——“以教育之力,改進農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會革新之基。”1917年,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我國第一個以研究和推廣職業113陶行知與鄉村師范學校陶行知(1891—1946),安徽人。金陵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攻讀政治學和教育學。回國后發起多次教育運動,鄉村教育運動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陶行知與鄉村師范學校陶行知(1891—1946),安徽人。1141926年,在《改造全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銷售合同預采購合同
- 1 公民基本權利 議題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 幼兒音樂舞蹈游戲基礎知識
- 智能心血管監測管理制度
- 就業在線系統操作培訓-04
- 關于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報告-翁鐵慧
- Unit 4 Section B 3a-3b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商業辦公大樓公共區域裝修工程合同
- 化工企業安全評價與職業病防治合同
- 事業單位員工聘用合同樣本
- 漁業資源與漁場學課件藍點馬鮫學習資料
- 2025年度毛絨玩具采購合同
- 《內河運輸船舶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知識培訓
- 2024年重慶A卷中考滿分作文《美不止一個答案》
- 做好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措施
- 2025年安徽銅陵市醫保局招聘編外聘用人員2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日語專業的畢業論文
- 膏方基本知識
- 《如何科學減重》課件
- 第1課時 收獲的季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