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監測方案_第1頁
基坑監測方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北京市文化中心)基坑監測方案中化巖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4112(北京市文化中心)基坑監測方案中化巖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411一、工程概況 1工程簡介 1基坑設計概況 1二、監測目的、依據、原則 3監測目的 3監測依據 3監測原則 3可靠性原則 3多層次監測原則 4重點監測關鍵區的原則 4方便有用原則 4及時、準確原則 4經濟合理原則 4三、水平位移監測施測方案 4水平位移基點施測方案 4水平位移基點布設位置及方法 4水平位移基點監測方法 5水平位移監測點的施測方案 5水平位移監測點平面布置原則 5水平位移監測點布設位置 5水平位移監測點安設方法 5水平位移監測點的監測方法 6水平位移監測點的監測周期 6水平位移監測等級及使用儀器 7水平位移監測預警 7水平位移監測點數量 8監測點保護 8四、沉降施測方案 8基點施測方案 8基點布設原則及位置 8I基點埋設方法 9基點測量等級 9基點測量精度 9基點測量周期 9沉降監測點施測方案 10監測點布設原則 10監測點布設位置及方法 10監測點的數量 10監測點測量等級 10監測點測量精度 10監測點測量方法及作業規范 10監測點測量周期及頻率 11沉降監測報警值 11監測點的保護 11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11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布設原則、方法及位置 11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周期 12監測報警值 12六、錨桿拉力 12測點布置原則 12量測原理與計算 13錨桿拉力監測周期 13監測報警值 13七、數據處理、分析 13八、特別情況的處理 13九、雨季、冬季監測措施 13十、成果資料提交 13十一、觀測方的責任 14十二、需要甲方配合的幾個問題 14十三、項目組織機構 14II人員組織機構 14人員職責 15十四、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目標 15質量保證體系 15質量目標 16十五、安全生產 16十六、文明施工、環境保護體系 16附圖1:基坑監測點布置圖附表2:基坑監測控制值及報警值III2項(北京市文化中心)基坑監測方案一、工程概況工程簡介本工程擬建場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橋西北,本工程主要由主樓及裙房組成,其1234317.60m/15.00m。擬建場地東18~20m,1m~1.5m,擬建場地西側基坑設計概況設計,本工程基坑支護主要設計情況如下:基坑支護分為6個剖面,采納復合土釘墻及樁錨支護形式。A800@1600,16000mm,28C25;設預應力22I28bII-II剖面上部7.3m做土釘墻支護,下部樁錨支護,護坡樁為A800@1600,樁長16000mm,28C25;22I28bA800@1600,19000mm,11C25;部分受管溝影響,機械無法施工時采納人工挖孔樁工藝,600*500,設預應力錨桿3道,一樁一錨,錨桿角度隨前三門干溝位置變化調整,以避開干溝施工,預應力錨桿采納2I28bIII-IIIA800@1600,19000mm,4132I28bA800@1600,22000mm,1032I28bⅣ'-Ⅳ'剖面采納樁錨支護,護坡樁為雙排A800@1600,2000mm,樁長均122000mm,22C25,鋼筋籠主筋600*500mm;設預應32I28b3C14@1000(40×60×4mm,在樁身植入兩根C14鋼筋,植入深度5d,采納搭接焊連接,縱向采納一根A8縱壓筋貫穿至槽底,縱壓320mm,50mmC20300mm。800mm1C14@3000mm1000mm,施工中如1001500,10~15采納雙"L"20b土釘墻面層掛A6.5@200X200C14@1500C20100mm。基坑下口線的確定:地下室結構外墻皮外擴1000mm。26.50m~27.50m,①坑壁滲水處理措施:雨水下滲或管道漏水可能在基坑側壁造成滯水,在滯水位置做排水花管引流至排水(集)水井內抽排,假如是管道漏水,應查明水源,進行截水堵漏處理。②明水控制與處理措施:自流和防止泄漏。③溝和集水井降水設計:內集水井排水。④基坑內溝井布置:組織打井隊伍進場,在開挖范圍及預留結構施工工作面內,設置自排滲水井。2二、監測目的、依據、原則監測目的技術規范要求,在施工期間,對該工程基坑進行以下監測:基坑頂部水平位移監測。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基坑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預應力錨索拉力監測。周邊建筑及地下管線沉降監測建議。采納監測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時提供建議,使有關各方有時間做出反應,避開惡性事故的發生。快捷的目的。監測依據2.2.1(GB50026-2007)(JGJ8-2007)(GB/T12897-2006)(GB50497-2009)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地方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2007)中建筑深基坑支護工程監測項目和頻率有關問題解釋的通知”(京建發[2013]435)基坑支護施工圖設計建設單位的其他要求監測原則可靠性原則3(1)儀器先進、可靠;(2)做好測點保護。多層次監測原則相結合,監測點布設既有重點,又均勻分布。重點監測關鍵區的原則應重點進行監測,以保證基坑及建筑物的安全。方便有用原則為減少監測與施工之間的干擾,監測點的布設和測量應盡量做到方便、有用。及時、準確原則態是特別重要的。關于監測尚需注意以下兩點:(1)應當十分重視各量測項目處初始讀數的準確性。(2)測得的數據應盡可能在現場整理分析,盡快提交項目決策部門,合理安排施工從某種意義上講,量測成果提交的及時性比單純增加量測次數更為重要。經濟合理原則三、水平位移監測施測方案水平位移基點施測方案水平位移基點布設位置及方法3G1、G2、G3,依據基坑開挖形式,在基坑周圍布設適當的位移工作基點。80cm4用紅油漆明顯標記。水平位移基點監測方法(JGJ8-2007)中一級導線,聯適用性等因素,采納合理易行的方法對其它的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水平位移監測點的施測方案水平位移監測點平面布置原則控要求;b、應不阻礙監測對象的正常工作,并盡量減少對施工作業的不利影響;c、監測標志應穩固、明顯、結構合理,監測點的位置應避開障礙物,便于觀測;加密;e、應加強對監測點的保護。具體點位布設見監測點點位布設示意圖,監測點位置可依據現場情況適當調整。水平位移監測點布設位置頂上,基坑四周布置地表變形監測點(1。水平位移監測點安設方法第一步土釘墻施工翻邊完成及樁頂帽梁施工完成后,布置土釘墻坡頂和護坡樁連梁上小孔等適用于現場開展工作的形式,并做好明顯標志。釘小孔等適用于現場開展工作的形式,并做好明顯標志。形在三角附近打入水泥釘,并用做好明顯標志。5支持,以保證觀測點不被破壞、移位。水平位移監測點的監測方法測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時可采納視準線法、小角度法、投點法等;測定監測點任當基準點距基坑較遠時,可采納GPS綜合測量方法。水平位移監測點的監測周期及監測頻率本工程基坑深約15.00/017.60米,基坑支護安全等級為一級。監測點從基坑開挖時開5個月考慮。頻率如下:①支護結構頂部水平及豎向位移:1/2時,1次/2d;1/2深度以下至基坑開挖完成穩定之前,1次/1d;基坑開挖完成穩定后至結構底板完成之前,1次/3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次/15d。②基坑周邊建筑物/管線變形/地面沉降:1/2時,1次/4d;1/2深度以下至基坑開挖完成穩定之前,1次/2d;基坑開挖完成穩定后至結構底板完成之前,1次/3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次/15d。③支護結構深層水平位移:基坑開挖至開挖完成后穩定之前,1次/4d;基坑開挖完成穩定后至結構底板完成之前,1次/10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次/30d。④錨桿軸力:基坑開挖至開挖完成后穩定之前,1次/1d;基坑開挖完成穩定后至結構底板完成之前,1次/3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次/15d。6⑤人工巡視:基坑開挖至開挖完成后穩定之前,2次/1d;基坑開挖完成穩定后至結構底板完成之前,1次/1d備注:1、監測工期依據施工進度進行適當調整,發生邊坡觀測數據異常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2、位移量較小時適當延長監測周期。3、地下室施工后期,若因現場條件限制,部分監測點水平位移無法監測時,可以停止該部分監測點水平位移監測,但該部分監測點豎向位移仍然進行監測。方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通知委托方實行措施。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監測數據變化量較大或者速率較快;3.存在勘察中未發覺的不良地質條件;4.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未按設計施工;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8.周邊地面出現突然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峻開裂;9.鄰近的建構筑物出現突然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峻開裂;10.基坑底部、坡體或支護結構出現管涌、滲漏或流砂等現象;11.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12.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水平位移監測等級及使用儀器(JGJ8-2007)的觀測精度要NTS-352水平位移監測預警2。7建單位加強處理措施。水平位移監測點數量8m,12JC1~JC12;土釘墻頂控8SC1~SC8;20m,17個點HV1~HV17;基坑四周布置地表變形監測點控點間距不大于8m,共布置20個點DB1~DB20。各監測點布置詳見附圖1。監測點保護1500×1500×1100mm埋設的檢測點進行保護,以確保監測值準確反映基坑的變形情況。得的變形值與未破壞前的累積變形值進行累加。四、沉降施測方案基點施測方案基點布設原則及位置BM1、BM2、BM3,各點間距不小于為原點,BM2、BM3號點作為檢核點。額BM1 BM2BM3基點布置略圖8基點埋設方法設在孔的中央,露出測頭,周圍用砼固牢,并用紅油漆做好明顯標志。數量:3型式:帶銅球帽深埋式。埋深:1.0m。方與我公司共同選定。0.3m0.8米0.3m0.8米圖2 基準點示意圖基點測量等級基點測量等級選用《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中規定的一級水準進行測量。基點測量精度1:沉降基準網觀測精度要求(mm)級別級別一級基輔分劃讀數差±0.3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0.5往返較差及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單程雙測站所測高差之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0.3n±0.2n±0.45n高差中誤差±0.15基點測量周期先期將三個基點埋設完畢,經過穩定后,基準點利用固定水準路線聯測,采納單路線9起始數據觀測兩次,取其中數作為起始值。高程系統采納獨立高程系。沉降監測點施測方案監測點布設原則定。建(構)筑物的邊角處及中心位置均布置沉降觀測點,疏密相當。監測點布設位置及方法((詳3.2.2、3.2.3筋作為監測點。監測點的數量8m,12JC1~JC12;20m,8SC1~SC8;17HV1~HV17;1。監測點測量等級(JGJ8-2007)中規定的二級。監測點測量精度2:沉降點監測網觀測精度要求(mm)級別級別二級基輔分劃讀數差±0.5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0.7往返較差及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單程雙測站所測高差之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4n±0.7n±1.5n高差中誤差±0.5監測點測量方法及作業規范DS2,2水準尺。沉降點觀測采納單路線觀測,固定觀測人員、固定觀測儀器、固定觀測標尺、固定觀10其中數作為起始值。觀測的時間和氣象條件:A.30B.太陽中午前后各約2小時內;C.標尺分劃線的影像跳動而難于照準時;D.氣溫突變時;3.觀測順序:奇數站: 后-前-前-后 偶數站: 前-后-后-前4.視線≤50m,前后視距差≤±2.0m,視距累積差≤±3.0m。監測點測量周期及頻率本工程基坑深約15.00/017.60米,基坑支護安全等級為一級。監測點從基坑開挖時開5個月考慮。頻率同水平位移監測點的監測周期及監測頻率(3.2.5條。沉降監測報警值2。建單位加強處理措施。監測點的保護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布設原則、方法及位置101。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在各深度上的穩定情況。預先將測斜管連接好固定在鋼筋籠里與其一起下到土體或樁中,灌注混凝土后即可進1115cm1m。投入使用的測斜管紅油漆標記編號,布點示意圖(1。證施工安全的對策。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頻率基坑開挖至開挖完成后穩定之前,1次/4d;,1/10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30d。監測報警值3mm/m,2mm/m。六、錨桿軸力測點布置原則預應力錨桿在張拉后,集中到錨桿上的應力是動態變化的,引起變化的原因首先是坑邊坡出現異常時,支護錨桿上的應力變化會很大。錨桿的拉力監測點應選擇在受力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邊跨中部位和地質1-3%,3錨頭附近位置。為獲得錨桿上應力隨時間和基坑狀態變化而發生的動態變化信息,每個剖面布設監61:12量測原理與計算對f應力σ的關系式為:1f12LL——鋼弦的有效長度;ρ——鋼弦的材料密度。則作用在兩支座之間的應變量為:K(f2i

f2)0式中Σ——被測物體的應變量(με;K——標定系數(με/HZ2;fi——在應變下的鋼弦自振頻率(HZ;f0——無應變下的鋼弦自振頻率(HZ。錨桿軸力監測頻率基坑開挖至開挖完成后穩定之前,1次/1d;,1/3d;底板澆筑后至回填土完成之前:1/15d。監測報警值80%設計軸力。七、數據處理、分析最后進行變形分析,繪制變形曲線圖,判定其是否安全。八、特別情況的處理供技術資料,調整施工進度及方法等。九、雨季、冬季監測措施縫情況,發覺問題,及時向委托方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通知委托方實行措施。十、成果資料提交正常情況下,每次測量的成果資料整理完成后在下次測量時提交給甲方書面有效的監1324內容:、測量資質證書;、測量儀器鑒定證書;、測量人員崗位證書;、水平位移、豎向位移、沉降、深層水平位移、錨桿拉力觀測成果表;、觀測點位布置示意圖;、水平位移、豎向位移、沉降、深層水平位移、錨桿拉力曲線圖;、水平位移、豎向位移、沉降、深層水平位移、錨桿拉力觀測分析報告。十一、觀測方的責任1.埋設觀測基點及觀測點;及時按觀測方案中制定的計劃、質量要求安排觀測,滿足現場施工進度要求;3.按時提交觀測成果、報告;觀測中如發覺數據異常,經檢查確定后,及時向甲方和監理反應,以便實行措施。十二、需要甲方配合的幾個問題1.通知各施工部門保護觀測點,使其勿碰、勿損,以保證觀測數據反映建筑物及基坑實際變形和觀測后的總體評價;2.按觀測方案中的觀測安排,依據施工進度及時進行觀測;提供埋設觀測點時的用電及其他配合條件(如方便我公司作業人員出入施工現場時的便利條件等。十三、項目組織機構人員組織機構況如下:14主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審核人項目負責人資料員技術員作業員人員職責持編制測量綱要,并對測量綱要進行審批;審核測量項目的各項技術報告。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并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