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省賽獲獎-完整版課件_第1頁
《荷塘月色》 省賽獲獎-完整版課件_第2頁
《荷塘月色》 省賽獲獎-完整版課件_第3頁
《荷塘月色》 省賽獲獎-完整版課件_第4頁
《荷塘月色》 省賽獲獎-完整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0第二課時0盧梭說:“人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處于社會、時代、個人困境中的朱自清,會以什么方式突破人生的“枷鎖”,獲得獨處的空間,贏得片刻的安寧,在解脫了束縛的自由心靈中創造出一種詩意的美,來作為對自己生命的短暫救贖呢?上一節課,著重賞析了“荷塘月色”之景,而第6段最后卻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結,筆鋒一轉,流露出作者的心境。0導入問題探究為什么這晚的荷塘月色是這樣一番光景呢?作者當時的心境如何?“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開頭第一句就給全文籠罩了一層低調的情緒,一個“頗”字說明了“不寧靜”的程度之深。在第一小節中體現“頗”的細節有哪些?“月亮漸漸升高了”、“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這說明夜已很深了,而作者卻無法入睡,足見不平靜之甚。1.作者的憂愁體現在哪兒呢?0“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樹色一例是陰陰的,咋看像一團煙霧”(以上都是從景物描寫中透露出作者的憂愁)“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以上都是在敘述熱鬧有趣的事之后,突然一轉,情緒又不禁消沉下來。)02.作者有沒有喜悅?喜悅又體現在哪兒呢?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向往美景)“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想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暫得解脫)“一個人在這蒼茫的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暫得自由)0美妙的荷塘月色之景(清幽、雅靜、朦朧、柔和)“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熱鬧、風流)“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蓮美,人也美)有淡淡的憂愁,也有淡淡的喜悅。0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的心境?知人: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0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綠》《威尼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時人譽為“白話美文的模范”。0論世:1927年,國內兩大政治力量尖銳對立的形勢。朱自清對“屬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的向往本身,即已說明了他在現代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立場與歷史位置。而像他這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1927年國內兩大政治力量尖銳對立的形勢下,就不能不陷于進退失據的困境之中——他被國共分裂,蔣介石對共產黨人與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殺弄得目瞪口呆,覺得所發生的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趕不上的”(《一封信》)。0但朱自清(以及與他同類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沒有如另外一些激進知識分子那樣,因此而走向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以“以暴易暴”的武裝斗爭為中心的“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的道路。面對這樣一條道路,他陷入極大的困惑之中。0由此而產生了朱自清所說的“性格與時代的矛盾”:一方面,他看到這是一種時代的發展趨向,“是創造一個新世界的必要的歷程”,不僅勢所必至,而且勢不可擋;另一方面,他卻要固守知識分子的“自我”追求(即本文所說做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不做不想做的事,不說不想說的話的“自由”),不愿“革自己的命”,即改變(改造)自己,因而產生了被毀滅的恐懼,“那些人都是暴徒,他們毀掉了我們最好的東西——文化”。0這樣,朱自清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既反感于國民黨的“反革命”,又對共產黨的“革命”心懷疑懼,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靜”實源于此。他試圖“躲到學術研究中”,既是“避難”,又在與“政治”保持距離中維護知識分子的相對獨立。在某種意義上,“荷塘月色”(寧靜的大自然)的“夢”也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難所。但對于五四啟蒙精神所哺育的這一代人,完全脫離(超然于)時代是不可想象的。0正如朱自清自己在《荷塘月色》中所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盡管他現在被動地選擇了“冷靜”“獨處”的學者生涯,但他仍不能擺脫處于時代中心的“熱鬧”的“群居”生活的蠱惑。0他既神往于個人的自由世界,又為此感到不安與自譴,這內在矛盾構成了朱自清內心“不平靜”的另一個側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為“荷塘月色”與“江南采蓮圖”兩幅畫圖,在“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相互顛覆中,寫盡了這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內心矛盾與沖突。0最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求得了心靈的慰藉了嗎?暫時得到了慰藉,這一夜作者的內心經歷了復雜的變化。從行文思路看,《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是: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內結構是:不靜——求靜——得靜——出靜0

明線:(外結構)暗線:(內結構)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不靜求靜得靜出靜家0課堂小結朱自清通過《荷塘月色》告訴我們:我們人類的心靈棲居在三個世界里,它們分別是“現實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0首先是現實世界。在《荷塘月色》中,“家”就是現實世界的象征,或者說是現實世界的意象化。作者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點明現實世界造成了內心的苦悶、煩惱。作者想擺脫掉這種苦悶、煩惱,就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家”,去追尋另一片寧靜的天地。于是作者“忽然想起”了“總該另有一番樣子”的月色下的荷塘,由此作者的心靈開始進入了“荷月世界”。0其次是荷月世界。清凈、自由,是荷月世界的最大特點。一走進月色下的荷塘,作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一世界的美妙:“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心靈上的一切煩惱、疲憊,在進入荷月世界的剎那,似乎都煙消云散了,作者幾乎為這種心靈的自由輕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0作為心靈的第二棲居地的“荷月世界”,除了清凈、自由之外,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的暫時性。人類心靈在這一世界的棲居,只能是暫時的,它必定要回到永久棲居之地——現實世界。荷月世界頒發給人們的只是一張暫住證而已。顯然,朱自清先生已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剛踏進荷月世界時,他就知道,這美好無邊的荷香月色只能“(暫)且受用”。0二是它對心靈自由的有限與不徹底性。荷月世界無法徹底隔絕現實世界,在清凈自由的心靈的潛意識深處,還留存有現實世界帶來的抹不掉的一絲陰影。這陰影隨時都可能從心靈的某個角落里冒出來。“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景隨情生,這就是作者心靈深處那一絲陰影的浮現。0第三是理想世界。荷月世界,它只能給予人類心靈暫時的超脫與自由。它與現實世界相鄰,現實世界的種種煩惱與苦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