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7課兼愛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7課兼愛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7課兼愛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7課兼愛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7課兼愛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課兼愛對接高考課前預習結構圖解

概括主旨教學目標課上思辨積學儲寶

隨堂練習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2.學習本課中說理的方法和論證的邏輯。3.體會“兼愛”的思想內涵,思考其對現代社會的意義。對接高考

1.文中出現的“當”“惡”“亡”“其”“愛”等詞以及賓語前置句等特殊句式,在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中經常考查。這合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要求。2.墨子的“兼愛”思想要求人們互相愛護、互相尊重、愛人如己,最終形成平等友愛、和諧融洽的環境,這對當今和諧社會的建設仍有著深刻的意義。這合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能力要求。課前預習1.走近作者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在先秦時期的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墨家的思想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2.熟悉作品《墨子》《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邏輯、科技、軍事等,堪稱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現代學者一般認為書中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篇體現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該書語言質樸,邏輯嚴密,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論證時由小及大,層層推進,明白而嚴謹。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論說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墨子》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為如此,它不被統治階級認同,到了秦漢時期,墨家已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墨子的事跡知之者甚少,連史學家司馬遷為墨子所作的傳,也只有寥寥數語。3.了解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大變革時期。在那個禮崩樂壞、王權衰微、諸侯爭霸的時代,舊的政治、經濟秩序乃至社會倫理秩序漸趨崩解,而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和社會倫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一切都處在劇烈的變革之中。廣大勞動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極度渴望過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對現實生活給予積極的關注與思考,認為一切的災難和邪惡都是人們不相愛帶來的惡果,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站在平民的立場上堅決地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課上思辨

1.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觀點的?答:文章開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亂必須要知道混亂產生的源頭,就像醫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把病治好一樣。接著指出天下混亂產生的原因是人們不相愛。文章的論述從父子、兄弟、君臣之間的不相愛,到盜賊橫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諸侯互相攻伐,逐層遞進,論述亂“起不相愛”的觀點。然后,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天下兼相愛”。最后歸納論點,肯定結論,總結全文。2.墨子為什么提出“兼愛”的思想?墨子的“兼愛”思想對當今社會有何意義?答:墨子認為天下混亂起源于人們不相愛,因此他倡導“兼相愛”,認為“兼相愛”是治理天下混亂的良方。墨子認為,兼愛互利是為治之道,“兼相愛”并不否定自愛,而是把自愛與愛人結合起來,力求使自利與互利兩不偏廢,如此天下才能實現和諧、富足。墨子的這種兼愛思想是一種達致和諧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殺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當今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3.有人說,墨子的《兼愛》語言不簡潔,有絮叨之感。你是怎樣看待墨子語言的“絮叨”的?答:和儒、道兩家的散文相比,尤其和孟子、莊子的文章相比,《墨子》的語言直言不諱,通俗易懂。墨子在論述時總是把一種觀念、一種邏輯貫串到底,絕不旁生枝節,不但用語特別淺顯,還說理透徹,往往從正面說一遍,再從反面說一遍;一個觀點強調過了,在下一段落還要再總結。這種文風與墨家的思想主張和受眾群體有關。墨家主張兼愛,反對侵略戰爭;強調節儉,反對鋪張浪費;注重道德實踐,反對紙上談兵。從這些思想傾向和有關的歷史記載來看,墨家代表的是社會中下層人民的政治訴求,他們“傳道”的對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這種文風既契合他們的功利、實用的思想,也有利于作者期待的讀者群體接受。墨子為了把意思說得清楚明白,除語言淺顯外,還不避“絮叨”。這種“絮叨”在先秦諸子散文中自成一派,給讀者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4.儒家的“仁愛”思想與墨家的“兼愛”思想有什么異同?答:相同之處:(1)基本內涵一致。“仁愛”與“兼愛”,二者皆顯出了愛的普遍性,孔子的“泛愛眾”與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都體現了愛的普遍性、廣泛性。二者在主張人人相愛,關愛民眾,反對以強凌弱上顯然是相通的。(2)社會背景和基本目標相同。孔子的“仁愛”思想和墨子的“兼愛”思想都是產生于社會動亂的春秋戰國時期,都懷著安邦定國、終止混亂紛爭的理想。不同之處:(1)具體內涵不同。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級制度、血緣關系基礎上的有差別的愛,是有先后等級順序的,是由“愛親”到“愛人”,最后才是“泛愛眾”。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級秩序,即尊卑、貴賤、親疏的順序去愛人。墨家的“兼愛”思想是一種超越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沒有尊卑、親疏、貴賤的差別,即“兼相愛”,借此達到利人如己、無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2)愛的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主張盡心,不言回報,只求盡職盡責,不問自己的權利。墨子的“兼愛”思想則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對等互報的原則,即“兼相愛,交相利”。總體看來,儒家的“仁愛”是一種有差別和等級的愛,即要求以對父母兄弟之愛為同心圓的圓心,層層外推,逐漸擴展到對宗族、國家和社會的愛。而墨家的“兼愛”是一種無差別和等級的愛,它要求人們拋卻血緣和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愛人如己。5.“兼愛”的思想可謂是墨子為當時的亂世開出的藥方,它在當時的社會可能實現嗎?答:不可能實現。一是時代特征。當時墨子所處的時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奴隸制度迅速瓦解,殘酷的戰爭屢見不鮮,統一是必然的趨勢。各國國君都希望通過戰爭兼并其他國家,使自身強大從而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墨子“兼愛”的思想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是不合時宜且沒有立足之地的。二是階級局限。墨子提出的“兼愛”思想,是站在當時社會弱勢群體的角度,客觀地反映了身處貧困與戰亂之中的人們的愿望。但是,這種“兼愛”的思想在等級社會中是難以施行的,墨子的“兼愛”思想超越了階級局限,他希望各國的國君通過實施“兼愛”的主張來減少戰爭,愛別人的國家,愛他國的國民。墨子試圖調和統治階級和勞動者之間的矛盾,他希望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兼顧各方的利益,但是,這只是墨子的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而且,此時所出現的社會動亂并不是墨子簡單理解的由各方不兼愛,“交相惡”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墨子這種“兼愛”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理想主義,是不可能實現的。結構圖解概括主旨本文認為“亂”起源于人們的“不相愛”,人們損人害人以求自愛自利。墨子倡導“兼相愛,交相利”,從而實現“天下治”的政治藍圖。積學儲寶

(一)課內文化常識盜和賊的區別竊貨曰盜。

——《荀子·修身》害良曰賊。

——《荀子·修身》盜:①偷竊;②偷東西的人;③讒佞小人。賊:①害,禍害,害人的人;②殺,暗殺,殺人的人,作亂、肇禍等危害國家的人;③強盜;等等。“盜”的側重點在偷竊、騙取;“賊”的側重點在禍害、作亂。“竊國大盜”一般指通過欺騙而篡奪國家政權的人;“國賊”一般指通過叛亂奪取國家政權,危害國家或出賣國家主權的敗類。(二)課外文化常識官職典制古人設官而治,官職典制主要指的是國家機構及其官員的設置、職掌、品秩和沿革等,官職典制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必然產物,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事關社會發展、王朝興衰。在歷史上曾經起過一定作用的重要人物,大多數人的生活經歷與官職典制都有過關聯。一些歷史事件,離開了官職典制便難以理解,可以說官職典制是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官職制度【禪讓】帝王把帝位讓給賢能的人,為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首領的選舉制度。《禮記·禮運》記載:“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傳說堯年老,咨詢部落酋長會議的意見,推舉舜作繼位人。舜經受了各種考驗,攝位行政。等堯去世后,舜正式即位。舜也同樣用這種方法選舉禹作繼位人。禹即位后也先后找皋陶、伯益作繼位人。這種選舉制度,被后世的儒家稱作禪讓。后世權臣篡奪帝位也往往冠以禪讓之名,如曹丕逼漢獻帝退位。《后漢書·逸民列傳》:“古者隱逸,其風尚矣。潁陽洗耳,恥聞禪讓。”【兄終弟及】亦作“兄死弟及”。兄長死了,弟弟接替,為商代的一種王位繼承制度。商代王位的繼承,傳弟和傳子兩法并用。傳弟多按年齡長幼繼承,即所謂“兄終弟及”。由于這種制度經常引起統治階級內部的爭位斗爭,商末逐漸取消了“兄終弟及”制度,而行嫡長子繼承制。春秋時宋、魯等國仍有兄終弟及的例子,宋代宋太宗、宋徽宗也均為兄終弟及之例。《漢書·武五子傳》:“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嫡長子繼承制】亦稱“宗祧繼承制”。嫡長子指舊時嫡妻所生的長子,又因其地位最高,故有“宗子”之稱。在古代宗法社會中,嫡長子有繼承父親地位和財產的權利。嫡長子繼承制主要適用于王位與皇位的傳承及宗法制度下貴族爵位的繼承。嫡長子繼承制始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后世王朝多因循周制。商代初期,實行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并行的制度,中期開始逐漸實行嫡長子繼承制。這是因為商朝時已有妻妾之分、嫡庶之別。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雙軌并行的制度無法明確規定王位繼承人,因此王室中經常發生為爭奪王位而骨肉相殘之事。為避免王位之爭,統治者總結了以往經驗,首先確立了嫡子繼承制,即“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其次為避免嫡子間的內訌與紛爭,又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公羊傳·隱公元年》:“立嫡以長不以賢。”【分封制】古代對諸侯、大夫、士逐級分封的制度。商周時期,普遍推行這種制度。商代分封諸侯的名稱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和東征勝利后,為了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和統治商代的后裔,在所征服地區實行大分封,即把周天子的兄弟叔侄以及某些有戰功的異姓貴族分封到各地為諸侯,以世襲的形式統治一個地區。這種“封邦建國”的做法,其目的是“以藩屏周”。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對周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役、力役等義務。戰國時各大國均以食邑分封功臣和貴族子弟。秦統一六國后,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但仍分封有“列侯”等爵位。漢初分封制與郡縣制并存,封爵有“諸侯王”和“列侯”兩等。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后,封國名存實亡。此后歷代王朝雖也還有不同程度的分封,但性質與西周時期已不盡相同。【五等爵】古代的一種爵位等級,始于周代。《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爵為第一等,亦為諸侯國君之通稱,侯爵為第二等,伯爵為第三等,子爵為第四等,男爵為第五等。此后各代常取其爵名封賜大臣,直到清代仍沿用。如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曾因戰功被封為“新建伯”,晚清重臣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隨堂練習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⑤家:卿大夫的封地。⑧勸:鼓勵。B【解析】

A.①代詞,這樣,②助詞,用于形容詞詞尾,表狀態;B.兩個“之”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C.①連詞,表順承,②連詞,表并列;D.①連詞,于是,②疑問代詞,哪里。B【解析】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損失;②名詞用作動詞,獲利;③形容詞用作動詞,慈愛;④名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⑤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整齊有序;⑥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⑧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貴。4.下列句子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察此何自起②蚓無爪牙之利③而今安在哉④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⑤句讀之不知⑥小子何莫學夫《詩》⑦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A.①③⑥/②④⑤/⑦ B.①③⑥/②④/⑤/⑦C.①③⑤/②/④⑦/⑥ D.①③/⑤⑥/②④/⑦【解析】

①賓語前置句;②定語后置句;③賓語前置句;④判斷句;⑤賓語前置句;⑥一般疑問句;⑦判斷句。C5.下列文化常識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如“三十輻共一轂”。輻輳,是指人或物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聚集,也作“輻湊”。B.敬稱用來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稱,譯為“您”。DC.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四海,指天下全國。如“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D.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邁兩次腿的距離。【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D項,“跬”是邁一次腿的距離。6.翻譯下列句子。(1)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