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綜合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綜合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綜合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綜合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綜合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教七級史冊中合題答班級:

(時間:60分鐘姓名:

分數:100分)分數:一選題共小,題,50)1、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還有各類北方面食。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C.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

B.面食的營養價值高D.南方人口增多2、如下圖為五禽戲動作圖。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五禽戲起到了康復醫療、防疫袪病、增強免疫力的效果。編創五禽戲的名醫是()A.張仲景B.華佗C.賈思勰D.祖沖之3、在“朝代接龍”的游戲中,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元—宋—唐C.唐—宋—元

B.唐—元—宋D.宋—元—唐4、下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中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藝術的繁榮狀況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D.開放的社會局面1/

5、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糧庫。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隋文帝末年,國家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A.統治十分殘暴B.洛陽盛產糧食C.橫征暴斂無度D.社會經濟發展6、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發明與發現可能有一半來源于中國”。其中,由中國傳入歐洲,并由歐洲“發現世界”進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針B.造紙術C.印刷術D.火藥7、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可見,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A.農具B.禮器C.食具D.貨幣8、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伏羲、女媧B.蚩尤、女媧C.炎帝、黃帝D.堯、舜9、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城于()A.上京B.咸陽C.興慶D.杭州10、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A.創立殿試制度C.打擊大族勢力

B.重用有才之人D.促進社會發展11、據孟元老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蓋都公私營干,夜深方歸也。”材料所反映的現象最可能發生在()A.秦都咸陽B.隋都長安C.唐都長安D.宋都東京12、中國古代經濟重心是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逐漸轉移的。什么時候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A.秦漢時期B.夏商周時期C.隋唐五代時期D.魏晉南北朝時期13、唐朝詩人皮日休說:“大運河北通諑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意義是()A.鞏固隋朝的統治B.有利于中外經濟交流2/

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D.結束分裂,實現統一14、夏、商、西周滅亡的最大的共同點是:()A.諸侯的叛亂B.統治者失去民心C.人民暴動D.少數民族的內侵15、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應填的是()A.西周、春秋C.西周、東周

B.春秋、戰國D.東周、戰國16、歷代開國名君大都能夠休養生息,崇尚節儉,勵精圖治,其實質是:()A.維護封建統治B.發展社會經濟的策略C.減輕人民負擔的措施D.“仁政”思想的實踐17、“朕選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D.設立御史臺18、(唐)太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被唐太宗視為“明得失”的“鏡子”的名臣是()A.魏征B.宋璟C.房玄齡D.杜如晦19、唐蕃和親是我國的一段歷史佳話,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唐朝公主是()A.金城公主B.王昭君C.西施D.文成公主20、有一種史學觀點認為: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政策是()A.重農抑商B.重文輕武C.和親會盟D.閉關鎖國21、在宋代官府的勸農文中,多次頻繁出現所謂“客戶乃主戶之本”,“客(戶)主(戶)相資,貧富相養”。南宋朝廷在賑災政策上就明確規定“農夫3/

資巨室之土,巨室資農夫之力,彼此自相資,有無自相恤”。這一現象()A.必然會激化主客之間矛盾C.一定程度上緩和階級矛盾

B.說明南宋中央進一步集權D.反映了宋代農業經濟衰落22、“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詩中描繪了嬴政()A.十年征戰,統一全國C.任免官員.中央集權

B.自稱皇帝,君臨天下D.焚書坑儒,思想專制23、下圖為中國古代時間軸圖,其中階段④的特征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鞏固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4、下面兩位人物的對外文化交流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

B.源遠流長、澤被東西D.對外開放、雙向交流25、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科舉制的誕生。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煬帝D.唐太宗二非題第18,215,317分,共50分1、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燦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們為祖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某班對遠古傳說時代進行了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史料的分析與問題的探究。(華夏始祖)材料一“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4/

材料二

見下圖(1)材料一中的“神農”是誰?從材料中看出他有哪些貢獻?(2)黃帝陵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游觀光的圣地。如果你來當黃帝陵的導游,你如何對游客介紹黃帝的事跡?(民主政治)材料三

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所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記·五帝本紀》(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有什么特點?2、歷史上的變法與改革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頒布變法令規定:廢除土地國有制,全面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中國通史》材料二: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此外商鞅還規范了進位制度,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規定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五十畝為一哇。一一維基百科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大治。——《史記商君列傳》(1)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從材料看,這項法令的實行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變法的哪一項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變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3)從材料三看,商鞅變法取得了怎樣的成效?這次改革與秦統一有什么5/

聯系?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禮”為核心。材料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間只許收藏秦史、醫藥、占卜、種樹的書,其他的書籍一律銷毀。秦始皇還把指責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兼愛”(互愛互利)、“非攻”(反對不義戰爭),“尚贊”(選賢舉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材料四:……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定有序。——《中國傳統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張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實?這一史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三“兼愛”“非攻”是哪個學派的觀點?這個學派的創始人是誰?(4)根據材料四,請寫出現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傳統思想文化?6/

參答一選題共小,題,50)1、A2、B3、C4、B5、D6、A7、B8、C9、C10、D11、D12、D13、C14、B15、C16、A17、C18、A19、D20、B21、C22、A23、C24、D25、C二非題第18,215,317分,共50分7/

1、(1)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教人們通商交換。(2)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四五千年前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他與炎帝部落聯合打敗蚩尤部落,逐漸形成華夏族,和炎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已能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了弓箭。(3)禪讓制。推舉賢德之人做繼承人。2、(1)由材料“商鞅頒布變法令規定:廢除土地國有制,全面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內容是: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該法令的實行,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封建制度的確立。(2)由材料“……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措施是統一度量衡。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和統一度量衡的措施,都反映的是商鞅變法在經濟方面的措施。(3)由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大治。”可知: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增強,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作用:該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