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_第1頁
《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接交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籇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饞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歷,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對下列加粗詞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衡少善屬文/屬:寫,撰寫

B.遂通五經,貫六義/貫:貫穿

C.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擬:準備

D.安帝雅聞衡善術/雅:平常

2.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句是()

A.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C.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

D.宦官恐其毀己,皆共目之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B.舉孝廉不行

C.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伺者因此覺知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因入京師,觀太學

②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B.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②衡乃詭對而出因以諷諫

C.①因以諷諫

②以精銅鑄成

D.①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②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

5.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B.飾以籇文山龜鳥獸之形

C.驗之以事

D.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參考答案】

1.C2.B3.A4.D5.A

《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2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衡少善屬文屬:撰寫

B.連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雅:平素

D.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征:征兆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①十年乃成②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C.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②王好戰,請以戰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譏之乎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衡擅長術學,精通天文,懂得歷法推算,設計制作了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

B.張衡年輕時就很有才能,通五經,貫六藝,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穩重淡泊,不喜愛結交俗人,也不情愿做官。

C.候風地動儀精致靈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狀況下指示發生地震的方向,隴西地震一事使人們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張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來外放擔當河間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樹立威歷,整頓法度,逮捕奸黨,贏得了贊揚。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3分)

(2)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3分)

(3)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4分)

參考答案:

8.D(征:證明。)

9.D(A項,①②相同,連詞,表轉折,可譯為“卻”。B項,①②相同,副詞,可譯為“才”。C項,①②相同,介詞,可譯為“用”。D項,①代詞,可譯為“它的”②副詞,表反詰語氣,可譯為“莫非”。)

10.A(“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錯,《二京賦》就是文學作品。)

11.(10分)

(1)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是奇才,多次召請,(他)也不應召。

(3分。大意1分,“奇”“累”各1分。)

(2)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當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3分。大意1分,“慕”“徙”各1分。)

(3)用實際發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來看,還不曾有這樣(靈驗)的儀器。

(4分。大意1分,“驗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張衡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3

8.下列加點字詞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

A.大將軍鄧騭奇.其才B.秦王恐其破.壁

C.單于壯.其節D.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衡因.上疏陳事B.遂乃.研核陰陽

因.來賓至藺相如們謝罪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C.妙盡璇機之.正D.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

空自苦亡人之.地秦強而.趙弱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B.因以諷諫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太子及來賓知其事者

C.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D.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廷子卿尚復誰為乎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張衡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多次被官府征召,都不去上任,大將軍鄧騭多次召他做官,他也不去應召。后擔當官職多年,也未有提升。

B.張衡具有卓越的科學才能。他盡心鉆研天文、陰陽、歷算等,制作了渾天儀,寫成了《靈憲》《算罔論》,后來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

C.張衡心思細密,當心謹慎。順帝問“天下所疾惡者”時,他“詭對而出”。在遭到朝廷全部官員群起毀謗時,作《思玄賦》來宣寄情志。

D.張衡審時度勢,正直堅決。他擔當河間相期間,整頓法令,治理嚴厲,做出了另亂臣賊子心驚膽寒的壯舉,受到了百姓的敬畏和贊美。

閱讀答案:

8.B(B是使動,其余的都是意動)

9.C(A.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