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完整版定稿 教學課件_第1頁
《天時不如地利》完整版定稿 教學課件_第2頁
《天時不如地利》完整版定稿 教學課件_第3頁
《天時不如地利》完整版定稿 教學課件_第4頁
《天時不如地利》完整版定稿 教學課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被尊為“亞圣”。孟子的思想來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孟子還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取得和保持統治地位,因此他主張國君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孟子雖然有同情人民、譴責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還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這種觀點長期以來成為替剝削制度作辯護的理論根據。孟子(前372—前289)名軻,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城1、七里之郭2、是天時不如地利也3、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尖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固國不以山谿之險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9、親戚畔之10、攻親戚之所畔這(是)護城河武器拋棄限制同“溪”建立威信同“叛”古代指親屬。親,指族內;戚,指族外。考考你(1):考考你(2):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有利于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比不上作戰中人心的團結。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比不上作戰中人心的團結。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作戰就一定勝利。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證:進攻一方失利防御一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