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864閩臺區域文化 課程形考一、名詞解釋(共 12題,每題5分)1、大全坑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臺北縣八里鄉大全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全坑文化遺 址集中分布在臺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帶。出土的陶器多為褐色砂陶。有宅、罐、 碗等,那時,人們的經濟生活以漁獵、采集為主。大全坑文化距今約6400年,是臺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繩紋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 土的相似。大全坑文化實際上是大陸東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與閩南、粵東沿海同時代文化之間有密切的親緣關系。2、長濱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臺灣學者在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5次發
2、掘,發現了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 命名為長濱文化。長濱文化距今約1.5萬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長濱文化的主人以洞穴為家,過狩獵、捕撈和采集生活。其石器類型和制作技術,同大陸南方發現的舊石器相似。由上可見,臺灣在第四冰期同大陸相連的時候,已經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場所了。 長濱文化的發現,使臺灣與大陸原始文化的源流關系,至少可追溯到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3、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臺灣名稱參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國古代文獻里, 被稱為 蓬萊“、貸輿“、員蟒“、瀛洲“、島夷”、夷 州”、琉求”,在東漢、兩晉南北朝時稱夷洲,三國時期稱琉球,隋、唐、宋、元朝時稱琉 求,明朝時稱東番,清朝屬福建,設立
3、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4、鳳鼻頭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 大全坑文化結束以后,在臺灣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區,與圓山文化同時,先后存在著三種類型的文化遺存,目前暫都歸屬鳳鼻頭文化。 第一種是紅陶文化類型, 以高雄縣林園鄉鳳鼻頭中層遺址為代表,距今約為4500-3500年。石器多為磨制。經濟生活以第二種是素面和刻紋黑陶文化3500-2000第二種是素面和刻紋黑陶文化3500-2000年。營埔出土陶已屬鐵器時代遺存。 風鼻頭 其紅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 同屬于閩臺地區以幾何印紋5、閩臺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 是指來自漢族核心地區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臺灣地區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質,具有共源同本的現象,
4、臺灣文化主要源于閩文化,閩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進的生產技術、 物質財富、文學藝術等內容向向臺灣地區延伸, 臺灣文化也影 響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歷史源流背景下, 民族流動形成了同文同種特征, 相似的心理個性 特征或差異品類特征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6、文化分三個階段參考答案或提示: 文化學家把文化分為三個階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 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中層,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際關系中各種體制和規范、禮儀習俗、行為 方式等;深層文化,即觀念文化,包括思維文化、思維習慣、傳統文化、社會心態、價值觀 念、風土民情、審美情趣等。7、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
5、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體, 它包括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 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規范。 文化作為 信息、知識和工具的載體,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 它以精神與物質兩種形式交互作用的 , 它是后天學習獲得的,并為社會成員所共有。8、宗教參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種心理體驗,由神話、教義、儀式和儀典等若干個部分組成的復雜體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論、崇拜儀式、信仰團體、崇拜對象等方面。閩臺人的宗教 觀、生活方式、宗教儀式對其身心的影響深刻,在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著特殊作用, 其意義和影響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閩臺文化體系中,閩臺宗教交往占有極其重要位置。
6、9、四大山頭與九大門派參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佛教, 派系復雜,山頭林立,主要如四大山頭:佛光山、 中臺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九大門派:大崗門派、月眉山派、開元寺派、法云圓光派、 大仙寺派、觀音山派、萬佛山派、清涼山派、東和寺派;五大團體:國際佛光會、中華佛教 青年會、中華佛教居士會、中華佛寺協會、中華佛教護僧協會。這些山頭、門派、團體,都 與福建佛教的法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10、左鎮人參考答案或提示:1971年,臺灣學者在臺南縣左鎮鄉菜寮溪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其年代距今約3萬至2萬年。左鎮人是已知臺灣最早的住民, 與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 時代大體相同,同屬晚期智人。左鎮
7、人就是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 移居臺灣的。左鎮人 的發現,把人類開發臺灣的歷史至少提前了 1萬多年。11、圓山文化參考答案或提示: 較大全坑文化晚一些的圓山文化,距今約 4400 3100年,代表遺址是臺 北市北端圓山貝丘上層。主要分布在臺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帶。石器多屬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鑄與福建、廣東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鑄都屬于同一類型,是我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細砂陶為主。這些遺物同大陸東南沿海出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能是從大陸傳播過來的。晚期已出現少許青銅器,如大全坑上層的一件兩 翼式青銅鏤,與商周時代的同類器近似。12、鄭和抵閩臺參考答案或提示:
8、 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鄭和下西洋,自江蘇太倉開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長樂一帶停泊一段時間,進行人員和物資的補給,然后才從福建起航遠征。鄭和的船隊曾在臺灣赤嵌汲水,并深入大岡山一帶。鄭和第 7次(1431年)下西洋到過臺江(即今 臺南、高雄之間海岸)。鄭和船隊中有許多福建人,他們隨船隊到達臺灣、澎湖以后,其中 有一部分人可能留在當地。鄭和所率領的船隊,對臺灣地區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二、論述題(共4題,每題10分)13、為什么說宋代福建文化最為興盛?有哪些特點?參考答案或提示:北宋時期福建路行政區劃, 設一府、五州、二軍,皆為同一級行政機構,共八個,故福建號稱八閩”。由于長期北方漢人入
9、閩,福建在隋唐及五代閩國時未受大的災禍,再于由宋室南渡,政治中心轉向東南,故宋代福建經濟飛躍、文化發達,福建進士北宋 時期2 5 0 3人,南宋時期3 4 8 2人,居于全國之首。北宋元豐時,福建戶數居全國第八位;南宋嘉定時,福建的戶數僅次于江西和兩浙,居第三位。福建人位居宰輔之職的有1 8人,名列全國第三;宋史:道學”、儒林”列傳的福建人有1 7人,位居全國之首。在閩文化史上,宋代福建文化最為興盛,其主要特點如以下幾個方面:閩學的產生和發展。北宋仁宗時期為閩學發展的萌芽,一批閩地學者注重對儒家經典研究,不重訓詁重義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揚儒家盡天知性”之說,強 調儒家倫理常綱,重視個人的道德修
10、養,并熱衷于授徒講學。北宋末與南宋初是閩學的創始階段,二程洛學入閩,在福建得以很好的傳播和闡發。南宋紹興至淳熙年間,是朱熹思想形成時期,也是閩學成熟發展時期。朱熹對北宋以來的理學思潮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建立了一個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閩學的產生和發展在中國文化史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佛教極為興盛。宋代福建佛教加興旺,其寺院之多為全國之冠。寺院經濟發達,占據許 多良田,許多達官文人都喜在寺院中設立自己讀書處,以便攻讀之余和高僧談古論今,吟誦作詩。當時出現不少出家的女性,僧尼在閩南一帶也發展速迅,僅泉州市區,就有僧侶六千”,朱熹稱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 0 2 1
11、年),全國 僧三十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六萬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福建僧尼為 七萬一千八十人。”占全國的1 5 .4%。刻書業為全國三大中心之一。宋代福建刻書的特點有四,一是地域廣泛,其分布地點不但有各州府、軍所在地,也有偏僻小縣,幾乎無處不刻書;福州地區和建陽地 區刻書最盛, 成為全國刻書中心。二是量大,如北宋時期福州雕版印刷的兩部大藏經和一部道藏,總數達1 .8萬余卷, 超越兩個刻書中心浙江和四川。三是所刻內容廣泛,有較流行的經史百家名 著和詩文集,史書節本和詩文選本, 時文科舉應試之書、 字書、韻書、類書、農醫雜書等 民 間日常參考實用之書等。四是編篡形式時有創新, 如字體多樣,最早使用
12、黑口與書耳、經注合刊等。14、請你說明臺灣與福建祖地文化體系的傳承。 參考答案或提示:據統計,臺灣同胞 80%以上祖籍地在福建,兩岸人民同宗、同祖、同語、同俗,這種一 脈相承的人文關系, 為兩岸交流提供了天然的紐帶。從傳統文化習俗上看, 福建人民移民臺灣,大多是以姓氏宗族聚族而居,或是以同府同縣同鄉聚居一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家鄉祖地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不僅使泉州、漳州的閩南話成了臺灣的主要方言,而且至今在臺灣流行的南音、高甲戲、梨園戲、莆仙戲、布袋戲、木偶戲、閩劇等都是來自福建。福建戲 曲在明、清時期逐漸定型,并隨著移民傳到臺灣,成為閩臺民間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臺灣同胞信奉的神仙,如媽祖女神
13、、保生大帝、關帝和臨水娘娘等皆是都是由福建傳過去的,每年都有大量的臺胞來福建四大祖廟進香朝拜。臺灣民眾普遍尊奉的觀音、關帝、土地公等, 雖不原產于福建,但卻是從福建傳到臺灣,并按福建的習俗祭祀的, 其它的諸如服飾、飲食、 婚慶等習俗也都和福建有很多的相同相似之處。80年代后期,隨著海峽兩岸關系的緩和,臺灣地區的信徒紛紛前往福建朝圣謁祖,成 為福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近10年來,赴嵋洲島朝圣媽祖的臺胞每年都達10多萬人次,臺灣成千上萬的媽祖信徒云集莆田嵋洲島與大陸同胞一起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又如,從1987年至今,臺灣每年派出數 10個進香團到安溪清水巖謁祖,迎回清水祖師神像。音樂方面,福佬系民歌
14、。福佬”,又有諧稱 河洛”,一般指源自中原地區黃河、洛水流域的閩南人。曲調都是從泉州、漳州、廈門流傳過去的,有的保留原來的歌題和格調。 泉州、 漳州和臺灣的天烏烏意思相似,都用閩南語,有情節有人物。臺灣的阿祖“、阿公”、阿媽”和閩南相同。這首童謠原型在閩南,傳到臺灣發生了一定的變異,但與閩南童謠意思 相似。客家民歌、山歌盡管種類繁多,其曲調為閩西粵東民歌調,多為七字句,每首四句 28字。相同母語基礎上生成的臺灣文學,并打上了原住地福建的烙印,閩臺兩地被劃分為同一個文化區域,在文學藝術上也有很深的淵源關系。閩臺文學淵源與交融發展初期:跟隨鄭成功入臺的泉籍前明遺臣王忠孝等人都是詩詞大家。盧、沈、徐
15、、張、曹、陳原是大陸幾社成員,入臺后稱 海外幾社六子”。清朝統治之初,大陸渡臺的人數不斷增長,特別是閩泉、 漳的詩人文士更多地入臺,大大促進了當地文運蓬勃發展,一時游宦賢寓,簪纓畢集例如:臺灣云門芭蕾舞就是以傳說中的故事,結合西洋的芭蕾舞惟妙惟肖演繹得令人神 往,而福建惠安女的舞蹈也是通過富有地方特色的惠安女的服飾,風俗習慣,勞動場景再現了惠安婦女獨特的精神風貌。這兩者雖然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但說明海峽兩岸的文化既有各自的特色也有許多共同的支點。此外,臺灣民俗文化主要受到福建閩南、閩東及閩西等地區的影響,臺灣名產的的食品如米粉、面線和魚丸都是由福建移民帶入島內的。“左鎮人”是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
16、跋涉,移居臺灣的。從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部分文物來看,與福建、廣 東等東南沿海出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從大陸傳播過來的。其紅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 閩江下游的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中層和上層的遺物十分相似因此,可以說臺灣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體系的傳承、民間信仰是葉與根的關系、以儒學“開化”臺灣、在習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續大陸特別是福建的傳統;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種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傳統文化因臺灣的自然、社會環境形成適應性發展與選擇性傳承。 15、請概述閩臺宗教交往的特點與影響。 參考答案或提示:特點:1、時間早,人數多,代表性廣。2、交流形式多樣。3、以朝拜進香為內容的宗教交流與學
17、術研討會。4、交流呈不平衡性。5、閩南語交流讓臺灣信徒親上加親。影響:1、打破臺灣當局阻撓 三通”,推行戒急用忍”等限制。2、增加了對祖國大陸 的認同感,加強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3、消除了誤解,培養了互信,加深了臺灣同胞對祖國的熱愛。16、分析閩臺地緣上的密切關系,舉例說明。參考答案或提示: 閩臺地緣上的密切關系,在閩臺地理距離與特征,閩臺在史前就存在著十 分密切的關系。福州雞鳴,基隆可聽”這句諺語,說明了臺灣和福州與大陸有不可分離,難舍同枕”的地理位置。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西隔臺灣海峽和福建遙遙相對,相距寬度不 到200千米,狹處只有130千米,離福州最近。臺灣海峽,平均 水深只有50米至1
18、00米。 臺灣和臺灣海峽,本來就是和福建相連的華夏古陸的一部分。臺灣是以大陸為根生成的一個島嶼,在地緣上與大陸是不可分的。在1.5萬年以前,東海海面比現在低 130米左右,這在地質上說明兩岸原來是一個板塊,臺灣、澎湖等島嶼就在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與福建省相連接。臺灣被稱為 浮福建”,表示臺灣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東山陸橋”是閩臺地緣關系的見證。在碧波萬頃的臺灣海峽上,有一道淺灘發端于福 建東山島,經澎湖列島,抵達臺灣。這道淺灘平均水深不超過40米,最淺的地 方只有10米。這道淺灘曾經在過去的冰川時期,因海退而變成陸地,成為連接閩臺兩地的陸橋。大約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陸地
19、是與臺灣陸地相連的,但到了 12000年前,由于氣候逐漸變暖, 東山陸橋”逐漸被海水覆蓋。在多次冰期,反復出現的海退與海浸現象時,東山陸橋”曾經多次露出海面。東山陸橋”的存在說明閩臺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關系。任務2一、論述題(共3題,每題10分)第1題.為什么臺灣民俗那么豐富,如果你去臺灣,對哪些風俗感興趣?為什么? 參考答案或提示:一、臺灣民俗豐富多彩的原因是:一是大陸民俗活動的翻版和復制,臺灣 的移民都是從大陸去的,大陸有多少民俗活動,臺灣就有多少民俗活動,有的還在傳承中不斷完善。二是于無奈之中求平安的思想極為普遍,臺灣先民在開拓臺灣時,由于條件險惡, 有些困難難以預測, 有些事情更無法把握
20、, 只好求助于神靈及祖先保佑,于是大大地推動了各種民俗活動。三是心靈慰藉的要求,先民們經過艱苦創業,苦盡甘來,手上有了些錢,他 們認為是神靈或祖先護佑, 拜了之后心靈才會感到平安。四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居民開始并不熟熱衷介入民俗活動,但別人都加入了,你不加入,萬一家中出了事,會被認為是神靈怪罪,也就跟著介入了。五是不愿浮人好意,特別是一些要收費的民俗活動,左鄰右舍都參加了, 同事朋友也熱衷于此,別人來約,往往不愿拂人好意也就參加了。六是與經濟利益掛鉤,特別一些地方舉辦的各種節,有借此推銷本地特產、擴大本地知名度的意義,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各種文化的兼容并蓄;地處偏僻
21、的自然環境; 極強的家庭觀念。二、通過學習閩臺民俗文化,對臺灣的布袋戲、春節、元宵節、臺南的“蜂炮”等風俗 產生較大興趣。之所以喜歡臺灣這些民俗,1、感覺像春節走親訪友拜年的風俗,有利于促進親朋好友的感覺,增進之間的友誼,更加體現中國人一家人的情感,2、其他相關節日風俗,相當部分都很多古老的娛樂項目,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更有力身體健康,同時也陶冶我 們的情操,有效把中國的文化元素與我們的生活傳承發展,推動中國文化完善和弘揚,3、我個人覺得臺灣的風俗更具人文色彩,把人的現實中無法滿足或者存在的隱患給予神靈或者子虛烏有的東西,讓自己的心理得到慰藉,更好在現實社會中工作,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 習,同時
22、也啟迪我們心中要有信仰,風俗就是信仰的現實化,他是與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這是我對臺灣風俗興趣的原因所在。第2題.詩鐘競詠是怎樣產生的?你認為對現代娛樂活動是否有參考價值?參考答案或提示:閩臺詩鐘之盛在全國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1、閩臺閉塞的自然環境,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較完整地保留。2、福建文人大量進入臺灣,把詩鐘帶到臺灣,并成為臺灣詩鐘發展的主力。3、日據時期,閩臺詩人組織詩社,開展詩鐘活動,以抒發亡國之恨。詩鐘競詠對現代娛樂活動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1、在臺灣近代文學史上開創了詩社活動經常化、常規化的風氣。2、促成臺灣各地、各界文學愛好者的聯
23、誼;3、推出一批佳作名篇。4、具有抵御異族同化大文化上的反抗意義。第3題.列出你知道的閩臺美食習俗,你認為哪些傳統美食可以傳承和發展?(鼓勵學生有 自己獨到的答案) 參考答案或提示:閩臺美食習俗是中華飲食文化結構中的重要元素,通過個人的探究,目前我就有所知道的閩臺美食習俗其中包括傳統的習俗主食、肉食、蔬果、器用、好酒、嗜煙、 飲宴、嚼檳榔、調味、食人等最具臺灣原住民的飲食風俗,但是臺灣的飲食風俗也有很多是從大陸移植過來的其中淮、粵、 川、魯這四大菜系在臺灣得到發展和完善,臺灣名產的的食 品如米粉、面線和魚丸都是由福建移民帶入島內的。我認為大部分從大陸飲食風俗和臺灣相結合的,形成一種特有的飲食風
24、俗,備受當今人們喜愛的,是可以長期的發展,同時那些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夠帶動兩個民生建設,豐富我們飲食文化的習俗, 我們要取之精華, 繼續發揚光大,推動閩臺美食習俗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二、名詞解釋(共14題,每題5分)第4題.中秋節參考答案或提示: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的特點是圓”,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所以又稱團圓節賞月、吃月餅、拜 月里娘娘”,是閩臺中秋節的主要習俗。閩南、臺灣民眾習稱 月亮為 月娘媽”,對月十分崇拜,到了中秋節這天晚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要到月光照到的 地方,擺上桌幾,時令果品,敬奉月娘媽。這種敬月習俗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寄托。第5題.歸寧參考答案或提示:
25、新娘出嫁后數日內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稱歸寧”。當日,新婚夫婦須由娘家弟妹前來迎接;須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據說這樣才能有望生男孩。第6題.元宵節參考答案或提示: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 土元節、燈節”。在閩臺兩岸,人們把元宵節 視為春節的最后一部分,民間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第7題.除夕參考答案或提示:臘月三十日(小年為二十九日)夜,舊年至此而除,故稱為 除夕”,又叫 除 夜”、大年夜”。閩臺方言稱為 年兜“。年兜”即年底之意。除夕這天,外出的人,除非萬不 得已,都要回家團圓。除夕之前,家家必須貼上春聯、 年畫。黃昏時分,家家貼上新灶神像, 算是接回灶神。接著,便是辭歲,即祭祀祖先和天地眾神。在
26、住宅正廳祖先靈位前和廳口各 擺設一套供品,然后點燭、焚香、燒金,燃放鞭炮,由家長帶領家人,向祖先和天地眾神三 拜九叩,祈福消災,預祝來年平安幸福。入夜,人們在門外用柴草燃起火堆,大人、小孩在 熊熊的火焰上方跳來跳去,謂之跳火囤”,以攘除邪穢,驅逐惡鬼。是夜,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閩臺方言稱為圍爐”。年夜飯一般都極為豐盛,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來年再吃。除夕晚上,大人要給小孩壓歲錢”,過年零用買糖果,叫做 過好新年,口袋有錢壓歲錢”古稱 壓祟錢”,有 鎮壓鬼祟”之意,以祝愿小孩吉祥安康。除夕晚上,年 輕人通宵不睡,叫 守歲”,以為可以健康長壽。第8題.詩鐘參考答案或提示:詩鐘是一種具
27、有競技性質的集體活動,活動中又有關于時、體、題、韻的 嚴格規定和各種頗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項目,限時詠作,分等獎勵。詩鐘有籠紗、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異名,但當時人們往往不稱嵌珠,而更經常使用折枝之名稱。第9題.劉家謀參考答案或提示:劉家謀(18131853年),字仲為、苞川,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清道 光十二年(1832年)中舉,后以大挑任寧德、臺灣教諭。所到之處,努力收集掌故。在寧德, 著鶴場漫錄2卷;在臺灣4年中,著海音2卷,對臺灣的風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 皆有論述。咸豐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他于 1850年上任臺灣府儒學訓導,隸屬于臺灣 道臺灣府,為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
28、官職主要從事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臺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第10題.余光中參考答案或提示: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貫福建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洋 上村(母為江蘇人,故也自稱江南人”),詩人。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評論家。主要作品有鄉愁、余光中經典、傳說,其中傳說獲臺北新聞局金鼎獎 歌詞獎。第11題.臨水夫人參考答案或提示: 臨水夫人本名陳靖姑,唐代福州下渡人。她的主要職能是扶胎救產,保赤佑童福州一帶多稱為臨水奶、天仙圣母等。臨水夫人崇拜從唐代后期開始,宋代得到 政府承認。第12題.
29、保生大帝參考答案或提示:保生大帝,醫神普救眾生,原名吳卒,宋代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人,是閩臺 地區最有影響的醫神。吳卒少年時時已精通藥理醫術,采藥草煉丹煎藥,以醫濟人無貴賤, 手到病除,藥到疾愈。宋代 妙道真人”,明代的 醫靈妙道真君”、萬故土我極保生大帝吳卒遂由此被神化。 保生大帝與媽祖、臨水夫人, 是閩臺民間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福建南 部泉州一帶、臺灣省北部以及東南亞地區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廟觀或殿堂。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通常被命名為慈濟宮。第13題.莆田媽祖金身巡臺參考答案或提示:1997年1月24日至2月3日莆田媽祖金身出巡臺灣,所到之處,都舉行 隆重的接駕、繞境、祀
30、典 /送駕儀式,媽祖金身駐碑的宮廟,更是人山人海。之后,媽祖巡 臺不斷,抵臺繞境為信徒祈福。第14題.媽祖參考答案或提示:媽祖原名林黑,又稱林默娘,莆田縣湄洲人,傳說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960 年)她秉性聰穎,救人濟世,拯救海難。升天后被漁民視為海航保護神。媽祖作為民間的海 上女神,歷史上又受到封建王朝的青睞,推波助瀾,媽祖信仰不僅在東南沿海廣為流傳,而且被帶往世界各地。 每年媽祖的誕辰和忌辰, 各地信徒都要到媽祖廟祭祀,有些還愿的信徒不遠千里感到湄洲祖廟進香以示虔誠,這幾年臺灣的香客不斷增長。第15題.清明節參考答案或提示: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祀祖。掃墓的時間,閩臺各地互有差異, 一般是在
31、清明前后數日。掃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邊雜草, 并給墓頭添土;接著在墓上 壓紙”, 并在墓前擺放供品,點燃香燭,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燒紙錢,將供品弄成小塊, 撒在墓的四周。祭掃完畢,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臺灣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時節 回祖國大陸祭掃祖墓,現在兩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來掃墓,表現出深摯的故土情結和 愛國情懷。第16題.祭灶參考答案或提示:農歷臘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 簡稱 祭灶”。祭灶的習俗主要是拂塵、 送灶。 拂塵就是祭灶這天要打掃房屋院落,洗滌用具,尤其是廚房,從灶臺到鍋碗瓢盆、桌椅門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凈凈。衛生搞完后,黃昏時分,便開始送灶。此時各家各戶陳列供
32、品,點燒 香燭,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所謂送灶神上天,是把灶臺上方貼的舊灶神像揭下來,連 同從街上買來的畫有靴帽衣甲、刀、箭和馬匹的甲馬”一起燒掉,意為備好行裝坐騎,送灶君上天述職,希望灶神能 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在福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雞、鴨、魚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飴糖或糖餅。據說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說壞話,而是從口甜到心,好話連篇。 臺灣祭灶習俗與福建基本相同,但沒有獻飴糖粘灶 神口的習俗。第17題.開漳圣王參考答案或提示:開漳圣王原名陳元光,又稱 陳圣公”,作為漳州的地方神被崇拜。 686年, 陳獲旨得準開建漳州漳浦郡。在任20余年,勤于吏治,政績卓著,對開發
33、漳州有功,逝后百姓立廟奉祀,稱為開漳圣王。臺灣省內,凡是閩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有開漳圣王 的供奉。任務3一、論述題(共3題,每題10分)第1題.為什么說福建有戲劇之鄉的美稱?你對哪一種戲曲感興趣?為什么?參考答案或提示: 福建戲曲十分豐富,劇種有四、五十種之多,劇目數以萬計,均為全國 之冠,故有“戲劇之鄉”的美稱;福建戲曲源遠流長,梨園戲、莆仙戲在宋代就形成,與溫 州雜劇一樣是最早的南戲,被稱為中國古代戲曲的“活化石” 。福建戲曲在明、清時期逐漸 定型,并隨著移民傳到臺灣,成為閩臺民間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閩臺地方戲曲的繁榮, 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閩臺宗教極為發達
34、,廟宇林立,神靈眾多,祭祀頻繁。老百姓為祈求神靈賜福,不但要虔誠膜拜,貢獻 豐盛的祭品,還要“演戲酬神”。早在南宋,這一傳統就已形成。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 州、莆田,演戲酬神,也蔚然成風,熱鬧非凡。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許多首詩作了生動的描 寫,“空巷無人盡出嬉,燭光過似放燈時;山中一老眠初覺,棚上諸君鬧未知。游女歸來 尋墜珥,鄰翁看罷感牽絲;可憐樸散非渠事,薄俗如今幾偃師。”其二又云:“巫祝歡言歲事詳,叢祠十里鼓簫忙”,記述了莆田演戲酬神的盛況。明清以來,這種演戲酬神的風氣更盛。 歲時節慶,如元宵、中秋等節日;神誕紀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誕”、三月二十二的媽祖誕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結
35、婚要演戲,還可以理解,而辦喪事也要演戲,如此 頻繁的祭祀活動需要演戲,當然促使劇種發展,戲班劇增,使閩臺的戲曲十分繁榮。第2題.閩南方言是怎樣向臺灣流播的?參考答案或提示:語言的載體是人,方言的傳入和定位、定型,是隨著移民播遷和聚居區的 建立而逐漸形成的。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與福建的關系特別密切。由于臺灣和福建一衣 帶水,地理相接,血緣親近,語緣一致,從而演繹了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中原人南遷入閩, 又從閩南東遷入臺灣的漫長歷程,因而,語言上就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從中原古漢語一一閩南話一一臺灣省方言的清晰脈絡。閩南人已經成了移居臺灣的漢族的主體部分,總人數約占全島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生產、生活
36、、文化都處于比較高的水平。綜上可見,閩南話是來自中原的河洛話,閩南人的根 在中原,而臺灣人的根又在閩南,“人同根,語同根”,表現了 “閩臺同文,兩岸同根。”第3題.福建書院有什么特色,對現代教育有什么啟發?(參考閩臺文化探略 ) 參考答案或提示: 福建書院始建于唐,延續到清末。 1、元代前以民辦為主,元代開始官府 逐漸加強對書院的控制。 2、明代中葉后,以官辦為主,逐步取代實際已趨衰亡的儒學,納 入官學系統,民辦書院始終綿延不斷。3、明代以前以講學為主,是宋、明理學家講學授徒、 宣傳學術思想和實踐他們教育主張的場所。4、清代,除一部分仍保持教學與切磋學術的傳統外,多數成為科舉的附庸,以學習八股
37、文寫作以應科舉為主課。5、有相當數量與書院性質相似而規模較小的私學和以個人讀書為主或數人相聚讀書,互為師友,或兼講學授徒的書堂、書室。它們互相補充、促進,在官學以外形成另一更具活力的教育組織形式。6、福建書院的興起與教育發展是同步的,其在福建教育史和中國書院史的地位不可小覷。福建書院的發展歷程總體上與全國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福建書院又有個性化的一面,而且,福建區域內各地書院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互有差異。啟發:政府應大力支持教育事業,使活到老學到老成為風尚。千方百計吸引和留住優秀師資人才。對于家族式教育的重視應予保護。興建各種學校,開放圖書館或網絡、書
38、籍經 典共享。二、名詞解釋(共14題,每題5分)第4題.梨園戲參考答案或提示:梨園戲是福建省的漢族戲曲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戲劇目和音樂。 梨園戲發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并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廣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 廈門,廣東潮汕及港澳臺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第5題.探茶舞參考答案或提示:探茶舞源自客家探茶戲, 一丑二旦對唱對演的三腳探茶戲演變而來。探茶舞以探茶姑娘的探茶動作為主干,輔以工作時的對唱、對話、或擦汗或嘻戲或收成之動作。舞步簡樸、細致。服飾如探茶工作服,頭戴斗笠,臉包圍巾等成
39、群結隊舞之。第6題.泉州孔子廟參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區泮宮內,宏偉壯觀,為我國東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主體 建筑為宋代典型的重檐虎殿式,殿為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楊縱橫,屋脊較短,四角 斜坡面較長,殿柱皆為花崗巖石,束腰嵌有蓮花圖案青石浮雕,臺北孔廟位于大龍洞、哈密街一帶,由泉州府惠安縣著名建筑大師王益順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廟,建成正統南中國式孔廟。第7題.泉州開元寺參考答案或提示:是眾多木構建筑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建筑,其特點一是繼承傳統又不囿于傳統,大膽突破創新。既有濃郁的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韻味,又有鮮明的閩南建筑風格。二是將雕飾藝術與構造技術巧妙地融為一體。第8題.廟學參考答案或提示:舊指設于孔廟內的學校。宋王安石潭州新學詩序:“治平元年,天章 閣待制興國吳公治潭州,之明年正月,改筑廟學于城東南。”明李東陽改建忻州廟學記:“蓋自侯之來知是州,屬意廟學,圖革其故而新之。”第9題.府縣儒學參考答案或提示:儒學即由政府舉辦的與科舉制度相適應的以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初級銀行從業資格之初級個人理財題庫綜合試卷A卷附答案
- 提高生產連續性的措施與方法計劃
- 冷凍半成品轉讓合同范例
- 針對不同性格員工的管理策略計劃
- 農村荒山購買合同樣本
- 與超市合伙合同標準文本
- 與員工勞務派遣合同樣本
- 全職保姆雇用合同樣本
- 兌fan店合同樣本
- 臨街網吧轉讓合同范例
- 設備清潔管理制度內容
- 甘肅省2025屆高三高考診斷(一診)政治試卷(含答案解析)
- 品管圈PDCA案例-中醫醫院減少住院患者艾灸燙傷率醫院改善成果匯報
- 供應商開發流程培訓講義
- 食品企業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方案
- 紅色文化課件
- 《石油工程概論》教材筆記
- 《天潤乳業公司償債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9000字》
- 《臨床檢驗儀器與技術》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 DB34∕T 4278-2022 電梯使用安全標志與標識
- 《人力資源管理》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