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屆一輪備考:傳統文化類思辨作文,審題立意如何過材料關?(詳盡教案)授課:武穴中學 陳保侯 時間:2021.10.23下午第一節 班級:高三(16)班 專業組合:理生地 課程類型:一輪復習作文備考指導課系列之審讀材料【問題提出】思辨性作文,對于學生而言,第一步重點,也是難點,就是審題要過材料關。特別是帶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歷史故事、寓言故事類作文材料,如果找不到材料思想內涵,作文就找不到方向。所以材料關是第一關,過不了這一關,一步錯,滿盤輸。【學生痛點】不能讀懂命題人的真實意圖;對材料閱讀理解表面化,淺嘗輒止,不能理解材料“有真意”;抓不住關鍵詞句,偏離核心立意。【課堂設計】傳統文化類思辨作文
2、,審題立意如何過材料關?作文材料分三類:名言警句類、歷史故事類和寓言故事類。分三節課完成,每節講一類,共三課時。【關鍵能力】如何過材料關?關鍵之關鍵,還在于“培養語感,抓關鍵句,扣關鍵詞”。第一課時 從2020年到2021年全國1卷高考作文材料看高考作文改革新風向感受2020年高考和2021年高考作文真題(湖北省適用)【2020年高考全國1卷高考作文】(湖北省適用)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
3、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分析】2020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來自于歷史,體現了文史不分家的特點。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讓學生感受歷史,觀照現實,
4、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堅定文化自信。歷史故事中的三個人物,各有特點,如公子小白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的寬容、大格局、知人善用;鮑叔對管仲超越利益之上的純真友情、舉賢讓能的人格魅力;管仲適時而變、感知遇之恩、卓越的政治才華等。作文要求寫感觸最深的一位,注意是在三人的對比中選擇,也就是選好主體人物,同時要兼顧認定的次要人物,作文要有三位人物關系的思辨分析。畢竟,三人的關系,在歷史事件中是一體的,互為作用,互相關聯。【2021年全國新高考卷作文材料】(湖北省適用)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
5、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審題指導】關鍵句: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關鍵詞:強與弱 2021年全國新高考卷作文材料引用毛澤東論“體育之效”語句,雖然不是傳統文化類,但是有傳統文化的味道,特別是“不
6、以強喜、不以弱悲”的論述,具有很強的人生哲理。審讀作文材料,有以下幾點思考:材料精讀:毛澤東所言“體育之效”,這個“效”是僅從強身健體角度所言嗎?(體育是引子。)關鍵句“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濫用其強”是說體育的嗎?(“濫用其強”是從精神態度角度出發,話題從身體到精神,進一步證明體育話題是引子。)“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其中的思辨關系注意到了嗎?(不以強喜,不以弱悲,強弱轉換與悲喜交替就是一種辨證思維。作文時要有強與弱的思辨關系才合要求。)“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材料最后一句,表達了毛主席怎樣的情感?(由弱變強,
7、既可指個人的發展,也有社會國家的發民展。可聯系青年時代毛澤東的革命理想,以革命方式讓國家由弱變強。同時,還要有一個敏感,寫“強與弱”的思辨關系,主話題是“強”,以弱襯強,旨在圖強。) 概念理解:表層上是體育的強與弱,也就是身體的強與弱;深層是由體育的強弱引申出更廣泛的強弱之變,如:由體育鍛煉寫到生命意志磨練的頑強,或寫到人生思想成長的堅強,或寫到家國奮進的富強。中心觀點:(示例)發揚體育精神,磨練頑強意志;生命成長,當以強者面世;國家富強,當有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民話精神【方法要領】強與弱概念“落地理解”,得找到一個切入角度,以小角度切入,撬開作文大話題由高考作文題目變化感受新風向: 高考風向
8、1:作文材料變傳統型 2021年全國高考8套試題中有5套作文呈現出關系型思辨性作文。在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高考作文風向的變化印證了高考命題打破套路,破除模式的走向。2021年高考作文材料共性: 選材范圍擴大。不再局限于時政材料和宏大主題,有傳統文化材料,有哲理警句,有漫畫成份等;話題關系思辨。都或明或暗呈現出兩層或多層關系,這些關系或平行,或對立,或統一,極具思辨色彩; 全都去情境化。作文都沒有情境化設置,去情境化,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變化之一。作文鼓勵考生在多重關系中對思辨話題進行批判性、創造性、思辨性地開放表達。審讀難度加大。從新高考卷和卷作文材料來看,無論是毛澤東的論體育之效,還
9、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寫人與做人”,審讀材料的難度相較于時政性質的作文材料都有一定難度。高考風向2:作文話題變關系思辨型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關系型、思辨型作文占主體。2021年全國高考八套試卷,五套試卷作文題目含有思辯性。高考試卷作文主題共性分析全國甲卷有為與可為話題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關系內容;話題都有帶有強烈的思辨色彩;都沒有情境化要求(這一點轉變最大);審題要求都提高一個層次,考生分析質疑,多元解讀,思辨能力極為關鍵。全國新高考卷強與弱北京卷生不逢時 安分隨時 生逢其時上海卷時間沉淀與價值認可浙江卷取與舍2021高考作文,一定程度指向了2022年高考作文風向標關系型、思辨型作文。這可以
10、說是對過去幾年“新材料情境化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一次大變革,可以稱作為新高考作文改革元年。思辨證作文材料的正確打開方式 1.先有材料,后有作文;起源于材料,依據于材料。作文材料的重要性體現在對立意的引領作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文材料就是一篇小文章,每字每句都有用,品讀作文材料的能力,也是一種閱讀素養的體現。2.讀材料,就是領會命題人的命題思維和命題意圖。作文命題,最高含金量在作文材料。閱讀作文材料就是與命題人對話,一定要在閱讀中理解命題人的思維與意圖。材料無廢話,每字每句都有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文材料就是一篇小文章,作者就是命題人。請問:你讀懂了命題人的真實意圖嗎?如果不細審材料,粗放審題
11、,草草下筆,寫作偏離了大方向,叫你搬磚你運瓦,這不是白費力氣嗎?3.材料是行文立意之本,精準的立意從材料中來。審讀作文材料的關鍵在于兩點:抓住關鍵詞,緊扣關鍵句。無論什么材料,都要抓住關鍵詞,扣關鍵句。因為關鍵詞中有作文話題,關鍵句中有命題指向。4.思辨話題或明或暗,主要觀點也或明或暗,明的要找出來,暗的要悟出來。先精準找到或明或暗的思辨話題,然后確定觀點立意。寫作時,首先對話題概念的內涵要有清晰的理解,這是基準。5.立意要學會從小角度切入,以小角度精準撬開大話題。思辨作文話題是一個大概念,800字左右的篇幅,想要把一個粗象的概念,在兩者甚至是三層關系中論述得清楚明白,很難做到,很容易大而無當
12、。所以,要對概念內涵盡量做出“落地性理解”,也就是找到一個切入角度,小角度切入,撬開大話題。6.要結合現實談自己的感悟、認識與思考。作文“取材傳統,觀照現實,照亮當世”,實現作文命題“立德樹人”功效。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個性感悟,是作文有區分度的重要內容。高考作文提倡真實有個性的表達,避免千人一面,引起閱卷老師的視覺疲勞。 傳統文化類材料名言警句類作文材料審讀一、名言警句類作文材料審讀回顧9月黃岡市統考作文評講內容。真題訓練思維例1:【黃岡市2021年9月高三年級調研考試作文】 (名言警句類)格言聯璧中說“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
13、釗說:“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也有人認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游,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苦境會變為樂境,樂境也會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為,苦境、樂境都是對人生的考驗。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關鍵句: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苦境會變為樂境,樂境也會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為。關鍵詞:苦境、樂境與心境
14、勞動與吃苦 【材料審讀】 材料有兩段。第一段呈現三個引用內容,其中第三個引用“有人說”,來自中華圣賢經的一幅對聯,材料主體內容是“兩聯一言”。審讀材料有以下幾點思考:李大釗名言與兩幅名聯放到一起,共同的話題是什么?(“苦與樂”。)三則材料放到一起,內在的邏輯關系是什么?(格言聯璧提出話題“苦與樂”,初步表達觀點“苦境樂境要善處”;李大釗名言和中華圣賢經對聯則從“勞動”和“吃苦”兩個層面回答問題,“怎樣善處”。)材杰第二段起什么作用?(第二段是提示語,對作文立意起重要作用。“苦境會變為樂境,樂境也會成苦境”再一次強調苦樂思辨關系;“境由心造,事在人為”是核心觀點;“苦境、樂境都是對人生的考驗”則
15、引發聯想,暗示作文話題要結合生活實際感悟。) 作為思辨話題作文,思辨關系體現在哪里?(材料中關鍵句無不體現出苦與樂的思辨關系,如:“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苦境會變為樂境,樂境也會成苦境”。寫作時一定要寫出苦與樂的思辨關系。)關于作文話題苦與樂,核心觀點是什么?(核心觀點還得從材料關鍵句的關鍵詞中找。“能善處者自樂,不善處者更苦”,強調要“善處”。“境由心造,事在人為”,這個“境”就是心境,也說是苦境樂境是由“心境”決定的;這一句由現象到本質,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是作文立意的核心。
16、從“心境”角度來談苦樂,有什么樣的心境就有什么樣的苦樂之境。善處就是一種心境,苦樂觀就是一種人生觀。)李大釗名言和中華圣賢經對聯對“心境”有什么提示作用?(心境是一個大概念,作文時不能空談心境,得把心境具體化到某一點上。李大利說的“勞動”,中華圣賢經說的“吃苦”,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從勞動、吃苦這一心境去解開“心結”。“不懈的奮斗可獲得樂境,砥礪前行可從苦境解脫出來”,勞動精神,吃苦意識,苦樂觀念,加在一起,就是新時代青年人應該有的人生苦樂觀。)【確定立意】從作文材料角度來看,材料是作文立意之源,精準的立意從材料中來。教會學生寫作時細讀材料,特別對于帶有思辨性話題的作文,尤其重要。如果不寫“勞
17、動與吃苦”,那么反問,作文提供這些材料做什么用?或者從另一方面思考, 寫了“勞動與吃苦”,是不是更合作文“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這一要求?是不是所有立意中最精準的哪一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最佳立意:“不懈的奮斗可獲得樂境,砥礪前行可從苦境解脫出來。”勞動精神,吃苦意識,苦樂觀念,加在一起,就是新時代青年人應該有的人生態度。 作文只要能從心境角度談苦樂關系,把二者關系說透徹,也算可以。如: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志存高遠的人生追求,堅定不移的精神信仰,素潔淡泊的思想境界,孔顏之樂的純正本心等等。其他立意:苦境樂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無關,和別人無關,只和自己的內心有關。苦境不餒,樂境不驕。事在人
18、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樂境容易生發禍端,苦境可歷練心智。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方法要領】1.名言警句類作文材料中所表達的觀點態度,多較為直白;2.要扣住材料中的關鍵句子、關鍵詞語,特別是帶有強烈感情和觀點態度傾向的關鍵句子;3.學會多問幾個為什么?分析材料要深入。深入分析,才能寫得深刻;4.立意要小角度切入,把大話題落實到具某一點上來。 第二課時 傳統文化類材料歷史故事類作文材料審讀二、歷史故事類作文材料審讀 真題訓練思維一例:【湖北省2022屆高三暑期8月學科能力測試聯考作文】(歷史故事類)資治通鑒開篇記載了這個故事:晉國的智宣子想以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
19、他不如智宵。智瑤有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高大俊美,精于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夠寬仁。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不能按照仁義的標準行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滅亡”。智宣子卻認為智瑤的性格能擔負起在險惡的斗爭中將家族發揚光大的使命,過分寬仁的族長可能讓家族一敗涂地。智果因此脫離智族家族。后來智瑤果然憑借個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為晉國最強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風格迫使韓趙魏三家結盟,共同對付智家。最終在三家的聯合進攻下智瑤失敗,智家被滅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你在網絡上參加了一個名為“讀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圍繞上述材料組
20、織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點讓你感觸最深?請將你的感受和思考寫成一篇發言稿。關鍵句:智瑤有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高大俊美,精于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夠寬仁;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不能按照仁義的標準行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關鍵詞:寬仁【材料審讀】 題目材料內容主要陳述一個歷史故事。審讀時有以下幾點思考:材料中主要人物是誰?(材料中有三個主要人物,智瑤、智宣子、智果,故事的中心人物應為智瑤;智宣子和智果對智瑤持不同看法,也就有兩種不同結果,前者族滅,后者得以保全。)智瑤的失敗原因是什么?(借助智果的話,抓住關鍵句“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夠寬仁”“不能接照仁義的標
21、準行事”,扣出關鍵詞語“寬仁”“仁義”。注意重在”“仁義”,不能單立意“寬容”。)題目材料暗含的思辨話題是什么?(智瑤的長處和短處,這是表層思辨話題;智瑤長處很多,短處只有一個,恰恰是“不夠寬仁”這一短處使其致命。深層思辨話題是在“讀史明智,讀史修身”中立德樹人,引導考生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仁”的思想,在“智”與“仁”,也就是在才與德的思辨中幫助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立意思考。材料中的三個人物,可以取不同立意。從智瑤的角度看,常懷一顆寬仁的心,崇尚和平,不濫用武力,這是一點。智宣子角度:智宣子擇人失敗的原因是弄錯了“才德”之間的關系,“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中國歷史告訴我們選人標準。
22、智果角度:智果閱人精準,眼光獨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最終保全族人,可見做一個有遠見的人多么重要。注意,話題雖然是多個角度,但是從智瑤的角度切入,談“寬仁”,是這篇作文的最佳立意。 真題訓練思維二例【2021 屆高三湖北十一校2020年12月第一次聯考,命題:夷陵中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語文課上,老師介紹王勃的生平:他勤奮好學,六歲能詩,詩情豪邁;九歲時,撰寫指瑕十卷,指出師古所注漢書錯誤;十六歲科試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與英王斗雞,寫檄英王斗雞文為沛王助興,被高宗斥責任“身為博士,不行勸誡,反作檄文,夸大事態”而免官;后私殺官奴,再次被貶;滕王盛會上,他一揮而就,成就千
23、古絕唱滕王閣序;王勃在探望父親的途中,溺水而死,年僅二十六歲。老師還介紹了唐人裴行儉對王勃的評價:他認為王勃“雖有才華,卻浮躁淺露”;并評論說“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意為想要實現遠大志向,應當先培養器量見識,其次才是文才技藝。王勃過人的才華和坎坷的經歷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王勃英年早逝,讓同學們喟嘆不已;而裴行儉的“致遠”一詞,以讓同學們陷入沉思。他們紛紛發言,有人說,才高致遠;有人說,行穩致遠;有人說,經歷風雨,才能致遠假如你在這堂課上參與討論,你會闡述怎樣的看法?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 ,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重
24、要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考:作文材料的關鍵句(在作文題目材料中用橫線畫出)“雖有才華,卻浮躁淺露”;并評論說“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意為想要實現遠大志向,應當先培養器量見識,其次才是文才技藝。作文材料的關鍵詞 核心詞:致遠輔助立意詞:浮躁淺露 器識(器量見識)遠大志向“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器識”這一概念是立意的核心,對這一概念,你是怎樣理解的?“器量”,其本義指器皿的容量,容量越大,器物價值越大,“大器”所謂也。“器”因此也引申為才華,人才,如 “廟堂之器”,意思就是有治理國事的才能。“器”也可指人的度量,胸懷,如:器識(器度和見識);器小(器局狹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懷
25、(胸懷;度量)。“器量”主要指寬容人的限度,以及面對物質威力壓迫自己精神的承受能力。器量非凡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再說“見識”, 作名詞,指廣泛接觸事物,擴大見聞,也指明智地、正確地作出判斷及認識的能力。見識產生于人的才智,也產生于他的天性與心地。結合王勃的生平,我們可以理解裴行儉所言的“器識”是指一個人的度量寬、胸懷廣,見識長,有遠見卓識,不目光短淺,不浮躁淺薄,不庸俗低級。文章如若如此立意,堪稱最佳立意。3.關于“致遠”,材料中指出了哪三種觀點?這三種觀點分別是從哪 一角度來“致遠”的? 才高致遠(角度才華) 行穩致遠(角度腳踏實地) 風雨致遠(角度挫折歷經磨難)4.作文過程
26、中,以下的立意你贊同否?為什么?“赤誠致遠”“慎勇致遠”“埋頭致遠”“求真致遠”“勤學致遠”“堅持致遠”“創新致遠”“苦難致遠”“挫折致遠”“沉淀致遠” “心靜致遠”不贊同( ) 贊同( )理由:脫離了材料內容,只是以“致遠”為話題,自由發揮,沒有領會命題人的意圖。題目的要求說得很清楚:“結合材料,選好角度 ,確定立意。” 立意要結合材料,怎么能不看材料自己想當然地去立意呢?致遠的渠道是多樣的,才高致遠、行穩致遠、磨難致遠、寧靜致遠都沒有錯。但是本次作文寫致遠話題,不是隨便選一種立意便可行文,一定要找到最佳切入點。這就要看作文材料所起的引導作用。為什么出題人花那么多筆墨寫王勃的生平和別人對他的
27、評價?我們論致遠,一定要結合王勃來談。脫離王勃生平和別人的評價談致遠,那么還要作文材料干什么呢?如果沒有材料中的第一、二兩段內容,同學們可以放開來談,隨便那一種立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扣材料,也就是題目要求首先指出的“結合材料”。5.重點來了,人生何以致遠?你的觀點是什么?就本次作文而言,材料與立意的關系體現在:材料告訴我們,王勃不能致遠,是因為他“浮躁淺露”的性格缺陷,其欲致遠,“先器識,后文藝”。為了讓同學們讀懂“先器識,后文藝”,命題人用情頗深,給出了詳細解釋:意為想要實現遠大志向,應當先培養器量見識,其次方是才技藝。人生何以致遠?課堂討論上,你的觀點是什么?答案不就從
28、材料中出來了嗎!人生想要致遠,不能浮躁淺露,要遠離低級趣味,穩重務實,要有遠大志向,要有器量見識,也就是格局要大、心胸要廣、志向要高,這樣才可行穩致遠。裴行儉對王勃的評價:他認為王勃“雖有才華,卻浮躁淺露”;并評論說“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這其中“才華”與“器識”的思辨關系是什么?“致遠”話題“先器識,后文藝”的辯證關系,首先承認“才華”的重要性,致遠需要才華,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人生致遠僅有才華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遠大志向,這是本次作文的論述重點。所以思辨關系體現在:一是不可否認才華對致遠的重要性;二是重點不是論述才華,是論述一個人的“器量見識、胸懷志向”;三是才華也要講,但不能重點講,
29、只是為論述“器識”作補充論述。7.話題的當下意義這一點構思極為重要,是全文的落腳點,以古人為鑒,是為了讓今人品悟人生,成長進步。這堂課的目的就是立德樹人,老師讓同學們討論,絕對不只是就王勃論王勃,從王勃身上我們得到了怎樣有益的人生啟迪?當代青年,如何才能行穩致遠?結合時代和社會背景,結合發言者身份來談人生致遠話題,當是這次作文構思的應有之義。學生課堂探討發揮。 【本課總結】1.在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找到核心人物 2.看故事結果,從主要人物成功或失敗中得到啟示 3.從故事人物的關鍵性話語、人物評價中找到珠絲馬跡 4.要扣住材料中的關鍵句子、關鍵詞語。因為這些詞句已經或明或暗點出了寫作重心。5.
30、學會發散思維,從故事不同人物身上找到不同立意點;但是要抓住主要人物,尋求最佳立意。課外作業:真題訓練思維三 【新高考湖北省2020年秋“荊、荊、襄、宜四地七校考試聯盟”期中聯考】 丙吉是西漢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傷慘重,丙吉經過時卻不聞不問,掾吏對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趕牛,牛喘氣吐舌,丙吉停下來,派騎吏問:“趕牛走了幾里路?”掾吏認為丞相前后失問,有人因此指責丙吉。丙吉說:“百姓斗毆死人,有長安令、京兆尹處理,我作為丞相只一年一次檢查他們的政績優劣,上奏皇上或賞或罰而已。宰相不過問小事,但春日未熱,牛喘氣吐舌,恐季節失調,又有什么災害,好預先防備,這是三公
31、要管的大事,因此過問。”掾吏才心服,認為丙吉識大體。班級要舉行一場辯論賽,辯論雙方需對丙吉做法持贊同或反對觀點。請結合上述材料,選擇正方或反方寫一篇辯論詞,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 關鍵句:掾吏認為丞相前后失問,有人因此指責丙吉;宰相不過問小事,三公要管的大事;掾吏才心服,認為丙吉識大體。關鍵詞:大事 大體【材料審讀】作文材料來自己歷史故事。審讀材料有以下幾點思考:故事的基本情節是什么?(西漢名臣丙吉路遇有人打群架不聞不問,看到有人趕牛牛喘氣吐舌卻派吏詢問。)人們是如何看待丙吉這一行為的?(前后失問、失責,也就是該過問的不過問,不該過問的卻過問。)丙吉對自己行為是怎樣解釋的?(抓關鍵句,“宰相不
32、過問小事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過問”。)作文的思辨話題是什么?(丞相眼中的大事與小事。)作文要求辯論雙方需對丙吉做法持贊同或反對觀點寫一篇辯論詞,從正方角度該如何立意?(大行不顧細謹;明確管理邊界,嚴守自身職責;知輕重,明主次,識大體,顧大局;做大事,要高瞻遠矚,抓大放小,不因瑣事纏身束縛手腳;戰略布控,頂層設計,宏遠謀劃,這才是高格局;做好自己,不恤人言。)從反方角度該如何立意?(事無大小,都是民生;人命關天,當務之急;管理有分工,責任無邊界;不越位,但不缺位;主大計者,執簡馭繁。) 【品讀優秀作文】 大匠不斫在班級辯論賽上的辯詞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我方的觀點是贊同丙吉的做法。
33、首先丙吉作為宰相,深知為政之要:大匠無須自斫,大行不顧細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凡軍中杖責二十以上,皆親自過問。似乎只有事必躬親才能顯出賢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他的宿敵司馬懿,就曾指出,孔明“食少事煩”,勢必會積勞成疾,不能久長。丙吉則不然,政有大小,事有緩急,他能區別對待。百姓斗毆,自有有司過問;而憂心天時,未雨綢繆,關注民生,才是宰相為政之要。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歷史上垂拱而治的宰相陳平,同樣也是“一問三不知”,不知刑獄,不知賦稅,不知錢糧,唯知宰相之大體:輔佐天子,順天應人,和戎撫夷一席話,讓漢高祖不得不擊節贊賞。因此,丙吉、陳平的智慧,就是大匠不斫的智慧。眼中不復有雞毛蒜皮的瑣屑,心中裝
34、著山河,裝著黎民百姓。我們不禁要為這位明智的宰相點贊。其次,丙吉的魄力,還在于他不恤人言的定力和勇毅。或許有人會說:一枝一葉總關情,民生無小事。更何況是死傷慘重,宰相豈能視而不見?更有現代人所謂的“首遇責任制”既然看見了,就不能不管,豈能遇事推諉?因此,難免有人質疑:丙吉此舉,似有懶政、不作為之嫌。古人云“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當一個人傾心于宏大目標時,就會心無旁騖,心就會如不系之舟。丙吉正是如此。他堅守自我的定力和不恤人言的勇毅,值得贊賞。面對掾吏和民眾的不解,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堅持自己的原則,識大體,明己任,以有用之身,做有為之師。如若丙吉順應世情,聽信他人之勸,親自過問斗毆事件并妥善
35、處理,那會是怎樣一番結局呢?堂堂一國宰相也就成了刀筆小吏,從此案牘勞形,獄訟費心,哪還有精力成就“王佐之才”?宰相親自斷案,洞燭其奸,說不定會上演戲文中的康熙微服私訪狄仁杰斷案傳奇包青天智斷牛舌案等等公案傳奇,贏得民間廣為傳頌。但是,從此百官不再各司其職,而是上下相侵,越俎代庖之事,屢有發生。長此以往,宰相不再是奉法守正,而是隨心所欲,沽名釣譽,而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耍小聰明;國家治理體系也會陷入混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丙吉的智慧,還在于他可貴的民本情懷。趙威后問齊使,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丙吉不問斗毆死傷而問牛,與之如出一轍。不是賤人而貴物,舍本而逐末,而是體現了有見識、有仁
36、愛之心的政治家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情懷。惟其如此,他能夠從牛喘氣中,見微知著,憂心農桑稼穡,關心民生疾苦。歷史是一堆灰燼,灰燼之中尚有余溫。知古鑒今,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取智慧。對于我們中學生,古人治國理政的智慧,對于我們謀事處世,也有借鑒意義。從中,我們學會識大體,顧大局,抓大放小;學會深謀遠慮。不困于心,不亂于行,凡心所向,正道直行。最后,我方再次重申觀點:贊同丙吉祥的處事智慧與執政理念。第三課時傳統文化類材料寓言故事類作文材料審讀寓言故事類作文材料審讀真題訓練思維一 【重慶南開中學高2022級高三開學質量檢測作文材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一只貓頭鷹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只鴿子。雙方
37、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看見貓頭鷹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里去?”貓頭鷹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好心地告訴貓頭鷹:“別白費力氣了,因為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兒都不會受歡迎的。”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關鍵句:因為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兒都不會受歡迎的。 關鍵詞:改變 【材料審讀】從思辨角度來看,這道作文題目很有訓練價值。我們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貓頭鷹遷徙的背景是什么?(鄉人皆惡其鳴)。貓頭鷹的態度和行動始何?(知道不足,并試圖
38、改變不足,所以遷徙。有自知之明,出發點是好的,態度也是端正的。)貓頭鷹錯在哪里?(貓頭鷹以改變環境的方式來改變并完善自我,目的是達不到的。因為無論它到哪里,只要叫聲不改變,人們還是討惡他。)作文探討的思辨話題是什么?(個人與環境 ,適應與改變。這一話題暗含寓言材料中,結尾關鍵句“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兒都不會受歡迎的”有重要提示,需要考生找出來,并品悟關鍵詞“改變”。)貓頭鷹之困境如何解決?(一個人在如果在一個環境中得不到眾人認可,就應該自我反思,而不是逃避,正視缺點并加以改進,才可能受到歡迎。)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對待自己的重大缺點和某些重大問題,要從根本上加以
39、解決,不能像貓頭鷹搬家那樣回避矛盾。)從貓頭鷹“改變與適應”角度,作文該如何立意?(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山不過來,我過去;贏得社會贊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標不如治本,改變自己,適應環境;遇到問題,“憤憤不平”不行,要從自身找原因。)文貴創新,如果從支持貓頭鷹的角度出發,該如何立意?(貓頭鷹的叫聲是天性,與生俱來,無法改變。如果貓頭鷹不在半夜凄厲地叫,那么它還是貓頭鷹嗎?既然叫聲不是自己的過錯,環境又容納不了自己,那么想辦法改變一下環境又有什么錯呢?僅僅因為“群體都不喜歡”,就一定要讓個體改變他們的本性而一味遷就嗎?如今的時代是彰顯個性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在群體生活中保留自己的個性呢?由此可以
40、確定立意:換個環境又何妨;自己個性不可丟;既要尊重個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個性不同而豐富多彩。)關于個人與環境,適應與改變,其中的思辨證關系該如何理解?(共性與個性的思辨適應環境可以改變自我,改變自我并不一定要全部否定自我;小環境與大環境的思辨人本身是小環境,是環境的一部分,改變自己也就是改變環境,人人從我做起,改變了小環境,大環境也會起變化,這就是改變自我與改變環境的辯證關系。)方法要領:寓言故事類作文,就是要抓住寓意;要細品故事情節內容,多問幾個為什么,扣住材料中的關鍵句子、關鍵詞語,找準話題,得出觀點。【品讀優秀作文】改變自己,享受美好生活房龍說:“當世界拋棄了你,而你又無法改變時,你
41、才有權利抱怨。”不少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推責于別人,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別人的存在與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自己改變了,一切就會改觀。我們總是奢求別人為自己而改變但這不太切合實際所以要嘗試著為他人而改變自己。在英國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里,英國圣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 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于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
42、接受改變。現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后,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假如每個人都約束好自己,都試圖努力改變自己,那樣豈不是整個群體也改變了?不要總是想著改變別人,假如自己做好,你就可以影響別人,不要輕視了自己的影響力。烏鴉因為人們非常討厭自己的聲音,憤憤不平,就想飛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當它和鴿子說起時,鴿子告訴烏鴉,不改變自己的聲音就不會受人歡迎。很多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而是自己還不夠可愛。考試沒考好,不要找各種的客觀理由,自己身上總可以找到
43、很多原因;被別人批評,也不要總抱怨別人,為什么別人會批評自己,而不是他人呢?不要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也不要總是想著改變別人,其實改變了自己就可能改變別人與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做法,以抵御外來的侵襲。當自己改變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著改變了。理解就是生活,改變自己,接受世界,人人享受陽光,綻放美好未來。真題訓練思維二 【廣東省佛山市2018-2019學年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二)】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材料一:2018年7月,珠海、香港、澳門三地青年組織聯合啟動“新時代大灣區青年啟航計劃”。該計劃將緊扣黨政大局和青年需求,使珠港
44、澳三地青年組織共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共同體”這篇大文章。材料二:門前的山被移走之后,愚公又邀鄰居一起修一條更寬更直的路。愚公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鄰居。鄰居們有人欣然同意;有人認為現有小路夠了,修這么大的路做什么;還有人怕占了自己的地,趕緊把自己家門前的土地圍起來。閱讀上述兩則材料,你有怎樣的觸動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與你的同齡人分享。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題目來源:)【材料審讀】 1材料一:珠港澳是我國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珠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加快經濟建設的新舉措,它將“一國兩制”推向了新階段;珠港澳“新時代大灣區青
45、年啟航計劃”成立的意義在于為三地青年組建發展共同體,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凝聚青春力量,肩負時代使命,共創美好未來。材料二:這是一則新編的寓言材料,理解寓意是關鍵。愚公想修一條更寬更直的大路,“更寬更直的路”是愚公從發展大局出發,具有前瞻眼光,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鄰人“修這么大的路做什么”是小格局,小境界,小富即安的心態,缺乏大氣度、大視野;“把地圍起來”則更次一層,可看作是出于私利、思想保守落后的表現。故事的主體是愚公,鄰人是反襯。【精準立意】依據兩則材料精準立意。我們要找出兩則材料的內在有機關聯。材料一為事實材料,材料二為寓言材料,二者一實一虛,互相映照,互為補充。從直觀上看,材料一有“
46、黨政大局”、“大灣區”“大文章”,材料二有“大路”。材料二是對材料一的“共同做好青年合作共同體”的進一步明確、開掘和拓展,在“一起修大路”這一關鍵信息上與材料一“共做大文章”呼應聯系。兩則材料集中地表明了一個觀點:在新時代背景下,青年人要有大視野,大格局,要把自己的發展置身于時代和社會大背景下,求得高遠發展;推而廣之,于社會、國家而言,亦是如此。【材料利用】題目中明確指出,“閱讀上述兩側材料,你有怎樣的觸動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據此”,這個“此”,強調的是題目中的兩則材料。因此行文過程中要對兩則材料進行綜合理解分析。同時為了把文章寫得深刻,還得以兩則材料為基礎,進行深入拓展,從青年和時
47、代的層面,談“大視野,大格局”的現實積極意義。 【身份意識】行文過程中要明確三點:以什么身份來寫?論述對象是誰?寫給誰看(讀者是誰)?“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與你的同齡人分享”,根據這一任務驅動指令,我們可以明確:以“我”第一人稱來寫,“我”(我們)是一名高中生,也是一名中國青年;材料一中的論述主體是新時代的青年,全文的論述對象應該是新時代的青年;讀者對象是“同齡人”,換言之,文章是寫給其他的青年看的。以上的這些身份意識,決定著行文思路;這些身份信息,在文章中要得到體現。【優秀習作】大時代 大視野 大格局 得分:58分湖北省黃岡市武穴中高學三(9)班 朱菲 記得有一則很出名的廣告語:“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的確,一個人的思想、視野和胸懷決定著其人生格局。大視野、大胸懷才有大格局。(開篇明旨,用簡明有力的語言陳述自己的中心觀點。) 珠港澳三地青年組織聯合啟動的“新時代大灣區青年啟航計劃”,讓一大批青年人勇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黃岡市 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物理試題
- 建筑工程擴某勞務分包合同(知識研究版本)
-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2024-2025學年四下數學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納米材料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界面與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觀察反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植物生物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學音樂教學法(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井岡山大學《中醫經典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初級會計師考試的練習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植物生理學 水分代謝
- 當代中文課程漢語言學習中英雙語十七歲還是二十五歲?課件
- MBA聯考英語單詞特殊記憶法(十四)
- 安全設施施工情況報告(范文)
- 豐田的品質管理及案例分析(56頁)ppt課件
- 空氣軸承技術培訓教程
- 北京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
- 新標日初級上考試試卷試題(1-7-10課)
- 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的八種模式知識講解
- G101-2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