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配送管理概論 第八章 配送_第1頁
第七章 配送管理概論 第八章 配送_第2頁
第七章 配送管理概論 第八章 配送_第3頁
第七章 配送管理概論 第八章 配送_第4頁
第七章 配送管理概論 第八章 配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深圳郵件配送中心/huoyunn29/hy1119.htm/101542/101571/101616/51663.htmlhttp:/templates/display_fwb.jsp?articleId=105471嘉興建起農村商品配送中心浙江農網2006-07-20 09:03:00.0 第七章 配送緒論 教學重點配送的產生與發展發達國家配送中心的運作模式和特點我國配送中心的發展途徑第一節 配送的產生與發展一、產生背景二戰后,發達國家曾暴露出這樣的問題:物流分散,生產企業自備車輛多、道路擁擠及停車時間長,使得企業收集和發送貨物的效率明顯下降。 日本:每輛車的運行次數,由1960年的每輛每天

2、4.2次減少到1972年每輛每天的2 .1次。 美國:以商品零售價格為基數進行計算,流通費用所占的比例達59%,其中大部分為物流費。 流通落后的問題,嚴重阻礙了生產進一步發展。配送首先是在變革和發展倉庫業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很多老式倉庫轉變成了商品流通中心,其功能由貨物“靜態儲存”轉變為“動態儲存”,其業務活動由原來的單純保管、儲存貨物變成了向社會提供多種服務,并且把保管、儲存、加工、分類、揀選和輸送等連成了一個整體。從服務方式看,變革以后的倉庫可以做到主動為客戶提供“門對門”的服務,可以把貨物從倉庫一直運送到用戶的倉庫、車間生產線或營業場所。這樣,配送就形成和發展起來了。二、配送的近代發展(一

3、)萌芽階段 20世紀60年代初期物流運動中的一般性送貨開始向備貨、送貨一體化方向轉化。從形態上看,粗放型、單一性經營,范圍很小,規模不大。主要目的:為了促進產品銷售和提高市場占有率。(二)發育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直至80年代 商品市場競爭的加劇,促進了配送的發育。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相繼調整了倉庫結構,組建或設立了配送組織(配送中心),普遍開展了貨物配裝、配載及送貨上門活動。表現:貨物的種類增多;范圍不斷擴大。 (三)成熟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后 在這個階段,配送已經演化成了廣泛的、以高新技術為支撐手段的系列化、多功能的送貨活動。表現:第一 配送區域進一步擴大。第二 配送的發展極為迅速。

4、 1、配送中心數量和規模增加。 2、在配送實踐中,除了存在獨立配送/直達配送等一般的配送形式外,又出現了“共同配送”、“即時配送”等配送方式。第三 配送技術水平提高。第四 配送的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 1986年,美國GPR公司共有送貨點3.5萬個。到了1988年,經過合并之后,送貨點減少到0.18萬個,減少幅度為94 .85%。 由于配送企業相對集中,故配送系統處理貨物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日本,有的配送中心人均搬運作業率每小時可達500個托盤,分揀能力已達1 .45萬件。日本資生堂配送系統每天完成管區內4200個商店的配送任務。第二節 國外配送與配送中心發展與現狀各國對物流配送的認識 各國對

5、配送的認識并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區別。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認識,配送就是送貨。美國配送的英語原詞是 Delivery,是送貨的意思,強調的是將貨送達。日本對配送的權威解釋,應該是日本工業標準JIS 解釋。“將貨物從物流結點送交收貨人”,送貨含義明確無誤,配送主體是送貨。 一、發達國家的配送發展及現狀 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很多企業直到20 世紀70 年代仍然將送貨看成“無法回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活動,甚全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從歷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貨,發展到以高技術方式支持的、作為企業發展戰略手段的配送,也是

6、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許多國家甚至到 20 世紀80 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在觀念發生變化的同時,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發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幾方面: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初期送貨,是單獨企業為主體,為滿足用戶配送要求,出現了配送企業車輛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業之間交錯運輸,交通緊張,事故頻繁等許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于20 世紀60 年代開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個公司效率低而且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才被采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統,也就沒有必要考慮共同配送了。但近來的發展,己上

7、升到從大范圍考慮合理化,致力于推行到整個城市所有企業的共同配送。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初期配送,強調即時較多,即完全按顧客要求辦事,而并不是按顧客的合理要求辦事。制定合理計劃而不是完全按顧客要求那樣進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計劃配送的一大進展。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近幾年,配送己突破了一個城市范圍,在更大范圍中找到了優勢。據統計,在許多產品的供貨總量中,通

8、過配送方式到達經營者或用戶手中的比例高達 5090,同時,配送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并且從物流配送的活動范圍來看,一些發達國家的配送服務已延伸到了省際和國際。 美國己開展了洲際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國范圍或更大區域范圍進行的,如日本東京的三味株式會社的全國性配送系統,日本 Asica 配送系統、日本資生堂配送系統等都是全國性的配送系統。 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不經過物流基地中轉,在有足夠批量且不增加用戶庫存情況下,配送在“直達”領域中也找到了優勢,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來概念,

9、有了新的發展,對于生產資料而言,直達配送有更廣泛的應用。 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隨著配送規模的擴大和計算機的微型化,計算機管理配送取得很大進展。表現在以下3 個方面: (1)信息傳遞與處理,甚至建立了EDI 系統。 (2)計算機輔助決策,如輔助進貨決策,輔助配貨決策,輔助選址決策等,美國IBM 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車輛計劃和配送路線的計算機軟件。 (3)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控制,如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

10、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作為支撐配送的生產力要素,是進展很大的領域。到20 世紀80 年代,發達國家配送已普遍采用了計算機系統、自動搬運系統、大規模分揀、光電識別、條型碼等。配送計劃化的進展網絡營銷的主要特點配送共同化的進展 配送中心的大量建設 直達配送的進展 配送區域的擴大 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 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 發達國家物流配送規模日益擴大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配送中心的數量明顯增加。配送中心是專門從事商品配送業務的物流基地,專業化、現代化程度高,有很強的貨物配送能力。并且發達國家物流設備的更新周期比較短,

11、物流配送技術和設備先進,目前很多配送中心都建立起自動化的配送系統,使物流配送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了適應實際的需要,許多發達國家的配送企業采用多種方式向需求者配送貨物,并把提高配送服務質量視為發展配送業務的重要手段。美國的沃爾瑪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它縮短接單到供貨之間的配送周期,在指定的時間準時送貨,實行 24 小時晝夜接受定單和送貨制度及休息日照常配送及提供各種信息,開展流通加工業務等。 配送計劃化的進展二、美國配送中心的實踐1、流通體制變革一是將老式的倉庫改為配送中心;二是引進電腦管理網絡,對裝卸、搬運、保管實行標準化操作,提高作業效率;三是連鎖店共同組建配送中心,促進連鎖店效益的增長。2

12、、美國配送中心類型批發型:零售型:倉儲型:三、日本配送中心的實踐1、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點:分銷渠道發達頻繁、小批量進貨物流配送體現出共同化、混載化的趨勢合作型物流配送政府規劃具有重要作用2、日本配送中心類型大型商業企業自設的配送中心批發商投資、小型零售商加盟組建的配送中心接受委托、為連鎖商店服務的配送中心1、歐盟配送中心類型運輸業配送中心零售業配送中心批發業配送中心汽車制造業配送中心2、歐盟配送中心特點配送中心集中化配送中心業務以運輸為主,促進運輸企業向物流服務企業轉化四、歐盟主要成員國配送中心的實踐五、我國配送服務的發展及現狀近些年來,我國物流業對物流配送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

13、步的成功。發展現狀 1、 由于在實踐中推行配送和試行配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費用,加上政府各級主管部門的有力支持,致使這項工作很快在較大的范圍內擴展起來,并且形成一定的規模。其現狀情況主要是: (1)許多地方試行了“即時配送”和“零庫存”配送,活動空間和范圍逐步擴大。 (2)配送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已明顯提高,相繼安裝了自動化分揀設備和加工設備,提高了配送作業的速度和工作質量,降低了物流成本。 (3)配送物資由單一性原料開始向配送成品和半成品轉變,與物流加工有機地結合,探索出“加工配送”的模式。 2、 配送中心的紛紛建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較規范,而且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

14、配送中心主要有: (1)地處上海、天津、無錫等城市的煤炭配送中心。 (2)無錫市煤炭配送中心。 (3)在上海、無錫、天津、廣東、浙江建立了鋼扳剪切加工配送中心。 (4)在石家莊、鄭州、成都、廣州等地興建了散裝水泥配送中心。 3、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了發展物流和配送技術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1)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為企業進行物流管理和配送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保持了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商品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打破了長期以來商品供不應求的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格

15、局。 (2)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和配送技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3)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商品物流技術的進步為中國物流和配送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充分的技術基礎。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日趨完善的物流和信息技術,例如條形碼技術、計算機支持的信息管理技術、EDI、 MRP 等,在中國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4)政府對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 五、我國配送服務的發展及現狀正如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曲折過程一樣,進一步搞好物流配送,并不斷使之發展和完善,仍然面臨著不少現實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不斷努力才能解決。存在問題 1、配送規模小,未形成規模經濟2、配送速度低,管理經驗缺乏3、技術裝備落

16、后、現代化程度較低4、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第八章 配送第一節配送的概念與作用一、配送的含義1、配送的英文含義 配送,英文是Delivery,具有“交貨、送貨”的意思。我國使用的“配送”一詞原本是日語中的兩個漢字的直譯, 1979 年介紹到我國, 1985 年引起關注,并很快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2、日本文部省的定義 日本文部省在審定的物流培訓教材中,是這樣定義配送的:“最終將物品按指定時日安全準確交貨的輸送活動”。3.日本日通綜合研究所的定義 日本日通綜合研究所在編寫的較有影響的物流手冊里,這樣定義配送:“面向城市內和區域范圍內,對需要者進行的運輸稱為配送”,以及“從配送中心到顧客之間物品的

17、空間移動叫配送”。 “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根據用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 (GB/T183542001)一般為50公里半徑,我國配送半徑約為30公里4、我國的定義On time delivery按時送貨二、特征(1)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2)配送實質是送貨。(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6)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三、配送與運輸比較運輸配送活動范圍物流據點間、區域間區域內功能上大批量、遠

18、距離物品位移小批量、多品種近距離位移,包括其他功能要素使用工具各種交通工具汽車在輸送中的位置干線運輸末端輸送、支線運輸側重點重視運輸效率以服務為宗旨,滿足客戶要求運輸圖片配送圖片44*四、配送作用 1、創造時間價值;2、創造空間價值或場所價值;3、創造加工附加價值;4、完善輸送及整個物流系統,提高末端物流的經濟效益 5、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 6、簡化手續,方便用戶 第二節 配送的功能環節及流程配送的功能要素配裝分揀及配貨儲存備貨配送運輸送達服務配送加工一、配送的功能要素47* 1備貨 配送的基礎環節 籌集貨物:訂貨、進貨、集貨、驗貨及結算、交接等;由用戶自己訂;由配送企業承擔。 2儲存 配送中的

19、儲存有儲備及暫存兩種形態。 暫存形態:方便下一環節工作不影響總體利益 儲備形態:周轉儲備,保險儲備影響總體效益48* 分揀和配貨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及特點的功能要素,是關系配送成敗的一項重要支持性工作。分揀及配貨是完善送貨、支持送貨的準備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業在送貨時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分揀及配貨是決定整個配送系統水平的關鍵要素3分揀及配貨49* 4配裝在單個用戶配送數量不能達到車輛的有效載運負荷時,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戶的配送貨物,進行搭配裝載以充分利用運能、運力的問題,這就需要配裝。 即所謂協同配送。 5配送加工 是流通加工的一種,但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點,配送

20、加工一般只取決于用戶要求。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滿意程度。 50* 6配送運輸 即送貨,是配送活動的核心實質就是貨物運輸,是短距離、次數頻繁的、面向用戶的“末端運輸”、“支線運輸”、“二次運輸”。城市交通路線又較復雜,如何組合成最佳路線,如何使配裝和路線有效搭配等,是配送運輸的特點,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 7送達服務要圓滿地實現運到之貨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處理相關手續并完成結算,還應講究卸貨地點、卸貨方式等。送達服務也是配送獨具的特殊性。 二、配送的流程進貨儲存分揀配貨送貨配裝配送的一般流程 進貨儲存裝貨送貨生產資料配送流程一 進貨儲存加工裝貨送貨生產資料配送流程二 金屬材料產品特點:重量大、強

21、度高、規格品種多,運輸時可以混雜。 (c)(b)(a)進貨儲存裝貨送貨分揀配貨配裝送貨加工儲存分揀配貨配裝送貨金屬材料配送流程 煤炭產品特點:本身價格比較低,存放條件雖有要求,但容易創造;倉庫、站場、運輸車輛、裝卸工具專業性較強,很難與其他產品混用;一般配送量大,消耗較均衡穩定,用戶較固定;產品本身不需要復雜包裝,散裝、簡單袋裝。 進貨儲存加工儲存裝貨送貨散裝裝運袋裝裝運煤炭產品配送流程 日用小雜品產品特點:可以通過外包裝改變組合數量;可以以內包裝直接放入配送箱、盤等工具中;由于有確定包裝,可以混載到車輛上;產品個體尺寸都不大,可以大量存放于單元貨格中。 進貨儲存分揀配貨配裝送貨進貨分揀配貨配

22、裝送貨進貨加工儲存配裝送貨分揀配貨食品作業流程模式一 食品作業流程模式一 食品作業流程模式一 第四節 配送的分類 一、按配送的組織者不同劃分1、配送中心配送 配送中心是配送的的主要形式,也可以說是物流服務型的綜合體。 2、倉庫配送3、商店配送 配送的商品種類繁多,但是用戶需用量不大;商業及物資零售網點較多、配送半徑較小;可分為兼營配送與專營配送兩種形式。4、生產企業配送 產品的需要量比較大,而且品種、規格和質量等要求相對穩定,生產企業距產品消費地較近。 二、按配送商品種類及數量劃分1、多品種少批量配送 大宗物資生產資料的供給。2、單(少)品種大批量配送 商品的連鎖經營。3、配套成套配送 按顧客

23、的要求,將其所需要的多種商品(配套產品)配備齊全后直接運送到生產企業、建設工地或其他顧客。三、按配送的時間及數量劃分1、定時配送 (1)小時配:消費者突發的個性化需求;BtoC型的EC,在一個城市范圍內的配送。例:“e國一小時” (2)日配:上午的配送訂貨,下午可送達;下午的配送訂貨,第二天早上送達。可使用戶基本上無須保持庫存。 適合的情形:A、消費者對新鮮的、食品類商品的需求;B、由于消費沖動產生的突發需求;C、小型商店或是連鎖型商業企業;D、用戶是采用“零庫存”方式進行生產的生產企業。 (3)準時配送方式(或稱準時看板方式) 準時配送/時配、日配:時配、日配是向社會普遍承諾的配送服務方式,

24、針對社會上不確定的、隨機性的需求。準時方式則兩方面協議,往是根據用戶的生產節奏、按指定的時間將貨送達。 實施條件:很高水平的配送系統;往往是一對一的配送。2、定量配送:時間不嚴格規定,有利于集貨,有利于運力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人力、裝卸機具、儲存設施的配備。 適用情形:(1)用戶對于庫存的控制不十分嚴格;(2)從配送中心到用戶的配送路線保證程度較低,難以實現準時的要求。3、定時定量配送:計劃難度較大,很難實現共同配送。 也常采用“看板方式”來決定配送的時間和數量。 適用情形:汽車、家用電器、機電產品的供應物流。4、定時定路線配送:可以依次對多個用戶實行共同配送。5、即時配送:這是有很高靈活性的一種應急方式。主要應對于事故、災害、生產計劃的突然變化等因素所產生的突發性需求;應對于一般消費者經常出現的突發性需求。三、按配送的時間及數量劃分四、按經營形式不同進行分類1、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銷售配送 配送企業是銷售性企業,或銷售企業做為銷售戰略一環所進行的促銷配送,或者是和電子商務網站配套的銷售型配送。 銷售配送的經營管理模式: 電子商務的銷售配送 1、和BtoC電子商務配套的“門到人”銷售配送。 2、和BtoB電子商務配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