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開課_第1頁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開課_第2頁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開課_第3頁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開課_第4頁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尖山風景區初級中學 張利娟回顧歷史你能用幾個詞來概括近代中國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學習目標1、掌握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時間、主要內容和影響;萬隆會議的時間、性質、議題、形勢、“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結果。2、會分析建國初我國的外交形勢、能總結周恩來在新中國初期外交活動的基本史實。3、領略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智慧。學習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學習難點:建國初期國際關系的特點、“求同存異”的正確理解。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

2、系。獨立 自主 和平探究歷史1950.2.14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定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 是第一個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 建國第一年共和17個國家建交。蘇聯1.毛澤東 斯大林1950.2.14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定,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新中國建國初期外交形勢圖中國 與中國建交國 與美國締結防御條約國 請思考:圖中反映出建國初,我國外交面臨怎樣的形勢? 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封鎖。提出時間、背景提出者內容首次確認影響1953年,中印兩國就西藏問題談判的時候周恩來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處195

3、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時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概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互利、問題探究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尊重、平等、和平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的周恩來第一次亮相國際舞臺,是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的重要會議。萬隆會議概況時間、地點參與國家會議特點討論主題貢獻1955 年 印度尼西亞的萬隆眾多亞非的獨立國家 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同異遭遇相同: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

4、問題相同:發展國家經濟 維護民族獨立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社會制度不同建設道路不同問題探究: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提出的“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分別指什么?萬隆精神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探究歷史探究歷史 周恩來不僅是中國最杰出的外交家,還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共和國 的首任總理.課堂小結明確一項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一個原則牢記一位偉人知道一次會議領悟一種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總理萬隆會議求同存異1.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A 印度 B 緬甸 C 蘇聯 D 美國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55年3.建國后的第一年里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 )A 15個 B16個 C 17個 D18個4.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 )A 日內瓦會議 B 萬隆會議 C 開羅會議 D 雅爾塔會議能力比拼慧眼識真:CBCB一、圖文結合:暢談收獲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 周恩來1.圖中講話的誰?在哪次會議上的講話?這次會議何時在何地召開的?這次會議有何特點?2.這次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