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突發事件課件_第1頁
群體突發事件課件_第2頁
群體突發事件課件_第3頁
群體突發事件課件_第4頁
群體突發事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群體突發性事件中媒體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組挑戰主講:肖若成,張銀梅,李國敏,于丹妮,朱昱旋,朱莉突發性群體事件的變異及媒體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謠言控制新媒體環境下,群體突發事件的心理機制chapter1chapter2chapter3突發性群體事件的變異及媒體應對1突發性群體事件指具有相同利益訴求的行為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心理條件下,采取自發或有組織的聚眾方式,與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發生矛盾或對抗的行為。和活動。異群體性突發性公開性和活動。異基本特點群體上訪,請愿靜坐,罷工,罷市,集會,游行示威,阻塞交通,圍堵或沖擊重要機關、重點工作和要害部門,打砸搶燒等。主要聚眾方式豐鐵路公司拖欠工人

2、工資引起罷工2010年智利地震重災區康塞普西翁市(康市)街頭哄搶事件2008年 拉薩3.14事件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游行示威近年來突發性群體事件網絡發酵Uber罷工事件教師欠薪引起罷工事件燒砸搶日貨IS恐怖襲擊高考減招家長圍堵教育廳圍堵砸富二代車事件2016年 4月15日,北京專車組織集體罷工,原因是專車司機收入越來越低,專車平臺提成比例居高不下,而滴滴優步推出的一些整治措施使司機們的收入狀況更加惡化。聯名倡議在網上一經發出,北京市內專車司機紛紛響應。圖片來源:DoNews 4 月 15 日消息(記者 周勤燕)專車司機集體罷工事件變異媒體表現出來的問題有哪些?!媒體技術人員的輿情監測不力隱

3、而不發,引發漣漪效應社會責任感缺失,導向的偏差媒體應該如何應對?媒體應對B一. 對輿情的預警網絡輿情預警,就是發現對網絡輿情出現、發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并連續不間斷地動態監測、度量、及采集它們的信息,根據預警體系內容,運用綜合分析技術,對當前網絡輿情做出評價分析并預測其發展趨勢,及時做出等級預報的活動。在傳統媒介環境下,突發性群體事件的傳播范圍、影響力、參與面與知曉度主要取決于組織化的信息傳播機構從而使得相關事件的傳播帶有強烈的媒體主導的色彩,因而也具有高度的可控性,無論是從信息傳播的時機上還是從信息的選擇、組合與再結構化上都體現出一種“控制、管理”此類事件的慣性思維但是新媒體在社會普

4、及率的提高,人們知曉權與傳播權等權利意識的增強,以及整個社會治理理念的更新,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帶來社會圖景重構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傳播領域的新氣象二、媒體報道的傳統慣性錯誤及對策高壓強制01LOREM IPSUM DOLOR03完全放任02變強制為疏導必要的新聞審查LOREM IPSUM DOLOR06物質利誘01將媒體治理納入制度化渠道慣性錯誤對 策突發性群體事件多為區域性事件,因而對此類事件的報道就可區分出本地媒體與異地媒體兩類敘事主體。突發性群體事件多為沖突性事件和所謂“負面新聞”,本地媒體囿于地方保護主義或沉默失語,或語焉不詳。如果說本地媒體在有關群體性事件中敘事話語權的丟失是一種被

5、迫放棄的話,那么異地媒體則應當仁不讓地擔當話語主動權,否則整個媒介話語系統的集體失聲所帶來的社會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敘事主體的互動確保信息公開透明,避免謠言滋生01抓住“第一時間”02與意見領袖協商03通過權威媒體及時發布事件的信息,將突發事件及相關處置情況公之于眾,保證人們的知情權,讓權威信息主導信息空間第一時間親臨現場、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時控制緊張局面等“第一時間”因素對于事件解決最為關鍵。信息與輿論傳播的“先入為主”規律通過與“意見領袖”協商,尋求政府與媒體的合作雙贏。良好的協商溝通有助于達成政府與媒體合作雙贏的治理效果。R= I AR= I A/ C A二、媒體的報道原則群體性事件

6、由人民內部矛盾或糾紛所引起的部分公眾參與的對社會秩序和社會基本價值產生嚴重威脅的事件,具體表現形式是:圍堵黨政機關、靜坐請愿、堵塞交通、集會、聚眾鬧事、群體上訪。謠言 科普費雷對于謠言的定義是: “我們稱之為謠言的,是在社會中產生并流傳的未經官方公開證實或者已經被官方辟謠的信息。”謠言產生的信息狀態謠言有某種重要性 真實的事實必須用某種模糊性進行掩蓋謠言產生的社會環境地方政治生態惡化 民眾訴求長期被忽視謠言產生的心理基礎緊張情緒借謠言來釋放 刻板印象加劇情緒的對立 從眾心理導致人云亦云 集體記憶增加事實基礎群體性事件中謠言的產生020103成為引發事端的導火線為事情發展推波助瀾事情平息后仍煽風

7、點火謠言的作用機制現實環境中的人際傳播網絡環境中的擴散傳播謠言的傳播模式網絡謠言孕育產生于群體突發事件的潛伏期網絡謠言提前了群體突發事件的爆發期網絡謠言加劇了群體突發事件的高潮期網絡謠言平息于群體突發事件的消退期群體性突發事件和網絡謠言的邏輯關聯性產生階段缺乏預警和敏感度傳播階段缺乏對謠言引導的主動性、積極性、關鍵性疑點未能解答終結階段對謠言缺乏總結反思和持續關注網絡謠言的政府應對建立謠言收集制度謠言評估機制建立謠言逐級上報機制及時發布權威的信息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處理謠言注意方法:疏保持政治敏感,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網絡監管,公開事實真相事件回顧 2008年6月28日下午,貴州省甕安縣一個名叫李

8、樹芬的女中學生意外死亡,當地警方認定李樹芬是自己跳河溺水死亡,但是李樹芬的家屬并不認同警方說法。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李樹芬被奸殺的謠言在縣城不脛而走,最終引發了當地群眾沖擊政府機關的惡性事件。案例分析:甕安事件“甕安事件”中的主要謠言 李樹芬因考試時不讓一名同學作弊偷看,于是該同學唆使兩名男青年將其強奸后殺害。唆使殺人的同學是甕安縣委書記的侄女,兩個參加行兇的男青年和派出所所長有親戚關系。因此當地警方包庇3名兇手,認定李樹芬是跳河自殺身亡。而李樹芬的叔叔李秀忠替侄女討說法,已被警方打死。“甕安事件”中謠言傳播的根源 近年來甕安縣 “移民搬遷后期扶持、 違章建筑拆除、 礦權糾紛處理、 國企改

9、革改制中,出現了各種矛盾,各種矛盾糾紛沒有得到及時化解” ,使得一些人形成了一種當地政府官員和警方是不公正和不維護老百姓利益的印象。 提高政府機關及其相關部門的權威性與可信度,是群體性突發事件中控制謠言傳播的關鍵所在。政府發布的消息滯后、 不充分,缺乏權威性和可信性對媒體沒有及時放開管制和進行有效引導 政府對 “甕安事件” 謠言控制的不足事件回顧 2009年6月17日,湖北荊州市管轄的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內發現一具尸體,死者為酒店廚師涂某,死前曾留下一份遺書,因死因不明,死者家屬將尸體停放在酒店大廳。事后兩天,數千群眾圍觀,阻礙交通,部分警民發生沖突,多部消防車輛和警車被砸壞。案例分析:石首事件1

10、 2009年6月19日,在酒店出事的當天,有關死者的死因,便有一則廣泛流傳的謠言稱死者由于知曉酒店老板販賣毒品被殺,并稱事發地永隆酒店有石首市某些領導參股,酒樓生意很差,主要靠販毒維持經營。2 6月19號這天夜里,有謠言說政府將派武警在6月20日凌晨5點搶尸體。因為之前已經有了幾次小規模沖突,所以有上千名群眾聽信了謠言,連夜上街,不僅將永隆大酒店門口圍住,還堵死了石首市主要路口。3 6月21日,網絡上瘋傳出事酒店再次發現兩具尸體,于是剛剛平息的事態又起波瀾;22日早晨,永隆酒店門前再次聚集起數百人。“石首事件”中的謠言分析02010403謠言推動著整個事件的發展網絡成為制造謠言的一個巨大的源頭

11、謠言壓倒官方信息,成為事件中被群眾認可的信息大眾傳媒的失語加速了謠言傳播群體性事件中的謠言特征新媒體環境下,群體突發事件的心理機制3020103事件主要存在于互聯網狀態,由于參與和回應人數眾多而成為網絡群體性公共事件事件源起于社會現實,“觸網”后被網絡輿論放大,進而成為社會性群體事件群體性事件在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同時存在,相互滲透彼此助推群體突發事件的分類急劇性不確定性累積性嚴重性擴散性群體突發事件的本身特點1社會心理理論人的行為越來越具有社會性,即受到社會事物、情境所影響、制約與喚起,也對他人、群體與廣大社會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2社會沖突理論在特定條件下,沖突能起到減少兩極對立可能和保證社會

12、發展連續,增強社會組織適應性,防止社會系統僵化和整合社會的正向功能。 33集群行為理論集群行為的發生,往往是自發的、無組織的、不穩定且不可預料的,在這種情況下,人群對某一特定影響或刺激產生共同反應,這種行為就叫做集群行為。4危機周期理論危機周期理論有五個顯著階段:危機醞釀期、危機爆發期、危機擴散期、危機處理期、危機處理結果和后遺癥期。群體突發事件研究的理論基礎01警覺期受眾處于對突發事件的感知,情緒等 應激壓力的反應期,遠離事件中心,心理障礙尚未顯現02對抗期受眾處于防御狀態,抵抗能力遠大于日常水平,在情緒、認知、身體、行為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反應。03康復期群眾會逐漸將心理水平平復至日常狀態公共

13、突發事件對群體應激反應的作用機制群體突發事件中個體、群體的心理特征個體的心理特征:獵奇心理(華南虎事件)無聊心理(賈君鵬事件)審丑心理(鳳姐、芙蓉姐姐)仇富仇官(表叔、房姐、我爸是李剛)群體心理特征:“意見領袖”心理特征利益相關者:獲利心理(藥家鑫張妙)領袖型網民:領袖心理,自我實現(屠熊大會歲月森林)從眾網民心理:法不責眾心理互相模仿與暗示感染效應造勢心理偶然性和盲目性12動機和期望的相對一致3隱性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同情意識4對于社會的無責任行為群體突發事件中的群體特點群體心理表現:1、借機發泄心理:事件起催化或引爆的工具性作用2、逆反心理: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損害了在公眾中的威望3、表現欲和英雄情結4、盲目從眾心理5、法不責眾心理產生機制:1、情緒喚起2、情緒感染3、去個性化4、行為模仿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群體心理表現與產生機制事件中網民的一般心理過程分析醞釀階段01相對剝奪感(斯托弗)及潛在的情緒激活爆發階段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