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大氣運動同步檢測_第1頁
高考一輪大氣運動同步檢測_第2頁
高考一輪大氣運動同步檢測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33/33/3高考一輪大氣運動同步檢測2019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氣質量較差 ,以下圖是成都當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變化圖 ,數值越高 ,污染越嚴重。據此完成13題。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氣質量指數偏高的因素不包括()A大風揚沙B交通工具C工業生產D家庭爐灶【解析】由材料可知 ,34日空氣質量指數偏高 ,說明污染嚴重。此時為冬季 ,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但由于四川盆地的北匕部有山脈的阻擋,因此成者受西北風的景響較小,再加上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 ,所以大風揚沙天氣較少 ,A不是影響因素 ,故A正確;大氣中的染物質主要來自交通、工業、生活等方面,因此B、C、D是

2、相關因素。排除B、C、D。應選A【答案】A2表示的時間最可能是()A0時B6時C16時D20時【解析】讀圖分析可知 ,從時開始 ,成都的污染指數開始下降 ,這說明此時污染物質的擴散條件轉好 ,污染物擴散速度加快。晚上 ,地面氣溫開始下降 ,自下到上逆溫逐漸形成 ,大氣穩定 ,污染物質不易擴散 ,因此A、D錯誤;日出前后 ,逆溫層最厚 ,污染物質不易擴散 ,B錯誤;午后 ,氣溫最高 ,對流運動旺盛 ,有利于污染物質的擴散 ,污染指數開始降低 ,故C正確。【答案】C3圖示時期 ,控制成都市的天氣系統最可能是()A冷鋒B暖鋒C低氣壓D高氣壓【解析】讀圖分析可知 ,該時期污染指數持續較高 ,說明大氣穩

3、定 ,污染物質的擴散條件較差 ,冷鋒、暖鋒和低氣壓天氣系統控制時 ,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質擴散的大風天氣或對流天氣 ,故A、B、C錯誤;高壓控制 ,盛行下沉氣流 ,大氣穩定度 ,不利于污染物質的擴散 ,D正確。【答案】D中央氣象臺于2019年2月7日發布寒潮藍色預警 ,以下圖為2019年2月7日14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45題。4此時寒潮帶來的影響有()A四川盆地狂風暴雨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溫C黃河中下游地區天氣晴朗D內蒙古地區出現大風降溫天氣5以下圖中甲處為昆明準靜止鋒 ,以下能正確反映其剖面結構的是()【解析】寒潮是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冷氣團的特點是厚度較薄。結合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地形

4、特點分析,兩地受寒潮影響小。結合鋒面的特點分析,黃河中下游地區多晴朗天氣。結合鋒面的延伸方向、鋒面特征分析,剖面線的特點是西高東低。第4題,此時,四川盆地因北部山脈阻擋,受寒潮影響小,位于冷鋒鋒前,是晴朗天氣,A錯。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與寒潮影響無關,B錯。黃河中游地區位于冷鋒鋒后多雨天氣,C錯。內蒙古地區受冷氣團影響,出現大風降溫天氣,D對。第5題,根據鋒面的特征,鋒面是一個傾斜面,下面是冷氣團,上面是暖氣團。讀圖可知,B錯。昆明緯度比貴陽低,來自昆明一側的是氣團,C錯。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根據甲處鋒面的延伸方向,剖面結構應是西高東低,A對,D錯。【答案】4.D5.A季風指數是指某一地區季風

5、現象明顯程度的量值 ,其值越大表示季風現象愈明顯 ,它反映了一個地區季風的強弱程度。讀圖 ,答復67題。61895年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出現以下現象可能性較大的是()A南澇北旱B南旱北澇C南北皆澇D南北皆旱【解析】讀圖 ,根據圖中季風指數 ,1895年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季風指數低 ,說明夏季風勢力弱 ,對北方影響時間短 ,南方影響時間長 ,所以最可能出現南澇北旱現象 ,A對。B、C、D錯。【答案】A720世紀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 ,其原因可能是()A夏季風減弱B冬季風減弱C海陸熱力差異減小D溫室效應加劇【解析】20世紀末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 ,說明冬季風勢力弱 ,其原因可能是全球變暖 ,溫室效應

6、加劇 ,冬季氣溫不太低 ,冷高壓勢力弱 ,D對。冬季風減弱是冬季風指數減小的反映 ,不是原因 ,B錯。與夏季風減弱無關 ,A錯;海陸熱力差異一般不會減小 ,C錯。【答案】D讀以下“四幅氣候資料圖 ,答復89題。8以下關于四種氣候類型分布的表達 ,正確的選項是()甲氣候類型只出現在亞洲乙氣候類型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洲丙氣候類型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丁氣候類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廣ABCD9形成圖乙氣候類型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太陽輻射因素B大氣環流因素C下墊面因素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解析】此題組考查氣候類型及其判讀。根據所給的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其方法和步驟如下:第一步:根據最

7、冷月與最熱月的平均氣溫指標確定大致的氣候類型。操作步驟分解:A型:最冷月均溫在5以上的為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中的一種,即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薩瓦那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B型:最冷月均溫在15間的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的一種。C型: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30以上的可能為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或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其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最暖月均溫在20以上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最暖月均溫小于20。D型: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判別時要注意:苔原氣候夏季均溫在0以上 ,冰原氣候所謂“暖月均溫仍在0以下 ,依據此法 ,即可判定具

8、體氣候類型。第8題 ,根據四地的氣候資料分析 ,甲最低月溫在0度以下 ,降水量集中于夏季 ,判斷為溫帶季風氣候 ,該氣候類型只出現在亞洲 ,正確;乙的氣候特征表現為雨熱不同期 ,為地中海氣候 ,該氣候類型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正確;丙最低月溫在0度以上 ,降水集中于夏季 ,判斷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該氣候類型分布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錯誤;丁地終年高溫 ,夏季降水尤其多 ,判斷為熱帶季風氣候 ,在亞洲分布最廣 ,錯 ,選C。第9題 ,結合上題分析 ,圖乙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 ,為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 ,選B。【答案】8.C9.B霧是近地面

9、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圖中甲地經常出現濃霧迷漫的現象 ,據此完成11、12題。11.以下四幅圖中 ,與山谷出現濃霧時段的環流特征相符的是()12.圖中甲地山谷濃霧彌漫數日不散 ,主要是因為()A.太陽輻射較弱B.氣溫較低C.暖濕水汽充足D.風力較弱【解析】11選C ,12選D。第11題 ,山谷地區 ,白天吹谷風 ,風是從谷地沿兩側山坡吹的上升氣流 ,谷地中心是下沉氣流 ,不會形成霧。夜晚吹山風 ,冷氣流沿兩側山坡吹下 ,谷地中心是上升氣流 ,底層受冷氣流影響快速降溫 ,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溫狀態 ,出現濃霧天氣。第12題 ,濃霧天氣出現條件 ,一是有逆溫現象 ,一是靜

10、風天氣。太陽輻射弱、氣溫低、暖濕水汽充足對霧形成有影響 ,但不是濃霧持續幾天的主要原因。風力弱 ,不能吹散濃霧 ,才是主要原因。讀局部地區某時氣壓(單位:百帕)分布圖 ,答復13、14題。13.圖中E點的氣壓可能是()A.1 006百帕B.1 010百帕C.1 018百帕D.1 022百帕14.甲、乙、丙、丁四點的風向依次是()A.西北、東北、東南、西北B.東南、西南、東南、西南C.西北、東北、西北、東北D.東南、西南、東南、西北【解析】13選D,14選A。第13題,E最外圍附近那條靠近1012的線數值可能等于1012或者1016結合海陸輪廓的實際,E附近是北美洲大陸,亞洲提是高壓系統,美洲大

11、陸也應該是高壓系統,氣壓值為1020024。第14題,分別過甲、乙、丙、丁四點作垂直于四點切線的垂線,垂線即為氣壓梯度力方向,以垂線為基準北匕半球向右偏3045,即為風向甲位于北半球高壓中心東南部,吹西北風乙位于北半球高壓中心西南部,吹東北風丙位于南半球高壓中心的西北部,吹東南風丁大致位于南半球低壓中心的北匕部,吹西北風。讀亞洲東部10月23日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 ,完成1517題。15.圖中所畫鋒線錯誤的選項是()A.、B.、C.、D.、16.引起此時我國北方與華南沿海均出現大風天氣的天氣系統 ,分別是()A.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印度低壓B.冷鋒 ,強熱帶風暴C.亞洲高壓 ,暖鋒D.冷鋒、亞洲低壓17.以下示意圖能正確反映附近a、b兩地間的氣壓分布狀況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