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_第1頁
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_第2頁
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_第3頁
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_第4頁
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第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課程屬性: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體育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武術中華傳統養生功法少數民族體育課 程 簡 介第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課 程 簡 介課程內容 傳統養生學理論基礎(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經絡學說、精氣學說等);養生方法(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按摩養生、飲食養生、藥物養生)第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課 程 簡 介考試方法 本課程為1學分。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評分。 成績構成:理論成績30%+技術成績50%+課堂作業

2、及表現20%第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學習傳統養生的意義1、養生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揚光大。2、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培養的一個方向。3、推廣和普及養生之道、健康之法,不僅僅是為了老年的健康長壽,而且也是關系到全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大事。第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如何學好這門學科你對該學科感興趣的方面有哪些課程如何講學生如何學第6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緒 論養生之本是養性和養德。中華養生學是一門貫穿中國哲學精神并印證實踐對理性的思辨藝術。它滲透了

3、儒、佛、道、醫、武術諸家學說的傳統養生理論,尤其重視對生命的體驗,講究順應自然的節奏和法則。中國傳統養生學不同于現代體育第7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傳統養生概念1、養生? 答:又稱衛生、攝生、養性,是研究如何增強體 質、防御疾病、延長壽命的學問。2、“傳統養生”? 答:是以我國傳統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強健體魄、調養身心為目的保養生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第8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養生學的特點 1、形神兼養,首重養神 2、掌握適度,重視調節 3、強調先天因素,重視后天調攝 4、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性 5、順應自然,保護生機 6

4、、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第9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養生應遵循的原則 1、調陰陽 2、和臟腑 3、通經絡 4、葆陰精 5、重養神 6、順天時 7、調氣機四、養生學的發展五、學習養生學的意義 1、愛護生命,珍惜身體健康 2、屏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學習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 4、掌握傳統養生的理論與方法第10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養生學的發展 1、先秦時期,是為發端 2、漢唐時期,發展充實 3、宋元時期,日臻完善 4、明清時期,普及民眾 5、近代現代,曲折前行第1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學習

5、養生學的方法 1、要了解古代的哲學思想對養生觀念的影響 2、要把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結合起來認識問題 3、結合實際養年益壽,摒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1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第一章 養生基本理論知識 陰陽學說 含義:陰和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相互對立的事物與現象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一個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第1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陰陽學說基本內容1、陰陽的特點相關性普遍性相對性可分性第1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陰陽學說基本內容2、陰陽之間的關

6、系:1、陰陽之間的交感相錯 2、陰陽的對立制約 3、陰陽的互根互用 4、陰陽的消長和平衡 5、陰陽的相互轉化第1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 3、陰陽的歸類 (1)組織器官的陰陽屬性 (2)生理的陰陽屬性 (3)病理現象的陰陽屬性 精神寒熱大便小便陰委頓畏寒清稀 清長陽狂燥壯熱燥結短赤陰:下部 體內 腹部 四肢內側 五臟 血液 津液 筋 骨.陽:上部 體外 背部 四肢外側 六腑 氣 皮膚陰:降 入 成形 抑制 滋潤濡養 收斂陽:升 出 化氣 興奮 溫煦推動 發散第16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 木 水 火 金 土 1、相生與相克的

7、關系五行學說圖1、五行相生圖第17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五行學說 木 水 火 金 土 圖2、五行相克圖第18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2 自然界與五行 五行 方位 時令 氣候 味 生 命 活 動 木 東 春 風 酸 生 火 南 夏 熱 苦 長 土 中 長夏 濕 甘 化 金 西 秋 躁 辛 收 水 北 冬 寒 咸 藏五行學說第19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3 人體與五行 五行 五臟 五腑 五官 五體 五液 五志五聲 木 肝 膽 眼筋 淚 怒 呼 火 心 小腸 舌脈 汗 喜 笑 土 脾 胃 口肉 涎

8、 思 歌 金 肺 大腸 鼻皮 涕 悲 哭 水 腎 膀胱 耳骨 唾 恐 呻第20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五行與人體養生 木肝 火心 水腎 土脾 金肺五行學說第2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第三節 形神合一學說1 形與神的含義 形-指形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血肉之軀。 神-指精神意識、感情思維,語言、表情,動機、活力和靈性。 第2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2 形神共養是養生的重要原則 一、用神有節 二、動神有度 三、養神有常 第2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 第四節

9、氣、血、津液(精氣) 氣: 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 血: 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 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于陽。血和津液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于陰。 “精”在中醫學上有狹義之“精”,即生殖之精;廣義之精,指氣、血、津液和從事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故稱做“精氣”。第2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19點14分,星期四 第五節 經絡學說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及其連屬部分組成。經脈又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二經別;絡脈由別絡、孫絡和浮絡組成;連屬部則外連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內屬五臟六腑。第2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