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一必修一 學習目標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3.學習詩詞鑒賞的方法技巧,體會作者情感。 詞牌名。詞,又稱為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樂府等,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長沙,題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 新知講解詞的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的分類: 小令(58字以內) 中調(59一90字) 長調(91字以上) 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兩段稱雙調;有的三段或四段

2、,稱三疊或四疊。詞的風格:豪放、婉約新知講解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但同時,國民黨右派陰謀篡奪革命領導權,共產黨人陳獨秀也認為革命應由資產階級領導。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懷著由對中國革命的思慮所引發出來的激情,寫下這首詞。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

3、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代表作: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作者介紹1.1911年,18歲的毛澤東同志來到湖南省會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3.1918年4月,與何叔衡等同志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 4.“五四”時期,他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 毛澤東在長沙相關經歷重視。隨后,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皖系軍閥張敬堯的斗爭。 5.1920年9月,他與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產主

4、義小組。6.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又組建了中共湘區委并任書記 7.1923年4月,他離開長沙,赴上海、廣州等地繼續從事革命工作相關經歷檢查預習寥廓:高遠空闊。崢嶸:山勢高峻,比喻超越尋常,不平常。書生意氣:指青年學生意氣奔放。橘子洲百舸遒沁遏揮斥j qi qn ch 朗讀詩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

5、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該詞上片描繪長沙秋景,下片作者回憶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抒發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合作探究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詞人什么情感?詞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追求?合作探究上片寫景(何時、何地、何景)下片敘事、抒情(何人、何事、何情)詞根據詞的寫作特點,找出相關內容。寒秋,湘江,橘子洲頭山,林,江,舸,鷹,魚,萬類霜天百侶曾游,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新知講解解讀上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開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何寫景抒情的獨特環

6、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廣闊背景之中,把讀者帶進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獨立寒秋圖思考:“獨立”能否換為“站立”、“直立”?為什么?“獨立”既表明一個人,更顯示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高大偉岸、躊躇滿志。詩句: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無厭。-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 -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超脫新知講解中間七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新知講解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湘

7、江秋景圖思考:在這幾句詩句中,你認為那些字用的比較好?為什么?新知講解湘江秋景圖(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山多紅廣因山勢起伏而成的樹木的高低擬人,秋深水深而寬水澄澈潔凈船多熱鬧鷹的矯健有力魚的自在快活(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遠眺山上遠景近觀江中近景俯瞰水底低景仰視天空高景哪一個字引出詞人所見之景?有什么特點?角度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萬類霜天競自由靜景動景 看(領字)色彩鮮明生機勃勃構建生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看_之景 生_之情生機勃勃濟世蒼生

8、 “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故其詩歌也充滿豪情壯志。體現了主席博大的胸襟與凌云壯志。反饋達標1.沁園春長沙點明時間地點環境的句子:_,_,_。2. 沁園春長沙描寫遠望之景的句子:_,_;_,_。3. 沁園春長沙描寫仰望與俯瞰之景的句子:_,_。答案:1.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2.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3.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解讀下片:新知講解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

9、舟?崢嶸歲月圖 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寫革命活動,形象地概括了當時年輕一代雄姿英發的風貌和氣概。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評論國家大事,把權貴視為糞土。新知講解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夠主宰祖國的沉浮?詞人是否做了回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對上片“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以天下為己任,有肩負著國家興亡、主宰民族命運的豪情壯志。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問題。以設問句結尾: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新知講解 觀點一:實景。因為當時作者只是站在湘江的橘子洲上,不可能看到全國各地的

10、自然景觀,而且全國各地秋景也不同。 有人認為毛澤東筆下的湘江秋景圖是實寫,有人認為是虛實結合,既寫毛澤東當時眼前的實景,又暗含當時中國各地的自然景觀和政治形勢,你怎么看?合作探究 觀點二:虛實結合。詩詞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寫實,更多的是想象和聯想,每個人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讀出不同的內容。詞中所寫既是湘江之景,也是祖國大地之景;既指自然景,也暗含社會形勢。“萬類”則包含了所有種種。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過渡(過變)憶恰記下片小結乘風破浪砥礪前行博大胸襟壯志凌云融會貫通你知道哪些寫秋景的詩詞?與本詞情感有何不同? 枯藤

11、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范仲淹蘇幕遮)蕭瑟凄涼悲愁反饋達標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下是( )A.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讀書生活為 背景,展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 和生活的故事。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學們眼界大開,他們一會兒俯瞰腳下 的云霧松柏,一會兒舉目仰望遠處的落日歸鳥,指點江山,心 潮澎湃。C.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網吧里,從而 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真讓

12、人痛心。D.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戰為背 景,反映的是崢嶸歲月中羅馬尼亞裔德國人的生活。D. . . . . . . . . . . . .融會貫通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融會貫通1.這首詞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2.“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1.抓住“故地”的“新顏”來寫,描繪了一幅歡快而充滿生機的畫面。2.

13、抒發了作者自信、豪邁、樂觀的壯闊情懷,充滿了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板書設計看憶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競由崢嶸歲月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中流擊水博大胸襟壯志凌云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景事人情未來可期知識補充“煉字”“煉字”,又稱“煉詞”,就是錘煉詩歌中的字詞,使之生動、形象、精練、傳神。古人寫詩歌,十分講究“煉字”,因此經過作者錘煉的關鍵字詞,常常是最能表露詩歌情感和體現詩歌語言藝術的地方。“煉字”題型 多為主觀題。設問方式有:某聯(詩歌)中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某聯(詩歌)中字換成字好不好?為什么?這首詩(詞)的詩(詞)眼是什么?說明理由。答題模板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綠”極其富于表現力。一、“綠”字從春風吹過以后產生的奇妙的效果,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寫出了春風的精神。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