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魚我所欲也(60張)_第1頁
9.魚我所欲也(60張)_第2頁
9.魚我所欲也(60張)_第3頁
9.魚我所欲也(60張)_第4頁
9.魚我所欲也(60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9.魚我所欲也(60張)當你面對選擇時,你會如何做出抉擇?9 魚我所欲也1.疏通文意,了解的觀點。2.辨析本文的比喻、舉例、對比論證的方法。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在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人稱他為“亞圣”,他提出了著名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其言論和行為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 為宮室之美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得我與一簞食蹴爾而與之wi wiydncw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2、,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能愿動詞,喜愛。動詞,同時得到或占有。生命大義舍棄“兼”是副詞狀語置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超過、勝過做,干茍且禍患,災難同“避”,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如,假使。那么做,干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于這個原因因為這個緣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不只是不喪失這種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

3、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沒有禮貌地吆喝給踩踏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優厚的俸祿同“辨”,辨別有什么益處侍奉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停止,放棄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價值低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方法,提出了“

4、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為人民謀幸福,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 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違法犯罪等。 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6.課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5、,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這些句式使行文流暢,論證嚴密,語氣連貫,氣勢恢宏。 以劃分層次的形式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由設喻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 所欲魚、熊掌生、義提出論點舍魚取熊掌舍生取義由淺人深,自然明曉所欲甚于生(義)故不茍得所惡甚于死(不義)故不避患辨證分析?(正面)假設分析(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用(不擇手段求生)所惡莫甚于死(最惡死)何不為(不擇手段躲禍)

6、由是則生由是避患不用不為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因果分析升華主題遞進論說非獨賢者有人皆有賢者勿喪分析第一部分舍魚而取熊掌比喻論證舍生而取義正面論證反面論證不為茍得“甚于生者” “義”; “甚于死者” “不義”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論點患有所不避論證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性善論”)(道理論證)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舍生取義”就是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一簞食一豆羹“呼爾”“蹴爾”不屑接受羞惡之心舍生取義得生舍死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接受萬鐘不辨禮義接受萬鐘不受

7、食羹喪失本心身外之物關乎生死保有本心義存于心舉 例 論 證見利忘義(正)(反)對 比 論 證嗟來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萬鐘之祿1、宮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識窮乏 者得我排 比 論 證魚熊掌舍魚取熊掌類比比喻義舍生取義生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何不為何不用反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義” 重于生命。 第二部分 舉例進一步論證“義” 重于生命,不能“見利忘義” ,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正反有本心失本心(重義)(取義)提出論點:舍生取義比喻論證正面:生有甚于生不為茍得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得出推論:舍生取義舉例論證:(不受嗟來之食)舉

8、例論證:(不辨禮義受萬鐘)論證過程對比論證對比論證思考、討論: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延伸、拓展 ?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它告誡我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有高尚的追求與信仰,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服務社會

9、,造福未來。 董存瑞.MPG 大愛至善唐山13位農民 宋志永、楊國明、楊東、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寶國、王寶中、曹秀軍、尹福、宋久富、楊國平、王金龍,最大的62歲,最小的19歲,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二組農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農民除夕租了輛中巴車,頂風冒雪到郴州救災。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他們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他們的義舉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勇為”。 頒獎詞: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相援。他們

10、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普通人的大愛 這就是愛 韓惠民 34年前,一場飛來橫禍,把韓惠民和初戀情人吳月瑛分開,吳月瑛癱瘓了。 照顧吳月瑛3年多后,韓惠民認識了徐敏芳,而他答應交友的前提是,對方必須同意與他一起照顧吳月瑛。當徐敏芳了解到韓惠民堅持多年不談戀愛只是為了照顧過去的情人,她被韓惠民的一片癡情所打動。1980年,韓惠民與徐敏芳結為伉儷,從此,守護在吳月瑛身邊的又多了一個人。 韓惠民和徐敏芳告訴吳月瑛:“我們一定會守護你,照顧你到老!”吳月瑛被深深地感動了,她流下的不再是悲傷的淚水,而是幸福的淚水,更堅定地活下去的淚水 一段相知帶來一個漢子34年的照顧,一聲承諾

11、變成一對夫婦共同的看護,一個特殊的傳奇連起兩個普通的家庭。 頒獎詞:他用百姓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為深奧的問題:有比愛情更堅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偉的殿堂,34年的光陰,青絲轉成白發,不變的是真情物欲、生命、義三者之關系萬鐘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本心故,二者皆可拋。歸納文言詞匯一、一詞多義、與通“歟”,語氣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給例句:呼爾而與之2而連接兩個動作,承接連詞例句:蹴爾而與之轉折連詞,卻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3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對于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4是這種 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種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5得得到,擁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通“德”,感激 例

12、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6爾助詞例句:呼爾而與之代詞,你例句: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7為為了例句: 鄉為身死而不受做例句: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5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三、古今異義1例句: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鐘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2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古義:代詞,這種 今義:判斷動詞,是四、詞類活用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詞作動詞?

13、。? 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例句:魚,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志。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2省略句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六、虛詞 之:助詞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謂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詞呼爾而與之人皆有之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的賓語提前,這不譯他指羞惡之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這件事2、于:介詞所惡有甚于死者萬鐘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較,比表示對象,對、對于3、為:介詞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動詞: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故不為茍得也為了為了做,接受做4、則:連詞萬鐘則不

14、辨禮義而受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設,如果表示結果,就而:連詞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呼爾而與之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表示并列,不譯表示轉折,卻表示修飾,不譯表示承接,就表示轉折表示承接,就 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看看意思是否相同?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通“歟”,語氣詞,表示反問。)(給)(表示修飾,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 )(但是,表轉折)(比,介詞。表示比較。(對,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指示代

15、詞。這個,這樣)(這樣看來,由此看來。)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3.萬鐘于我何加焉!4.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就叫做失去了本來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見,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所厭惡的東西,有比死更厲害的.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這心,人人都有這顆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遠不失去它罷了練習:翻譯下列句子。問答題1、課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2、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

16、依據原文回答。“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思想。其義與“本心”相同。 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3、簡要回答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舍生而取義。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舍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4、利用文段中“義”的含義,寫出三個含“義”的成語。義不容辭、義憤填膺、義無反顧、義正詞嚴開放性試題1、我國歷史上,許多人把文

17、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最高道德標準來追求。請根據你所掌握的有關知識,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贊美的例子。?*示例:文天祥,拒絕元人的高官厚祿,寧死不降。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2、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觀點:舍生取義?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義?”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18、*例如: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屠刀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出賣黨組織,最后英勇犧牲; ?4、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5、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9、 ?*因為“義”的價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棄“義”的前提,用“不辯禮義”之財來讓人茍且求生,更何況是出于讓“貧乏者”“得我”的個人目的。 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我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

20、損害,對生命的威協。孟子的名言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7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奉:俸祿B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C萬鐘于我何加焉 加:益處,好處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棄8下面對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段開頭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以“舍魚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義”,引出中心論點,自然貼切。B孟子認為,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同時兼得時,應該舍生取義。C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文段的主旨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敗被俘,寧死不屈,也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D在孟子看來,不僅賢人,就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舍生取義之心,在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都會做出合乎義的選擇。2010年銅仁中考9把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4分)(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分) 比較閱讀甲乙兩部分選文,完成810題(9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