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_第1頁
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_第2頁
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_第3頁
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_第4頁
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面子觀的中西差異摘要中西方由于歷史發展和思想價值觀的不同,因而有著不同的面子觀。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觀為中心的禮貌理論,包括面子、威脅面子的行為以及面子保全論三個概念。而在中國,面子是個體社會地位、社會價值關鍵詞:面子理論;中西差異;文化差異AbstractChinaandthewesterncountrieshavedifferentfacetheoriesduetotheirdifferent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lturalvaluesInwesterncountries,representedbyBrownandLevinso

2、n,theyhaveputforwardpolitenessprinciplecenteredon“face,includingface,facethreateningactsandfacesavingactsWhileinChina,faceisrelatedwithtraditionaletiquette,whichisthecombinationofidealrequirementandpersonalidentityThispaperattemptstocomparefaceconceptsbetweenwesterncountriesandChina,whichwillbebenef

3、icialfor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Keywords:FaceTheory;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CulturalDifferences要面子是全世界各個民族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但是不同的民族對面子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根據Gofman(1967)的解釋,面子與難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臉”(1osin(gace)之類的感情有關,它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倍感珍貴的東西。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ft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一書中

4、也提到“世界上的人類交往中沒有不要面子的交際”。中國人的“面子”內涵絕非西方的“體面”所能涵蓋。因而了解中西面子觀的差異,對于跨文化交際十分關鍵。一、面的涵義面子的概念首先是由中國的人類學家胡先晉(1944)介紹到西方的,他認為“面子代表一種社會重視的聲譽,這是在人生經歷中通過成功,步步高升而獲得的名聲,也是經過個人努力和聰明才智積累起來的聲譽?!眹鳨rvingGofman(1955)則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中人們有效地為自己贏得的正面的社會價值,是個人的自我體現,他提出了“面子工作”理論。這里的“面子”就是一個人在別人眼里的形象。通常一個人會維持一致的形象,有一個固定的“面子”,但也會隨著環境的

5、變化而變化(黃光國,1989)。在社會語言學研究領域,學者們一般把面子定義為“面子是交際事件中的參加者所相互給予的、相互協同的公共意象。(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1995;賈玉新,1998),強調了交際者面子的協同。綜合以上的概念,可以發現學者們對面子的定義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認為面子是一種聲望、價值或社會地位,強調面子是一種社會尊重或社會價值。二是視面子為公眾自我形象,或他人所認定的自我形象,強調面子是個人在他人心.中所建立的形象。二、中西方面子觀的差異(一)中西方面子論的價值觀差異西方文化以自我為中心,強調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推崇個人的成就和榮譽的價值觀

6、。從歷史上看,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她的“民主精神”,這使得西方文化在誕生之初就帶有民主自由的烙印。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剛剛沖破封建主義的桎梏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就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涌現大批人文主義者,他們力倡人性”、力主1人權”,將人性和人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資產階級不斷發展和壯大,以資產階級為代表的這種人文思想逐步在西方文化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它強調個人的權利和價值,形成了一種以(爪人自由”為核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隱私”是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中的一種價值觀,也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個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視

7、,個人的情緒、愿望、目的和隱私都得到特別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現。與之相反,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使中國有著重農抑商的傳統,可以說中國文明是建立在農耕經濟基礎上,“世世代代的農民被束縛在他們賴以生存作息的土地上。除了戰爭和饑荒,農民幾乎是一成不變,不管是社會階層還是所處的地理環境。”(胡文仲,1988)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價值觀是一種基于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的價值觀,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強調人的社會性,強調社會、群體對個人的約束,不突出個人和自由。人們以群體為中心,個人的情緒、愿望、隱私等相對于群體來講無足輕重。禮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茍子禮論談到禮起源于人類欲望與欲望的

8、難以滿足之間的不平衡。禮是用來制約人的行為的,它調節著人們的主觀欲求和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使二者之間達到一種能夠維持社會存在的均衡狀態。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很不相同。古希臘開始就給西方文化注入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人們對國家起源的探討使社會契約論深人人心,此后,隨著近代商業的興起,人們的契約精神得到加強。這一切,構成了西方歷史文化背景的大部分。它代表了以個和血緣關系基礎上的人為中心的、強凋獨立的人格和個性的社會價值觀。而中國人建立在群體價代表”,其內涵直接體現為宗法倫一它的現實價值不屬于個人,而是依存于相應的社會圈子,群體取向的社會里個人從屬社會的價值觀。(二)中西

9、方對消極面子認同程度的差異西方文化側重于消極面子的維護。Brown和Levinson所說的積極面子與漢文化的面子有相似之處,但其消極面子與我們的面子幾乎無相似之處,這是中西方“面子”觀念的最大區別。所謂消極面子,是指會話者希望其行為不受阻礙,它關注的是個人的獨立性。在社交禮儀中,西方人特別推崇“盡量避免給他人帶來不便”這一原則。這樣就給對方留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避免造成尷尬,從而充分尊重了彼此行為的自由。而漢語中的“面子”表達的是一種對尊嚴與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現為對行動自由的渴求。以告別為例,在客人離開時,按中國的習慣,主人一般說“走好”、慢走”之類的客套話,如果將這些表達主人對客人關心的話

10、語用于西方文化環境中,客人會覺得很別扭,因為MindyoustepsGoslowly是導致聽話者消極面子受損的言語行為。但對中國人來說,這些言語本身就是禮貌用語。西方人不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傾向于滿足交際對方的消極面子,是明顯的消極禮貌面子策略的應用。對于這些行為,中國人敏感與渴望的是尊嚴的保護而不是行動自由與自主的擁有。再如中國人之間可以問年齡、收入等問題,但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不能問諸如此類的私人問題。因為這被認為不禮貌,威脅了他們的消極面子。(三)中西方言語行為中的面子差異中西方在稱謂方式上有所不同。在西方,除了在重要場合會用比較正式的稱呼外,人與人之間不論年齡、職業等差別,一般都直呼

11、名字。即便在正式場合,經過正式介紹后,他們也常主動地說“Callmeifyoulike來擺脫禮節約束。在中國文化中,中國人卑己尊人”的禮貌原則在稱呼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人認為用于稱謂的詞都要體現敬意,這樣才能充分照顧到對方的積極面子。比如人們習慣用表示血緣關系的名詞去稱呼非親屬,這正是漢文化中集體主義思想”的體現。而該現象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是難以接受的。此外中國人喜歡加上前綴如老李、小王等等,以便充分照顧到對方的積極面子,體現出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但西方人忌諱“老”字,無法適應這種稱謂方式。再看看道歉行為。首先,就道歉頻率而言,英美國家的人對道歉的使用遠遠高于中國人(賈玉新,1997)。特別

12、是針對咳嗽這樣的日常小事,中國人很少會因此向對方道歉,而英美國家的人會立即向對方說:Imsorry,其次,語境也直接影響到道歉行為的文化差異。美國學者Ha11(1976)曾提出強語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和弱語境文化(low.contextculture)的概念。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擁有強語境文化模式(high,contextculture,即交際雙方不是主要依靠語言直白地來達到交際目的,而是間接地利用雙方對所談事情的共有知識和經驗“意會”出想要達到的目的),對面子問題尤其敏感,一旦發生矛盾,人們馬上采取直接道歉策略(Illocutionaryforceindicat

13、ingdevices)(BlumKulka&Olshtain,1984)來維護雙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級。例如:“真對不起”,錆原諒”等等。以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弱語境文化模式(1owcontextculture,即交際雙方主要依靠語言直接地“言傳出想要達到的交際目的)對面子問題相對來說較遲鈍,人們為維護個人面子,可以爭吵或爭斗,他們多采用減輕責任策略(strategoyfminimizing)(Trosborg,1987Y來維護自己的積極面子。(四)中西方面子保全機制的差異由于不同的價值觀的影響,要面子”這一準則在西方文化中不具備廣泛的社會建構力。在西方“面子”準則要求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對保

14、全自己的僉面”自負其責。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保全臉面這一行為準則的深度和廣度要大得多,其建構是與西方相反的。中國的這一準則不是以個每個中國人都人,而是以跨越個人的社會單位為導向的,從社會單位出發再引向各個具體的個人。有為群體掙“面子”的義務,也有分享群體“面子”的權利,但卻沒有丟“面子”的權力。在很多情況下,群體的“面子”一旦受損,個人力量是難以挽回的,因為你所丟的不是個人的“面子”,而是群體的“面子”。這就給中國人造成了沉重的“面子”負擔。面子涉及社會關系和文化。中國人的面子觀反映了以群體依存為特征的價值觀,而“面子保全論”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以個體為中心的價值觀。禮貌的文化特征差異是不同文化價

15、值觀差異的反映。無論是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論,還是中國人的面子觀,都是在探討人們如何在交際中采取有效的禮貌策略使交際更加成功。了解言語交際時的面子問題,實施一些策略將有助于在適當的場合說出得體的話語。面子觀是言語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文化交際能力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探討和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的差異及其成因,有助于揭示隱含在交際行為中可能引起誤解和沖突等因素,可以加深交際雙方之間的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為交際雙方的活動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參考文獻:HuHsienChinTheChineseConceptsofFacdJAmericanAnthropologist,1944,46

16、:45-64ErvingGofmanOnFaceworkAnAnalysisofRitualElementsinSocialInteractionJPsychiatry,1955,18:213黃光國面子中國人的權利游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3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Blackwelt,1995:3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99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203-207EdwardTHal1BeyondCultureMNewYork:AnchorPress,1976:85105BlumKul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