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烈士范鴻仙_第1頁
南社烈士范鴻仙_第2頁
南社烈士范鴻仙_第3頁
南社烈士范鴻仙_第4頁
南社烈士范鴻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社烈士范鴻仙經盛鴻南社是個有著光榮歷史的革命文學社團。在南社的歷史上,不僅有許多文采斐然的詩人和文學家,而且有許多文武雙全、投身民主革命的志士與烈士。范鴻仙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災難深重的時代環境中,好學深思,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結識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先后加入同盟會、南社、中華革命黨,追隨孫中山先生,辦報著文宣傳民主自由,奔走南北投身革命斗爭,戰斗了一生,文韜武略,豐功偉績,直到獻出生命,成為歷史的偉人。他的人生道路與革命經歷是南社光輝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留給我們后人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一)文武雙全、投身民主革命的志士范鴻仙,名光啟,

2、字鴻仙,筆名孤鴻、哀鴻、大哀、解人、純黃等,于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出身在在安徽合肥北鄉杏店村一個清寒的自耕農家庭。范鴻仙的青少年時代,正當甲午中日戰爭前后,外患日亟,國勢危如累卵,滿清政府專制腐敗、官場黑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人民苦不堪言。年輕的范鴻仙目睹時事,不滿現實,常常扼腕長嘆。這時,正是20世紀初,滿清政府的權威一落千丈,專制統治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全國的反清民主革命運動風起云涌,革命黨人武裝起義與暗殺的槍聲響徹大江南北。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8月20日,各反清民主革命團體在孫中山、黃興等領導下,聯合起來,在日本東京集會,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更將反

3、清民主革命運動推向高潮。在全國的反清民主革命運動中,喜愛讀書學習、關心國事、不滿現實的范鴻仙于1906年經孫毓筠介紹,參加了“中國同盟會”,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07年春他只身離開安徽,到當時革命黨人的聚集地上海,走上革命報刊宣傳崗位。他是應于右任之邀,去參加正籌辦的神州日報社工作。此后,他先后參加了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的創辦、編輯和寫稿等大量工作,成為著名的報人和革命宣傳家。范鴻仙與他的戰友們在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上發表的戰斗文章,對宣傳民主、自由、人權,喚醒民眾起來投身反清革命斗爭,對偉大的辛亥革命,起到了重要的輿論宣傳作用。他們在這些報刊中所寫的社論

4、、短評,以飽滿的革命熱情、深邃的政治眼光、犀利的筆鋒、博雅的文采,宏論崇議,宣傳了民主革命的道理,揭露了專制制度的腐敗與罪惡,及時介紹了革命形勢的高漲與各地革命黨人的英勇斗爭,批駁了各種蠱惑人心的錯誤觀點,因而深得人民大眾的喜愛與傳誦。最早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團體、著名的革命黨人馮自由在其所著革命逸史中的民立報與辛亥革命一文中說: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上的戰斗文章,“遂令全國之革命浪潮,有黃河一瀉千里之勢,是歲八月(按:指農歷八月),武昌首義,不數月而各省絡繹回應,清柞以亡。則兩報文字之功,為不可沒矣”。所以孫中山先生稱贊范鴻仙的一支“神筆,勝十萬師”。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也曾是民立

5、報的忠實讀者,并深受該報的思想影響。1936年,他在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中,回憶了他當年閱讀民立報的情況與感受,講道: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立報,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報紙,刊載著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我深受這篇報道的感動,發現民立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材料。這份報紙是于右任主編的,他后來成為國民黨的一個有名的領導人。這個時候,我也聽說了孫中山這個人和同盟會的綱領。當時全國處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動之下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堂的墻上。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思想還有些糊涂。我還沒有放棄我對康有為、梁啟超的欽佩。我并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差別。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孫中

6、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 從遠在湖南長沙的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所受民立報的重要思想影響,可以看到這份革命報紙在當時中國社會各界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也可以看到范鴻仙與他的報社戰友對辛亥革命與中國社會的解放與進步,所作的巨大貢獻。在辛亥革命爆發前,范鴻仙除在報社主持筆政外,還積極參加革命實際斗爭。他深知:僅僅依靠輿論宣傳,革命并不能獲得成功。所以,他在投身報業,鼓吹革命,對敵人進行筆伐之際,還積極參與各種革命實際斗爭,多次積極參加了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一些地區發動的武裝起義的宣傳、準備、籌劃及響應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籌策之功為多焉”。(二)加入革命文學社團

7、“南社”南社是一個在辛亥革命準備時期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革命文化團體,其發起人是柳亞子、高旭和陳去病等。南社受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影響,是為應和同盟會的革命活動而醞釀成立的。柳亞子回憶當時情景時說:這個時候,孫中山先生和同志們,在海外創設中國同盟會,以三民主義相號召。而內地所號稱知識階級的人,還是昏昏欲睡,做著那天王圣明,臣罪當誅的好夢。我們發起的南社是想和中國同盟會做犄角的。 顯然,南社的創立者們是想以文學為手段,為推翻清王朝腐朽統治作出文人的貢獻。他們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氣節,反對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輿論準備。南社成員大多屬于知識分子階

8、層。不少人是革命派文化宣傳隊伍中的積極分子。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蘇州虎丘張國維祠舉行第一次雅集,會議宣告南社成立。其后活動中心在上海,且社友眾多,總數最多時發展到1180余人,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同盟會會員,如陳巢南、柳亞子、黃興、宋教仁、陳其美等。1910年8月16日,南社在上海張園舉行第三次雅集,與會的有柳亞子、朱少屏、黃賓虹、包天笑、林獬(林白水)等共十九人。會議通過了南社第三次修改條例,并選舉了新一屆的編輯員、書記員、會記員等。范鴻仙參加了這次雅集,并在這次集會中入社。范鴻仙加入南社后,和社友一同高舉反清革命文學的大旗,運用詩歌和報刊,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鼓舞革命士氣,密切配合

9、革命黨人的革命運動。當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開始活動之時,正逢民吁日報于1909年10月30日創辦后十余日。民吁日報的朱少屏、景耀月都是南社的第一批社友,范鴻仙雖未立即加入南社,但已對之心向神往,與南社的許多社友更多有交往。南社早期的重要文獻,如高旭作的南社啟、寧調元作的南社詩序等,都首先在民吁日報上發表。此外,南社社友創作的一些舊體詩詞,如柳亞子的哭馮新俠、追念陶亞魂馮詔清復成一律等,也多在該報上刊出。民吁日報實際上就是南社革命詩歌的第一個發表園地。1910年8月16日范鴻仙加入南社后一個多月,民立報于10月11日創刊。該報的第八版副刊,刊登了南社社員柳亞子、朱少屏、景耀月、宋教仁

10、、葉楚傖、邵力子等人的大量作品,成為南社最重要的公開宣傳陣地。范鴻仙在民立報館工作之余,經常和南社社員們唱酬詩文,其中又特別與葉楚傖的交誼甚篤。風雨之夕,他常和葉楚傖對酌,以遣悶懷。冬季的一天晚上,雨雪交加,兩人相談甚歡。葉楚傖無錢沽酒。范鴻仙也阮囊空空,當即卸其大氅,囑飯館的跑堂送到一家當典里抵押,以質到的錢,盡數買酒。葉楚傖酒后興發,執筆申紙,疊成篇什,稱范鴻仙為“解人”。從此,民立報館的同人都把“解人”代替了范鴻仙的名字,范鴻仙也索性刻了一方“解人”的名章,作為別署。這件典衣沽酒的小事顯示了范鴻仙赤誠對友與豪俠仗義的性格,一時在朋友中傳為美談。 加入南社,只是范鴻仙參與社會革命活動的一方

11、面。(三)為民主革命獻身,南社戰友同聲悲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范鴻仙以飽滿的熱情與切實的行動,投入了這場關系中華民族命運的斗爭中。他將他為之服務的民立報成為發布辛亥革命消息的權威和宣傳、鼓吹辛亥革命的號角。由于范鴻仙以及宋教仁等人所發時事評論的準確、深刻與順乎民意,由于民立報對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消息報導的及時,使得該報成為當時上海乃至全國最受歡迎的報紙。當時全國人民為了及時了解武昌的真實情況與全國各地的革命形勢,均爭相閱讀民立報。民立報銷路大增,日銷數驟增至兩萬多份。每天,“報紙一出,購者紛至,竟至有出銀元一元而不能購得一份者”。范鴻仙在進行民立報革命

12、宣傳工作的同時,還與陳其美、宋教仁、于右任等秘密策動上海、杭州、南京的武裝起義和長江各省的獨立,回應與支持武昌起義。在10月17日以后,范鴻仙則完全停止在民立報上發表文章,全身心地投入實際革命斗爭。他四處奔走聯絡,“出生入死,屢建奇功”,不愧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尤其是他對南京的光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出色地作了發動、組織和后勤供給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不辭辛苦地四方奔走勸說,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與說服革命同志,成功地化解了革命軍內部的矛盾,加強了革命陣營內部的團結,穩定了革命大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他在南京臨時參議院工作的同時,響應孫中山的北伐號召,投入組建“鐵血軍”,擔任

13、總司令。袁世凱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破壞民主、復辟獨裁的陰謀與活動日益加劇。1913年3月20日刺殺了宋教仁。其陰險虛偽、殘忍血腥、踐踏民主的反動面目徹底暴露,遭到全國一切堅持正義人們的譴責。對袁世凱的揭露、批判成了民立報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范鴻仙作為民立報的主筆,表現更為突出。他以“孤鴻”署名,幾乎每天都要撰寫短評文章,有時一天發表兩篇,據統計,在1913年4月25日宋案真相被揭露后,到1913年5月12日前這十多天的時間中,他在民立報上發表了20多則時評。范鴻仙的短評文章抨擊時政,篇篇都是揭露與批判袁世凱“惡政府”的丑惡本質與倒行逆施,深刻、詼諧而尖銳,如同匕首投槍,字字見血,堪稱以筆討袁

14、的先鋒。范鴻仙劍及履及,不久他就離開了上海,離開了報館寫字間,放下了他心愛的手中筆,投入到領導軍民開展武裝反袁的血與火的“二次革命”斗爭中去。“二次革命”失敗后,范鴻仙于1913年9月10日到達東京,堅決支持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并由孫中山親自主盟,加入中華革命黨。他更積極地投入反袁革命斗爭中去。1914年2月初,范鴻仙從日本潛回上海,任中華革命黨上海總部領導人。他在篙山路設立中華革命黨上海總部的秘密機關部,廢寢忘食地工作,開展策動與領導該地區反對袁世凱專制政府的斗爭。就在上海革命時機將要成熟之際, 9月20日凌晨4時許,范鴻仙被袁世凱部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派遣的特務暗殺。范鴻仙以他的鮮血實踐了他

15、生前以“犧牲吾人寶貴之碧血,以刷新共和之顏色”的誓言。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巾!范鴻仙的壯烈犧牲給中華革命黨人在上海和江浙地區的武裝起義工作帶來極大損失與嚴重挫折。由于范鴻仙的犧牲,上海革命黨人失去了領導與指揮,正在進行中的武裝起義工作不得不停頓下來。接著,上海和江浙地區的許多革命黨人被鄭汝成的軍警抓捕殺害,一些革命黨人不得不再次流亡出逃。孫中山在1914年11月1日致鄧澤如函中,痛心地陳述了范鴻仙的犧牲對江浙地區革命黨人的嚴重影響:范死同時,上海鎮守使捕殺其北來軍士二百余人,蓋皆與范通而擔任代表者。又埋攻制造局之炸藥,亦被發覺。上海本與杭州省城事為一氣,范死,浙江事亦有頓挫,至上月廿日

16、杭州省城破壞機關五處,捕去黨人三十余,軍事主任夏之麒(寅卿)亦與焉。夏老成負重望,其在江浙,屢為武備陸軍學堂總辦,與廣東之趙聲相似,而勢力尤大。其謀浙事已數月,一切俱已準備,只以遷延期日(因款不足),泄漏風聲,而我重要人乃俱不能出險,殊可傷也。 范鴻仙遇害的噩耗傳出后,革命黨人與南社社友們悲憤不己。南社的戰友對范鴻仙的遇刺犧牲表示了極大的悲憤與沉痛的悼念。1914年10月,陳其美在范鴻仙的被害遺像前題詞:先憂后樂先民志,取義成仁死亦生。從此國魂招未得,秋風秋雨歇潮聲。鴻仙兄矢志討賊,為國戕身,嗚呼慘矣!烈矣! 南社戰友于右任嘗嘆:“鴻仙死,若喪身也”。他在所作七哀詩中,沉痛悼念范鴻仙,寫道;鬻書求客欲亡秦,獨仗精誠感黨人;一死于今關大計,東南半壁永沉淪。 于右任在詩中回顧、贊頌了范鴻仙把一切獻給民主革命事業和精誠感人的高貴品質,以及他的犧牲對東南地區革命的嚴重影響,讀來令人感嘆垂淚。范鴻仙被刺犧牲后不到兩個月,他在南社的戰友徐血兒也因病逝世,兩人身后都很蕭條。他們的南社友人葉楚傖為他們募集賻金,有篇小啟,駢四儷六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