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安徽的成語典故_第1頁
源自安徽的成語典故_第2頁
源自安徽的成語典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源自安徽的成語典故你知道“揭竿而起”是因陳勝吳廣而來,但你知道發生在何地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里除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涉及哪個成語呢?縱觀歷史,在安徽這片廣袤的大地,留下 了許許多多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多少?【洗耳恭聽】(發生地:安徽巢湖)關于洗耳恭聽的準確出處,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了, 有人說在河南嵩山,也有人說在安徽巢湖。巢縣志記載:5000年前,在堯當政時有一 位叫許由的人,此人賢能非常有曠世之才卻很清高,當堯將帝位禪讓于他時,他終日避之不 見。一日在水池邊遇見飲牛的巢父,就將此事訴與之聽,巢父批評他“浮游于世,貪求圣 名”,既然不想做官就應該躲進山林,這樣到處躲避只是為了貪求自己的好名聲罷

2、了。許由 聽后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聽從巢父忠告。人們為頌揚許由知錯 就改的美德,遂將那個池子取名為“洗耳池”,水池旁邊的那條小巷叫做牽牛巷。成語“洗 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生。【揭竿而起】(發生地:安徽宿州東南)公元前209年七月,貧苦農民陳勝、吳廣率九 百農民赴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戍邊,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遇雨誤期, 依秦律當斬。陳勝、吳廣以“魚腹丹書,篝火狐鳴”制造輿論,殺死押送戍卒的秦尉,揭開 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序幕。起義之初,使用的兵器、徽幟都十分簡陋,史 書上稱之為“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意思是砍伐樹木做兵器,舉起竹竿做旗幟。成

3、語“揭 竿而起”即由此而來。【不敢越雷池一步】(發生地:安徽望江縣)雷池,坐落在長江中下游北岸望江縣雷池鄉 境內,是由雷水匯積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黃梅縣境,串湖后流至望江縣城東南十五里處積 而為池,故曰雷池。又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長江水道要沖,扼黃梅、宿松、太湖內河航運之咽 喉。東晉咸和二年,歷陽(安徽和縣)鎮將蘇峻與壽春(今安徽壽縣)鎮將祖約聯合叛亂, 舉兵進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溫嶠欲領兵東下,保衛京師。中書令庾亮(庾太后之兄) 恐荊州刺史陶侃乘虛攻人,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 步也。”【過門不入】(發生地:安徽蚌埠)典出: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 平世,三

4、過其門而不入。”禹治水時,30多歲還未婚,在涂山(今安徽省蚌埠西郊,淮河東 岸)遇到了涂山氏,兩人一見鐘情,便成了親。可婚同天禹就外出治水。13年中,禹曾3 次路經家門而未入。【百步穿楊】(發生地:安徽臨泉縣)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 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養由基是春秋時楚國(今屬地安徽省臨泉縣楊橋鄉)名將,我國 古代著名的神射手。當時,還有一個善射箭的人,名叫潘黨,能每箭射中箭靶的紅心。養 由基對他說:“這還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子,才算差不多了。”潘黨不服, 當即選定柳樹上的三片葉子,并標明號數,叫養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順序射去。箭鏃全都正 中葉心。【曲有誤,周郎

5、顧】(發生地:安徽舒城)出典: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 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精于音律。周瑜聽人演 奏時,即使喝了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 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說:“喂,你錯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 誤,周郎顧。”【班門弄斧】(發生地:安徽當涂)出典:蓬軒別記。明朝進士梅之渙憑吊采石磯李 白墳墓時,看見墓前能寫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詩人留下并不優美的詩句辭賦,實在是有點不 自量力,他便揮筆題了一首詩:“采石江邊

6、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 班門前弄大斧。”【打草驚蛇】(發生地:安徽當涂)出典:傳說南唐時候,安徽省涂縣縣令王魯貪贓枉 法,瘋狂搜括錢財。上行下效,縣衙大小官吏無不胡作非為,營私舞弊。百姓怨聲載道。一 天,王魯批閱案卷,猛地發現縣衙主簿被人聯名控告貪污受賄。所列罪狀,條條證據確鑿。 王魯越看越心怵:“幸虧此案落入我手,以后多加小心,不能讓人抓住把柄”看完,他批了 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后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引申為“打草驚蛇” 這個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發生地:安徽滁州)出典: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北宋慶歷六年,歐陽修被貶為

7、滁州太守,感懷時世,寄情山水。山 中僧人智仙為他建亭飲酒賦詩,歐陽修自號“醉翁”,并以此名亭,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 記。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成為傳世名句。【水落石出】(發生地:安徽滁州)出典: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此為歐陽修所描寫的瑯琊山一年四 季之風景變換,本意指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現在多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一葉知秋】(發生地:安徽淮南)出典: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 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片樹葉的凋 落,知道秋天的到來。現意指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

8、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發生地:安徽淮南)漢代王充論衡-道虛記載:淮南王 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 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 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 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后武帝派宗前往捕解,劉 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 親戚朋友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淮南雞犬”也源出于此,用來指專門依附權

9、貴而得 勢的人。【四面楚歌】(發生地:安徽靈璧縣)楚漢相爭,經過惡戰,項羽大軍被重重包圍在垓 下(今安徽靈璧縣內),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 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虞 姬自刎身亡,項羽掩埋了虞姬,率八百騎兵潰圍南逃,來到烏江(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 東父老拔劍自刎。【卷土重來】(發生地:安徽和縣)虞姬自刎身亡,項羽掩埋了虞姬,率八百騎兵潰圍 南逃,來到烏江(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詩人杜牧游烏江浦,憑吊古跡, 寫下烏江亭詩,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來未可知。

10、”“卷土重來”的出處,用來指失敗后重新恢復勢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 新出現。【望梅止渴】(發生地:安徽含山縣)世說新語假譎記載漢建安年間,曹操率十 萬大軍,從許昌出發,興師攻吳。途經梅山(今安徽含山縣境內)時,因天氣酷熱,又無水 源,兵士嘴唇干裂,喉嚨冒火,誰也不想再趕路了。曹操見狀很是著急,他舉目望去,但見 遠處隱隱有一片樹林,于是急中生智,遙指前方,大聲傳令道: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梅子 又酸又甜,大家加緊趕路啊!兵士們聽說有梅子可吃,不覺流出口水來,也不感到那么口渴 了,精神倍增。望梅止渴:指用空想來安慰自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發生地:安徽淮南)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后,欲吞并東晉。公 元383年8月,苻堅從長安出發,率步卒60余萬,騎兵27萬,號稱百萬大軍,大舉進犯。 東晉派謝石、謝玄、謝琰、桓伊、胡彬等率8萬余人迎戰。十月,前秦苻融攻破壽陽。晉將 謝玄先不作正面交戰,佯裝膽怯,然后趁驕兵懈怠之際,派大將軍劉牢之夜襲洛澗(今屬 淮南市),殲敵15000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