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_第1頁
7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_第2頁
7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食指及其本詩的寫作背景;理解詩句含義及其主旨;體會本詩的語言特點。過程與方法:在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與價值:通過對一段歷史的記憶,學會正確看待歷史,直面現實人生。教學課時:二課時第一課時檢查.課外古詩背誦【原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賞析】該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國家早日統一的愿望。前兩句寫黃河的綿長、泰山的高聳,贊美了中原淪陷區山河的雄偉,對其長期淪于敵手深感痛心。后兩句寫人民在淪陷區眼淚流盡,年年盼望宋朝的軍隊能夠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表達詩人

2、對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置故土百姓于不顧的南宋統治者表示了強烈的譴責。詩人終生未見河、岳,遺民世代盼望王師,南北兩地要求恢復統一的心情是一脈相通的。.課前準備一、生字識記驟(zhu):1.(馬)快走。如:馳驟。2急速。如:暴風驟雨。3突然;忽然。如:天氣驟變。本文取此義。綴(zhu):1用針線縫合。如:縫綴。2組合字句篇章。如:綴輯。3裝飾。如:點綴。欞(lng):舊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欞。二、詞語識記驟然:突然。吃驚:受驚。三、預習效果反饋1詩人把媽媽和北京疊連在一起有何蘊意?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是何意思?3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4詩人表現的是一種什么心情?.課堂跟進一、

3、背記知識隨堂筆記1本文選自,作者,原名,被稱為第一人。2本詩寫于年,詩中描述的是詩人告別到插隊的情形。二、整體把握板書設計(一)板書設計迷惘,失落離開北京抒寫依戀之情清楚,明白(二)段落層次1第1節:開門見山,寫時的情景。2第25節:表達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和離開時的感受。3第6、7節:直抒自己對北京的之情。(三)寫作特點詞語運用:語言樸實,親切自然。如“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風箏的線繩就在母親的手中”淳樸的語句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中心表達:文章通過對火車開動這一特定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依戀之情。表達方式:詩人通過對火車在四點零八分開動這一歷史瞬間的放大,表達了對

4、歷史的深刻反思,通過對個人遭際的速寫式的記錄,見證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寫作借鑒:詩人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來表達對故土的留戀。如“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緩緩地移動。”“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這樣能增強詩歌的感染力,這是同學們需學習借鑒的。 第二課時三、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對詩文第5節的詮釋火車即將離開車站,許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將遠去的親人告別,在詩人看來,是告別的聲浪如同要卷走車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后兩句本應是火車緩緩地移動,但詩人用一種物我顛倒的錯覺“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緩緩地移動。”傳達出心聲:腳下的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鄉拋棄,此后將到異地漂泊謀生。寫出詩人的失落傷感。.當堂練習1假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