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藏品管理歷史、藏品意義與藏品研究_第1頁
《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藏品管理歷史、藏品意義與藏品研究_第2頁
《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藏品管理歷史、藏品意義與藏品研究_第3頁
《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藏品管理歷史、藏品意義與藏品研究_第4頁
《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藏品管理歷史、藏品意義與藏品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講 博物館藏品管理與保護第六講 博物館藏品管理與保護教學目的與要求:讓學生把握博物館征集藏品的方法和程序,增強學生文物保護意識和工作思路。教學重點與難點:博物館藏品的征集 管理 藏品保護技術與方法教學方式:課堂教學、課堂討論、現場教學、參觀實習、多媒體Museum - Rubber bootsby schnellfahrer本章參考文獻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版)。第七、八、九章。李曉東:文物法學:理論與實踐,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李曉東:文物法規與文物管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編:新中國文物法規選編,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國家文物局:博物館

2、藏品下作手冊,北京:群眾出版社,1993年。Museum Island - Bode Museum Iby pingallery宋向光:中國博物館藏品保管,中國文化遺產2005年4期。宋向光:博物館藏品的意義社會行為的物化,中國博物館1997年3期。史韶霞:對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的思考以青島市博物館為例,博物館研究2006年3期。潘洪: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探討,安徽文學2007年6期。董如亮: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管理,文物世界2004年1期。Museum in Berlinby IsacGoulart一、中國博物館的藏品保管歷程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1905年至今受到古代金石書畫傳統、西方考古學、博物

3、館理論、當代高新科學技術的影響,從突破傳統的“古董”思維定式,到當今方興未艾的藏品信息建設網絡化,躋身世界博物館藏品科學管理的行列,基本形成了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博物館藏品管理體系。The British Museumby Pajunen(一)、舊中國的博物館藏品保管(1905一1949)1、1905年,南通博物苑與藏品的征集和管理。張謇:目的是“留存往績,啟發后來”。征集范圍:“縱之千載,遠之異國”,凡古今中外,只要力所能及,無不包舉在內;History Museum by AhmadTurk(一)、舊中國的博物館藏品保管(1905一1949)“中外動植礦工之物,鄉里金石,先輩文筆”。征集途經

4、:“國家盡出其歷代內府所藏,以公于國人”,同時還要鼓勵“收藏故家出其所珍”。Museum of the Sea nature 2 by Bop181“此事不在官方之強迫,而在眾愿之贊成”,對于捐贈既多、價值巨大的個人,“自應破格獎勵,不惜爵賞”。按藏品性質分類,“分別部居,不相雜廁,每件物品都要“條舉件系,立表編號”。張謇親自為藏品考證源流,鑒定真偽,評定價值,并請專家參與,編訂南通博物苑品目上下二冊,分天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錄藏品共31類,合計2973號。張謇的博物館藏品管理和實踐,為中國近代博物館樹立了典范。National Museum Barcelonaby hessbeck-f

5、otografix2、20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的藏品管理特點:博物館數量增長、大型博物館出現,如中央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館等;藏品管理機制:歐美等新藏品理念傳統的古物典藏和保護經驗。上海、北平、南京等大型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做得較好。三十年代,藏品管理的專職人員更少。四十年代,戰爭影響,博物館數量減少,藏品管理工作受到條件局限。Bruecke Museumby Laurlolz北平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工作第一次對文物的全面審查清理。馬衡:古物館繼續清點和整理古物。依文物性質:設立書畫、金石、陶瓷、琺瑯、織繡、雕嵌、雜品等6個部,進行登錄、編撰、流傳、展覽、典藏、裝演等工作。成立銅器、瓷器、書畫三個審

6、查委員會,聘請專家學者擔任專門委員開展文物審查與鑒定工作,主要鑒別文物名稱與材質,考訂文物時代,判別文物真偽;Epcot China Stock 15by AreteStock組成“文物分類整理委員會”,開始對全院文物進行認真的分類、整理、編目;成立書畫、陶瓷、銅器、美術品、圖書、史料、戲典樂曲及宗教經像、法器、建筑物保存設計等委員會,協助文物審查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時局不斷惡化,故宮博物院經國民政府同意,將院藏文物中的精品裝箱南遷,共計裝2631箱,63735件,為保護祖國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The Emperors Soul - Imperial Wing Hallway b

7、y Lyraina藏品管理工作理性認識的深化陳端志:博物館:藏品征集與編藏1)、更加重視藏品價值和藏品內容;2)、藏品征集中更加重視考古發掘,強調博物館應該與各級文化機構合作,采取多種途徑充實館藏;3)、認為藏品鑒定取舍要審慎、鑒別要精明、宗旨要純正;4)、對藏品的編藏、著錄有較為全面的規范。Porsche Museum IIby DREAMCA7CHER上海博物館征集陳列品辦法、捐贈寄存陳列品辦法、處理陳列品規則及陳列品編號辦法等,對藏品的接收、登記、編目、保管、維修、銷毀和館陳交換等都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處理陳列品規則:任何一種陳列品(即藏品)均須辦理登記手續;各藏品為易于檢查統計及明確保

8、管責任,應有登記總簿、藏品保管卡、藏品目錄卡。“登記總簿”:“登記總簿,即收到陳列品之流水總冊。各種陳列品于收到時,即由經手人送至總務部登記,隨即填發總號標簽,貼于陳列品,一種物品有二件以上時,其總號標簽上用指數標明。此種簿冊存于總各部。”(二)、新中國前期的藏品保管工作(19491966)1、接收、整頓舊博物館的藏品工作;接收各博物館的藏品資料,同時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整頓藏品管理,用新思想、新觀點揭示藏品的價值,為新式陳列展覽提供服務。北京歷史博物館從1950年1月起,對39,500余件藏品、23,000余冊圖書、3300余件拓本資料進行了清點,到3月初全部完成。1952年天津接收北疆博物院

9、,清點移交藏品22萬件自然標本。同年,上海接收震旦博物院,1953年1月清點完竣。接收、清理原博物館藏品總計200多萬件;基本上克服了解放前藏品管理的混亂狀態,初步建立了新的保管制度,明確專人負責,專庫專藏,藏品安全改善。對流散在內地、香港和海外的珍貴文物有重點地收集和保護著名的中秋帖、伯遠帖:香港2、革命文物和現代文物賦予藏品新的時代內涵1950年6月16日,“為征集革命文物”令;同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令提出“革命文物”;從而確定了革命文物在博物館藏品范疇內的法規地位和藏品管理的新任務。學習蘇聯,在省、市、自治區普遍推進地志性博物館的建設。現代歷史文物成為藏品管理的又一新課題。革命文物和

10、現代文物構成了這一時期藏品管理的一大特色,也為今后這一藏品新系列奠定了基礎。3、北京三大館建設前后藏品的迅速增長地志性、專門性和紀念性博物館建立;到1957年,僅文化系統博物館即達73個,博物館藏品總數達350多萬件,比1952年增長1.35倍。 195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籌建,拉動藏品征集。3、北京三大館建設前后藏品的迅速增長征集文物與捐贈文物的熱潮:77個單位向中國歷史博物館捐贈、調借文物資料3萬多件,中國革命博物館增加革命文物6萬余件。中國人民解放軍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共征集革命文物、照片等資料近百萬件,經鑒定送交北京的即達14萬件。各地博物館:形式

11、多樣,開展文物資料和自然標本的征集,其規模之大,收藏之豐富,為建國以來所少見。截止1959年,僅征集到的革命文物即達40多萬件,歷史文物達80多萬件,古舊圖書達180多萬冊。為我國博物館事業奠定了比較牢固的物質基礎。4、學習蘇聯與藏品保管工作的經驗總結蘇聯博物館學基礎蘇聯的博物館藏品的管理(實用手冊)、博物館藏品科學編目法、博物館藏品的保管與修復、地志博物館蘇維埃時期材料的搜集工作。4、學習蘇聯與藏品保管工作的經驗總結實用性,給予我國博物館保管很大幫助。注重經驗總結: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關藏品的采集、征集、鑒定、保管、修復等方面發表的經驗總結、科研論文就有150篇之多。專著博物館學概論(傅振

12、倫)、博物館工作概論(文化部)。5、博物館指導思想上的理性復歸1958年“大躍進”:“縣縣有博物館,社社有展覽室”的群眾運動。結果:以群眾為主開展的藏品征集往往缺乏原始記錄和原始資料。1962年8月,文物事業管理局制定關于博物館和文物工作的幾點意見(即十一條),提出了博物館工作的指導原則,其中對藏品管理明確提出:十一條 博物館的藏品是一切業務活動的基礎。做好保管工作就是為博物館打好基礎。因此,這一項工作必須大力加強,迅速走上正軌。要做到: 徹底清理藏品凡是館藏文物,應有確定數字,有出入帳目,有分類編目卡片(進一步要有幾套卡片),有簡明目錄,有科學紀錄檔案;藏品要分類分級,對一級藏品(特藏品)、

13、二級藏品(重要藏品)、三級藏品(一般藏品)、容易損壞的藏品、需要保密的藏品、資料,以及處理品,都要經過鑒定,區別對待。出土文物最好按墓葬、遺址集中保管。一級藏品的科學編目工作,一級藏品的專庫和加強一級藏品科學保護的保管工作;要求健全保管制度和改進保管方法;指出征集工作是博物館重要工作之一,需要有目的有計劃進行。19661976博物館事業遭受重創19661976博物館事業遭受重創(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藏品數量大幅度增長,藏品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新成績,館藏文物標本的保存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藏品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現代化建設邁上新水平,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特色的博物館藏品管理

14、體系。1979年5月,國家文物局召開各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座談會,討論擬定了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條例。“條例”的“藏品”部分重申了國家對藏品保管工作的規定和要求,明確了博物館領導和保管人員要做的事情、應負的責任。 1986年文化部: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和文物藏品定級標準。管理辦法共七章33條,對藏品的接收、鑒定、登帳、編目和建檔,藏品庫存房管理,藏品的提用、注銷和統計,藏品的保養、修復、復制等工作作了全面、具體的規定;中國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必遵的法則,為提高藏品管理水平提供了全新的制度設計和技術指南。標志著藏品管理工作開始了一個新階段。國家文物局抓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的清庫、登記、建檔工作。

15、1989年5月5日印發全國,于1990年底前報國家文物局備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國家文物局協助各地建立一級藏品檔案。1992年開始組織文物專家組成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兩個組分赴各地巡回鑒定,歷經9年時間基本結束。博物館藏品理念和管理方法變革1、博物館的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將館藏12萬多件文物輸入數據庫存,陜西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十五”期間,國家文物局“中國數字博物館” ;完成全國文物、博物館事業信息化“十五”規劃、全國文物資料普查和文物保護項目管理系統總體方案,以及(中國博物館藏品信息暫行規范等的制訂。有組織、有機構2、藏品安全保衛的現代化大型博物館和有條件

16、的中型博物館:遙感自動報警系統、安全防范系統。改善藏品庫房設施;“六五”和“七五”期間,國家撥款2125萬元,22個省市建成國家文物庫房,建筑面積89,500平方米。1992年開始,國家發改委每年撥款2500萬元用于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其中60%至70%用于建設庫房。“十五”期間,一批省級博物館和中央部委所屬博物館改擴建成新館建設,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得到較大改善。3、藏品管理人員的培養與藏品研究的深入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都有了新的變化。掌握傳統工藝技術的老專家與具有現代科學知識中青年專家相結合。1987年10月,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保管專業委員會;出版藏品保管工作手冊、中國文物精

17、華大辭典、博物館藏品保管文集等;收錄中國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委員會自1987年成立以來召開13次學術研討會的論文194篇,近百萬言,是幾代藏品保管工作者經驗的集中反映。近20多年來博物館藏品變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藏品800萬件,其中文化系統博物館藏品600多萬件;20世紀末:藏品總數1200多萬件,文化系統博物館藏品達到980萬件;Earth 1.0 Space Museum by aiiven2014年館藏品2013年末,中國文化系統博物館共有藏品2719萬余件,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的200萬件增加13.6倍。2014年末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4063.58萬件,比上年末增加222

18、.77萬件,增長5.8%。其中,博物館文物藏品2929.97萬件,占文物藏品總量的72.1%;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9萬件,占18.9%。文物藏品中,一級文物9.82萬件,占0.2%;二級文物68.82萬件,占1.7%;三級文物340.51萬件,占8.4%。大型博物館藏品數量故宮博物館186萬件國家博物館120萬件上海博物館100萬(珍貴12萬)南京博物院44萬件,一級品3000多件陜西博物館37萬件天津自然博物館38萬件2016年12月31日,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上升為1862690件,其中珍貴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與2010年相比,本次清理增加藏

19、品55132件。蒙古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482,011青海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77,252新疆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23,061寧夏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72,204西藏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63,150廣東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982,169福建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455,526遼寧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395,910黑龍江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337,400廣西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362,854吉林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288,405海南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68,586湖北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581,612河南博物館文

20、物藏品(件/套) 888,128安徽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607,637山西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584,868湖南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499,069江西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459,875四川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062,979陜西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023,699云南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557,284甘肅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497,085貴州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76,024江蘇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590,310山東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1,245,492浙江博物館文物藏品(件/套) 967,070大型博物館:藏品30000

21、以上,建筑面積10000平米以上,占5;中型博物館:藏品500030000,面積400010000,占20;小型博物館:藏品5000以下,面積4000以下,占75;博物館級別藏品(萬)建筑面積(萬平米)大型大于30大于1中型0.5-300.4-1小型0-0.50-0.44、博物館藏品征集的途徑和領域進一步拓展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以國家博物館為龍頭、省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各行業和各種所有制博物館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社會主義市經濟條件下,博物館藏品的兩個效益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實現。二、藏品的意義與藏品研究藏品是博

22、物館為社會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目的,根據自己的性質,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見證物。藏品是根據博物館的性質及其主要功能需要而征集的;博物館的性質和任務不同,藏品的內容不同;1、藏品博物館藏品的意義博物館藏品所表現和表達的與博物館藏品相關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活動,包括個人和社會群體的生產、生活、社會活動以及精神活動。博物館藏品是這些社會行為和社會活動的產物,并因此而形成了自身的存在和表現形態,同時,通過自身形態和存在方式記錄和反映這些社會行為和社會活動。博物館藏品不僅反映歷史,也反映當代;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也反映人們的精神活動;不僅表現其自身,也表現著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追求

23、,表現著博物館的工作目的和發展構想。博物館藏品是信息載體,也是信息傳播媒介,可以能動性傳播知識和事實。與環境結合,藏品可以突出或淡化某些意義成分;與觀眾結合,藏品可以傳遞和發送不同信息,其自身形態直接影響觀眾對其意義的了解和理解。一副珍貴藝術繪畫掛在美術館和皇宮給人不同的理解。2、多層面的藏品意義1)、自我意義層面“是什么”“做什么用”:反映藏品自身形態和用途以及該藏品在傳播過程中發生的自身形態和用途的變化。分為“實物形態”“用途”“環境”三個子層面實物形態:質地、形制、結構、色澤等;用途:通過藏品的形制和使用痕跡表現出的初始用途和次生用途有關的信息:制作加工、初始用途、修補、用途變化、次生用

24、途、流傳等方面。用途越多,使用時間越長,其中物化的社會行為、社會活動越豐富,越能體現使用者的行為與精神活動。環境:與藏品的存在環境、流傳環境相關信息,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社會歷史環境等,它是通過質料、用途、制作者和使用者的社會觀和自然觀在物品中的體現、特定環境的特定物品等在途徑體現出來的。主要體現:性質、性能、用途,具有直觀性。“實物形態”最為直觀,所見即所得;“用途”需要對形制和痕跡綜合考察才能所得;“環境”需要對前兩者綜合考慮才能判明。藏品研究:對藏品的認識也是一個信息收集、整理與整合的過程,從而保證藏品所傳播信息的真實性。2)、“歷史”意義層面博物館藏品可表達和體現的與自身形態相

25、關的社會、文化、歷史信息。藏品是歷史上曾存在過的浩繁物品的僅存碩果,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代表和展示已存在過或已逝去的物質文化的責任。它又可再分為“同類物”、“文化”和“社會與文化發展階段”等幾個子層面。“同類物”是博物館藏品反映和體現的與其質地、制作、形制、用途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同類物品。作為同類物的代表,博物館藏品具有典型、代表的特點,能夠體現同類物的基本特點、特征。“文化”層面:“該物品作為其所隸屬的文化的物的代表”。博物館藏品的代表性更為廣泛,它不僅代表同文化的同類物,同時也可代表同文化的非同類物。所突出的是本文化的共同特點和與其他文化的相異之處。博物館藏品要表現和反映其存在過程中經歷的各個

26、社會和文化發展階段,從而具有代表“社會和文化發展階段”的意義。博物館藏品“歷史”意義具有普遍、概念化和聯系的特點。普遍:必須拋棄個別事物的獨具特點,強調相互之間的一致性和共同特點。概念:對特點的認識和把握,必須從個別商代青銅器中抽取共同的特征,歸納抽象,形成有關商代青銅器特征的概念。“聯系”:只有在一物品與它物品的聯系中才能發現它們共同的特點,抽象出表明其共同特點的概念,體現其典型、代表的功效。司母戊鼎可做為方鼎的代表,又可做為商代銅鼎的代表,還可做為商代青銅文明的代表。司母戊方鼎作為商代青銅文明的代表,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商代青銅容器都與司母戊鼎同一模式,而是司母戊鼎集中體現了商代青銅禮器拙重、

27、刻板、詭秘、凜凜然不可犯的風格和商代青銅容器的造型特點。博物館藏品“歷史”意義所包容的三個子層面的關系是外延范圍逐漸放大,內涵概念逐漸抽象,物品與其所表現的意義的關系越來越不直觀,更需要從概念、理念上去把握。3)、現實意義層面當代社會的觀念、意志、需求通過各種途徑影響著博物館藏品,并通過博物館藏品映射出來。博物館藏品是媒介,連接人與社會和自然;“現實”意義:在博物館藏品的研究、利用中所反映、折射出的當代社會對博物館藏品的認識和需求。大致可區分為“社會”、“博物館”和“未來”子層面。“社會”“社會認識”:當代社會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在博物館藏品的搜集、研究、利用中的反映。“社會需求”:對博物館藏品

28、應滿足的社會需求。古希臘時代視收藏為對神的供奉,文藝復興時期視收藏為知識的體現,當代社會則認為博物館藏品是記錄人類發展過程的證物,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對博物館藏品性質及社會作用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博物館藏品的搜集和利用。社會認識博物館藏品:包括“無形文化財富”,聲響、圖像、運動皆可納人博物館藏品范疇;認識到博物館藏品不僅包括其物質實體,還應包括體現其價值、意義的環境因素;認識到博物館藏品的社會、文化信息內涵將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而不斷地被揭示出來;對博物館藏品的保護不僅要保護其“軀殼,更要保護其“靈魂”文化內涵,等等。對博物館藏品的新認識,確保了博物館藏品在當代社會中的位置,極大地拓展了博

29、物館藏品的利用范圍。在博物館具體工作中,博物館藏品分類標準和管理體系即反映出當代社會對物質世界和知識體系的認識。“社會需求”社會之所以要投人大量的社會資源去搜集、研究、保護、利用博物館藏品,是要利用它們,以滿足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的需求。社會需求包括“自我認識”和“變革發展”與歷史的比較中獲得準確的自我認識,增強自信心,確定發展方向。“變革發展”需求則體現在社會要求博物館藏品發揮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效;博物館藏品要表現和傳播積極、高尚、進步的知識、行為、觀念和道德。古代明器,其初始功用僅為隨葬,是迷信奢華的產物,而現代博物館則多從歷史意義、藝術成就方面來表現它們,賦予它們以展示歷史發展的積極

30、作用。博物館藏品要表現和傳播積極、高尚、進步的知識、行為、觀念和道德。古代明器,其初始功用僅為隨葬,是迷信奢華的產物,而現代博物館則多從歷史意義、藝術成就方面來表現它們,賦予它們以展示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Royal Ontario Museumby rh89“博物館”層面博物館藏品反映博物館性質、作用、工作目的。包括“博物館工作需求”和“博物館發展需求”兩個分層面。“博物館工作需求”:展覽主題、傳達展覽組織者和博物館工作者的觀念、滿足觀眾需求和吸引更多的觀眾等。“博物館發展需求”:表達了博物館要建樹積極的工作形象,確定博物館社會地位,體現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要求。“未來”意義

31、層面反映了當代社會和博物館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構想,以及對博物館藏品在未來社會中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的期盼。博物館切實關注社會發展趨向,切實了解當代社會的特點,搜集、保存能反映當代社會的性質和特點的物品,“為了明天而搜集今天”,如“禁毒展”當代許多博物館通過展示己滅絕的動植物標本,警示觀眾,警示世人。這種作用的發揮,與當代科學發展水平和博物館工作者的工作是緊密相關的。 “社會”“博物館”“未來”三個子層面的關系是同時并存、互相滲透的關系;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環境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人們對博物館藏品的現實意義的認識是不斷發展變化的。Above the Translucid Pyramid - Louvre

32、 Museum Parisby Cloudwhisperer67博物館藏品意義從“自我”,“歷史”,到“現實”,表現出一種遞進的關系,對深層次的意義的認識依賴于對淺層次意義的認識。博物館藏品意義的再現和作用的發揮,需要觀眾的參與;觀眾是使博物館藏品真正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British Museum, Londonby hessbeck-fotografix2、藏品研究藏品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復原藏品本身“自我”、“歷史”與“現實”意義的過程。藏品研究是博物館的重要基礎工作;研究個別藏品的特征研究藏品如何形成,藏品內涵價值如何,以及如何促使藏品內涵價值的長久保存和不斷轉化為社會價值的過程和規律。

33、兩方面:文物對于博物館的價值文物本身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藏品研究內容捷克學者沃迪米爾.塔科認為:1、什么時候一件實物值得成為博物館的藏品?2、這件實物對博物館的價值是什么?3、什么時候一件實物可以作為第一藏品,而什么時候又成為第二手資料?4、什么樣的實物是可以博物館化的?而何種實物又不能博物館化,只能是作為遺跡的?5、什么時候一種藏品是完整的?什么時候它又不是完整的?鑄造青銅器的基本工藝流程商周時代多采用泥范鑄造銅器;A、作模子。模是母范,制范前要先作模,同時在模上畫好花紋,花紋的凹陷部分用刀雕刻出來,突起部分用泥條琢好貼上,銘文是反刻在模上的;范模鑄造法B、翻范。將經過細篩過的泥土和勻,拍打成

34、平片按捺于陶模的外部,使模上的紋飾和銘文反印在范上,泥片半干后,按照鑄造物的特點將其分成若干塊,按照耳、足、角、邊或中線用刀劃整齊,使每相鄰的兩片有三角形的榫卯密切吻合;再將每一塊泥片烘干或陰干,再合成外腔,即外范。外范塊數的多少主要根據器物種類不同而定。小型兵器類、貨幣等可以一次制作多個范;鑄造容器類,器形復雜,需要三塊范以上的多合范才能鑄造成功。分鑄法是處理形體較大,形制、紋飾復雜器物的發明。一般來說,采用分鑄法鑄成的青銅器都可以在合范處找到痕跡。C、合范外范制好后,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為內范,內范要稍小于外范,一般是將原來的泥模表層刮削即可;外范與內范中間的空隙,是熔注澆銅處,兩者的距

35、離就是器物的厚度,為控制厚度,常常在內外范之間設置土支釘,或子母榫相扣。D、澆注澆注前, 為防止澆注時產生的巨大的張力沖開拼好的范,一般用泥土將范的外圍圍填,并留有澆灌孔和通氣孔。澆灌孔有時可以幾個孔同時進行,可以防止銅液很快冷凝。根據器物的要求,將銅錫比例配好的溶液向范內澆注,等凝固后將內外范打碎,即可成器。E、打磨修整加工脫范后,器表粗糙,需要經過打磨才能使花紋更加清晰,表面光滑,使之更加完美。荀子強國:“型范正、金錫美、工治巧、火齊得。”此后鑄造技術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藏品研究對象(1)、銅器包括技術分析、鑒定、藝術史、年代學、歷史學考察、古文字考察、修復類;楊秋穎、齊揚、 趙林娟、 李艷

36、萍、 王竑:寶雞眉縣出土27件窯藏青銅器銹蝕特征及成分的分析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7年4期。張利潔、趙福生、 孫淑云、 殷瑋璋:北京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銅器的成分和金相研究,文物2005年6期。丁艷梅、許淳淳、王菊琳:銅器文物用氣相緩蝕劑的研究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6年2期。 陳曦:從甲骨文、銅器銘文看商周時期女性的地位 ,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2期。連劭名:中國歷史博物館新藏青銅器銘文考釋 ,東南文化2005年4期。黃克映:談談中國早期銅器的鍛造、鑄造技術 ,中原文物1992年2期。高至喜:從銅器鑒定談文物鑒定理論與標準問題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6年1期。杜迺松:全國銅器鑒定所見偽器偽銘研究兼論鑒定的幾個理論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