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山東青島市北區七上期中生物試卷下列詩句中,哪一句不包含生物的生命現象 A春眠不覺曉B處處聞啼鳥C夜來風雨聲D花落知多少下列能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的是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D葵花朵朵向太陽下列活動,可采用調查法進行的是 A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測定C優良作物品種的培育D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植物的分布隨海拔高度的變化情況是:下層為熱帶雨林,中層為常綠闊葉林,頂層為高山草甸,決定該地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溫度C水D空氣生物既能影響環境,又能適應環境,下列屬于生物適應環境的實例是 A夏天的大樹下比較涼

2、快B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空氣C地衣能使巖石形成土壤D仙人掌的葉變成了刺狀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溫度對家蠶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論如下表。下列有關這個實驗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組別AA該實驗的變量是溫度B實驗存在的不足是蠶卵數不一樣C 30C 孵化出幼蟲的速度最快D蠶卵孵化最適宜的溫度是 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生活著各種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共同組成一個 A生活環境B環境因素C生態系統D生物圈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雜食性的鳥與昆蟲之間只有捕食關系B能量沿著食物鏈(網)循環流動C該食物網共有 5 條食物鏈D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

3、自太陽如圖依次表示 4 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有關數據或關系。表示各營養級重金屬富集后的積累量,表示各營養級有機物含量,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據圖所繪的食物鏈,正確的是 A圖:丙甲乙丁 C圖:丁甲乙丙 在天然的草原生態系統中,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較長時間內與鹿群數量變化相符合的曲線是 ABCD如圖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分別代表三類不同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的甲是分解者B圖中的丙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C圖中的甲、乙、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圖中的生物可構成這樣一條食物鏈:丙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相關結構示意圖,其中的為物鏡,為目鏡。為觀察

4、到的淸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ABCD小王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自制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時,在低倍鏡下觀察到一個外圈黑色、中間透明的結構位于視野的右上方邊緣,他直接轉換上高倍物鏡想進一步觀察該結構,最可能的結果是 A該結構變大,視野變亮B該結構變大,位于視野右上方C該結構變大,位于視野正中央D在視野中看不到該結構如圖為王晨同學在用 10 目鏡和 15 的物鏡下看到的物像,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 45 的,在不動玻片的情況下,他將會看到幾個細胞 A 3 個B 5 個C 6 個D 54 個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 4 次,毎次僅調整目鏡

5、、物鏡和細準焦螺旋和遮光器,結果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各圖。試問其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的是 ABCD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葉綠體實驗中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序是 轉動細準焦螺旋轉動粗準焦螺旋移動裝片調節光圈(或轉換反光鏡)轉動轉換器A B C D 某同學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看到物像,改用高倍鏡后卻看不到物像,原因可能是 撕取太厚 裝片材料不在通光孔的中央 對光不合適 染色不均勻ABCD小明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及細胞時,在顯微鏡視野內只看清無色的細胞壁和細胞核,看不清液泡。為了能顯示細胞質與液泡的界面,此時應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B改用平

6、面反光鏡,放大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某同學在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時,準備了如下四種材料,可直接用顯微鏡觀察的是 A頭發B樹葉C寫有 f 的薄紙片D黑紙片植物細胞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楚的結構是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將新鮮的蘿卜條放在一定濃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發現蘿卜條變軟。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細胞內溶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B細胞內溶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C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D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吸氧和滴注葡萄糖為其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葡萄糖轉化可直接利用能量的主

7、要場所是 A細胞核B葉綠體C線粒體D細胞質將死亡的細胞浸泡在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染色劑(PI)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將活細胞浸泡其中,其細胞核不著色,但將 PI 注入到活細胞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因此可將 PI 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別。其鑒別的基本原理是 A活細胞的細胞核能夠分解 PI B死細胞和活細胞內細胞核內的物質不同C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阻止 PI 的進入D活細胞的細胞壁能夠阻止 PI 的進入遺傳信息載體的結構層次由簡單到復雜依次是 基因 DNA 染色體細胞核受精卵ABCD克隆牛時,選用甲牛的卵細胞,去掉細胞核,選擇乙牛(雄性)的耳緣細胞培養,取岀細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卵細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宮中。出

8、生的克隆牛將 A肯定是雄性B肯定是雌性C可能是中性D無法確定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的原因是 A細胞的分裂和生長B細胞的生長和分化C細胞的生長D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下圖表示某細胞分裂過程中 DNA 含量曲線,正確的是 ABCD人體是由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組成的統一整體,圖中能正確反映四個概念之間關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對如圖所示的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表示細胞分化過程,表示細胞分裂過程B過程產生的細胞和原細胞含有相同的遺傳物質C過程產生的細胞,形態、結構、功能發生了改變D生物體通過過程和過程形成組織動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其中,血液屬于 A系統B器官C組織D細胞下列各項中,

9、均不屬于器官的一組是 A胡蘿卜和藕B番茄果實和大豆C白菜葉和桃花D番茄果肉和莖內導管如圖是根尖的四種細胞。請仔細觀察它們的結構特點,其中屬于分生區細胞的是 ABCD取一個成熟的番茄果實,用開水燙過,即可撕下表皮,露出里面的果肉,吃的時候感覺有酸味,并能看到一些“筋絡”。這說明番茄中可能有哪幾種組織 A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B上皮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C保護組織、營養組織、結締組織D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觀察草履蟲時,常在載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纖維,目的是 A固定草履蟲B使草履蟲運動緩慢,便于觀察C分隔培養液D吸收培養液如圖是生物體不同的結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甲圖中的是植物細胞具

10、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B乙圖中的衣藻既是一個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植物體C丙圖中的葉片的上、下表層分布的是保護組織D丙圖和丁圖中的生物雖然不同,但它們的結構層次是相同的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請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鼠婦常生活在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濕的,因此我們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1) 提出問題:土壤的潮濕程度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 。(2) 制定計劃:材料用具:每個小組 10 只鼠婦,干土,濕土,鐵盒,紙板。實驗設計:在鐵盒內一邊入上干土,以橫軸中線為界限,另一側放上濕土,這樣在鐵盒就形成了兩種環境。像這樣,在研究

11、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 實驗。(3) 實施計劃:全班分為 8 個組進行實驗,為什么實驗后要計算全班的平均值? (4) 實驗結果:假設用 m 來代表鼠婦的個數,最終,濕土一側的結果接近于 。(5) 得出結論: 。 2022 年 10 月 23 日,一種被稱為“無頭雞海怪”的奇異海洋生物出現在南極洲東部寒冷水域中。東南極洲海域深邃,光線微弱,生長著一些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這種“海怪”主要以海中的細小的浮游動物為食,它們長得好像沒有頭的雞,特殊的身體結構讓它能夠在高壓的海底環境生活,它們可以發光照亮周圍環境,還可以在遇到敵害時噴出自己的內

12、臟嚇跑敵人。(1) 上述對“無頭雞海怪”的描述表現出哪幾條生物的特征? 。(2) 上文中體現出生物和環境的哪些關系? 。(3) 請寫出一條包含“無頭雞海怪”的食物鏈 ,下圖能正確表示“海怪”和浮游動物關系的曲線圖是 。在該食物鏈中獲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4) 在南極洲這一生態系統中,“無頭雞海怪”所需的能量根本來源于 ;有機物的制造者是 。(5) 下圖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某條食物鏈的各生物體內有機物總量的相對含量,請分析當乙的數量減少時,一段時間內其他生物的變化是 。A、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B、丙、丁的數量下降,甲的數量增加C、甲、丙的數量下降,丁的數量增加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13、6) 雖然南極區域內沒有人們的耕種活動,科學家卻發現該生態系統中的企鵝、海豹體內都存在殺蟲劑 DDT。這一實例可以說明 。請分析回答細胞臨時裝片制作、觀察等相關問題:(1) 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中,應先用紗布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然后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2) 若顯微鏡的目鏡為 16,物鏡為 10,則觀察到的物像放大 倍。顯微鏡在使用前應先對光,小明轉動轉換器使 對準通光孔,再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3) 小明在視野的正上方發現了幾個口腔上皮細胞,想把它們移到視野中央,他應向 移動臨時裝片;若視野內有污點,移動臨時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點均不動,說明污點在 上。(4) 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14、結構與圖 2 中的 (填“甲”或“乙”)相同,甲乙區別是 。下圖中 AE 是制作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圖: 所示為幾位同學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得到的圖象。請據圖回答:(1) 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寫序號)(2) A 和 E 兩個步驟中所滴的液體分別是 和 。(3) 將制作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若視野中出現了這樣的物像;邊緣黑、較寬,里面為亮白的圓形或橢圓圓形,這些應該是 。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說明操作出現了問題,正確的方法是 。(4) 進行觀察時,圖若要達到圖所示效果,應調節 。(5) 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顏色最深的是細胞內的哪個結構? 。(6) 如下圖所示

15、是光學顯微鏡的 4 個鏡頭。欲使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組合是: 。以下是植物的幾種組織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 根尖的細胞終生保持分裂能力,這樣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是 (填字母),分裂過程中,首先一分為二的細胞結構是 ,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是 這使新細胞與原細胞的 是相同的。(2) 我們吃橘子時,剖開橘皮時看見的筋絡,能夠傳輸水分和無機鹽,屬于植物體的 (填字母)。(3) 葉肉的細胞壁薄,液泡較大,能儲藏營養物質,屬于營養組織,該組織的 較大,有貯存營養物質的功能。從結構層次上看,一粒玉米屬于 。(4) 保護組織具有保護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一般都分布在植物體的表面,是由 C 經過 而來

16、。(5)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 ,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區別是 。探究某物質對草履蟲的刺激是有利還是有害,張剛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為探究物質對草履蟲的刺激是有利還是有害,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以下實驗:(1)取兩片載玻片,分別編號 1 和 2。(2)在每片載玻片上滴加兩滴相同的草履蟲培養液,用解剖針在 1 、 2 號載玻片的兩個液滴之間輕輕地畫一下。(3)用顯微鏡觀察培養液中的草履蟲。回答以下問題:(1) 草履蟲是好氧生物,如果要想吸取含草履蟲較多的培養液,應該從培養液的 (填“表”或“底”)層吸取。(2)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構成,草履蟲用 呼吸。(3) 用鑷子夾取一

17、點物質,放在 2 號載玻片右側的液滴邊緣,迅速觀察兩液滴中草履蟲的變化,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結論是:(以下三空填“選項”中的字母)i 若左側液滴中的草履蟲都向右側液滴運動,則該物質對草履蟲是 刺激。ii 若右側液滴中的草履蟲都向左側液滴運動,則該物質對草履蟲是 刺激。(選項 A:有害 B:有利 C:既不有利也不有害)上述實驗結論的依據是草履蟲具有 的特點。答案1. 【答案】C【解析】“春眠不覺曉”包含有人的春困現象,有生命現象;“鳥”“花”都有生命,風、雨不屬于生物,夜來風雨聲是自然現象,不屬于生命現象。故選C。2. 【答案】C【解析】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機物養活自

18、己,而異樣物,需要捕食從外界直接攝入食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正是生物通過捕食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故選C。3. 【答案】A【解析】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測定、優良作物品種的培育和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都要用實驗法進行測定,不能用調查法進行,B、C、D錯誤;而人口普查可以用調查法進行,A正確。故選擇A選項。4. 【答案】B【解析】從高山山腳到山頂溫度差別極大,因此,溫度是影響雅魯藏布大峽谷,植物的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故選B。5. 【答案】D【解析】夏天的大樹下比較涼快,是因為大樹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大氣的濕度,降低溫度,同時大樹遮陰,也能降低溫度,大樹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樹下氧氣較多,因此大

19、樹下空氣涼爽、濕潤、清新好乘涼,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A錯誤;綠森林能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空氣,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錯誤;地衣分泌有機酸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風化作用,堅硬的巖石表面出現了許多小顆粒,最終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響環境,C錯誤;仙人掌,葉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說明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正確。故選擇D選項。6. 【答案】D【解析】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實驗是為探究溫度對家蠶卵孵化率的影響,因此實驗的唯一變量是溫度其它皆相同,

20、A正確;實驗的唯一變量是溫度,其它皆相同且適宜如蠶卵數、培養濕度等。因此這個實驗的方案中蠶卵數應該一樣。而實驗存在的問題是蠶卵數不一樣,B正確;在一定范圍內,16C 時孵化的時間為 10 天,20C 時孵化的時間為 9 天,30C 時孵化的時間為 8 表格中溫度是 20C 時家蠶卵孵化率最高 98%。因此從實驗結果來看,最適宜蠶卵孵化的溫度是 20故選擇D選項。7. 【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8. 【答案】D9. 【答案】B【

21、解析】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重金屬累積量越高,因此根據圖所繪的食物鏈為 丁乙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所含有機物含量越低,因此根據圖所繪的食物鏈為 丙乙食物鏈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根據圖所繪食物鏈為 DA,C錯誤;營養級越高,能量越少,因此根據圖所繪食物鏈為 戊乙甲10. 【答案】D【解析】在食物鏈“植物 鹿 狼”中,若是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缺少天敵會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隨著鹿的增多而減少,后來鹿的數量隨著植物(鹿的食物)的減少而減少。當鹿超過一定數量后,因食物不足而數量減少,然后趨相對于穩定。因此最符合較長時間內鹿的數量變化的曲線是D正確。故選D。11. 【答案】B【解析】由圖可以知道

22、:圖中甲,乙,丙既可以吸收從大氣中吸收氣體,也向大氣中釋放氣體,故甲,乙,丙分別是三種不同的生物;丙有箭頭指向乙,甲也有箭頭指向乙,說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歸還到無機環境,促進物質的循環;丙指向甲的箭頭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藏在有機物中。是一切消費者和分解者物質和能量的源泉,又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成分;圖中甲生物為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

23、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所以A,C,D三個選項錯誤,只有B正確。12. 【答案】A【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和短物鏡,在觀察的時候,低倍物鏡距離玻片就遠,遠了視野就寬,看到的細胞數目就多,高倍鏡距離近,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13. 【答案】D【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變暗、變小,觀察的物象體積變大,如果在低倍鏡下觀察到一個外圈黑色

24、、中間透明的結構位于視野的右上方邊緣,他應該先將該結構移到視野正中,但他直接轉換上高倍物鏡想進一步觀察該結構,最可能的結果是在視野中看不到該結構。故選D。14. 【答案】B【解析】王晨同學在用 10 目鏡和 15 的物鏡下看到的物像,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 45 的,物鏡放大的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小,45 的物鏡是 15 的物鏡的三倍,等于視野的直徑是原來直徑的 13,原來一橫排或一豎行是 9 個細胞,在不動玻片的情況下,現在只剩下中心的 3 個,視野的中央的 1 個是共用的。故他將會看到 5 15. 【答案】C【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

25、,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圖 C 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但從題干中了解到各圖亮度相同,所以圖 C 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故選擇C選項。16. 【答案】D【解析】首先要移動裝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即。因為高愔物鏡的視野窄,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不在視野中央,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可能就不在視野中了;低倍物鏡換髙倍物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實現的,即。當換上高倍物鏡后,由于視野變窄,透光量減少,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即。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物像清晰,即。故選D。1

26、7. 【答案】D【解析】D選項:某同學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看到物像,可以排除撕取太厚,染色不均勻,改用高倍鏡后卻看不到物像,可能的原因是裝片材料不在通光孔的中央偏離了視野,還有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變暗、變小,即對光不合適,故D正確。18. 【答案】D【解析】細胞質與液泡的界面較小、透光性強,顏色淺,為了看清要把視野調暗;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暗;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亮。因此可以換用D。平面反光鏡和較小光圈。故選擇D選項。19. 【答

27、案】C【解析】C選項:生物材料要求薄而透明,主要是因為讓光線更好的透過,故C正確。20. 【答案】B【解析】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胞壁上的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控制進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岀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在顯微鏡下不易觀察到,故B正確。21. 【答案】A【解析】當植物細胞內部液體濃度和細胞外部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液體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液體濃度時,細胞吸水。將新鮮的蘿卜條放在一定濃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發現蘿卜條變軟,說明細胞失水,故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液體濃度。22. 【答

28、案】C【解析】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在線粒體中通過復雜的變化,將有機物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岀來,供細胞利用。所以,葡萄糖轉化成可直接利用能量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故選擇C選項。23. 【答案】C【解析】水溶性染色劑 PI 能與核酸結合而使細胞核著色。細胞浸泡于一定濃度的 PI 中,僅有死亡細胞的核會被染色,活細胞則不著色可能是活細胞的細胞膜阻止 PI 進入,也可能是活細胞能分解 PI 但將 PI 注射到活細胞中,則細胞核會著色不可能是活細胞能分解 PI ,綜上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活細胞的細胞膜阻止 PI 進入。24. 【答案】A【解析】基因是有

29、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DNA 在染色體上,染色體位于在細胞核內,細胞核在細胞內。故選A。25. 【答案】A【解析】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染色體上有主要的遺傳物質 DNA 上有決定生物性狀的基因,還有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因而用的哪只牛的細胞核,克隆出的小牛就最像哪只牛。題中乙牛(雄性)提供了細胞核,雌牛里提供的是去核的卵細胞,母牛丙提供的是供胚胎發育所需的子宮。因而出生的小羊最像乙,是雄性。故選A。26. 【答案】A【解析】細胞分裂的結果能增加細胞的數量,細胞生長能增加細胞的體積,植物體由小長大,既需要增加細胞的數量,也需要細胞體積的增大,如果沒有細胞的生長。細胞就會越分裂數目越多、細胞卻體積越

30、小,植物體整體也就不會生長。27. 【答案】A【解析】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所以某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有一個加倍的過程,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和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選項中符合這一特點的選項是A。故選A。28. 【答案】B【解析】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是由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人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再由這幾種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形成系統,人體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

31、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運動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最后由八大系統構成完整的人體。因此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29. 【答案】A【解析】為細胞分裂過程,為細胞分化過程,A錯誤。30. 【答案】C【解析】細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小單位。組織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組織。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系統是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的。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的,屬于組織。31. 【答案】D【解析】

32、植物的花、果實、種子、根、莖、葉等結構都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屬于器官。胡蘿卜和藕、番茄果實和大豆、白菜葉和桃花屬于器官,番茄果肉屬于營養組織,莖內導管屬于輸導組織。32. 【答案】A【解析】分生區細胞體積較小,排列緊密,細跑核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故選A。33. 【答案】A【解析】番茄果實的皮能保護內部的結構,屬于保護組織;里面的果肉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屬于營養組織;筋絡屬于輸導組織,這些說明番茄中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故A正確。34. 【答案】B【解析】草履蟲生活在水中,靠體表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運動速度較快,用顯微鏡觀察其結構時,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纖維可以限制草履蟲

33、的活動范圍,減慢它的運動速度,便于觀察。35. 【答案】D【解析】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所以甲圖中的是植物細胞具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A正確;乙圖中的衣藻是單細胞植物體,B正確;丙圖中的植物體,在其葉片的上、下表層分布的表皮細胞具有保護葉片內部的功能,屬于保護組織,C正確;丁圖表示人體,在結構層次上動物體具有系統,植物體沒有,所以丙圖和丁圖代表的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是不相同的,D錯誤。36. 【答案】(1) 潮濕的環境中(2) 對照(3) 減少誤差,降低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 D(5) 鼠婦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土壤的潮濕程度會影響鼠婦

34、的生活【解析】(1) 做出假設是指對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設或猜想,所以應是鼠婦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2) 如果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3) 因為一次實驗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取全班各組多次實驗的平均值,這樣多次實驗的結果,可以減少誤差。(4) 鼠婦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鼠婦最終都會集中在潮濕的環境中,濕土中鼠婦的數量最終為 m。故選D。(5)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37. 【答案】(1) 生物需要營養、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2) 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3) 浮游植物 浮游動

35、物 海怪;A;海怪(4) 太陽光能;浮游植物(5) B(6)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解析】(1) 由題可知,這種“海怪”主要以海中的細小的浮游動物為食,它們可以發光照亮周圍環境,還可以在遇到敵害時噴出自己的內臟嚇跑敵人,對“無頭雞海怪”的描述表現岀生物需要營養、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2) 由題可知,“無頭雞海怪”特殊的身體結構讓它能夠在高壓的海底環境生活,它們可以發光照亮周圍環境,還可以在遇到敵害時噴岀自己的內臟嚇跑敵人,說明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3) “海怪”主要以海中的細小的浮游動物為食,浮游植物 浮游動物 海怪;海怪和浮游動物是捕食關系,應是一方數量多,另一方數量就少,故

36、選擇 A,在食物鏈中,海怪處于最高營養級,所以獲得能量最少。(4) “無頭雞海怪”所需的能量根本來源于太陽光能,浮游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是有機物的制造者。(5)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有機物總量越少,營養級越低,生物體內有機物總量越多。圖二中生物體內有機物總量從少到多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圖二表示的食物鏈是丙 甲 乙 丁。“當乙的數量減少時”,丁因食物不足而數量減少;甲因捕食者減少而增多,導致丙數量減少。所以“當乙的數量減少時”,其他生物的變化是丙、丁的數量下降,甲的數量增加。故選B。(6) 南極區域內沒有人們的耕種活動,但卻發現該生態系統中的企鵝、海豹體內都存在殺蟲劑,說明了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38. 【答案】(1) 生理鹽水(2) 160;低倍物鏡(3) 正上方;物鏡(4) 甲;乙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甲沒有【解析】(1) 圖甲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濃度為 0.9% 的生理鹽水,由于 0.9% 生理鹽水的濃度與人的組織細胞液的濃度一致,故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不至于細胞因吸水膨脹,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皺縮。(2) 若顯微鏡的目鏡為 16,物鏡為 10,則觀察到的物像放大 1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